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脱,压根不是读书的料。

    事实上,根据几个月的观察,就连柳宇进学后的表现也不过一般,将来最多能考个秀才回来,至于举人,想都别想,如此,小六不如老实学门手艺,将来总不至于靠别人养活。

    柳湛青遂不再多言。

    阮柔按照计划,与田家说过后,便将小六送到了镇上一处酿酒坊,在这里小六将会从头到尾学习酿酒的技艺,从晒粮、造曲、蒸煮发酵、提纯酒水,几年下来方能出师。

    田家对此自然没有意见,就连阮柔要求的每个月送粮食也没有反对。

    时下学徒工艰难,可若能自备粮食,总多了几分底气,师傅教导起来也不会过去不知轻重。

    小六稀里糊涂,就从肆意玩耍的田家被送到酿酒坊,拜过师傅后,懵懂开始了酿酒的学习。

    而阮柔和柳湛青则携着五丫,乘着晃晃悠悠的马车,往府城而去,至于阿宇,因着学堂的进度不能耽搁,只能遗憾留下。

    甫一入了府城,就有徐三少爷携着一众下人迎接,一路将人送到距离徐家最近的客栈方才告辞。

    等人走后,阮柔便知,成了。

    第103章 府城的辉煌气派,自然不是一般小镇能比拟,入眼皆是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宽敞的街道上,人群川痢

    府城的辉煌气派,自然不是一般小镇能比拟,入眼皆是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宽敞的街道上,人群川流不息。

    “娘,你看那。”往常表现十分沉稳安静的五丫此时却耐不住稀奇,东张西望个不停,简直看什么都稀罕。

    直至到了提前安排好的客栈,入了房间休息,五丫才觉出几分路途的疲惫,很快窝在床上睡去。

    阮柔与柳湛青相视一笑,倒是没急着出门,显然,徐家愿意与他们谈这门生意,本就说明了府城在这方面的欠缺。

    安静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早,徐三少爷再次登门。

    “家父相邀,请你们过府一叙。”

    人生地不熟的,两人连同五丫一起带上,往徐府而去。

    徐老爷早已在等待,严肃的面容上略带几分笑意,态度和善亲切。

    两边的交谈很是顺利,徐家承诺会一直从他们这边进货,阮柔这边也让了几分利,东**家供应徐家。

    契约一立,事情就此确定。

    徐家名下的君再来酒楼遍布府城上下,甚至在临近州府都有分店,规模可谓不小,以阮柔如今的小作坊模式自然无法供应。

    于是,在收到徐家第一笔订单后,阮柔首要考虑的就是,她的调料坊应该开在哪里。

    按理说,镇上是家乡所在,办起事来也更加顺畅,可一来,距离徐家所在的府城太远,若有事情商议不太方便,二来,镇上还是府城于阮柔来了说其实并无区别,三来,府城的环境比之镇上不知好了多少。

    她的寡妇身份,在乡下简直要没了活路,来到镇上也时常有人指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100-110(第5/16页)

    点点,在府城,却不会受到太多非议,凡是越发达的地方,环境越宽松,想来如此。

    与徐家的生意定下,阮柔并未直接回去,而是在府城考察起来。

    于是落在五丫眼中,就是爹娘带着她一路吃吃喝喝,府城的大酒楼几乎吃了个遍,总让人担心家中会被吃空。

    好在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半个月,半月后,自觉将镇上口味了解清楚的阮柔终于决定,将即将开办的调料坊开在府城。

    拿出早前存下的银子,连带徐家第一笔订单的定金,阮柔在镇上北边买下一大片宅子,置办了各种器具,调料厂就此开工。

    一开始只有她和柳湛青两个人,后来,又托牙行买了几个人,一切总算走上了正轨。

    又一个月过去,供应徐家的第一批调料终于送到徐家,结清尾款后,两人终于有了点空余的时间,能够回镇上处理后续事宜。

    临出发前,阮柔与柳湛青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确定以后将新家安置在府城,连带五丫和阿宇一起接过来。

    这自然又是一通折腾,阿宇如今在学堂就读,来到府城肯定还要找合适的学堂,五丫的绣活几乎停了一两个月,也得另找绣娘学艺。

    更别提如今名下的两家铺子,得知两人要去府城,无论李家人,还是柳家族人纷纷上门,这个说帮忙照看铺子,那个说替外孙看好产业,实则不过都是讨要好处。

    原先租下的铺子早已买下,柳家铺子更是祖上传下,不可轻易变卖,故而两人只在原先的伙计中寻摸了两个靠得住的,帮忙管理铺子,日后他们还得三个月回来一次查看。

    阮柔这边,小六学了一段时间的酿酒,颇有些乐在其中,阮柔估摸,指不定真能让他学些名堂出来,遂也不再改变,只额外租了一处小院,作为他的居所,不至于在镇上无处可去。

    至于阮家,阮柔另送去二十两银,对乡下人算是很大一笔财产,这笔银子,为的是他们当初未曾抢夺柳家给予的十两彩礼银。

    一切料理妥当,于镇上请了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一顿送别宴,阮柔一家就正式搬到了府城。

    马车颠簸,前后一共三两马车,两辆坐人,一辆装载着一家四口可用的旧物,就这么奔向新的未来。

    五丫在府城待过一段时间,已经很是熟悉,此刻也无担心,反而满是向往。

    而阿宇,则满是忐忑,去往陌生的地方是一点,而另一点他谁也没告诉,那就是,他知道,能去府城全是靠了这位继母,这总让他感觉异常奇怪,似乎自己主人家的身份被彻底颠倒,然而,他既阻止不了一家搬到府城,也没办法拒绝这样的诱惑

    由此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他对五丫的态度更加好了,原先多少会带点使唤的意味,如今已然客气了许多。

    阮柔将一切看在眼中,并不多说什么,就如当初她处于弱势时,并不会故意宣扬苛待,如今身份转换,也不至于高高在上趾高气昂。

    更何况,小孩子家的事情,只要不伤害到对方,她其实压根就没时间管。

    回到府城后,阮柔再次迎来了喜气洋洋的徐三少爷,托这一门生意的福,如今他在家中展露头角,可是得了徐老爷不少夸奖,由此得来的实际好处更是不知凡几,于是,对待阮柔的态度也越发和善。

    说来也是好笑,因着当初对方试图挖墙脚的劣迹,柳湛青对徐三少爷颇有几分恶感,每每见了不是横眉冷目、就是不予理会,好在生意上的事只需要阮柔与之打交道,倒不至于为此恶了关系。

    而在熟识后,阮柔也才知道,徐三少爷与其夫人确实十分恩爱,唯二的孩子更是备受恩宠,当初的事只能说对方是病急乱投医,想太多。

    一切走上正轨,阮柔在忙活调料厂的同时,终于有了点享受生活的时间。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一直推着让前走,似乎总没个自由的时候。

    而府城最让阮柔感到轻松的还是其中环境,府城中,她这般的寡妇虽不算多,可也绝对不少,下层人生活艰难,总会有不少人因为各种意外或者病症丢了命,人死了,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男为鳏夫、女为寡母,各自再娶或再嫁,便也不稀奇了。

    第104章 眨眼间,五年光阴一闪而逝。  阮柔在府城的调料厂越办越大,如今不仅供应府城内的小

    眨眼间,五年光阴一闪而逝。

    阮柔在府城的调料厂越办越大,如今不仅供应府城内的徐家,还远销往外地各府城。

    偌大的生意,不是没有人跟着学,但不论如何调配,味道上总要差上几分,小饭馆不在意这些小差别,大有买的,然而越是大的饭馆酒楼,就越能品出其中不同,故而,不拘外面每年冒出多少调料作坊,于她的生意却没有太大的妨碍。

    经年累月下,阮柔早已习惯了每日上午外出巡视一遍调料厂,等到中午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下午或与人商谈生意或清闲在家,俨然一心铺在事业上。

    与之相反,柳湛青因着身子骨一直不大好,反而常年待在家中照顾家人,他本就于厨艺上有所擅长,如今深知家中所有人的口味,做出来的菜蔬更是让人吃得熨帖。

    女主外、男主内的新鲜模式一开始在府城内引起了不小的动荡,不知多少人议论纷纷,有劝柳湛青重拾男人的尊严,拿下家中产业的掌控权的,柳湛青一笑了之,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到了后来,见不奏效,调料厂的生意又着实红火,又有许多生意上的人家派出自家的年轻后生,或是偶遇、或是自荐珍惜,总之,也叫阮柔见识到了府城的诸多儿郎。

    时日一久,众人心知无用,也就口头酸上两句,少有再犯到跟前来的。

    倒是随着时间过去,五丫已然及笄,成为一个花信年华的大姑娘,更是引起了诸多人家的觊觎。

    五丫的容貌并不如何惊艳,却独带着一股温婉和善的气质,让人望之便觉美好。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似乎是小时候在田家那般环境长大赋予的特殊性格,实则,府城几年,早已褪去了她在田家的畏缩和胆小,常年跟着阮柔打下手,性子早已变得风风火火,于很多事上都有足够多的见解。

    阮柔预备过几年,便将调料厂的生意交托过去,再没有不放心的。

    除此之外,柳家唯一糟心的事,大概就是柳宇读书读成了个书呆子,旁的事万事不管,只整日埋头在书本间。

    偏他只会死读书,但凡书中深奥点的理解都要花费许多心思,更别提有自己的见解。

    学堂里的夫子已经委婉提过几回,言道柳宇并不适合读书进考,不如趁早打算。

    然而如今的柳家又不缺钱,即便一辈子读不出功名,柳宇闹着读,便让他继续读,只要不烦扰别的学子就好。

    倒是先前一直让她顾忌颇多的小六,如今有了很大的改变。

    也不知是因为脱离了田家,还是因为身边没了娘亲姐姐护持,被送到酿酒坊做学徒的小六,如今办起事来条理分明,因为学得好,一年前被酒坊里的师傅送到府城的师兄处来进修,两人倒因此多了许多走动的机会,关系虽然生疏,却也恰恰正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100-110(第6/16页)

    自打来到府城,两人在镇上与乡下都没有太多的牵挂,只阮柔隔上两年回去一次,看看阮家人,也顺带巡视一下镇上的两间铺子。

    阮家人近些年来的生活堪称顺遂,一起都要多亏了阮柔当年送来的二十两银,家中用这钱置办了三亩多田地,一下子减轻了家中负担,兼之每年阮柔都遣人送回来的节礼,阮家在十里八村可谓头一份。

    阮父阮母每年都能收到阮柔额外送来的节礼银子,腰包满满,家中富裕,子孙孝顺,再没有不顺心的,唯一牵挂的反而成了远在府城的女儿阮柔。

    至于阮大嫂,无数次跟丈夫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因着小姑子的事情口出恶言,方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阮大哥每每只是笑,并不多说。

    若说阮家是附近十里八村人人艳羡的对象,那众人看田家的眼神就很是复杂难言。

    为其错过了这般一个金财主惋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赤裸裸的嫌弃。

    是的,嫌弃田家人没有眼光,俗话道有眼不识金镶玉,田家就是那等眼瞎的,如今依旧过着苦巴巴的日子,当着人面不表露什么,背过身去,却总是偷偷嘲笑,再大谈特谈一番,若自己是田家,把握住机会,该当如何如何。

    说的多了,田家人总能听到一两回,然而,便郁闷更重。

    田家剩余三房依旧没有分家,依旧跟着田家二老在一起过活,且遵循田老头开枝散叶的想法,孙子辈也逐渐开始婚配,孩子越生越多,家底却越来越穷,俨然成了村中的贫困户。

    田老头田老太也不明白,明明一家子辛勤耕作,田间地头从不懈怠,为何却越过越差,眼看着成了旁人眼中的笑话。

    田家一共四房,刨去三房在外做学徒的六孙子不提,其他三房,大房一贯的精明会算计,仗着是家中长子长孙,又生了重孙辈第一人,日日以劳苦功高自居。

    二房的倒是老实,可也太老实了,就连当初以前老三家的递过来一些好去处也全回绝,田间地头打转,一辈子就没挣出个活路来。

    至于四房,小儿子不说,小儿媳又是娘家姑娘,前者不舍得苛待,后者不能够苛待,养成了两个惫懒性子,日日偷奸耍滑,带得下面小子一个性子,俨然三岁能看到老。

    自家愈糟心,就越觉得当初老三家的好来,田老头田老太内心也不止一次后悔,当初不该把三儿媳送出去,否则,这泼天的富贵岂不就是自家的。

    如此人,阮柔也不指望他们能想通什么真正的道理,只要她一直活得好,就是他们心头最大的那根刺。

    更别提,由她给田家村开了个好头,其他一直渴盼归家或者在家的田家媳妇儿们,俱都各施所长,娘家人支持的,央着娘家人上门多闹几场,最后一走了之。

    娘家人不支持的,也想着法儿谋求生路,总归挣扎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