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80-2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180-200(第1/30页)

    第181章 祝表姐嫁的这户人家姓葛,名为葛生旺,是县上供销社的一个小科长,如今三十来岁,看着并不怎……

    祝表姐嫁的这户人家姓葛,名为葛生旺,是县上供销社的一个小科长,如今三十来岁,看着并不怎么显老。

    两人下面只一个继女,名为葛爱慧,葛生旺前妻生的,如今才八岁,生小学一年级。

    听说两人结婚也有好几年了,只是祝表姐始终不曾生育,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不生,阮母猜测是后者。

    虽是重组家庭,但葛家的气氛很是和谐,不曾有过半点争吵,面对阮柔这个客人,更是十分体贴周到。

    “恬恬,这就是给你准备的房间,昨天我已经打扫过了,里面放了一张桌椅,你看看合适不合适?”

    “好的,谢谢姐。”阮柔笑着回应,对这份体贴十分感激。本就是上门麻烦人家,结果对方还这么为自己着想。

    进了屋,阮柔关上门,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行李其实就是一个大包裹,里面只有几身衣服,一点吃的以及日常的洗漱用品。

    很快归置妥当,阮柔跟祝表姐打了声招呼,带着两本书就往前儿去过补习班的方向走。

    一眨眼功夫耽误了一天半,也不知落下了多少进度。

    等到了地方,阮柔发现,外面等候的人已经换了一位,至于李学姐,则在里面上课。

    确认一番,交了三十块钱,阮柔便正式成为补习班的一员。

    此时,她才估出班上学生的数量,加她一起一共三十四个人,几乎都是县里条件不错的年轻人,想来也是,若没有良好的条件,便是三十元的补习费,也不一定能出得起。

    寻了个空位置坐下,阮柔掏出纸笔,认真听课。

    李可负责教语文的,一般上午会教语文和政治,下午则是数学和理化,至于晚上,一般情况下三位老师都在,同学们有问题随时可以问。

    可以说,这三十的补习费,贵是贵了点,起码人家认真负责,是用了心的。

    将乱七八糟的心绪抛掉,阮柔认真听课,很快沉浸在讲课中。

    一晃半个上午过去,时间来到中午十二点,午间休息。

    阮柔注意到,很多人是直接带了饭菜过来,直接现场热了吃,所幸天气不热,不用担心饭菜坏了。

    一时间,阮柔有些迟疑,拢共一个小时的休息,往返祝表姐家,来回时间赶得紧不说,回去估摸也就吃个饭的功夫,压根没得歇息,更别提帮衬着做些活儿,但一直在外面吃也不行,因为她没有那么多钱和粮票。

    想了想,她还是赶紧先回去,看明天是带饭过来还是怎么弄。

    后在两处隔得并不远,几乎不到十分钟,阮柔就回来了,此时,家中饭菜已经做好。

    她进门时,祝表姐刚坐下,笑盈盈招呼她先吃饭。

    “姐,我等姐夫他们回来一起吧。”没道理她一个客人比主人先吃。

    “没事,表姨前天来跟我说过了,我正好问问你,你是想带饭过去热,还是回家来吃。”

    “会不会太麻烦了?”阮柔有些不好意思,却不料祝表姐很是热情。

    “麻烦什么,姨既然把你托给我了,这一个月我就得照顾好你。”祝表姐笑着,“而且,你姐我如今就一个食堂的临时工,可最是羡慕你们这些读书的。你啊,把心放回肚子去,好好读书,要是能考上,请我去吃一顿升学宴,我就满足了。”

    话说得实在,阮柔也就没太纠结。

    其实,祝表姐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她自认是个没娘家的人,虽然如今看着还好,可膝下没个自己的儿女,日后保不齐如何,如果有个大学生的表妹,但凡以后出息能给自己撑个腰,都能省去很多麻烦事。

    一番沟通后,阮柔正式开始了带饭上学的日子,每日里早出晚归,跟祝家人的接触并不多。

    与之相反,在补习班每多学一天,阮柔都觉得自己有所进步,在原本很多不太懂的公式已经能熟练运用,那些枯燥的物理化学定律,渐渐烂熟于心,做习题的正确率也在稳步提升。

    按照李可的话来说,她这样的已经能在班上排到前五,只要好好努力,将来肯定能考上一所大学,当然,能考上什么标准的大学就不好说了。

    ————-

    时光飞逝,眨眼间一个月过去,阮柔短暂的补习生涯就此结束。

    她因着晚来一周,忽而比其他人也晚一周才结束,此时班上只剩了三两个人。

    眼看补习班结束,李可和另外两位老师已经开始收拾教室,只等租期一到就将房子还回去。

    阮柔帮衬着搭把手,边和学姐唠着嗑儿。

    “学姐,你们要参加高考吗?”

    “参加啊,我和老章参加,老田不参加,唉他家里老婆孩子都在,走不掉。”李可说着语气有些惋惜,高考这等机遇,十年才终于等到这一回,错过就实在太可惜了。

    不过大学一读就是好几年,离那么远,家里肯定照料不到,成年人总得做出选择。

    李可和老章稍微年轻点,还不到二十五,家里没什么负担,而她口中的老田,今年已经三十几,正是一个家庭重要的支撑,自然走不开。

    阮柔没有多说,跟着感慨了几声,又托李可帮忙找几本习题册,方才背起书本离开,回首望望,这一个月她几乎就没见过日光,全耗在这里了。

    此时抬眼,看着明媚的日光和略显生疏的县城,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时间还早,她脚下方向一转,准备去看看陈巧巧。

    先前两人倒是说好,她来县里上课,平常两人也可以一起复习,互相帮助,结果哪想到补习班时间那么紧张,来县里一个月,她也就抽空跟陈巧巧碰了两次面,话都没能说上几句,如今可算有了时间。

    陈家,陈母不在,家中只有陈巧巧和六岁的小侄子。

    有道是七岁八岁惹人嫌,六岁的小男娃也不遑多让,那吵嚷的劲儿,直让阮柔皱了眉头。

    进了屋,她压低声音问,“这么吵,你看得进去吗?”

    陈巧巧便也只能苦笑,“看不进去还能怎么办。”她家在县上,躲也躲不掉,更何况说句现实点的,她是闺女,早晚要嫁出去,万万没有嫌弃大哥家侄子吵闹的道理。

    故而,在家她不仅不能抱怨,偶尔还要听一两句大嫂的闲话,埋怨她不会照顾孩子,实在没有心之类的挖苦,但这些就不必对朋友言明了。

    陈巧巧看看她,问,“补习班结束了?”

    “嗯,还有几周,正好留给我们做做习题,也回去准备考试。”

    “真好,你复习的怎么样?”陈巧巧有些羡慕,三十块呢。

    “还行,考一个大学应该没问题,能考什么样的就不知道了。”

    “很不错了,我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样呢。”整天缩在家里自己学习,也没几个交流的对象,陈巧巧心里有些没底。

    “要不,我们现在看看?”阮柔见状,提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180-200(第2/30页)

    道。

    “那倒好,我有几道不懂的,你给我讲讲。”

    不一会,房间内响起小姐妹的说话声,沉浸学习的两人,很快忽略了外面小男孩的叫嚷。

    等到傍晚,意犹未尽的陈巧巧从书本中回神,“哎呀,耽误你这么长时间,天都快黑了。”

    “没事,我平常上课比这还晚呢,不过也该走了,明天我爸妈来接我,回去得收拾收拾。”

    “行,我就不留你吃饭了,要是你能考上,到时候,我请你去国营饭店。”

    国营饭店在当下几乎代表了在外吃饭的最高水准,是面子的象征,陈巧巧如此说,绝对是真心的。

    阮柔便也笑了,“你也一样,最后这几天好好复习,旁的事都别费心,等过了这阵子,什么都好说。”

    “嗯。”陈巧巧点头,将她送出门,回身,却没那么轻松。

    她熟练去了厨房,开始点火做饭。

    陈家人口并不多,但架不住陈父陈母和陈大哥大嫂都有工作,一整天在外面忙,家里的事情只能靠她这个闲在家里的女儿和妹子,谁叫她没有工作呢。

    其实两年前刚毕业那会儿,她找不到工作,陈母有想过自己退下来,将工作让给她,主要还是陈母身体不大好,常年工作有些吃不消。

    奈何陈大嫂不乐意,倒不是别的,陈大嫂自己就有工作,只是看不得婆家的工作落到小姑子一个外人手中。

    所以,她一直没有工作,当然,在家她也没闲着,几乎包揽了家中大小活计,还是不是接点火柴盒的活计,手头好容易攒了点儿钱,全买了复习资料,就这,还没陈大嫂好生一顿嘲讽。

    厨房内,明明灭灭的火光照样在陈巧巧的脸上,显得过于亮堂,良久,她终于收回思绪。

    是啊,她要好好复习,等考上大学,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回到祝家的阮柔尚不知陈巧巧这些盘算,因着今天是她待在祝家的最后一天,祝表姐很是客气,特意赶早买了一斤肉回来,说是吃顿好的。

    难得和葛家人一起吃饭,四人围坐在桌旁,气氛很是和睦。

    葛生旺能做到供销社小科长的位置,自然有几分见识,知晓高考是好事,这才没有拒绝,甚至任由妻子劳心劳力照顾,图的就是这一份人脉。

    好事做了九十九步,最后一天,他更是耐心叮嘱,“回去也要好好复习,考上大学,分配个好工作,以后就不愁了。”

    阮柔只管点头,对这个不怎么见面的表姐夫,感激是有,可更多也就面子情,更多还是感谢确实辛苦一个月照顾自己的祝表姐。

    第182章 一顿好吃好喝,第二天一早,阮柔早早起来收拾了行李,当初带来的一点子零食早已吃光,剩下也就痢

    一顿好吃好喝,第二天一早,阮柔早早起来收拾了行李,当初带来的一点子零食早已吃光,剩下也就两身衣服,外加一堆课本资料册。

    天将将亮,距离上班还有段时间,阮母就带着儿子过来接人。

    面对面,少不得一顿寒暄客气,阮母为表感谢,特意带上攒了一个月的鸡蛋,足足六十个。

    时下农家养鸡养猪也是有数量限制的,如阮家这般一户四口人,最多养三只鸡、一头猪,故而,不拘猪肉还是鸡蛋,都金贵得很。

    面对谢礼,祝表姐推辞一番也就收下,只是临走时硬塞了一盒点心,一点没让人吃亏。

    等人走后,祝表姐夫送了一口气,笑道,“你这表姨家还真舍得。”

    语气有些唏嘘,算下来,别看只一个月的时间,起码花掉大几十,城里工人家庭可能不太在意,但对于乡下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年乃至几年的收入,一下子全用光了。

    祝表姐只笑了笑,没说话,心里还是期盼她能中的。

    回去的路上,东西全都由阮大力这个大哥拿着,东西不重,他拎着跟在后面看着模样还挺高兴。

    至于阮柔和阮母走在前面,聊着这一个月的精力。

    阮柔的这一个月,几乎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连县城都没有逛过两圈,自然没什么好讲的,只阮母口中一个劲的心疼着,说是她学习太累,短短一个月竟然瘦了那么多。

    “学习还是太累人了,动脑子可比动手还要累的多,等回家我给你好好补补。”

    阮母在心中估量着,家里的三只老母鸡可以提前杀一只,至于剩下来的两只,还是要留着过年以及下蛋给一家补身子。

    阮柔可不知道阮母已经盘算杀鸡了,她更感兴趣的是,这段时间村子里发生的事情,亦或者说,是看笑话。

    别看平常村子里的知青都拧成一股绳,有什么事情对上村里都会抱团,但其实知青里面也有各自的小群体。

    条件好的看不上条件差的,大城市里来的看不起小城市的,干活勤快能拿公分的看不上娇生惯养的,总之,也是一锅乱粥,此时遇上高考,更是分了个三六九等。

    第一等自然是家里有条件支持,可以连续两个月不下地,只专心复习高考的知青们,他们四处搜寻资料,彼此捆绑在一起组成了个学习小组,连粮食都分配好单独在一起吃。

    次一等的就是手头略宽裕的,一边上工一边复习,每天只勉强干点活,挣三五个公分,主力还是放在复习上。

    至于家里条件着实不好的,指着下地的公分换粮食,丝毫不敢懈怠,白日里辛苦干活,晚上累得够呛,还得继续复习,几近于有心无力。

    知青间的小纷争暂且不提,阮父作为村支书,最近脑门上的官司可不少,不是别的,正是先前在村里成家的几户知青。

    真数起来,知青下乡建设农村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而村子里最早的知青来了也有足八年。

    八年的时间,孤身在异地他乡,从繁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