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130-140(第1/14页)

    第131章 皇室入股新政之论让王爷受益匪浅

    到了曾芸芸的店内,朱翊锦和陈鹏都嘱咐她,接下来大家见面的机会会很多,没必要拘礼,最好一切从简。

    朱翊锦已经知道曾芸芸从陈鹏那里领来的差事,道:“既然你受命为皇室秘缉地方税制缺漏,说来你也不必为我们行礼。所以,大家简单论交,彼此也利索。”

    曾芸芸其实并不喜欢这时的许多繁文缛节,更不喜欢对别人动不动行礼,当即同意。

    朱翊锦坐下之后,立即道:“曾小姐,我想和你合作,一起做这粉丝生意。”

    曾芸芸有些惊讶;“王爷,你想入股我这粉丝店?”

    朱翊锦道:“不是我,是我代表陛下入股。这样的话,你以后可是皇商了。”看到曾芸芸不言语,朱翊锦知道她的顾虑,便道:“你放心,我们出五千两银子,只占三成股份。粉丝店如何经营,还是你说得算。”

    曾芸芸点点头,道:“这个价格很公道。不过王爷如果看得更远一些,不妨在新村再投资一些。”

    此前,陈鹏已经和朱说了新村的一些事情。朱很好奇:“如何投资。”

    曾芸芸道:“很简单。粉丝生意,成本无非是原料、手工、运输和销售。有了王爷入股,运输已经不成问题。至于销售,我从未担忧过。以后,有的是人求着我们来买。手工方面,我们的技艺和粉丝机已经很成熟了,很快就可以量产。我担心的是原料,也就是一旦粉丝生意好起来后,供不应求,我们没有那么多红薯来加工。如今,新村虽然种植了大量红薯,但还是限于人力不足、农具落后、管理不善等,导致产量偏低。如果王爷能够投一些银子,那么新村的红薯种植很快就会铺开。我们还可以派出一些专业的管事,专门种植适合做粉丝的红薯。”

    说到这里,曾芸芸顿了一顿,看向了陈鹏,道:“我甚至认为县尊代表县衙,也可以入股。因为新村的土地毕竟有限,但是吉水县的土地就大多了。一旦红薯种植能生利,百姓自然踊跃。而且红薯是粮食,种得再多,县尊也不用担心有风言风语。”

    还没等到陈鹏回答,朱就道:“我看县衙入股,十分可行。可是我们若入股新村,那些村民的收益如何计算?他们算是地主还是佃农?”

    曾芸芸道:“自然是每户村民都是股东。他们以自己的土地和劳力入股。”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在朱和陈鹏听来,简直是石破天惊。

    “村民是股东?以土地和劳力入股?”朱和陈鹏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这是荒谬之言,还是说这是一个新点子。

    曾芸芸面露微笑,问道:“王爷觉得农夫是种自家土地用心,还是长工为田主耕种用心?”

    朱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农夫更用心,毕竟是自家的田地。”

    他刚说完,就瞪大了眼睛,一拍巴掌,笑道:“妙!妙啊!一旦村民入股,红薯种得好坏,粉丝销量如何,与他们息息相关。我们就算是不催他们,他们也要为这粉丝店卖命!而我们付出的,只是一些股份而已。”

    陈鹏也领悟了其中的关窍,赞叹连连。

    一众人相谈甚欢。不过,朱翊锦很快又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更感兴趣的方向。

    “曾小姐,你说以后的几十年,天气会越来越冷,可是危言耸听?”

    “曾小姐,江西不在海边,所以雨水会比东南少。你的意思是雨水来自海里。可是海水是咸的,雨水为何不咸?”

    “曾小姐,何为进化?什么,你说我们人之前是有尾巴的?”

    …………

    曾芸芸只好耐心给他接回,结果却引来了更多的问题。偏偏听的人都大敢兴趣,就连陈鹏也舍了衙门的公务,一直待在店内。

    最后,朱翊锦终于问到了一个特殊的问题:“曾小姐如何看待首辅?此间的人,都值得信任,你说的话,只要你不愿意,不会传到首辅耳中。”

    肖平和阿丰第一时间看向了陈鹏。

    陈鹏不由尴尬一笑,道:“我虽然是首辅的学生,但首先还是皇上的臣子。若是你们不放心,我可以先出去,让你们随便聊。”

    朱翊锦忙道:“这就不用了。我信任云台,相信曾小姐也相信云台的人品。”

    其实,曾芸芸内心对朱翊锦这番话是不认可的。眼下,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关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过这也只是表面,万历内心如何看待张居正?是感激多,是敬畏多,还是忌惮多?谁也说不清楚。但到了后面,万历对张居正有很大的看法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有万历死后的清算。

    所以,曾芸芸便道:“我见到没见到过首辅,如何敢评价首辅。不过,不管是皇上还是首辅,都是做大事的人。相比草民的庸庸碌碌,做大事的人内心中的梦想都是我们无法妄加

    评判的。但我相信一点,就是一个人为社稷、为百姓做了实事、好事,这个国家和黎民就不会忘记他。”

    曾芸芸这番回答滴水不漏。

    朱翊锦听了曾芸芸的回答,微微颔首,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折扇,缓缓说道:“曾小姐所言极是,做大事者心怀天下,其志向与格局自是与常人不同。只是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人心难测,即便是首辅大人,也难免会陷入这权力的漩涡之中。”

    陈鹏在一旁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开口道:“王爷所言甚是,恩师虽一心为国,推行新政,力图中兴大明,可这新政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招致诸多非议与反对。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实在是让人担忧啊。”

    曾芸芸微微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说道:“这世上之事,本就难以两全。首辅大人推行新政,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只是这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艰辛与阻力,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但只要新政能够真正造福百姓,即便是历经磨难,也值得一试。”

    朱翊锦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曾小姐说得没错,本王身为皇室宗亲,自当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尽一份力。此次与曾小姐合作,不仅是为了这粉丝生意,更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为大明的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说到这里,朱翊锦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起来,看向陈鹏,说道:“云台,你身为县尊,又与首辅大人关系密切,在这新政的推行过程中,你可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陈鹏微微一愣,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王爷,新政的推行,确实给大明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难以真正落实到基层;还有一些权贵利用新政的漏洞,谋取私利。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曾芸芸在一旁听着,微微点头,说道:“陈县尊所言极是,新政的推行,关键在于执行。如果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新政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那么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且,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和感受,让百姓真正受益,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朱翊锦听了二人的话,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曾小姐和云台的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130-140(第2/14页)

    ,让本王受益匪浅。看来,这新政的推行,确实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和周全。本王会将你们的建议,如实禀报给陛下,希望能够对新政的完善和推行有所帮助。”

    陈鹏这才道:“王爷,天色已晚,我们也该回去了。”

    朱翊锦微微点头,站起身来,对着曾芸芸和陈鹏说道:“今日与二位相谈甚欢,收获颇丰。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多多交流,共同为大明的发展出谋划策。”

    曾芸芸和陈鹏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王爷客气了,能与王爷交谈,是我们的荣幸。”

    朱翊锦微笑着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店铺。陈鹏也向曾芸芸告辞,送朱翊锦回到住处之后,才连夜带着衙役们返回了县衙。

    曾芸芸站在店铺门口,望着朱翊锦和陈鹏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自己所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或许能够对大明的发展产生一些影响,但这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过,她坚信,只要自己不忘初心,始终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努力,就一定能够为这个时代做出一些贡献。

    回去之后,朱翊锦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站在窗前思考。

    添喜走进了房间,轻声道:“王爷累了一天了,先安歇吧。”

    朱翊锦抬起头,微笑道:“我没事,这些事情很重要,我要尽快整理出来。对了,你去准备一些笔墨纸砚,我要写奏折。”

    说这话时,朱翊锦稚嫩的晚上浮现出了少有的成熟干练。

    添喜犹豫了一下,便转身去准备笔墨纸砚。

    第132章 “芸记”开业美食连锁开启

    窗外的桂花正簌簌落进砚台,细碎的金屑在墨池里载沉载浮。

    曾芸芸用银簪挑开桑皮纸封口时,簪头衔着的珍珠穗子扫过案上未干的墨迹,在宣纸上拖出几道蜿蜒的银河。

    二十张簇新的银票在暮色中次第展开,在傍晚的霞光里泛着浅黄,墨色的“准兑库平纹银”印记如游龙盘踞。

    “整两万两!”阿丰凑近细看时,新浆洗的葛布衣领蹭到银票边角,惊得他慌忙后退半步,“乖乖,这洛王殿下怕是把半个王府都搬来了吧?”

    朱翊锦的银票已经落在曾芸芸的案头。双方约定,皇室将不定期注资,但会保证曾芸芸的股份始终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这种优渥的条件,完全是朱翊锦对曾芸芸欣赏导致的。

    曾芸芸指尖抚过银票边缘的暗纹,触到内务府特供桑皮纸特有的毛绒感。她想起昨日朱翊锦遣人送信时,信笺上还沾着龙涎香的余韵。那个永远披着玄色斗篷的年轻藩王,在契约里将“永保控股权”的条款写得像情诗般缱绻。

    半个月后,南昌城的秋风裹着赣江潮气扑面而来。曾芸芸立在滕王阁飞檐下,素白绢衣被江风掀起涟漪。她望着码头吞吐的乌篷船队,忽然指向对岸:“阿丰,你瞧那处红墙。”

    “是洪州会馆,专供徽商歇脚。”扛着麻袋的脚夫插话道,“上月才换了东家,听说要改绸缎庄——哎,姑娘当心青苔!”

    曾芸芸点点头,表示感谢。随着脚夫的话,她的眼睛一亮,提着裙摆穿过浮桥。

    会馆前两株百年香樟遮天蔽日,树根盘结处嵌着块残碑,苔痕斑驳间隐约可见“隆庆元年”字样。

    穿靛蓝短打的账房正在檐下打算盘,见生人近前,忙用身子挡住门楣:“姑娘留步,东家吩咐”

    “劳烦通禀,吉水曾芸芸请见。”她将鎏金腰牌往算盘上一搁,叮当声中惊起几只灰雀。

    这腰牌,是朱翊锦专门请朝廷为她打造的,而且已经知会了全江西所有的商铺。

    曾芸芸的连锁模式打开,这里是第一站。

    半盏茶未尽,穿茧绸直裰的老者疾步迎出,掌心还沾着墨渍:“竟是税政巡察使亲临!老朽早闻‘芸记’盛名,这铺面姑娘若看得上,租金按市价七折算。”

    曾芸芸一笑,道:“我不租。”

    对方一愣。

    曾芸芸却道:“我高价买!”

    三日后,独轮车的榆木轮毂碾过麻石巷的裂缝,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阿丰指挥新村青壮卸货时,樟木箱榫卯间震落的香屑与汗水混作一处,在秋阳里蒸腾出辛辣的芬芳。景德镇特制的青花海碗层层叠叠,碗底“芸”字落款在日光下流转如月华。

    帅嘉谟蹲在廊下核对货单,忽见箱缝透出缕缕银光——原是曾芸芸特意订制的缠丝银箸,箸头錾着细密麦穗纹,与招牌相映成趣。

    “东家,蒸笼不够用了。”厨头老周抹着汗跑来,“按您吩咐试做的梅菜扣肉浇头,柴火灶蒸了三个时辰,香味勾得对街茶馆的客人都翻墙来看。”

    曾芸芸绾起衣袖钻进厨房,揭盖的蒸汽扑得她眉睫凝露。琥珀色的肉块在梅干菜间颤动,她用银箸轻戳,浓稠汤汁便顺着肌理渗入瓷盘。“再加半勺腐乳汁。”她舀起酱料淋在试菜碟里,“白鹿洞书院的山长嗜甜,这道浇头单盛在小陶瓮里,用红绸系了送去。”

    开业前夜,帅嘉谟将算盘打得震天响。几个透亮的油灯悬在半空,映得他额前汗珠晶莹:“东家,按每碗十五文的定价,若想半月回本”

    “先生漏算了这个。”曾芸芸推开雕花槅扇,江风裹着漕工号子卷入厅堂。但见天井中架起三丈长的竹棚,青竹劈成的长案上,十二口陶瓮煨着不同汤底。

    最奇是正中铜锅,红艳艳的辣油里浮着花椒山,竟是仿着蜀地山水雕了冰峰。

    阿丰正往冰峰上插小旗,闻言扭头笑道:“东家说要办‘百味宴’,这些浇头样品任客官尝鲜。尝够五种送薄荷饮,尝遍十二味赠银箸一双——今早银楼又催订二百副呢。”不知从何时起,自从帅嘉谟来了之后,阿丰对曾芸芸的称呼也随之改口。他说这么叫显得正式。

    五更梆子敲响时,滕王阁的轮廓刚染上蟹壳青。曾芸芸将最后一盏灯笼挂在门楂,忽听街角传来车轮辘辘。六辆骡车满载竹篓,掀开苇帘竟是新采的莲蓬,露水在翠绿间滚如珠玉。

    “鄱阳湖连夜送来的。”朱翊锦玄色披风上还沾着芦苇花,指尖一挑露出篓底——白玉般的藕带盘成如意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