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在椅子里的屁股,期期艾艾,“可古人说的贤才是指男子…”

    “哦,《尚书》里头提过贤才要专门从男子当中寻找吗?”李纲回了他一句。

    “这……”傅亮卡壳住,怎么连李相公也被李清照的歪们邪说带歪了。

    李纲岂并非赞同了李清照的理念,只是他看的清楚,这件事不单单是李清照一个人的想法。女帝上位,迟早会提拔若干有才能的女子为官,又不是没有过先例。

    当今官家独断朝纲,兵权在手。没必要因为这样的事,和官家站到对立面。起码从李唐武氏的先例来看,任用女子为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危害不了国朝的安全。

    而且,当今官家她姓赵啊,和武氏篡权存在根本上的区别。

    反正等待下一任赵官家上任,自然而然会慢慢的扳正回来。

    国朝去年才经历过二圣北狩,李纲看的很开,最坏的事情莫过于二圣北狩了。说句刻薄的话,李唐的女子再开放,也没导致国家‘二圣北狩’啊。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这么说来,两位宰执不打算管李院士的狂言了?”有人不死心,还是问到底。

    “国朝如今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诸位与其纠结李院士的狂言,不如多花心思在解决财政问题上面。官家显然要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上个月给在燕云的岳飞和韩世忠部拨了上百万贯的军费,用以改善边军的饮食、修缮甲胄武器等。百万铜钱,投入到燕云,连个水花都溅不出来,听说岳飞还在向官家要经费,百万钱远远不够。”李纲沉声说道,“缺口再不补上,谁都不知道官家还会想什么法子。”

    此话一出,如同石破天惊,李纲虽然说的隐晦,可众人都心知肚明,官家几次填补财政的缺口,可全是用人血来填上的,江宁府的贪官被尽数斩立决,家产充公,解决了登基时面临的紧急困境。等到官家御驾亲征,又杀光了西北边军的刘光世部和西北铸钱监的五品以上官员,家产充公,补上了因为打仗烧出来的财政窟窿。

    现在李相公说,官家又又又缺钱了,而且是大大的缺钱,让众人如何不心慌意乱?当官的,能坐在宰执家里议事的,谁敢说自己身上一点污点都不存在。

    与此相比,李清照的狂言果然算不得大事的。

    刚刚还义愤填膺的门下侍郎吕好问颇有些坐立不安的模样,轻声问道:“官家在各地设立了官行,还将能人张俊调过来全权负责经商一事,应该不会再…再砍头抄家了吧?”

    也有人愤愤然:“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那些个丘八,只知道打仗打仗打仗,根本不在乎国家安定与否!在座的谁看到军费花在军工上了?谁都没看到钱究竟去了哪里。依我看,他们就是一群佞臣!一**贼!”

    有人转向户部尚书,问道:“如今财政究竟到了什么地步?难道真的无法维持了吗?”

    户部尚书没想到话题居然会转到这个方向,猝不及防,又不得不谨慎回应,在场众人情绪明显不太妙,他只得画一画饼了:“金人南侵后,国库差不多消耗一空,确实很艰难。但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今国家和平,百姓安定,接下来只要好好休养生息,多多开源,很快就能恢复到从前。”

    李纲提起财政问题,也不是来打击人心的,而是给所有人提个醒,国家现在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安全问题上,走错路坏了官家的大事,到时候被拉去填坑也不是不可能。

    李相公家中的这场小会议的内容,很快就呈到了赵芫的案头上。

    一群朝廷大员义愤填膺地跑到宰执家里会面,皇城司的人可不是吃干饭的,万一是想商议造反呢?对吧。

    赵构比他们还义愤填膺,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官家,您信任李相公和张相公,可是他们俩现在大权在握,已经敢在家中设立‘小朝会’了,日后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臣请详细调查今日参与会面的大臣!”

    仔细翻看完众人的对话,将密折扔回桌案上,她斜斜看着赵构,“查完全给办了?”

    全办了,朝廷可就成了空壳。赵构也就是习惯性地请示一下而已,此时挠挠鼻尖,讪笑道,“也可以查而不办嘛,以后想办再说。臣是看不惯他们对官家您抱有怨言。”

    赵老九经营皇城司经营出职业病来了,看谁都想办掉。赵芫干脆换了方向问,“你忙着查办何矯他们,有结果了吗。”要是因为官员们对政策有异议有不满就把人办掉,而一味顺从的官员却可以保全身家,那和昏君有什么分别,国家迟早完蛋。

    “已经初具眉目,很多在各部不起眼的官员向太上皇投诚,和何矯等人亢壑一气,他们有意图颠覆朝廷的嫌疑。”赵构眨眨眼,他还是有脑子的,知道把自己摘出去,“如今记录在册的京官人数,已经达到七十六人。”

    赵芫思索片刻,道:“其中五品以上的有几人?”

    赵构:“有二十三人。”

    “三品以上有几人?”

    赵构小心翼翼地说:“有两人。”

    三品,那就是赵官家赵芫身边的大员了。

    他以为赵芫会出离愤怒,毕竟赵芫才是当今的官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自己的左膀右臂居然要反自己,如果是他赵构今日坐在这个位子上,那不用说,全都拉进皇城司里大型伺候,都砍了!

    但现实里,赵官家只是很浅地冷笑了声,非常淡定地说:“朕有些迫不及待等着瞧他们打算用什么反朕了。”

    面对赵官家的笑脸,赵构默默地缩了下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帝姬凶残[宋朝]》 110-120(第9/18页)

    子,然后庆幸地想,幸好自己站十娘这边,突然很有安全感呢

    第115章 文人战争

    【一国之本在于人,一家之本在于人。

    何为人哉?】

    新一期的报纸头版头条上,巨大的标题占据了所有读者的视线。

    “这文章题目为何如此之大?是否印刷错误?”拿到报纸的书生询问书店老板。

    老板摸着胡子,满脸古怪:“何止题目过大,你瞧它的下面。”

    书生刚刚只注意到巨大无比的标题,闻言,再细心一看,不由大吃一惊道:“题目下怎是空的?”

    不止他一人,买到新一期报纸的其他百姓亦惊诧地大呼小叫。

    只见那天引人瞩目的又粗又黑的标题下放,空出了一块版面,旁的位置却依旧印刷的满满当当。

    “果然印刷有误!”人群里有人大呼。

    “老板,这文章只有题目,没有内容怎么行?快快向印刷厂讨要这部分内容。”

    “正是正是,如果不然我可要退货了。”

    刚刚还看热闹的老板顿时正襟危坐,连忙安抚乱糟糟的人群,“诸位稍安勿躁,今早送报来的中科院学生是看过报纸的,没有什么异议。”

    中科院负责报纸的编辑印刷,既然中科院的学生都没有异议,说明报纸内容没有错漏。

    那么,一道醒目题目横在上头是个什么意思?

    方才第一个出言的书生眼神一变,他想到了。

    是考题!

    朝廷的官员通过报纸头条,向天下学子士人出了一道立意极其宏大的政论题!  。

    “这李清照又想做什么?”

    坐在家中还未上朝的官员们也看到了这道【何为人哉】的题目,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则陷入沉思。

    在官本位的士大夫眼里,这道题立意就有问题,就是的完完全全的病句。

    马车在路上哒哒哒慢悠悠地朝皇城行驶着,车内,御史中丞与礼部尚书分坐两侧,礼部尚书摸摸花白的胡须,沉吟,“一国之本在于人,看来咱们不去找她的麻烦,她却是破釜沉舟定要与我等作对到底。”

    往日这位老尚书平和温吞的沧桑眼眸此时倏然射出了精光,“一国之本确在于人,然‘人’非‘人’也。所指的国之本是一国君主,是文武百官,是天下的读书人。

    自古以来,但凡强盛的国家,礼乐完备,礼乐崩坏则国家衰亡。位置的尊卑与主次,是礼乐的核心。”

    而他一眼就看出李清照此题的问题所在,未曾基于尊卑主次出题,反而有探寻一个国家当中,究竟谁主谁次的意味在。

    “呵,她这是自掘坟墓啊。”王时雍笑了,“官家不会任由李清照动摇国本。”

    在他看来,当今官家赵芫实非女子也,权欲甚至超过男子。别看官家整日将北地百姓放在嘴边,历朝历代将百姓时刻挂在嘴上的集权君王难道少了吗?

    不过都是为了稳定巩固王朝之统治罢了。

    “不如让事情闹大,为了江山社稷,我相信官家必定会出手对付这位由她自己一首提拔起来的院士。”二人相视而笑。  。

    今日朝会上,礼部提出劝学一事,专门送了一套《资治通鉴》到赵芫的书房。《资治通鉴》无疑一部出类拔萃的好书,成书于神宗年间,一经问世,文人学子无不追捧。成为了读书人必读之书。

    赵芫读过,而今,礼部重新将它摆到了朝堂上,真的只为了劝学?

    翻开来,内容首页,便是‘臣司马光曰:臣知天子的指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事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候、卿、大夫等官爵。’

    ‘四海之广,亿民治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记超纲的作用吗。’

    ‘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等官员,卿、大夫官员有通知士人与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

    不得不说这本书能被历代帝王大力推荐,实应感谢司马光的口才,瞧他在撰写史书的第一段就先将天授皇权捧了起来,皇权若想维护自己的统制,就得认同礼教的规矩。

    朱娘在一旁打扇,见官家陷入沉思,不由好奇礼部送来的书是出了什么纰漏不成?

    一个晃眼和赵芫对视了眼,她连忙转过目光,假作没窥伺官家。

    赵芫笑了声,“朱娘你来看司马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既然被官家点破了,朱娘只好红着脸颊,羞赫上前来倚在椅子旁边认真看去。作为当今官家身边第一大押班,朱娘自然是读过书的,而且很聪慧。

    “官家,司马相公是说只要人人都守规矩,国家就能长久兴盛呢。”朱娘眨眨眼,讨巧地说。

    司马光为这段阐述: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饰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护卫心腹,树木的枝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很好地为第一段为什么要维护阶级严格的划分做出了解答,为,国家长治久安。

    朱娘自小读的书中智慧无外乎尽皆如此,做出如此回答也就不奇怪了。

    就算,她心中有不一样的看法,也不会说出来给官家听的。

    官家身为官家,想听的当然就是司马光所说的这些话。

    朱娘自觉回答的万无一失,正期待着官家给出正面的回应,却不想她家官家似笑非笑,神情不似赞同。

    她心中不由的一惊,难道自己在官家面前失去了分寸?揣度错了圣意吗?这虽是个小问题,可在朱娘看来却是致命的,连忙使劲思考起来。眼睛死死盯着司马光说的这几句话,恨不得从字里行间搜刮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不一样?

    不一样!

    官家不认同,说明她不能顺着看司马光这段话,她得反着看。

    终于,朱娘低呼一声,看明白了。

    但看明白了的朱娘,却不敢再回答官家的问话,而是低声承认自己愚钝,看不懂其中深意。

    赵芫抬手,让她回到自己的位置。

    朱娘胆战心惊地回去打扇子,鬓角却悄然流出了汗珠。天子必须维护礼教,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过来看,则是在威胁天子,若不维护礼教天子便不是天子,国家也不是天子的国家了。

    礼部,为何单独献上这部书?

    意欲何为?

    这是一场,正在进行当中的政治斗争啊。

    朱娘和献书的人都认为官家一定很在乎这隐含的威胁,一个想当明君的官家看到这样的名臣劝诫,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定会好好遵循礼教规则,而一个想当昏君的官家看到这样的名臣劝诫,为了保护帝王的绝对权势,也必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