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4章 安逸(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从家里人聊天的话语里,再结合原主留下的记忆。

    闫惜乐可以得出不少关于村子的信息。

    北临村没有办学校,村里的小孩都是去,隔壁安口村上学。

    安口村有个合办小学,是周边好几个村子合办的。

    因为安口村的地理位置,在几个村子的中间。

    当初几个村子,为了孩子们上学方便,就在安口村办的小学。

    小学里教师的工资,都是几个村子一起分摊的。

    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几个村子里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

    但高中生也没有几个的,有些老师还是初中毕业的。

    闫惜乐心想着:

    “也就是说,这附近念过书的几乎都内部消化了!

    难怪很少有人出去发展……”

    在村里上下学要走一小时的路,放学了回家还要帮忙干农活。

    加上教学条件不好,孩子们很多都学不进什么东西。

    所以能上初中的,都是家里条件还过得去,

    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作业本,而学生又愿意认真学的。

    至于考上高中,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这里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村民们书都念得不多。

    人们都是自给自足,就都很少出去外面的城市闯荡。

    偶尔有些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的。

    没有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在繁华的社会,是没有办法立足生存的。

    村民们见到出去打工的人,年底回来,虽然衣着有点光鲜,

    但也都是满脸沧桑。便也都觉得,在外面的城市也不见过得多好。

    所以大家对外面世界的繁华,既是向往又胆怯。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们都适应了,在忙碌的务农中找到安逸感;

    渐渐的就更加,不想着往外跑了。

    闫惜乐很轻易的就能看出问题来:其实就是穷!

    因为穷,学校的师资资质上不去!

    师资资质上不去,便很难出成绩出色的学生。

    便也就导致村里的小孩,学识认知都普遍不高。

    他们成年后,要么就是在家务农,要么就是去打工。

    很显而易见的是,学识见识少在社会上,是很容易碰壁的。

    其实村民们并不笨,大家都知道原因。

    但是因为穷,大家都认为凭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

    这状态就一直都没有的到改善,最后导致的就是死性循环……

    “总是要有人踏出第一步的!”

    闫惜乐朝路边开的窗户,看向进村时走的路,她喃喃自语。

    看着和记忆中,渐渐重合的乡村景色。

    想着饭桌上家人热情洋溢的夸赞,和村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