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首位,看着今日下面的闹剧。

    刘邦头疼不已,这些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功臣们,如今虽身着华服,却依旧不改草莽之气。

    在这朝会之上,本是议事之时,功臣们酒气熏天,醉眼朦胧地站在殿中。有人高声谈笑,有人拍案叫好,甚至有人拔出佩剑,挥舞着击打殿柱,发出“咚咚”的闷响。殿内一片嘈杂,毫无秩序可言。

    魏倩今天却是笑不出来了,这也太过了,大清早的,但她并没有说什么。满朝文臣都默不作声,她说什么,这种得罪人的话,她才不干。

    阿房宫的柱子就是结实,这都好好的。其实这些功臣也不傻,他们就是心不平,加嫉妒。打天下的时候只管跟着刘邦干,但分天下时,觉得得到的少了,又嫉妒刘邦的地位,便化作闹剧表现出来。

    毕竟在六年前,刘邦只是比他们好一点的亭长,大家也没差多少,卢绾是刘邦小弟,他们以前可是朋友。

    在魏倩看来,这些人,也就是幸运的被刘邦带飞的一群同乡人,真正的武将功臣,韩信,樊哙,曹参,卢绾,周勃。其余的人,真的只是躺赢罢了,他们被带飞,还想法颇多,又不敢表现出来。

    可不就只能发疯了。

    刘邦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阴沉。他前几次想要开口呵斥,却又碍于这些功臣的情面,只得强压怒火。今天终于忍无可忍,猛地一拍扶手,厉声道,“够了!”

    殿内顿时一静,众人纷纷抬头看向刘邦,眼中带着几分茫然与不解。刘邦冷冷道,“朕虽出身布衣,但如今已是天子,尔等亦是朝廷重臣。如此放肆无礼,成何体统!”

    功臣们面面相觑,有人讪讪地收起佩剑,有人低头不语,却也有人不以为然地嘟囔道。“陛下何必如此?咱们兄弟一场,何必拘泥于这些虚礼?”

    刘邦闻言,心中更是恼怒,他觉得这些功臣忠心耿耿,但出身草莽,不懂朝廷礼仪。若强行压制,恐生嫌隙,但若放任自流,朝廷威严何在?

    前几日正当他左右为难之际,博士叔孙通,主动向他请缨,以儒学为新朝制礼仪,此人儒家大能,博学多才,精通古今礼仪,正是能解此困局。

    于是,刘邦当即下令,“传叔孙通!”

    不多时,叔孙通匆匆入殿,恭敬行礼,“臣叔孙通,参见陛下。”

    刘邦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随即沉声道,“叔孙通,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一事相托。如今朝堂之上,功臣们无礼放肆,朕虽有心整顿,却苦于无策。你可有何良策,能令朝会井然有序,不失朝廷威严?”

    叔孙通闻言,成竹在胸,终于让他等到了时机,新朝就该让儒家上桌了,他拱手道。

    “陛下勿忧。臣以为,朝廷礼仪乃国之根本,不可废弛。然功臣们出身草莽,若强行推行周礼,恐难适应。臣愿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制定一套简易可行的宫廷礼仪,既不失威严,又便于施行。”

    刘邦闻言,当着众臣的面点头道。“好!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要快,朕已忍无可忍!”

    沛县那些功臣们才面面相觑的消停下来,魏倩看着他们坐回原位,没再耍酒疯。

    这不是能正常?

    但他们没犯法,就折腾皇帝,她懒得多说,吕后也在盯着他们呢,她需要杀鸡儆猴。

    然后才是正常的议事,退朝后她见萧何一脸笑意,问出了心中疑惑。

    “萧相,众臣不识礼仪,如此胡闹,你怎么不发一言?”

    萧何才笑道,“魏相啊,他们本就不知礼,大字不识一个,又听了人挑拨之言,闹闹就闹闹,不闹狠点怎么让陛下下决心治呢?不破不立,无妨。”

    她点点头,就见内侍踏着小碎步向她而来,“魏相。”

    “嗯?”

    内侍小跑到她身旁,“皇后召您。”

    她与萧何告辞,跟着内侍向后宫走去,她递给内侍一个香囊,里头有碎金。“敢问寺人,皇后因何召我?”

    他推拒不敢收,魏倩直接递他手上,内侍才收回袖子里。“谢魏相体恤,皇后近来为朝服发愁,许是为这事。”

    魏倩点点头,原是设计朝服。

    魏倩笑着入皇后殿内,拱手道,“见过殿下。”

    吕后起身牵着她手,“魏相何必多礼,坐。”

    她方于对面椅子上坐下,除了正式场合,椅,榻,都很受欢迎。

    “不知殿下以何事唤臣?”

    吕后拿出图纸样式,“已经选好了朝服,文官着黑,武官着红。只是这两颜色都过于沉闷,魏相的朝服当如何呢?”

    魏倩笑了笑,“百官统一服饰,倩岂能搞特殊?臣一道用黑色朝服便是。”

    吕后点点头,“那孤让绣娘来为魏相量尺寸,裁剪新衣。”

    魏倩含笑应了,她不能搞特殊,她搞特殊以后的女官怎么办?这时代三公与县令的朝服都一样,大家没有太大尊卑观念。

    除了祭祖的时候,她才知道,原来三公也是有冕服的,天子十二旒,王九旒,三公七旒。

    立国那日,她穿的就是冕冠,七旒的感觉也不错,但她觉得前面那个珠串太晃,偶尔穿一下还行,像刘邦那样每次朝会都穿,也怪费劲的,那衣服是真重。大汉天子们没得颈椎病,也是不容易。

    立国前的三月,就折腾这些古礼,服饰,主要是都在上天台办了,要是不合周礼,岂不是辜负了这么大的阿房宫。

    如今朝服也定好了,大汉开始步入正轨,可人心并不是,他们想刘邦当的,可不是这样的皇帝。

    功臣们有微词朝庭可以压下来,毕竟生死荣辱系在朝庭上,他们如今只是没有得到想要的那种,大哥分大头,我分小头,为所欲为的权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60-70(第9/15页)

    正因为没有得到过,就谈不上失去,所以微词并不激烈,不过发发牢骚。

    但诸侯王就不一样了,比如英布,他是个猛士,天天带着手下一帮人去打猎,并不管封国的事,手下都是莽夫,权力没了限制,百姓是生死难安。

    于是纷纷跑去汉地,刘邦名声在外,魏倩萧何更是,这就导致了,英布手下对百姓限制出入,英布对事情发展都懵了,他不就是打打猎吗?

    然后他就怪上刘邦,你这样让封国怎么玩?人口都快散一半了。

    彭越比较老好人,他对百姓很不错,跟着刘邦有样学样,赵地治理得不错。

    韩信怎么说呢,他没治,他是真的无为而治,汉地怎么来,他这怎么来,甚至官员都是刘邦派去的。

    用刘邦的话说,楚地好歹是老家,对乡亲们放个火药炸弹就太吓人了。他要是不派人去看着点,以后烂摊子还得自己收拾。

    这就导致韩信闲下来了  ,天天窝军营里,但就几万人马,怎么看怎么不得劲。李左车还劝着他,如今天下太平,正该如此。

    这时候,老朋友钟离昧来投了。

    一个闲得蛋疼,一个仇恨满腔,钟离昧就听着韩信报怨汉王夺他兵权,暗槎槎开始怂恿,韩信刚开始还拒绝,多听了两遍是这么回事。

    但韩信此时的想法不是造反,他就是嫌兵少,他想多要点人马。

    要是刘邦在这非得给他理论,我这大部队都解甲归田了,你想啥呢?

    但楚地发生的事,长安不知道,长安正在过端午,赛龙舟呢。

    这个热闹大伙得凑,樊哙带头划了个船,船桨一甩,水花四溅,惹得岸上百姓哈哈大笑。刘邦站在岸边,手里拿着粽子,一边啃一边笑骂道,“樊哙,你这船划得跟打仗似的,别把船给划翻了!”

    樊哙抹了把脸上的水,咧嘴一笑,“陛下放心,咱这船稳着呢!倒是您,别光顾着吃粽子,待会儿龙舟赛完了,您可得给咱评评理,看看谁划得最快!”

    刘邦哈哈一笑,“行啊,待会儿朕亲自给你们当裁判!不过你们可得悠着点,别把朕的龙舟给划坏了,那可是朕的心头肉!”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声,只见几条龙舟从河的另一头飞速驶来,船上的壮汉们个个赤膊上阵,船桨挥舞得虎虎生风。岸上的百姓们纷纷欢呼起来,有的还扔起了粽子,场面热闹非凡。

    刘邦看得兴起,把手里的粽子一扔,撸起袖子就要往船上跳,“朕也来划两下!”

    旁边的萧何赶紧拦住他,“陛下,您这身子骨可经不起折腾,还是让樊哙他们去吧!”

    刘邦摆摆手,笑道,“没事没事,朕当年在沛县的时候,可是划船的好手!再说了,这端午佳节,朕不亲自下场,岂不是扫了大家的兴?”

    萧何无奈,只得由着他去。刘邦跳上船,抓起船桨,大喝一声,“兄弟们,跟朕一起划!”

    船上众人齐声应和,船桨齐刷刷地入水,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岸上的百姓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鼓掌叫好。

    樊哙在另一条船上见状,也不甘示弱,大吼一声,“兄弟们,加把劲,别让陛下给超了!”

    两条龙舟你追我赶,水花四溅,岸上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刘邦划得兴起,索性脱了外衣,赤膊上阵,船桨挥舞得更加卖力。

    最终,刘邦的龙舟以微弱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刘邦站在船头,哈哈大笑,“朕就说嘛,朕当年可是划船的好手!”

    樊哙抹了把汗,笑道,“陛下果然宝刀未老,臣等甘拜下风!”

    刘邦摆摆手,笑道,“行了行了,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待会儿朕请大家喝酒,好好庆祝庆祝!”

    岸上的百姓们纷纷欢呼起来,端午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魏倩跟张不疑两人在角落凑热闹,这边能看见,人还少,魏倩对樊哙的放水表示,别看樊哙五大三粗的,但心细着呢。

    哄人都哄得像模像样。

    张不疑挨着魏倩,“安歌,龙舟赛完了,我们找条小船吧,那边有很多莲叶,莲花也开了,划船进去还能掰耦上来。”

    第67章 提亲(二)韩信提个鬼亲啊……

    张不疑挨着魏倩,“安歌,龙舟赛完了,我们找条小船吧,那边有很多莲叶,莲花也开了,划船进去还能掰藕上来。”

    魏倩想了想,反正近来无事,“好啊,正好去看看,听西筠说今年的莲花开得特别美,莲叶也格外茂盛。说不准还能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两人沿着河岸走了一段,部曲们找到几条闲置完好的小船。张不疑先跳上船,伸手扶住魏倩,小心翼翼地把她接上船。魏倩坐在船头,张不疑则拿起船桨,轻轻一划,小船便缓缓驶向那片莲叶丛生的水域。

    河水清澈见底,莲叶如伞盖般铺展在水面上,莲花点缀其间,粉白相间,清香扑鼻。魏倩伸手轻轻拂过一片莲叶,笑道,“这莲叶真大,像个小伞似的。”

    张不疑也笑了,“是啊,小时候我们那边也很多莲,一到季节那群小子就带我上船,掰藕摘莲蓬,还能抓到小鱼小虾。”

    魏倩一来便是乱世,前几年的奋斗让她没时间去游乐,她对这些还是挺感兴趣的,“那你现在还会掰藕吗?”

    张不疑点点头,“当然会,不过得小心点,别把船弄翻了。”他说着,放下船桨,伸手探入水中,摸索了一会儿,忽然用力一拉,一根白生生的藕便被掰了上来。

    魏倩惊喜地接过藕,“哎呀,不疑真厉害!这藕看起来又白又嫩,肯定很好吃。”

    张不疑得意地笑了笑:“那当然,这可是我掰上来的。”

    两人继续划着小船,穿梭在莲叶之间。后面的宋庄有些着急,“魏相,咱们要回去了,天色快暗下来了。”

    这张不疑,带丞相去的都是安全难以保障的地方,与宋庄的惊疑不同,盖公吃着甜点丝毫不慌,天下的剑客,还没有他放在眼里的。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映照在水面上,仿佛给整片莲塘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魏倩靠在船边,望着远处的景色,“不疑,我们回去吧,这里蚊子好多,再不回去宋庄以后要禁止你入府了。”

    张不疑回头看了远处宋庄如实质化的杀气,“好啊好啊,正好我饿了。”

    魏倩转过头,与他对视,哧的一笑,“回吧回吧,不过这景也是真好看,可惜我不会画画,不然回下来更有感觉。”

    两人相视而笑,小船在莲叶间缓缓穿行准备回岸边。

    他们牵着手回去,却见一群人堵她府门口,魏倩仔细一看,是魏郗带着人来。

    “管家?怎么了?”

    魏郗也是头大,他憋着又不敢说,“是魏府。”

    魏倩莫名其妙的,“魏府怎么了?”

    魏郗想了想被他挡在外的媒婆,“有人来魏府提亲,老夫人让人进府门了。”

    张不疑先是睁大了眼,忙上去抓着魏郗衣领,“你说清楚,什么提亲?跟谁提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