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打完一局坐下喝茶的时候,班玉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封烫金请柬,轻轻推到魏倩面前。

    “下月初三,东市拍卖行新到一批西域珠宝,”她眼中带着笑意,“听说还有会跳舞的胡姬,魏相可想一道去看看?”

    魏倩觉得自己需要一点热闹,将这接二连三的悲事冲刷掉,虽然但是,这拍卖行好像是她家叔叔搞的。“好,去看看。”

    还是她给人家出的主意,那人做什么赔什么,不如做个中间人。

    张不疑正在廊下按着网球拍的线,闻言抬头,“我也——”

    “你不许去。”魏倩斩钉截铁,“上次你砸了人家三只波斯瓶,掌柜的见你就哆嗦。”

    魏倩看着过来的班玉,“你的货币统一一事,办得不错,听闻皇后都在夸你是个能臣。”

    说到此事班玉给魏倩行一大礼,“此事全仗魏相指教,玉不敢居功。”

    魏倩扶起了她,“这种事我可没插手,班司农这般说,我可不认。”

    ——

    刘邦虽然偶尔被韩信气得要死,但韩信的改变他也看在眼里,这是好事,不过他觉得韩信有点颓废,是该给他一些大功之事,人怎么能这般自怨自艾。

    修兵书就不错,大汉还没有兵书,若是韩信主编,也是一件功垂千秋的事。

    刘邦踹开淮阴侯府大门的时候,韩信正躺在后院晒太阳。

    第95章 修兵书树欲静而风不止

    竹席铺在青石板上,韩信半眯着眼,手里握着一卷书,却半天没翻一页。旁边搁着半壶酒,酒香混着院里的槐花香,懒洋洋地浮在空气里。

    “哟,韩大将军好雅兴啊!”刘邦大咧咧往席子上一坐,顺手捞起酒壶灌了一口,“啧,你这酒淡得跟水似的。”

    韩信眼皮都没抬,“陛下若是嫌淡,宫里不是有西域进贡的葡萄酿?”

    刘邦哈哈一笑,把酒壶丢回去,“朕今日来,是有件大事要托付给你。”

    韩信终于睁开眼,狐疑地瞥他,“……什么事?”

    刘邦一拍大腿,“修兵书!”

    韩信,“……”

    韩信,“不去。”

    “凭什么要我去?”韩信唰地坐直了身子,眉头拧得死紧,“朝中那么多武将,还有张良、陈平哪个不能编?”

    刘邦翻了个白眼,“张良修的是黄老之术,陈平搞的是阴谋诡计,你让他们编兵书?编出来能用?”

    韩信冷笑,“那周勃呢?樊哙呢?再不济还有灌婴!”

    刘邦嗤笑一声,“周勃打仗靠莽,樊哙杀人靠吼,灌婴倒是机灵,可他的兵法全是跟你学的——你说,这兵书不让你编,让谁编?”

    韩信被噎住,半晌才憋出一句,“……我没空。”

    刘邦斜眼看他,“你天天躺这儿晒太阳,还没空?”

    “……”

    韩信恼羞成怒,“陛下要是闲得慌,不如去管管匈奴!整天盯着臣做什么?”

    刘邦,“匈奴朕自然会管,但兵书也得有人编!”

    “那您找别人!”

    “就你了!”

    “……”

    两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退让。

    半晌,刘邦忽然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韩信啊……”

    韩信警惕地看着他。

    刘邦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你想想,你这一身本事,若是带进棺材里,岂不是可惜?”

    三碗酒下肚,刘邦开始数落韩信的颓废,“你看看你现在,整天窝在府里,不是下棋就是发呆,哪还有当年背水一战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第一首相》 90-100(第7/15页)

    威风?”

    韩信冷笑,“威风?臣的威风早被陛下折没了。”

    “放屁!”刘邦一拍桌子,“朕折你什么了?你造反未遂,朕都没杀你,还让你当淮阴侯,锦衣玉食地养着,你还想怎样?”

    韩信不说话了,闷头灌酒。

    刘邦盯着他看了会儿,忽然叹气,“你啊,就是心思太重。朕最近琢磨着,大汉该有一部

    兵书。”

    韩信嗤笑,“所以就想起臣了?”

    “对啊,你韩信用兵如神,不把本事传下去,岂不是可惜?”刘邦凑近了些,“再说了,你整天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干点正经事。”

    韩信沉默片刻,摇头,“臣没兴趣。”

    刘邦也不急,慢悠悠道,“听说最近匈奴又犯边了……”

    韩信猛地抬头。

    “朕本来想派你去。”刘邦叹气,“可你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朕怎么放心?”

    韩信攥紧了酒碗,指节发白。

    韩信嗤笑,“臣要兵权,陛下给吗?”

    刘邦面不改色,“兵权没有,但朕可以让你儿子袭爵时多加五百户食邑。”

    韩信一愣,“……臣还没儿子。”

    刘邦大手一挥,“那正好!赶紧娶妻生子,朕亲自给你指婚!”

    “……”

    韩信扶额,彻底没脾气了。

    最终,韩信还是接下了这差事。

    倒不是被刘邦说服了,而是他突然意识到——若是真能把毕生所学著成兵书,或许千百年后,世人提起韩信二字时,想起的不再是他的落魄,而是他的韬略。

    刘邦走的时候,心情大好,回头冲韩信喊道,“好好写!写好了朕请你喝酒!”

    韩信站在府门口,看着皇帝的马车扬长而去,半晌,啧了一声。

    ——这无赖,倒是真会拿捏人心。

    张不疑在书房里折腾了七个日夜。

    青竹条散落一地,他的指尖被篾片划出细小的伤口,案几上摊着被桐油浸透的桑皮纸。侍从看着自家公子难得狼狈的模样,忍不住劝道,“何不去琅嬛阁买把现成的”

    “你懂什么。”张不疑头也不抬,正用丝线将二十八根竹骨细细绑紧,“魏相是缺稀罕物的人吗?琅嬛阁是她家的,我去那买东西送,那不跟你一样缺心眼吗?”

    伞面用的是蜀地的蜀锦,对着光能看见暗绣的星图——那是仿照的星空。伞骨里藏着机关,轻轻旋动榫卯,就可以变一把杀人的伞刃。

    最精巧的是伞柄。张不疑将祖传的羊脂玉韘嵌了进去,玉上天然的红沁恰似一枝红梅,魏倩定会喜欢的,张不疑有些得意的想。

    芒种那日又逢大雨,张不疑撑着伞又抱着一把伞去魏府。

    魏倩心情郁郁良久,上回她都随班玉去玩了,应该是好了,这几个月他送了老多礼物,他记忆里的魏倩是穿着各种颜色的衣裙,极为美丽的样子。

    前几个月,白色发带,白色绢花,还有一身白衣,整个人都脆弱了些。

    仿佛失去了色彩,成了小白花一般。

    如今好不容易换了身青衣,但好歹是换颜色了,他想送礼物,魏倩又没有缺的东西,那只能亲手做了。

    买的话,他买的东西,肯定够不上帝后常送的首饰贵重。

    “你做的?”魏倩瞥见伞檐垂下的青穗结着特殊绳结——那是用来祈福的平安扣。

    张不疑打开伞,把伞柄往她手里一塞,“试试。”

    伞面转动的瞬间,细看在雨中微微发亮。魏倩诧异地抬头,正对上青年得意的目光,“用夜明珠磨上去的。”

    她虽然想吐槽张不疑的审美,不过看到伞柄上的玉,罢了,反正不会用上这把伞,就当收藏了。

    “咦,这怎么还有小字?”

    张不疑深藏功与名的负手走了。

    魏倩瞥他,“德性。”

    魏倩在烛火下看见这行小字,

    愿为青檐三尺霁

    与君同看万里春

    她将伞负于身后,做作的踱步去张不疑身边,“呀,上回我还记得张公子写诗一抹黑,这次居然写上两句了,大进步。”

    张不疑哼了一声,“不过诗而已,我信手拈来。”

    “那你再写两句。”

    气氛为之一静。

    张不疑转身去房内,“今日下雨,没有灵感,下回一定。”

    魏倩哧的一笑。

    魏倩看了看手中伞,又看了看屋外的雨如天河倾泻,雨水砸在青石板上,溅起无数细碎的水花。檐角垂下的雨帘连成一片。

    魏倩正好无聊,忽然撑开伞,踏入雨中。

    “喂!”张不疑从房内探出头,“你干什么?”

    “试试伞啊。”她回头,雨丝在伞沿碎成晶莹的珠子,“张大才子不是说‘与君同看万里春’吗?”她故意咬重那四个字,“现在——”

    一道闪电劈亮天际,雷声轰隆而至。魏倩话音一转,“现在可是与君同听万里雷。”

    张不疑黑着脸冲出来,一把将人拽回廊下,“魏!倩!”

    她笑得前仰后合,伞面的雨水甩了他满脸。张不疑抹了把脸,突然抢过伞柄一旋——

    夜明珠粉在雨幕中流转,水珠落下,配着伞里的图案,恍如星河倾泻。

    “……”

    “哼。”张不疑把伞塞回她手里,“现在能夸句好看了?”

    魏倩望着伞骨间闪烁的微光,忽然亲在他脸颊,“伞还是有些丑。”

    “但光很好看。”

    雨声渐密,青檐下的三尺晴空里,有人耳尖红透,有人言笑晏晏。

    ……

    魏倩这一年过得很平静,大汉开国后的第三年,就这般过去了。由于刘邦不设年号,她只能这么算了,这个时候张苍的历法还没有编出来。

    现在用的日历是夏历,就是略微粗糙的农历,经过代代改良成了后世的夏历,现代的农历。

    夏朝很遥远,但那么遥远的时间,居然有了文明,且放在现代用也不时。

    还有周易,道经。

    魏倩越学越觉得受益良多。

    大汉四年,长安城的柳絮又开始飘了,纷纷扬扬,像一场温柔的雪。魏倩站在未央宫的台阶上,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匠们——他们正在修建新的宫室,作帝王寝宫。

    这一年,天下太平,百姓休养生息。

    郦食其走后,御史大夫变为了周昌,他有些口吃,死板,但为人极为忠义较真。

    大梁的新城建了三分之一,街道宽阔,水渠纵横,商铺林立。魏倩每隔几月就会回去看看,每次都能发现新的变化——城东的学堂建成了,城南的市集热闹非凡,城西的工坊里,匠人们正在试验新的织机。

    一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第一首相》 90-100(第8/15页)

    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魏倩近来迷上了《周易》。

    她常常在书房一坐就是半日,对着竹简上的卦象沉思。张不疑偶尔过来,见她眉头紧锁,便故意打岔,“魏大丞相,这是要改行当卜者了?”

    魏倩头也不抬,“卜者不敢当,但若能窥得几分天机,倒也不错。”

    张不疑在她对面坐下,随手拿起一枚铜钱,在指尖翻转,“那不如给我算一卦?”

    魏倩瞥他一眼,“你?卦象上写——‘此人嘴欠,宜静不宜动’。”

    张不疑大笑,铜钱叮地一声落在案

    上,竟是乾卦。

    魏倩一怔,随即摇头,“……倒是好卦。”

    乾为天,刚健中正。

    ——倒是像他。

    张不疑凑过来,“怎么了?”

    魏倩收起来,“夸你是个好人。”

    夜深人静时,魏倩看着大梁有条不紊的建设,偶尔会想二十年后的光景。

    那时刘邦早已故去,吕后或许也已不在。文帝即位,天下真正进入“文景之治”的盛世。而她,或许无用武之地,可以回到大梁,做一个闲散的城主。

    每日看看书,种种花,偶尔和张不疑斗斗嘴。

    没有朝堂纷争,没有权力倾轧,只有一座繁华安宁的城,和一段平静悠长的余生。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笑了笑。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