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楚无奈道:“我们从安丘县的方向过来,看到的城墙自然没那么牢固,但面对敌人那一面就不一样吧。”
一个房间两个门,前面御敌,后面是自家后院。
先修哪个门,还用得着说?
岳将军让人特意带着他走后院最破的门,还安排士兵们的对话。
甚至故意让周围人知道,纪大人来了,成功表达感激之情。
又是感激,又是真挚感谢。
还说起士兵们在安丘沾桥吃得好汤饭。
种种下来,就两个字。
打钱。
纪楚只知道现代军队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特意把最老旧的武器拉出来“充场面”,满脸写着打钱。
没想到,自己现在是被要钱的那一方啊。
邓成听此也不装了。
反正这会就他们两个,直接正色道:“虽然是故意表露,却也不是假的。”
在西北常备军知道纪楚要亲自运送物资时,便有了这个想法。
尤其是岳将军,立刻知道,这是个好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90-100(第3/41页)
机。
纪楚为人不必再说,而且他还极为聪明,更知道利弊。
别的官员或许说不通,但他绝对可以。
常备军不缺人,不缺将领。
就是缺各种物资。
这要从常备军的拨款说起。
几十年的和平,自然带来军费削减,甚至已经成为常态。
按理常备军物资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自己开荒种田,维持基本的需要。
然后是朝廷拨款,维持军需装备。
最后地方上支持,能相对改善士兵生活,以及修缮营地等等。
刚定下这规矩的时候,常备军过得自然还不错。
但时间越久,情况就越不对。
本地开荒种田,本来只是维持生计,可渐渐却成为收入来源的大头。
至于朝廷的拨款,以及地方支持,渐渐削减到近乎为零。
尤其是地方支持,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这没有朝廷默许,必然是不行的。
也有人说,这都是当初定好的,为何不好?
自然因为,没有战事。
没有战事,还拨那么多钱粮,很容易让地方上拥兵自重。
所以不能让常备军饿死,同时也不能太富裕。
这是帝王的权衡之术,一直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可。
这在平常肯定没问题。
关键在于,如今饿得太狠了,时间太长了,颇有些马放南山的意味。
毕竟边关只要不出大乱子,也影响不了几千里的人。
邓成道:“朝中向来哪有火救哪里,也不是一两年了,毕竟火不烧到自己跟前,谁也不会着急。”
“那边关如今的骚乱,朝廷那边怎么说。”纪楚问道。
邓成回:“想给,但没钱。”
说是国库空虚,需要用钱的地方极多。
物资倒是想拨过来一批。
可前段时间查各地军备库房,那不是有人火烧仓库,自然没什么东西。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朝廷既没钱,也没东西。
唯一给的,便是火器重启,以及允许曲夏州造火器,填补给西北常备军用。
纪楚听着前因后果,只得无奈摇头。
两人默契不再提这些,邓成只带着纪楚查看营地。
总之就是。
这里需要修缮,那里缺了什么。
武器盔甲,防御的,进攻的,吃喝拉撒的,全都需要。
打仗,打的既是将士们的勇猛,同样也是后勤。
后勤有保障,才能激发将士们最大的战斗力。
想象一下,双方打架的时候,实力差不多,一方有奶妈在后面加血,另一方是菜刀队。
那谁会赢不言而喻。
转了一圈下来,邓成颇有些不好意思。
想法都被纪楚看出来了,还是按照流程走下去,肯定不会不好意思啊。
但想想常备军的情况,邓成硬着头皮道:“常备军就是这个情况。”
眼看战事在即,真的需要物资补充。
朝廷那边他们在争取,地方上同样也要争取啊。
纪楚好不容易来一趟,一定要有所收获才行啊。
纪楚来的时候,就是为了送火器。
等进到营地之后,发现情况不太对,这会又听邓成“坦白”,只能道:“军中无小事,我也没办法答应下来。”
因为常备军缺的不是一两样东西。
兵器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还有士兵们的生活物资。
五万人的吃喝拉撒,哪一样不要紧?
就说生活物资能保证,那防御工事的修缮呢?城墙以及战壕的加固呢。
这里面随便拎出来一条,都够很多人头疼的。
邓成还安慰:“放心,冷兵器那方面,朝廷已经在想办法了,年后就能运过来一批。”
“主要是后勤物资。”
邓成目光灼灼,就差直接说,真的,靠你们曲夏州了!或者说靠你了!
纪楚当下属的时候,就喜欢在上司那薅羊毛,这会被薅的时候,怎么有点怪啊。
但同时,他也知道,邓成跟岳将军说的都是实情。
方才他在营地里走动的时候,确实发现兵将们的盔甲磨损严重。
以及士兵们的伙食非常一般,能饱腹,但说吃好,那绝对不存在的。
也是,当初规定朝廷,地方,军中,三方齐齐供养军队。
如今前面两个基本断供,只剩最后一方勉力支撑,日子过得自然艰辛。
晚上吃饭,岳将军特意从自己伙食里分出羊肉出来。
但普通士兵的饭菜,依旧是杂面馒头,以及熬的大锅菜,因为用的是素油,所以吃起来并不香。
邓成道:“好在咱们曲夏州素油便宜,每日还能吃个烙饼,比之前还好点。”
纪楚看了看他。
黄百户叹气:“是啊,之前在安丘县吃羊肉的滋味,现在还能记得。”
纪楚无语。
曹千户:“没错,还是那会的伙食好,真想再吃一顿啊。”
停!
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们在干什么!
纪楚手里的羊肉瞬间不香了,放下碗筷道:“我回去想想办法。”
众人眼睛齐刷刷亮了!
就知道纪大人吃软不吃硬!
他们这一招果然有用啊。
还得是岳将军,他说这主意的时候,大家还奇怪呢。
纪大人那样聪明,岂会看不出他们在卖惨?
那他会答应吗?
岳将军说:“肯定会,纪大人不忍心将士们受苦。”
一个不忍百姓受苦的官员,肯定也不会忍心士兵们受苦。
再加上战事在即,纪大人肯定会帮忙的。
其实只看火器就明白了。
有人说纪大人研究火器,是因为他侄子在广宁卫当兵。
可实际上,人家想重启火器的时间,可在这事之前的。
岳将军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
在他退下之前,一定要把城墙加固,一定要让当地的兵士吃饱穿暖,好让敌军不敢来犯。
他守了西北边关小半辈子,不能让这里毁于自己手中。
西北的将士们太苦了,西北的百姓们也太苦了。
如今的生活得来不易,他们必须守护好平临国的所有人。
邓成拊掌:“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90-100(第4/41页)
都这样说了,这事多半能成!”
纪楚不是个轻易开口的性子,但他想做什么,就会尽力去做。
他说会帮忙解决后勤问题,那就一定会解决。
李师爷忽然想到纪大人书房中的一封旧信。
那是还在安丘县当县令时,常备军送过去的。
没记错的话,还是安建三十年冬,也就是他们去安丘的第一年。
那封信上的内容,就是常备军向安丘请求粮草物资补给。
不过当时事情多,安丘也一团乱麻,信件并未处理。
难道那时候,纪大人就在考虑这件事吗?
已经是六年前的信了,若不是前段时间整理书房,他都要把这事给忘了。
偏偏是出发前,楚哥儿又给拿出来的。
李师爷欲言又止,但并未说出。
这么说出来,才是给纪大人压力。
怪不得岳将军会选择纪楚,他必然看得出来,纪大人是个真心为百姓,为士兵考虑的。
六年前的事,一直记挂到现在。
而且他们换了多个职位,那封信依旧在书房放着,必然不是一时兴趣才给找出来。
李师爷稍稍叹气,也觉得手里的饭菜不香了。
想到在广宁卫的儿子,忽然又有点高兴。
带着妻儿跟随纪大人,真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儿子能学得纪大人这份勇气,他就心满意足了。
众人吃过饭,消息自然已经传到岳将军耳朵里。
岳将军本就是乐天性子,如今更是开怀,又让家中人拿出银钱去买羊肉,一定要让曲夏州来的差役们吃好喝好!
而赶来的差役们,却有些吃不下。
他们到常备军不到一日,先是休息,之后吃饭,这期间军中的调度都没停过。
除了照常巡逻之外,还经常有增援。
短短半日内,竟然增援了三四次。
有一次士兵回来,身上还带着血,军营里习以为常,可把他们吓得够呛。
不是说,边关都是小摩擦吗?!
怎么增援这么频繁?
还负伤如此严重?
差役们是吃不下的,想了想,把岳将军给他们加的伙食全都送给伤兵那里。
伤兵也不客气,笑嘻嘻道:“谢了兄弟,好久没这么痛快吃肉了。”
“快吃,好好补补。”差役们都是州城衙门的,平日里已经觉得自己够辛苦了,这么冷的天过来运送火器,心里还有不满。
可看着边关战士,心里哪还有怨言。
吃过饭后,他们也聊起边关情况。
这也并非什么秘密,伤兵们道:“没办法,这几年咱们都有棉衣,就不想买他们的皮子,所以闹事呗。”
“他们那缺吃少穿的,就是为了物件拼命。”
“相比之下,我们这的日子都是好过的。”
“当然,跟你们比不了,听说曲夏州州城,现在日子过得可好了?”
以前曲夏州还是很穷的,所以很多男子都会主动来投军。
但这些年几个县富裕起来,曲夏州来当兵的人就少了。
如今军营里,多少咸安府,永锦府,等等其他地方的人。
州城差役们挠头,确实过得不错。
主要本地税收高,给他们的福利就好。
而且上司们不算苛刻,大家都有事做,就连运送火器,都是额外有补贴的。
只是这话不能说出来,否则太像炫耀了。
在别人受伤的时候,说自己能吃肉,这是一种残忍。
差役们打个哈哈过去,还道:“吃蜂蜜糖不,我们从州城带来的。”
“好啊,谢谢兄弟了。”
再聊下去,差役们已经胆战心惊了。
怎么没人告诉他们边关如此严峻啊。
关外那些外族,明摆着要抢他们的粮,抢他们的棉花,抢他们的人!
可曲夏州的众人,似乎根本不在意?!
不对,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事情这么严重!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