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去吧。
纪楚让人把文书暂时收起来,等会回来继续处理,乐薇预产期在六月底,他至少也要在五月份回去。
曹家的事情牵扯复杂,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三月三十,下午酉时,正是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如今天气暖和,正是晚霞好的时候。
纪楚打算去张文胜所在的酒楼,请他跟同乡吃个饭,看看他们的情况,然后继续回来做事。
谁料刚到酒楼附近,就觉得这附近人满为患,水泄不通。
“这是怎么了?”纪楚下意识问道。
只听路人开口:“纪大人要来看备考的学生,考生们都过来看热闹啊。”
纪楚满头问号。
李师爷也是这般。
黎士杰则震惊地看着众人。
在他们的视角里,就是来看看那三地的考生,加起来不到二十人。
可现在这周围的考生,甚至不止二百人了吧?
“岂止啊,有的不是考生,只是单纯的读书人,都好奇纪大人要跟学生们说什么,所以特意从家中赶来的。”
“要说京城的官员也有不少,怎么纪楚这般有名?”
“这是个为民做事的好官的,咱们平临国最时兴的东西,都是他弄出来的。”
“因为他年轻有为,不过是个举人就能被任命为钦差,肯定以他为榜样啊。”
纪楚无奈。
类比一下,他就是考公上岸最佳代言人?
眼看周围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纪楚肯定是不能直接出现了。
可约定好的事,现在却突然毁约,着实不好。
纪楚跟随从耳语几声,让手脚灵便的弓长随先挤进去,手里还拿着他临时写的纸条。
这会在酒楼里的张文胜也有点慌。
本来以为只是同乡之间的小聚。
谁能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这可怎么办。”
“完了,我这事办的实在不妥当。”
张文胜正懊恼时,只见一个熟悉的人钻到身边。
这不是弓家那小子吗。
听说在纪大人身边做长随。
弓堂弟把纸条递给张文胜道:“纪大人给的。”
纪大人?!
弓堂弟并未压低音量,以至于周围人都听到了。
“纪大人给的纸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10-120(第5/37页)
“大人已经来了?”
“怎么只是纸条,人没有来啊。”
“这敢来吗!大家把这里围的水泄不通!”
那酒楼的老板,原本还在高兴今日客人极多。
可人也太多了,他们根本招待不过来啊。
只见那纸条上写字半句诗。
上面写着:“读书本意在元元。”
元元便是黎明百姓的意思。
读书的本意就是为了黎明百姓,这话再简单不过。
所以你们现在在干什么?
怎么还焦虑上了。
到底是在焦虑做官,还是在焦虑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
好好考试吧。
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都不枉大家读书一场。
还是那句话。
读书本意在元元。
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让读书的意义,放在了做官上面。
在场一二百考生琢磨这话的意思,原本因为考试焦虑的心情,似乎逐渐消失了。
如今大家的焦躁,多半都因为马上要考试。
这才有点风吹草动就要来凑热闹。
多也不是因为纪楚本身,更多还是焦虑未来的方向。
纪楚来到这附近,便一眼看出其中缘由。
平临国许多事情都在变化,匠人地位的一步步提升,数科越来越重要,以及如今政令的改变。
都让即将考试的学生们无所适从。
再加上,都说今年的会试非常重要,父子们说,爹娘说,族里长辈更是时时念叨。
越是这样,大家越是承受不住。
这么重要的一次会试,要是落榜了怎么办,要是没考上怎么办。
压力之下,便想找个人问问情况。
尤其是纪楚,这几年的新起之秀,他年轻,不过是个举人,升官升的还快。
正好给如今这群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意见。
好像看到他,就看到未来的路,那就是即使考不上进士,也是没关系的。
纪楚看出大家焦虑的原因。
并不从科举开始劝。
而是说出读书的真谛。
读书本意在元元。
不管考没考上,不管是进士举人,哪怕是秀才。
都无所谓。
所以不要焦虑了!
人生不会因为这一次考试而失败。
更不会因为官做的不大而失败。
更应该找到读书,或者生活的本来意义。
有了这个答案。
那纪楚出不出现,意义并不大。
他可没张狂到,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个。
这个答案,果然让备考的读书人们,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会试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
他们读书是要为天下百姓做实事,不能被做不做官限制!
第二日,四月初一。
满京城所有考生夫子老师爹娘族人,几乎都在心里默默感激纪楚。
不是他昨日出面安抚,学生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啊!
这下好了,现在都能老老实实坐下来读书了!
您真是功德无量。
以至于纪楚在衙门办差的速度都加快了。
一问就是,帮忙办事的官员,他家学生也在备考!
现在每日临时抱佛脚,也是好笑的很,但总算没那么躁动,这就很好了。
这官员说的好玩,但实际上能参加会试的学生,又岂会是泛泛之辈。
能走到如今的读书人,基本都是举人身份,不会很差。
大家缺的,就是这份安心。
别的就算了。
差事办的快了,却是他乐意看到的。
赶紧的吧,做完之后,他就能回老家了啊。
希望不要有其他事情,再拦住脚步了。
纪楚脑子刚闪过这个想法,就见薛明成急匆匆跑过来,他眼神带着不敢置信的惊喜。
“敬安,敬安。”
“你有个学生,叫林元志,对不对。”
林元志,安建三十五年的进士。
因为先皇去世,以及朝局动荡,在康绛元年新皇登基之后,才领了外放的官职去滇州府赴任。
这个学生脑子灵活。
在安丘县时,就跟着衙门一起栽培棉花。
之后更是因为棉花之事,跟当时曲夏州礼司主事周大人的属下起过争执。
说起来,这个属下,正是纪楚身边的黎士杰。
黎士杰一听到这话,就摸摸鼻子。
当时他眼看着林元志考上秀才,还不敢置信呢。
想想都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好在他现在脸皮厚,就当这事没发生。
不过一个外派到滇州府的小官,怎么会被吏部侍郎记得?
还专门过来问是不是纪楚的学生?
不知道外面如今都争着抢着做纪大人学生吗?
得到肯定答案之后,薛明成立刻道:“他,他找到了棉花。”
“适合较温暖地方种的棉花。”
“棉株已经呈给皇上了,咱们快去看看!”
在滇州府,找到的棉花?
那就是海岛棉?!
纪楚脑袋发蒙。
倘若真是海岛棉。
岂止是温暖地方可以种,整个平临国大部分地方都能种。
尤其是广宁卫一带,那里可太适合种海岛棉了!
那般寒冷的地方,极为需要适宜种植的棉花。
倘若真的能成,以后就不用千里迢迢送棉衣棉被了。
还有如今日益飞涨的棉花,也有了解决之法,简直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纪楚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管是不是海岛棉,他都要去看看。
滇州府可真是好地方。
什么东西都能找到!
第112章
漳兴二年, 四月初五。
一则从滇州府发来的急报,让内阁极为震惊。
滇州府游门郡云丰县的林元志林县令,派出去搜寻棉花的队伍, 似乎找到了当地的棉花。
棉花,上能改变战局, 提高经济, 下能改变所有人的衣食住行。
就算到现代,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10-120(第6/37页)
从新皇登基之后, 知道纪楚的学生林元志前往滇州府,就是为了寻找新的棉种, 便索性加大搜寻的力度。
随着棉花作用越来越大,搜寻的强度也在增加。
纪楚上次面圣的时候,他们还谈论过这个话题。
所以林元志不仅是县令,还能增派人手去滇州府其他地方巡查棉种。
甚至云贵一带的所有官员,难免都抱了这样的心思。
要是能找到新棉种,别说拯救本地经济, 也拯救自己的官运啊。
只是云贵地方之大, 远超众人想象, 山脉绵延不绝,族群之间的相隔也远, 想要依靠人力找到一样植物, 实在太难了。
毕竟云贵这地方, 别的东西或许不多, 植被却极为茂盛。
所以找了接近两年的时间, 基本也没什么动静。
也就林元志不一样,但凡空闲出来,一定要去周围去看看, 即使跋山涉水也要走一趟。
听说他已经被晒得成小黑人了。
但也是这样,上天才会眷顾他。
“文书里说,当地气候温暖,即便是冬日也不太冷,故而趁着过年放假,便去一个善织布的小族群看看。”
林元志已经习惯滇州府的天高地阔,以及延绵的山路,还有蓝天白云。
不过这次去那善织布的小族群,对棉花依旧一无所获,好在发现当地妇人的织布手艺别具一格,让手下赶紧记录下来,以后可以卖个好价格。
用林元志自己的话说:“棉花没找到,织布的手艺倒是记录了厚厚一摞。”
不同山上的百姓,都有不同的织布方法,百种千种织法,让布料显得美轮美奂。
林元志觉得埋没了十分可惜,便顺道记录下来,能做个本地的风物志。
除此之外,还把本地植物分门别类,做个总结。
他之前听纪大人说过,这么多动植物,就是天然的自然宝库。
如此大好河山,要利用好了,便是无尽的财富。
林元志刚开始在本地人面前这样说的时候,把大家吓了一大跳,赶紧说:“不能随意砍树。”
“树都砍了,山水的泥块石块都会砸下来。”
“不能竭泽而渔啊大人!”
当地人把林元志当成为了一时利益,乱砍滥伐的官员了。
还好他赶紧解释,说很多植物可以培育云云,总之是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在大家将信将疑中,林元志一直在搜寻新的棉种。
别人或许不相信纪大人说的,滇州府或许会有新棉种,但他莫名信任,所以找的也格外坚定。
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林元志不仅走遍自己本县,以及周边两个县。
整个滇州府游门郡基本走完了。
这次去的地方,甚至已经是游门郡之外。
好在当地官员知道他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