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抄了这些人的家,户部尚书就不用担心国库空虚了。
这也正是纪楚早早跟皇上商议的结果。
问百姓要那三瓜两枣,实在太慢。
一个是海运的税收跟买卖的收入。
还有就是这些江南敛财大户的赃款,可比灾后的税收多多了。
放在之前,范家也好,季家,安家都不好动。
可现在不同。
皇上的威望在平临国达到顶峰,他要动谁,都是一句话的事。
范家估计还不知道,他们家岂止有灭顶之灾。
可这又能怪得了谁,还不是自己的问题。
他们大肆敛财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天,土地兼并那样更严重,逼得百姓们背井离乡,怎么没想到这么一天。
靠着前太子妃娘家的身份,他们作恶太久了。
对范家的处置,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毕竟灾情的事就在眼前,而且罪证却是确凿,阻挠救灾,谁听都觉得不可饶恕。
先太子的人怎么了,就算先太子自己在这,难道就能放过他?
纪楚跟薛明成这好好休息几日,从三月初到七月中旬,他们几乎一刻不停。
这期间,还有不少官员登门拜访,皆被两人婉拒了。
没办法。
真的太累了啊!
钦差一行人,都是连着睡了好几日,这才缓过来。
一直到审查工业作坊园的几位大人也回到京城,他们两个才出门应酬。
现在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这两队人马打得配合有多妙。
听说最后阶段,各家抢着送粮,就是为了延长审查的时间。
因为那些作坊老板们发现,过了审查的作坊园,效率确实增加了。
人家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促进大家生产。
不管景大人还是刘大人,指点都很到位。
这些指点肯定要收费的,费用也不是人家拿,就是给灾区捐粮。
这般做法,谁又能指摘什么。
一心为百姓,一心为平临国,只会让其他人自惭形秽。
不过很多人多了另一个疑问。
那就是审查队伍里的周大人,您跟纪楚纪大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啊。
你们的关系,跟传闻中一样恶劣吗?
还是说,大家想错了啊。
纪楚跟周大人只是私底下会面,表面依旧装作关系一般般。
至于到底如何?
你们自己猜去吧!
他们才不说呢!
等着京城的事情处理完,纪楚也收到老家的来信。
此次大旱,原化州也是灾区之一,好在情况一直都算稳定。
纪楚家的存粮,甚至存款都花得差不多,基本用于接济周边百姓。
好在旱情一过,附近的水泥厂就能开工。
皇上赐下的别院也兑现了,当地已经派人去修缮,估计年底之前就能住上。
纪楚跟乐薇肯定是住不成了,能让家里人换个环境也是好的。
可皇上的赏赐不止这些,纪楚帮他解决心腹大患,还挽回他的名声,更把灾情一事处理得极好。
就这样,还要赶紧回昌河州,安置逃荒过去的百姓。
皇上知道他的能力,更知道他的抱负,想来想去,只能赏赐金银无数,再加官晋爵。
只是这次的加官晋爵说高调也不算高调。
自然不如薛明成直接升为江浙总督,还要管着市舶司高调。
经过这事,薛明成算是破了心魔,做事更加胆大心细,让他负责税收连年增加的市舶司肯定没问题。
而江浙总督,也是继续处理土地兼并的事。
同时就连浩州的杜知州,以及安济府较为配合的王知府他们,也接手纪楚跟薛明成的差事,继续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50-153(第7/10页)
灾情扫尾巴。
这些升官都摆在明面上,听起来就高调。
到了纪楚这,皇上这冥思苦想,细数纪楚的功绩,做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爱卿,这建业侯的印章,就不必归还了。”
别说纪楚一头问号,就连张太监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建业侯?!
确定?!
直接给纪楚封侯吗?!
可要是仔细想想,纪楚的功绩,确实值得封侯。
那西北的矿路是他带来,滇州府的棉花路,是他学生按照他的步子,一点点建设的。
还有各地兴起的火器,以及各地终于成规范的工业作坊园,还有蓬勃发展的数科。
再加上东北不仅开疆扩土,还带去那么多百姓,安定边疆,驻扎开荒。
纪楚还要留在那很长时间,直到岐州安稳,逃荒过去的百姓在那边定居。
这些事听起来简单,可若没有一个能镇得住的人,必然会出乱子。
大家都知道,在岐州没有彻底安稳,甚至草原没有彻底稳定之前,纪楚要一直留在边塞。
今年的旱情更是他一石二鸟,甚至三鸟,把原本会酿成大祸的天灾悄无声息化解。
再加上,皇上的威名传遍四方,他爱民如子的名声,也是因纪楚的手而起。
所以怎么想,他都值得封侯。
唯一的问题在于。
纪楚太过年轻了,今年不过三十五的他,封侯实在太早。
所以皇上决定先给建业侯的印。
等到岐州税收平稳之后,正式封侯。
其实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了。
皇上这是给朝中官员一个缓冲的时间。
毕竟和平时期的封侯,还是让人太过震撼。
可皇上打心底觉得,纪楚值得,他可太值得了。
自己当皇帝最大的幸运,就是有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臣子吧。
所以这建业侯,纪楚当定了!
第153章
平临国罕见的旱情渐渐平息。
但无论朝廷还是民间, 都还留有余波,等着慢慢平息。
一年旱,三年平。
这几年里, 各地都会格外小心。
京城这边的官员们,逐渐恢复日常差事。
不少人感慨:“还是平平淡淡的好, 平日是忙了些, 总比大灾大难的强。”
尤其是户部尚书,天天为国库发愁, 看向纪楚的眼神都带着期盼。
期盼什么?
期盼他多出点主意啊!
赶紧带着大家好好挣钱!
还是许义许阁老的学生裴新禄撇撇嘴:“他挣钱厉害,花钱也厉害啊。”
在西北曲夏州的时候, 挣钱的是他,花钱的也是他。
有时候那挣钱法子,别人都想不到,但花钱的法子,更是花样百出。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纪楚但凡花钱, 无一不是用在民生上。
这也是皇上不仅赐他家大宅子, 还有意封侯的原因。
能得这样的贤臣, 自己若不做个好上司,实在是太可惜了。
户部尚书看了看裴新禄道:“刚刚下值, 你这是做什么?”
“找纪楚啊, 他还住在驿馆了, 很快就会离京, 找他吃顿酒。”
户部尚书想起来, 这裴新禄也在曲夏州待过,跟纪楚是同僚。
说话间,户部尚书赶紧道:“我有个侄孙儿, 今年会试考得不错,正在翰林院当差,你带着他一起呗。”
今年是会试年,而哪个新科进士,不对纪大人向往已久?
甚至尚书所说考得不错,那能不错吗,正是今年的状元郎,他侄孙儿说过多次了,想求求户部尚书引荐引荐,这不正是个好机会。
结交其他人,大家可能还会迟疑片刻。
但认识纪楚肯定没问题。
他这人心思正,不会无缘无故坑害别人,若是有心,还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京城哪个大家,不想去结交一番。
甚至有人还想找他联姻,知道纪楚绝不可能抛弃妻子,都把主意打到他三岁的女儿身上了,也是无语。
裴新禄摆摆手:“是个小聚,下次再说。”
即便你是户部尚书,该拒绝还是要拒绝的。
因为这次确实是小聚,去的人,都是当初在曲夏州待过的同僚。
大家是为了给纪楚践行的。
而且纪楚如今忙得厉害,能抽出时间应付不少人,已经够意思了啊。
至于什么状元?
让他再等等,看纪楚有没有空。
这并非纪楚拿乔,而是他好不容易有个空闲的时间,趁着还没回昌河州,不少旧友都过来交际。
现在七月中旬,纪楚八月初就要离开,可不要抓紧吗、
这自然也是跟皇上通过气的,张太监特意提前讲了,也不会犯什么忌讳。
今日去找纪楚,都是在曲夏州做过事。
许阁老的身份不好前来,但他让弟子裴新禄带了好酒。
再有薛明成,以及已经回京的刘宝愈刘大人,以及景若瑾景大人,这些人自不用讲。
至于外面说跟纪楚不和的周大人,肯定也来了。
除此之外,在京城颐养天年的岳将军,也就是当初曲夏州常备军的将军,同样也到场。
他年岁大了,又不像许阁老有实际的官职,自然无所谓。
巧的是,当年在曲夏州做县令的颜骥,也就是周大人的表侄子同样也在京城,他回京述职,估计九月份会再外派出去。
颜骥于棉花一道很是精通,各地都争着要他。
这一群人聚在一起,颇有些恍惚。
一晃是十几年过了。
他们这些人里,有的是早就在曲夏州,有的是建设曲夏州时过去,有的则是加入其中发展,尽了自己一份力。
而现在的曲夏州,早就是富裕地方。
当地各项工具,别说全国之最,甚至远销海外,说是国外很多贵族,都争着购买。
这种情况下,曲夏州想不富裕都难。
困扰岳将军多年的西北关外异族,也因为矿路的开通,变得无比和平。
现在大家都忙着做买卖,谁有空打仗啊。
两边要说完全没有矛盾,那也不可能,但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在,基本出不了太大的乱子。
所有人都珍惜和平的生活,尤其是现在经历过战乱的人,不自觉地会维护和平。
有矿场,有商业,当地的油菜,棉花,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50-153(第8/10页)
子,又是远近闻名。
甚至还有数科联盟。
可以说,今日的曲夏州早就今非昔比。
他们这些能参与其中的人,谁都觉得荣幸万分。
大家也没忘了,这一项项事情,都是谁推动的。
不总结也就罢了。
总结下来,纪楚实在太过厉害,他做的事也几乎都成了。
甚至即将要回的昌河州,明显也能发展起来。
想来这次回去,便没有什么阻力。
曲夏州众人开怀畅饮,颇有些回忆当年的感觉。
在这些人里面,纪楚跟周大人也不用装模作样,两人关系本来就不差。
当年纪楚头一次年末考核,去的人就是周大人,大人还想着怎么帮他过关了。
周大人还说起纪楚送的画笔,着实不错,又让他有什么好东西,一定要记得自己。
周大人对此,可是一点也不见外的。
再聊起当年的事,大家的话就更多了。
毕竟这次相聚之后,下次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接下来几天里,纪楚又见了不少同乡,还有曲夏州以及原化州出身的学生,再有昌河州过来的考生等等。
以及滇州府白大人等等。
白大人他们说的,肯定是棉花的事。
要说滇州府的情况,确实越来越好,可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