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要是儿子,黄秀华肯定劈头盖脸就骂上去了。

    可出来的是儿媳,面对儿媳,黄秀华知道不能用对待儿子的方式,这儿媳娘家可不好惹。

    她缓和了一下表情,继续说道:“我听小秋爷爷说,你们今天在这里开火吃饭了?”

    宁时秋这时也看出来了,奶奶是来找事的,他经常见奶奶骂大伯娘,最近大伯娘硬气了,升级为两人对骂。

    他担心自己妈妈也挨奶奶骂,忙抢话:“奶奶,我们在门口烧烤也不行吗?”

    宁时秋没说自己爸爸也用厨房蒸馒头了,只提烧烤这事。

    “对不起,是我让爸爸妈给我做的,我不知道现在还不能在新家开火做吃的,是我的错,我太嘴馋了。”宁时秋说着,抬起头,可怜巴巴的样子看向黄秀华,一脸要哭不哭的样子。

    黄秀华一看这么可怜的样子,可真是心疼坏了,也顾不上给三儿子夫妻俩说教。

    搂住宝贝小孙子一叠声道:“没事没事,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你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很正常,要怪也是怪你爸妈,还有你爷爷,三个大人那么大年纪了,还不知道轻重。”

    她顾着哄孙子,完全把赵如月抛到了脑后。

    赵如月也不管她,抱起女儿做到门口,风大一点的地方吹头发。

    宁绍明洗澡速度快,把身体淋湿后,一块香皂从头洗到脚再冲干净,没几分钟就出来了。

    他出来的时候,正好听到他妈在说:“小秋不用心里过意不去,这真不怪你,等过几天,我让你爸妈去道公和神婆那里,让他们念经化煞就好了。”

    宁绍明不解:“化什么煞?”

    黄秀华这会儿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了,见到他虽然还是有点气,但语气也算平和。

    只是她跟宁绍明说话时,说出口的话,总是习惯性带着指责:“还不是你们大人不懂事,还没请亲朋好友来吃温居酒,就在新房开火,过几天可得再去一趟道公和神婆那里化煞,要不以后这店怎么开?”

    黄秀华本以为这次自己占着理,事情的发展会跟以前一样,自己说几句,儿子儿媳就会照搬。

    可经过上次后,宁绍明很不喜欢这种事。

    他现在一听到又要去,心里就不由涌起一股烦躁:“你爱去你自己去,我们不去。”

    这话一出,原本已经被宁时秋哄得消了气的黄秀华炸了:“你说什么?”

    宁绍明擦着还在滴水的头发,口齿清晰地回答:“我说我们不去。”

    他本来就打心底不相信这些,之前只是拗不过他妈,为了不让她总是念叨才妥协了。

    现在他们提前在新家开火怎么了?

    还没到开张的日子,他家孩子提前卖东西又怎样?

    如果非得到选定的日子才能开张,怎么他家孩子就这么轻轻松松把东西卖出去了?

    那么神的话,别让他们的东西卖得出去呗?

    今天东西卖得那么好,可见选日子其实没那么重要。

    黄秀华非要他们去找道公和神婆这事,宁绍明后来也回过味来了。

    她非要叫他们去找人算日子,迷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实她更有可能是还想插手他小家的事情。

    他们分家了,她依然想找一些事,来彰显她的存在感和对他们这些子女的掌控力。

    毕竟在他妈眼里,大哥她管不了一点,二哥是老师,有文化,她觉得自己没文化,不能乱管。

    看来看去,就只有他最好拿捏。

    只是从去年到今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宁绍明已经看清了很多东西。

    开店做生意这件事,是他和他老婆的决定。

    从做决定到建房、装修,再到现在准备开店,他妈没来帮过忙。

    既然从一开始就没插手,那现在所有前期准备都做得差不多了,只等着开店,她再想来插手做他们的主,不可能!

    她现在只是插手开店的时间、在新家开火这点事,以后呢?

    要是生意好,她是不是还要往店里安排人?会不会让他帮衬帮衬他二哥?补贴补贴他大哥?

    要是生意不好,是不是又要叫他们去给道公和神婆送钱?

    宁绍明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是她能做出来的事。

    黄秀华摆出了一家之主的架势,强硬地说道:“不行,必须去!要不然……”

    后面的话宁绍明都懒得听,直接打断:“不去!”

    “你你你……”黄秀华指着他,“我这是为你好!”

    宁绍明把儿子抱起来说:“用不着。”

    宁绍明:“我是你亲妈,难道我还会害你?”

    “我知道你不会害我,但我知道我也不想去。”

    黄秀华痛心疾首,但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我不会害你,这事不去办不行,我这事为你好……

    话不尽然相同,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宁绍明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最后他也不跟她掰扯了,招呼老婆和女儿就要走。

    明天他凌晨就得起床,去把羊带回来宰杀收拾干净,赶中午那顿饭,没空听他妈在这里重复那些没有意义的话。

    黄秀华回去后气得晚上睡不着觉,暗暗在心里发誓,明天绝对不去老三新房帮忙。

    他们来请她去吃饭,她也绝对不会去!

    宁绍明可不管她怎么想,早上起床去把羊拉回来,跟几个朋友把那羊收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60-70(第9/15页)

    干净,就开始熬汤。

    今天他做的是羊杂汤,羊头和羊蹄处理干净后也跟羊骨头一起熬汤。

    熬两大锅汤,一锅中午喝,一锅一直熬到傍晚喝。

    羊的其他部位分割,处理腌制好,用来做别的菜。

    今天一共要请中午和晚上两顿,不过晚上才是正餐。

    中午吃得比较简单,主要是给来帮忙的亲戚朋友解决一下午饭。

    其实之前建房子,来帮工的人,大部分也是他们的亲戚朋友,这次温居酒那些人也来帮忙了。

    宁绍明就把炒河粉,或者说炒米粉,被安排在了中午这一顿。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天气热,今天他用的米粉又大部分是镇上本地作坊每天新鲜现做的鲜米粉。

    只有一小部分用的是干米线。

    这个天气,买回来的鲜米粉不放冰箱里冷藏,留到傍晚就不新鲜了,镇上人吃惯了鲜米粉,可能会挑剔这一点。

    租来的大锅用热水刷洗干净,烤干水分。

    热锅凉油,被切成片腌好的羊肉下锅,发出刺啦一声。

    羊肉切得很薄,稍微翻炒一会儿变色后,再倒入米粉翻炒。

    大锅柴火灶,锅气十足。

    宁绍明用大锅铲翻炒了几下,那肉味混着碳水的香味就开始从锅里漫出来了。

    “真香啊!”蹲在他旁边帮忙烧火的一个兄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不愧是在酒店后厨学过的大厨,这手艺杠杠的!”

    宁绍明谦虚道:“我也就是跟着学过几天,不算什么大厨,鲜米粉本来就是熟的,这个很快就好了,你想吃现在就可以去拿碗,我先给你盛点。”

    “那感情好,我先替他们尝尝。”那兄弟洗了洗手就拿碗去了。

    他拿了个小碗过来,宁绍明给他铲了半锅铲放碗里,一句‘刚出锅,小心烫’还没说完。

    那兄弟已经被烫得斯哈斯哈的,吃得头也不抬,唏哩呼噜地飞快吃掉了三分之一。

    直到把碗里的炒米粉全吃完,才抬起头来,爽得长舒一口气。

    他放下筷子,对着宁绍明比起大拇指:“好吃!你这手艺绝了!你做的这个炒米粉,跟县城那家卖炒河粉的应该是一个东西吧?我之前在县城那家吃过,我觉得你做的比县城那家还好吃。”

    宁绍明趁机问:“你觉得我在镇上卖这个怎么样?”

    那兄弟夸张地说道:“你要是卖,我以后绝对天天来捧场!”

    宁绍明听到这话心里很开心,没有厨子不希望自己做出来的饭菜受欢迎。

    但宁绍明也没把他的话全部当真,他这些兄弟家里还有一家老小要养呢,哪能天天出来买着吃。

    不过朋友偶尔能来个一回两回,他也很高兴。

    第一锅羊肉炒粉出锅,全部铲到一个大托盘上,端到前面店里。

    那里桌椅是现成的,也不用支起自家用的大圆桌了。

    将羊肉炒粉放下后,宁绍明又回去,把一锅羊汤也抬到店里:“大家饿了就先吃,炒粉吃着觉得太干可以配着羊汤,都别客气啊!”

    亲戚朋友们开玩笑道:“我们来你这里,可从来不知道客气这两个字怎么写,大厨赶紧回厨房继续做,要不我们得把你这盆一起啃了。”

    说完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宁绍明本来估摸着人数,打算做三大托盘的炒粉,分别是羊肉炒鲜粉、猪肉炒鲜粉还有猪杂炒干米线。

    没想到不管是在县城吃过的人,还是没吃过的人,对炒米粉的接受程度都很高,食量远超以往。

    宁绍明又让儿子加急去买了一些鲜米粉回来,多做了两大托盘才够吃。

    中途甚至还有昨天在他们家买过热狗的学生跑来,看他家开不开门。

    昨天宁时秋跟他们说过,今天家里有事,星期天才会开门做生意。

    可昨天没买到热狗的人吃不到就一直惦记。

    看到这里有那么多人在吃东西,以为真开门了,几个人结伴兴冲冲地跑进来,问多少钱一份,闹了个小小的乌龙。

    不过负责招呼亲戚朋友的赵如月也没吝啬这点东西,给他们都分了一份尝尝。

    这些可都是消费力很强的潜在客户。

    第67章

    昨天赵如月见过那些学生买东西时,毫不犹豫掏钱的样子,算是见识到了学生们的购买力。

    她觉得自己对镇上消费人群和消费力的判断有一些偏差,对自家店的定位也不太对。

    眼光全放在大人们身上,竟然忽略了这些学生。

    用固有的思维去判断,下意识认为大人没闲钱、不舍得吃,他们的孩子肯定更没钱。

    这个思维其实是错误的,是有对孩子抠搜,不给孩子花钱的家长,但那其实是少数,大部分家长多是宁愿自己苦一点,也要供孩子。

    而且不管在哪个年代、哪个地方,特别穷的人和特别富有的人都是少数,普通人才是大多数。

    普通人的孩子,就算零花钱不多,他们也是有零花钱的。

    尤其是家在街上还要住校的初中生,每周的米饭需要从家里带到学校去,让饭堂统一蒸熟,但是菜和肉都需要跟学校食堂买。

    只要不是特别穷,穷到揭不开锅的家庭。

    家长每周都会给初中住校的孩子菜钱,有些还会在菜钱之外,多给一些零花钱。

    学生们时不时要买点学习用品、要交点资料费什么的,可能还会瞒报,跟家长多拿点。

    零零总总的加起来,他们兜里其实挺宽裕,比较贵的东西肯定买不起,但是买点好吃的还是能买得起的。

    换做大人,遇到好吃的可能还会考虑一下性价比,孩子就不会想那么多,只要做得足够好吃,他们就会买账。

    学生们对绝大部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比大人们要高得多,要是她家的东西比别人家多一些新意,肯定更能吸引他们。

    就算有些人暂时没钱,为了能吃到同学都吃过的东西,甚至会从菜钱里扣一部分出来,攒一攒去买。

    昨天那短暂的试营业后,赵如月很快跟宁绍明商量着,把经营的重心往学生偏移,当然其他客人也不会不管。

    毕竟初中生只有每个星期五下午和星期日,才能在街上到处逛,学生不能出来的时候,还有集日,还是要靠普通客人挣钱。

    晚上正餐那一顿,赵如月看婆婆没来,有些不高兴。

    建新房的时候,她不来帮忙就算了,温居酒又不用她做什么重活。

    只需要她坐着择菜,然后招呼一下亲戚,跟亲戚嗑嗑瓜子聊聊天,这都不来?

    眼看着要吃晚饭了还没见她踪影,赵如月去找宁绍明:“你妈还没来,要不你去看看,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来不了?来不了的话给她端点饭去。”

    宁绍明知道怎么回事,老太太惯用的逼他妥协的方法罢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