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把自己当个没用的太守。】

    [颜真卿好机智。]

    [感觉颜真卿当个太守真的是屈才了。]

    [要不是奸臣当道他能发光发热的。]

    [唉,有时候时机也很重要。颜真卿没赶上好时候。]

    颜季明笑了:“还挺聪明,知道掩人耳目。”

    他拍了拍颜真卿的肩膀:“这脑子,都是幼时与我一同玩的时候,被我影响的。”

    颜真卿沉着脸将颜季明的手给拍下去:“就知道往自己脸上贴金。”

    颜季明嘿嘿笑:“那不是比不上你颜真卿脸上有光吗,当然得自己多贴点。”

    他揽住颜真卿:“别这么冷酷嘛,咱哥俩还分你我吗,你让我沾点光呗?”

    【事实上,颜真卿就是不做这些,安禄山也瞧不起他。安禄山觉得他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根本不能跟领兵打仗的将军比。安禄山看不起颜真卿,却也要驱使他。】

    【安禄山给颜真卿发了一封公函,他让颜真卿带着七千的士兵到黄河渡口,守在那里,为他南下打好基础。】

    【颜真卿是怎么做的呢,他接到安禄山的通知之后,就已经明白了安禄山的心思,这人要反!他当即就把公函给扔了,守渡口,守个屁,狗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10-120(第3/34页)

    不帮安禄山作事。他命人走隐蔽小路,快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皇帝。】

    【因为颜真卿派的人走的是小路,而安禄山进攻的速度又实在太快,所以在这人到长安,将消息送给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已经接二连三听到城池沦陷的消息,他知道,那么多的太守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安禄山。】

    【就在李隆基哭嚎着喊“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义之人”的时候,颜真卿的奏折送到了。】

    【此时颜真卿给李隆基的奏折就像是冬天里的棉被,李隆基感动哭了。他擦擦眼泪感叹着:“我从前没有了解过颜真卿,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模样,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竟能出现这样忠义的人啊。”】

    【颜真卿丝毫不惧怕安禄山的淫威,安禄山揭开了清君侧的大旗,他就揭开了反安禄山的旗帜,同时他秣马厉兵,招募了一万多同样反安禄山的士兵,一群忠义之士就这样聚集到了一起。】

    【颜真卿他是个文人,文人比武将出众的地方就在于文字功底和他们的文采,颜真卿将自己这一技之长发扬到最好,他写了数篇演讲稿,在军中剧情演讲,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将所有人都团聚在一起。】

    【他就像火炬,散发着源源不断的光,吸引了一点又一点火苗过来,这于是这团炽热的火越来越大,越烧越旺。】

    [这可能也是鲁迅先生从文的原因吧?没有什么能比文字更有感召力了。]

    [有感召力的不是文字,是他们心向的大唐。]

    [读书从来都是有用的。]

    [文臣武将究竟谁更有用,这其实不用比较,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赤胆忠心,都是好的。]

    张九龄欣慰:“大唐需要这样的人才。”

    韩休也振奋:“文人在战场上也能发挥光热!”

    他看了眼萧崇:可别再说他一张嘴巴只知道上谏了,文人的嘴有很大的作用的!

    所有人只觉得眼前出现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这火从拳头般的大小,一点点接受着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火种,最后这小小的火竟也有了铺天盖地的威力。

    燎原好啊,烧灭一切罪恶,烧灭安禄山的老巢!

    颜真卿也振奋起来。

    原来那安禄山是逆贼!

    他能做那么多的事情,能召集到那么多的士兵,想必能为最终占据提供不少的助力。

    颜季明跟着开心:“你能为大唐做这样多的事情呢。”

    [颜真卿能积聚到那么多人,其实也不光光是他口才好的缘故,其实那时候的百姓心都是向着大唐的。]

    [是啊,百姓就是很淳朴,尽管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还是相信皇帝能够改好,或者是换一个皇帝,病了的大唐就会好起来。]

    [他们不知道大唐实际上病入膏肓。]

    [百姓是觉得,他们可以觉得大唐不好,但是不能有人来推翻它。]

    [李皇室,其实还是民心所向的……]

    李隆基险些落泪。

    这时候汇聚在一起的士兵们,要是知道了他们的皇帝在紧要关头弃城而逃,还会一心忠于李唐皇室吗?

    这时候安禄山还没有打到长安,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这些赤诚的士兵听到号召,凝聚在一起,他们觉得如果拖住了安禄山的后退,去断了他的尾巴,烧了他的巢穴,皇帝就一定会把这老鼠的头给斩下。

    【颜真卿的动作到底是被安禄山给注意到了,颜真卿在后面捣乱,拉开河北的战局,而前面又有难攻的潼关。潼关不破,时间一长,他安禄山身后没有补给,此战必败!他恨颜真卿的牙痒痒,但和潼关对战,他分身乏术,鞭长莫及。】

    【但潼关虽没有攻下,洛阳还是攻下来了的。安禄山派人去震慑颜真卿,彰显他安禄山的军威,斥退颜真卿,让他不要搞什么动作。】

    【安禄山显示军威,用的不是兵力,他那时如果能派兵去震慑住颜真卿,也就不至于处在两面夹击的窘境之中了。】

    [太蠢了,不用兵力,用什么震慑?用伪帝安禄山的“圣旨”?]

    [伪帝就是伪帝,攻破洛阳坐上皇位也不是皇帝。]

    [寡廉鲜耻不知忠义的安禄山,太愚蠢了。]

    “愚不可及。”

    韩休说道。

    但萧崇却皱起了眉。

    震慑,并不单单只有这一种办法。

    他心里有些不好的直觉。

    【安禄山调不出兵力,所以彰显军威的,是两颗头颅。】

    【这两颗头颅,是李憕和卢奕的。】

    【他们在洛阳沦陷的时候,誓与洛阳共存亡,被安禄山杀害之后,他们的头颅被割下来,被送到河北,变成威慑颜真卿,和追随颜真卿那大批士兵的工具。】

    [用人头震慑??]

    [我惊了,那么血腥的手法吗?]

    [其实古代打仗的话,这种震慑办法是层出不穷的。]

    [可是他们都是忠义的人啊……忠义的人一定要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吗?]

    [不是好人没好报,而是战乱的时代中,牺牲是必然的。]

    刚刚笑安禄山愚不可及的人都沉默下来。

    所以人都不会忘记洛阳的那场大雪。

    纷飞的大雪之中,两个身穿官服的人就站在那场雪中。

    曾经繁及一时的城成了空城,所有人为了活命都逃了出去。

    可还有两个人留在那里。

    他们不逃,他们明知是死,仍坦然赴死,他们明知不可为却依然为之。

    现在,忠臣良将的头颅被砍下来了。

    【头颅被拿出来的时候,士兵们都被吓出了,军中引起了小小的骚动。如果安禄山送人头想要的是这样的震慑效果,那他确实做到了。】

    【这带血的头颅明晃晃地告诉所有人,如果跟安禄山对着干,那下场也就是身首异处,他能拿下洛阳,也能掉过头来把跟他作对的人杀干净。】

    【如果是普通人,估计是要被安禄山给吓住的。但此时站在这里的是颜真卿,这两颗头颅只会引起他的愤怒。可现在士兵们产生了惧意,若任由这惧意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颜真卿对着所有人高喊,这不是李憕和卢奕,这是安禄山拿假人来骗人的,为的就是扰乱军心,这时候害怕正是中了逆贼下怀。】

    【安抚好将士们的情绪后,颜真卿干脆利落发号施令,把安禄山派来的使者给送去腰斩了。一场还在酝酿期的兵变就这样被遏止住了。】

    【在士兵们都离开之后,颜真卿才敢上前为李憕和卢奕擦干净脸上的血迹,将他们好好安葬。】

    [安禄山快点去死吧,我好生气。]

    [我以为他们死的已经够悲壮了,没想到还有更悲壮的在后面等我。]

    [这是想刀死我的节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10-120(第4/34页)

    颜真卿内心是说不出的沉重,连一边的颜季明也安静下来了。

    良久,颜季明拍了拍颜真卿的肩膀:“至少你将他们好好安葬了。”

    李隆基眼睛模糊了,他想起了开元初年的时候,那个跟在姚崇身后,竭力维护姚崇的宰相了。

    他一生清廉,所有的钱都拿来资助周围有困难的人,在朝廷的无论是站哪派,无一人不说一句卢公大义。

    他还记得那年,姚崇告病在家,卢爱卿顶上了姚崇的工作,却慌张跑来同他说,他能力不足不堪为相,还是把他撤任了吧。

    当时的画面历历在目。

    现在他的儿子就死在了安史之乱之中,连完整的尸骨都不能留下。

    天幕像是把安史之乱的边边角角都展平了,李隆基看到这些边角,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悲凉。

    无论从哪看,安史之乱都是一场浩劫,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浩劫。

    是他之过。

    安史之乱,是他之过。

    李隆基闭目沉思。

    尽管如今他没有提拔杨国忠为相,没有信任安禄山,可他看到天幕不禁会想,若是没有天幕的存在,那他的大唐,是不是真的就陷入了那场浩劫之中了。

    每每想起,他都会冒出一身冷汗。

    【颜真卿总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他给他的堂兄颜杲卿送去了信,没想到两个人的想法竟不谋而合。】

    【在颜真卿奔波努力的时候,颜杲卿也没有闲着,他也忙着在安禄山的屁股后煽风点火,跃跃欲试想端他的老巢。】

    [不愧是颜氏家族啊。]

    [颜家各个都是根正苗红。]

    [都是忠心为国的好臣子啊。]

    颜季明笑着:“开始说我阿爹了。”

    颜真卿点头。

    颜季明看到弹幕,笑嘻嘻地:“颜家各个都是根正苗红,这恐怕不能包括我了,我不如你有出息,也比不上阿爹,我连家训都要背许久呢。”

    颜真卿点头:“你知道就好。”

    颜季明瞬间收回笑容:“我能贬低我自己,你这么就顺杆子往上爬了呢?”

    笑容转移术,颜季明消失的笑容转移到了颜真卿的脸上。

    张九龄感叹:“颜家当真是满门英杰。”

    这话引所有人附和,众人纷纷点头,确实如此。

    “颜家会教孩子啊。”

    “确实,一家能出一个人才就已是祖坟烧高香了,现在颜家出了两个。”

    “可不止两个呢,天幕可是说了,颜家一家都是忠义之辈。”

    【颜杲卿是常山的太守,常州是安禄山的管辖范围。安禄山起兵突然,没给颜杲卿的反应时间,在颜杲卿意识到安禄山要反的时候,安禄山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这时候负隅顽抗是没有意义的,只会白白牺牲自己,损耗兵力,于是颜杲卿假意投降,安禄山信以为真。他很高兴,封了颜杲卿官做,给了他紫袍和金鱼袋。】

    【在唐朝,紫色官袍是三品官员有的官服,安禄山伸手就是一个极大的赏赐。】

    [哈哈哈哈,我算是知道安禄山偷偷做官袍是什么意思了。]

    [那会李隆基还并不放在心上呢,太可笑了。]

    [他也是想封别人,没人愿意啊。]

    安禄山涨红了一张脸。

    神迹在胡说些什么?怎么可能没有人愿意当他安禄山手下的官。

    他以后是皇帝!

    李隆基要是真的有本事,就不会丢了洛阳,就不会因为惧怕他而抱头鼠窜!

    远在魏州的颜杲卿,脸都气绿了。

    他听到了什么,安禄山是逆贼,这逆贼拿三品官位侮辱他!

    但颜杲卿转念想了又想,局势确实不利于他,假意投诚是对的。

    知道假意投诚是对的,却并不影响他生气。

    颜杲卿反复平缓着自己的心情,预备去给皇帝写奏章,向他汇报安禄山或会谋反之事。

    【颜杲卿表面上是接受了安禄山的赏赐,并且将他赏赐的官服穿在身上,但是在私底下,指着自己紫色的官袍跟常山长史说:“我们穿这衣服干嘛?”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笑了,他们明白对方跟自己一样,是假意投诚。】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