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r />     每看到一个人才,李隆基都会心痛一下。

    因为这人才如今不在他的手下。

    显得他像个无能的废废。

    唉。

    李隆基收拾好心情,不敢吐槽天幕,他还须得仰仗天幕帮他寻找真正的能臣。

    他将视线转到天幕。

    且看看看这个叫马燧的能否成功劝降贾循,若是能力出众,破格任用,给他一个官位也不是不可。

    【马燧的话的确是有说服力,他给贾循画的大饼也是相当诱人的。但是贾循这个人,就是太谨慎了,他在背叛安禄山就会死,和不管了为前程赌一把之间来回摇摆不定,怎么都不能做出一个决定来。】

    【就在贾循犹豫的时候,贾循或许要投降的消息就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这下安禄山是彻底气坏了,他能容忍周边的郡投降,但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窝里出现了一个背叛他的人。】

    【要知道,范阳那是安禄山的老巢,如果范阳真的到了颜氏兄弟的手里,重新受制于大唐,那他就像是流浪在洛阳的一条狗,屯的物资总有吃够的一天,补给也没有跟上,他面对的就是被前后夹击无处逃窜,连家都不能回的凄惨局面。】

    【所以安禄山当即就派人悄悄回了范阳,把贾循秘密杀掉了。】

    [我就说,当时就得据守潼关的啊!]

    [嗨呀,要是据守潼关长安哪里会沦陷,看看后方战场发展的势头实在是好。]

    [真难过,一个决定的错误,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可能感慨的只有我们吧,毕竟那时候的李隆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结果。]

    [不仅李隆基不知道,朝廷的大臣,为大唐卖命的忠臣,都不知道自己的结局。]

    百官齐齐摇头。

    不是这样的,他们与后人们同在,他们在在与后人们一起唏嘘。

    他们看到皇帝下了错误命令,看到大唐的名将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们的心也十分之痛!

    只是……没能端掉安禄山的老巢确实是可惜了。

    这并不能怪马燧,他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马燧没有死在安禄山手里,他听到风声之后逃到深山之中,被一个隐士收留,因而能活下来。】

    【马燧他幼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英雄应立功于世,平定天下,国家有难了,就该骑马征战,而不是当个儒生。”】

    【他也确实做到了。后来,马燧成了以后大唐著名的将军,为平藩镇战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来他不仅是嘴皮子利索,他还是个武将啊?]

    [真不错,每次看到这种实现小时候抱负的事情,我都忍不住感动。]

    [那时候正好是大唐战乱的时候,马燧确实做到了小时候说的话,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站出来了。]

    [其实跟着隐士隐居的马燧,完全能继续隐居躲避战乱。]

    [乱世出山的人,不仅仅是有家国情怀,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马燧应该也是想建功立业的。]

    李隆基彻底兴奋。

    马燧,天幕帮他挖到了新的宝贝!

    不用等以后再找机会实现抱负了,他现在就能给马燧一个机会!

    【安禄山在诛杀贾循之后,没有忘记给他添麻烦的罪魁祸首。他把自己手底下的两张王牌都派出来了,一个是河北的史思明,一个是河南的蔡希德,这两个都是他手下的猛将。史思明从北往南进攻,蔡希德从南往北进攻,两个人的目的地,直指颜杲卿所在的常山。】

    【安禄山的意图十分明显了,不杀颜杲卿,誓不罢休!】

    看的万分憋屈的安禄山在此刻笑了出来。

    他拍了拍自己的“猛将”史思明:“好!”

    这样碍着我路的绊脚石,很该被一脚踹开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10-120(第7/34页)

    史思明跟着一起笑。

    “一员猛将”这个的形容让他非常愉悦。

    天幕倏然转变。

    是战场。

    骑兵开道,走在大军最前列,后面是如乌云般黑压压的士兵。

    而军队最前方,是两个骑马的将领,他们一脸阴鸷,嘴角带着骇人的笑容,在一座城池前停下。

    后面的士兵紧跟着停下脚步。

    城墙上,赫然写着常山。

    常山,颜杲卿所在的地方。

    此时颜杲卿站在城墙之上,皱眉看着城墙下黑压压的士兵。

    史思明高昂的声音传来:“不取颜杲卿首级,誓不罢休!”

    后面黑压压的军队举着刀枪,跟着一起喊道:“不取颜杲卿首级,誓不罢休!”

    “不取颜杲卿首级,誓不罢休!”

    ……

    跟在颜杲卿身边的人一脸焦急:“颜太守,不如退吧?您是主心骨,您要不能不在。”

    颜杲卿摇了摇头,在听到下面气势汹汹的威慑之言后,并无半点退缩之意:“他们是冲着我来的,我退到哪里,他们追到哪里。”

    “不能退。”

    颜杲卿的目光更坚毅了几分:“死守城门!”

    眼见颜杲卿守城的意思相当明确,史思明笑了。

    “不知所谓,既然想负隅顽抗,那我便奉陪到底。”

    史思明挥了挥手,大批士兵蜂拥而上。

    战起。

    天幕下,颜季明紧张揪着颜真卿的袖子:“怎么办?我阿爹怎么办,他能打赢吗?我不懂行军打仗,你帮我看看。”

    颜真卿默不作声。

    从天幕之上的兵力数量来看,此战……必败无疑。

    见自己的叔叔不说话,颜季明着急了:“阿爹是不是打不赢?”

    颜真卿想了想,道:“也并非是必败,只要能借到兵,还是有一线机会的。”

    所有人都在紧张看着天幕,都在等着两军对峙下的最终结果。

    天幕又换了画面。

    此时的颜杲卿甲胄染血,发髻微乱,嘴唇干涩苍白,脸也瘦了一圈,脸骨尤为突出。

    袁履谦送端上来一碗米汤:“太守,吃口饭吧。”

    颜杲卿摇了摇头:“我吃过了,给将士们吃吧。”

    袁履谦将脸别过去,强忍眼中的泪意。

    颜太守哪里吃饭了,他根本没吃!如今粮草所剩无几,他少吃一口,将士们就能多吃一口。

    颜杲卿沙哑着嗓子问:“箭羽呢,还剩多少?守城的弓箭手不能没有箭啊。”

    袁履谦嘴唇动了动,心里越发难受。

    “箭又损耗了一批。我们的人准备撤军的时候去城楼下收回一些的,但是史思明走的时候,派人将箭都捡走了。”

    “剩下的箭羽,恐撑不过两日了……”

    颜杲卿稳了稳心神,又问:“那派去太原的使者呢,可借到兵跟粮食了?太原兵力充沛,粮食充足,若是借到兵与粮食,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袁履谦眼泪终于忍不住了,他哭了出来:“太守,王承业他,他不借兵啊!我们派去的使者连一个兵,一粒米都没见到。”

    “使者冒着战乱出去,回来的时候又遇到贼人堵截,回城的时候,就剩了半口气。”

    “把太原消息传来之后,使者便死了。”

    “他是吊着一口气回来复命的……”

    颜杲卿心里只觉得悲凉。

    太原粮食兵力充足,又并不与叛军为伍,为何兵与粮都不肯借呢?

    史思明与蔡希德针对的是常山,针对的是他颜杲卿。

    太原尹王承业究竟在怕什么?叛军腾不出手来对付他的!

    “太守,不如向其他郡借兵,或许……”

    颜杲卿慢慢开口:“来不及了。”

    他抿了抿干涩的唇,并不愿坐以待毙:“多派两个使者,去各地求援,我们接着守城。”

    这命令是发出去了,但颜杲卿心里明白,太原不肯支援,史思明来势汹汹,他等不到援军了。

    袁履谦也知道,无援兵可等。

    他犹豫良久,最终开口:“太守不若,退了吧……”

    颜杲卿神情严肃,站起身来:“退?退往哪去?我可退,城中百姓可退吗?”

    “史思明针对我而来,我逃了,他抓不到我的人,难道不会杀百姓泄愤吗?”

    “百姓,何其无辜。”

    袁履谦不再劝了。

    他也站起身,与颜杲卿站在一起:“太守不退,我也不退,我与太守共守常山!”

    颜季明看着自己的父亲短短几日狼狈成那般模样,心里像是有什么堵住一般,他睁着一双眼睛,眼泪倏然留下。

    “阿爹……”

    颜真卿眼角也湿润了。

    天幕上,那个将死之人,是他的堂兄。

    是的,天幕还未说他是生是死,但等不到援军,除了死路,难道还有其他路可以走吗?

    “太原尹为何不派援军?不是心向大唐吗?不是与我阿爹一个阵营吗?为何不救?”

    颜季明一问接着一问,情绪越发激动起来。

    他不理解,都是大唐的官员,都是站在叛军对立面的友军,仅仅是借兵而已,粮食兵力皆齐全,为何不借?

    【史思明接到的命令,是绞杀颜杲卿,不死不休。安禄山对颜杲卿恨之入骨,史思明在最开始作战的时候,就没有隐藏实力。叛军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两方夹击,而颜杲卿毫无防御的准备,兵力又比不上叛军,从作战开始就出于颓势。】

    【但这场战争是必败无疑的吗?其实不一定,在离常山大概只有三天路程的地方,有个兵力粮食皆充足的地方,这里是太原。如果太原愿意出兵帮助颜杲卿,哪怕两地联手并不能获胜,也能拖延时间,等到大批援军的到来。】

    【所以在战争的最开始,颜杲卿就派了使者前去太原,寻求太原尹王承业的帮助。】

    【但王承业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因为此时的王承业巴不得颜杲卿赶紧死。】

    [我的天,为什么?]

    [不是一边的吗?为什么不帮?]

    [王承业在想什么呢?等这看颜杲卿死?他跟颜杲卿有仇吗?]

    [颜家满门忠烈能跟什么样的人结仇啊,王承业如果巴不得颜杲卿死的话,我觉得王承业不是什么好人。]

    天幕下的所有人都怒了。

    能帮为何不帮?!

    【这事要从颜杲卿立功后来说。颜杲卿杀了叛军李钦凑,并俘虏了安禄山手下的何千年、高邈。因此颜杲卿派自己的儿子颜泉明押送这两个俘虏,并带着叛军李钦凑的头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10-120(第8/34页)

    去长安,将所有的事都禀报给李隆基。】

    【但此时,颜杲卿有一个叫张通幽的手下来抱着颜杲卿的大腿痛哭流涕,他说自己的哥哥帮安禄山办事,等到战争结束,逆贼安禄山被拿下之后,他们家会被安上通敌的罪名。】

    【所以张通幽想要来求一个一同前往长安的机会,他想跟皇帝说明一切,不至于使张家招来灭顶之罪。】

    【这是小事,颜杲卿心地善良,不愿意看到张通幽一家被杀的局面,因此颜杲卿同意了他的请求,准许他跟自己的儿子颜泉明一起前往长安。】

    【去长安的路上要经过太原。刚刚承了颜杲卿恩情的张通幽,此时翻脸不认人了,他和太原尹王承业搞在了一起,两个人联手把颜杲卿的儿子给绑了。

    【接着,杀了叛军李钦凑,俘虏安禄山手下的何千年、高邈的功劳,就全被安在了太原尹王承业的头上。】

    【所以在颜杲卿被叛军围堵绞杀的时候,王承业当然不会伸出援手,他巴不得颜杲卿死掉,这样,颜杲卿的所有功劳就全部都是他王承业的了。】

    [啊啊啊我真的会生气!]

    [好气愤啊,这个叫王承业的怎么可以这么卑鄙无耻啊。]

    [要说卑鄙无耻,谁有那个张通幽无耻?本来是颜杲卿的手下,还受了颜杲卿的恩惠,转头翻脸就不认人了。]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农夫与蛇吗?]

    颜季明气得眼眶通红:“张通幽背叛了我阿爹!我阿爹身死都是他害的!”

    颜真卿咬着后槽牙:“此仇必报!”

    李隆基气得把地都要跺穿:“这个张通幽,究竟是谁?!还有那个叫王承业的,一并找出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