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连武将们也都点头了,十分认可诗圣和诗仙之间伟大的友情。

    杜甫坐直了身子,翘首以盼。

    这是给他的回诗是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好诗好诗,不愧是偶像写出来的,快记下来,快记下来!

    这不仅是偶像写的诗,这更是偶像写给他的诗!

    兴奋之余,杜甫又觉得不太好。

    偶像写给他的诗,现在被所有人都看到了,这样不好。

    天幕画面又变,诗的前两句也一并出来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杜甫继续兴奋:现在这首诗是完整的了!

    百官赞美之言像不要钱往外撒:“春末杨花落尽,子规啼鸣,这景也极美!”

    “不错,这景里愁意已然很是突出了,配上后半句,整首诗的意境瞬间就出来了。”

    细心的张九龄觉得怪怪的:“这个龙标,是杜甫吗?你们在刚刚讲杜甫的天幕之中,也有听过杜甫在龙标任职?”

    兴奋的百官脸上的笑意还没收住,就呆在哪里。

    是啊,龙标龙标,可只听天幕说过杜甫叫杜拾遗,没听说杜甫叫杜龙标啊……

    宇文融挠挠头:“我们弄错啦?”

    百官面面相觑。

    刚刚还在为这跨世纪的伟大友情而激动,现在好了,激动错了。

    白激动。

    没有确定的事情,还是不能轻易下定论,李隆基开口:“且再看看天幕怎么说吧。”

    李隆基是个爱才的帝王,《全唐诗》里仅仅只有一首帝王诗,那就是李隆基的,所以他私心里还是希望看到这两个天才有交集的。

    就在杜甫兴致勃勃背李白诗的时候,天幕画面又变了变。

    这回画面停在了诗的标题上。

    于是那被放大数倍的标题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左迁龙标……

    王昌龄……

    王龙标……

    王维挠头,这是李白给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写的。

    这事闹的,原来是个乌龙。

    李白恍然,原来是给另一个友人写的,不是杜甫。

    此时李白心里生出小小的愧疚。

    想了想若此时杜甫也正在看着天幕,该伤心了吧?

    杜甫碎碎念背诗的嘴巴停住了。

    他的脸从激动的红,变成了尴尬地红。

    偏旁边碎嘴子伸长脑袋,把脑袋放在杜甫面前:“嘿,你怎么了?”

    杜甫摇摇头,带着失望道:“没事。”

    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好友众多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给好友写送别诗,这很正常。

    百官了悟,这哪里是什么杜龙标,这是王龙标啊。

    宇文融嘴巴像个漏勺,有什么说什么:“肯定会有给杜甫的回诗吧?我觉得得有,毕竟杜甫写了那么一,二,三,四……那么多首呢,是吧?”

    有一半的官员跟着一起点头。

    没错,要是杜甫给他们写那么多首诗,他们半夜不睡觉都得爬起来写回诗。

    但像王昌龄贺知章这类已经摸清天幕脾性的,却沉默不言。

    他们对此并不持有乐观的态度。

    天幕上,又是一身白衣的李白。

    李白这回不写诗了,他就站在黄河边的黄鹤楼,遥遥地向着河中的小舟挥手。

    百姓再一次议论起来。

    “这回是送杜甫的吧?”

    “不要太乐观。”

    “你别管,我就觉得诗仙诗圣就该是好朋友!”

    “是啊,我也觉得他们看着像是认识的。”

    杜甫听到周围人的话,脸更红了。

    他现在寂寂无名,还不认识李白呢。

    而且杜甫觉得这也不是在送他,这大约是在送孟浩然。

    他偶像在多年前就写过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记得清清楚楚呢。

    当时他还很羡慕李孟二人之间的友情,想着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同诗仙结识就好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百官叹气:“也不是给诗圣的。”

    百姓唏嘘:“嗨呀,又猜错了!”

    但是众人并没有唉声叹气很久,因为天幕又出现了新的画面。

    未见画面,先闻其声。

    “太白,太白,且等等,莫要开船……”

    哒哒的跑步声传来,天幕上是另一个新的面孔。

    随着这哒哒的脚步,还有一阵淳朴的歌声传来。

    周围桃花花瓣簌簌落下,打着旋落在水面之上,当真是一番绝美之景。

    众人伸长脖子:“这回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先放上来一点,我去吃口饭接着写,之前一直在捋李白单人部分的大纲找切入点,不出意外不会卡文了!今天至少还有六千多(觅食ing)

    第134章 站在天上写诗,那可不就是谪仙人吗

    宇文融瘪瘪嘴:“别管是谁, 我觉得这回要是有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130-140(第9/24页)

    肯定还是不给杜甫。”

    刚刚押错了宝,他现在非常悔恨。

    他已经确定了, 诗圣就是诗仙的第一迷弟。

    真不知道为什么诗圣那么喜欢诗仙,那可是响当当的诗圣啊。

    文武百官:宇文融说的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尽管杜甫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真正看到天幕的时候, 他还是有一些些失望。

    这失望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有哪个粉丝会拒绝偶像的to签呢。

    不知为何, 李白心虚更甚。

    他一贯走南闯北的,但却从来没有意思到自己的朋友是如此之多。此时看到天幕接连放了三个画面,都不是自己给杜甫回诗的画面, 他顿觉得有些辜负了杜甫的心意。

    李白叹息, 更坚定了要找到杜甫,然后与杜甫同游的心。

    【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实在很多,春天想李白,冬天想李白, 一年四季都要想李白,做梦也想, 在别人宴会喝醉了也得想, 跟李白出去玩也得炫耀一下。】

    【但是李白那几首出名的赠别诗, 没有一首是给杜甫的。《写首诗给汪伦》、《再写一首给王昌龄》、《孟浩然走了, 送送他》。】

    【就是那些不怎么出名的诗, 也没有杜甫的影子, 《韦县令多次相邀, 不能再耍大牌了》、《裴十四真好看》、《老宋是夏天走的》、《送送候十一》……】

    文武百官一巴掌拍在自己的脑门子上。

    “诗仙怎么是这个调调?”

    “怎么没有点仙人的气质?”

    “李白的朋友真的好多啊……”

    “倒是也不能怪李白的朋友多, 他那会就已经出名了, 当然是人人都想跟李白结交,李白写诗又是即刻就成一首,自然写的比较多……”

    “那这么一看,诗圣就有点惨兮兮的。”

    【这也是让后世很多人都觉得李杜关系其实就一般的原因之一。】

    【但李白和杜甫真的没什么交集,也不给他写诗吗?不是的。根据记载,李白跟杜甫同游至少三次。第一次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两个人结伴去开封、商丘去玩儿。】

    【他们一个有名,一个无名,无名的杜甫看到李白,是带着粉丝见偶像的心情,就连《赠李白》之中写的那句邀请,“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也有一种腼腆的味道。这时候的两个人初次相见,大概率是不那么熟悉的。】

    杜甫摇头表示不在意。

    不熟悉能算什么呢,这是跟偶像同游的机会啊!

    有这样的机会他就已然是相当满足了。

    【李杜的第二次同游是在洛阳分开的第二年,也就是在这次同游中,杜甫写诗炫耀着:我跟李白盖一张被子睡觉,我们白天醒来还要一起去玩儿,我们关系可好啦。跟杜甫上一次写诗想比,这次的诗就带了更多的熟稔之意了。】

    【而这次,在两个人同游分别后,李白是给杜甫写了一首诗的。】

    杜甫激动坏了。

    那是跟偶像一起出去玩儿啊!

    这如何能让他不激动呢?

    这回的诗真的是偶像写给他的,他一定得好好记下来!

    杜甫身边那个自来熟不得其解,看到杜甫那亮晶晶的眼睛,开口道:“人家诗圣跟诗仙同游,你激动什么劲儿?”

    杜甫想了半晌:“我在替诗圣激动。”

    自来熟点点头:“那你对偶像的爱真无私,不像我,我就在做着跟诗圣同游的梦。”

    杜甫又想了想,安慰道:“你肯定会认识杜甫的。”

    自来熟只当是安慰:“唉……那不可能,但还是谢谢你了。”

    天幕将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展示出来。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文武百官也跟着激动。

    诗圣诗仙真的是朋友!

    一种“搞到真的了”的快乐弥漫在众人的心头。

    宇文融就不是那么快乐了,他刚刚才改变阵营,笃定李杜二人的关系实在不怎么样,天幕转过头就背刺他来了。

    颜季明品了品诗,然后道:“这诗看起来像是普通之作,好像没什么特别的?要是论艺术价值的话,倒不如前面几首。”

    懂诗的人纷纷点头。

    确实,这首诗实在不如刚刚的三首来的让人惊艳。

    “尤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实在是美极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后面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是啊,这么一看,这首诗确实不是那样出彩。”

    贺知章年纪大了,但心里到底还是有个至情少年,此前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在他的脑中不断过着,最终,他抓住了自己想要的那句。

    “诗圣为诗仙所作的诗中有这么一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诗仙在这首诗里写‘重有金樽开’,‘且尽手中杯’。”

    张九龄顿时明白了老朋友贺知章的意思,他惊喜道:“这是否是诗仙给诗圣的酬答之作?”

    于是大殿前的舆论风向一改先前,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这是酬答之作?

    诗仙把给诗圣回复的话悄悄藏在了诗里?

    “且那句‘重有金樽开’,是有与杜甫相聚,再喝一杯的意思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说这话的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没错,就该这么理解!

    此时的杜甫一心扑在天幕的诗上,忙着背诗,哪里还有什么别的心思。

    能得偶像一首专门写给自己的诗,此生无憾啊!

    【李杜两个人也不是只玩了两次,他们还得一起玩第三次。】

    杜甫的心脏狂跳。

    天上掉大馅儿饼砸他头上了,李白跟别人同游三次了吗?没有吧,李白是跟自己同游的!

    三次,整整三次呢!

    原以为两次同游一首诗已经足够了,没想到还有第三次同游,不知道这次同游还能不能得到一首诗呢?

    杜甫期待地看着天幕。

    【李杜第三次同游的地点是梁宋,这回同游李白也留下了一首诗,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推断出,这两个人的关系确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杜甫捂着胸口要晕倒了。

    真的还有第三首!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回李白看到杜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