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以为蜡烛还是先前那样,拆开包装后整个人却都惊在了原地——
比起先前单调单一的乳白蜡烛,这批蜡烛多出了不少颜色,样式上也精致好看了许多。
最开始时制作蜡烛也没有什么专门的模具,山脚下的竹林子里砍几根竹子就能当做天然的容器,可竹子的粗细大小又不统一,以至于每根蜡烛的重量大小都各不相同,单独拿着倒还不觉得什么,放在一起便格外显眼了。
这样的蜡烛实在是太过粗糙瑕疵,也很难能卖出高价,吴四本想着在这次见面时提醒一次戚长夜的,没想到戚长夜早就发现了这些。
这段时间他试验了好几种材料,在改进了蜡烛颜色的同时也准备了一堆塑型模具,戚长夜甚至开始研究起了香薰蜡烛——这朝代人早就有了熏香的习惯,将香料与蜡烛结合在一起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不过这也只是他的一个初步设想,具体的可行性还未可知,香料能否和蜡烛融合是否会影响到蜡烛的质量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实验,且香料这东西价格昂贵,有些香料甚至比黄金还贵上一截,戚长夜虽然已经攒了不少银子但也没想着像吴四那般将所有的银钱都一股脑地投入到这上面,在没有打开蜡烛市场时就研究这些明显是针对那些富庶人家的东西也为时太早。
所以这些便被他暂且搁置了下来。
吴四摆弄着盒里的蜡烛,连连称赞啧啧称奇:“五哥!你这东西做的可太精致了!有了这个我顿时对接下来要谈的生意有了不少信心!”
“这东西连我都舍不得用呢,精致的如同摆件一般,肯定能讨那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喜欢!”
这朝代的蜡烛还停留在最普通的红烛白烛的阶段,最精致的也不过就是新婚夜燃起来的雕花龙凤烛了,戚长夜提供的这些蜡烛无论是在质地还是在造型颜色上都与吴四前半生见过的那些截然不同,这样漂亮的新奇物件肯定有不少人愿意购买!
赵岁岁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他们谈话,心里也对面前的蜡烛喜欢不已,戚长夜做出的这些东西他们家是第一个用到的,尽管赵岁岁有些舍不得,但戚大哥对此的态度却格外坚决——“东西就是拿来用的,没必要家里明明有更好的,却还要用那些远不如它们的东西来委屈了自己。”
赵岁岁神情平静地坐在那里,只不过吴四每在一旁夸赞一句赵岁岁就在心里疯狂点头,对于这些送给戚长夜的赞美之词照收不误。
戚长夜不知晓他的心理活动,伸出手来从盒子下方抽了几只蜡烛出来:“这些是我前段时间突然有的想法,我们可以针对性地给那些买家定制蜡烛,只要不是太过复杂的图案我这儿都能试着做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村霸靠签到系统养夫郎》 130-140(第5/17页)
吴四将这几支封好的蜡烛拆开,里面一共放了三支,每一支都造型独特样式精美,从左到右分别为“金榜题名”“寿比南山”“花团锦簇”,每一支都寓意极好,上面雕刻了不少极具特色的象征性物品,蜡烛的颜色也各有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寓意。吴四当场就从座位上跃了起来,要不是实在太怵怕戚长夜恐怕现在吴四都已经搂着他拥抱起来了。
“五哥!你说的对!就说这支‘金榜题名’吧,送到府城的书院里面一定会有不少书生愿意为其一掷千金!”
书生们最是看重这些,若干年前府城里面曾经考出了一位榜眼,听说那人最爱吃城南一家铺里的肉粥,十天里有八天都要去买,放榜以后那肉粥便得了一个“榜眼粥”的戏称,一连数日人流熙攘宾客众多,全都是城里几家书院的学生,听说那户煮粥的老人都被累的直不起胳膊,可见究竟有多少客人。
吴四越想眼睛越亮,也顾不得与戚长夜再多叙旧了,他在府城里面的客栈可还正在续租着呢,多耽误一刻便是多交一刻的租金费用。
他与戚长夜核对了番今日带走的蜡烛数量,上次那些算是戚长夜白送给他的推广用品,但戚长夜也不可能无止境地给他提供这些,有些东西自然应当提前算清。
待到货物清点完毕,吴四与他重新撰写了一张单子,详细记载了本次带走的蜡烛数量和对应价格。两方一同按下手印以此来作为货品凭证,今日的事情便算是暂且告一段落,吴四也能带着东西尽快回到府城里面准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戚长夜与赵岁岁添置了些过冬时要用的物品,收拾一番也回到了村子里了
入了冬后村人才终于能闲暇下来,不必再忧心繁重的农活,也不用费尽心思去寻找些能做的活计填补家用,对于这些村人而言这是难得的休憩时间——可以彻底放松下来,满怀期望等待新年、蓄足精力迎接第二年的春耕。
赵岁岁早在下雪之前就提前在菜园地上铺了一层保暖用的厚实稻草,这样也能尽可能地降低地里的植物被严寒冻死的可能,戚长夜非常听话地给他打着下手。他对于这些农活很不了解,怎么铺草该铺多少全部都是一窍不通,赵岁岁说什么他就认认真真地去做什么,两人齐心做着活计,明明是片不小的菜园,全部弄完竟也没有耗上太久的时间。
他家早早就做好了准备,面对骤然降低的气温也丝毫不惧,两个院子里的柴房都被柴火给填得满满当当,盖房时就搭好的火炕也在这种时候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戚长夜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周身都笼罩着股凛冽的风雪气息,他将竹筐放在门口:“外面又下雪了。”
赵岁岁正在绣着喜服,前段时间戚长夜斥巨资买了一块质地极好的红色布料,据说放在府城里面都是相当难得的料子,戚长夜准备留待成亲时穿。
最初他打算将这些料子一起送到村子里面找人做了,只是这次岁哥儿却没有同意,毕竟料子太过特殊,且又是要在成亲的时候穿的衣服有着特殊含义,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由他亲自制作更加稳妥。
近期外面频频下雪,他们往镇里跑的频率也不由得减少了许多,大部分时间都被困在了屋子里面,有的时候甚至连房门都走不出去,倒是刚好给岁哥儿空出了做这些事情的时间。
家里明明有不少房间,两人却偏偏喜欢窝在一处,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性地遗忘了所谓的哥儿和汉子之间的区别,毕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面生活这么久了,再计较这些反倒是让人觉得矫情了。
戚长夜没往屋里面走,而是站在房间门口往下掸了掸身上的雪,他家房子的建筑布局倒是与村里面的不少人家都存在着不同,有些接近于现代的房间格局。站在院里推门进入的是一间类似于客厅的房间,一家人平时可以在这边做些事情,再往里走才单独是每一个人的小房间,至于外面的柴房仓房等与其他村人家也没什么大的不同。
戚长夜在远处站了一会儿,直到身上的寒意被驱散了些许才朝着赵岁岁走了过来,泥炉上的陶罐咕噜噜地沸着热气,他将外衣脱了下来随手挂在衣架上面,恍然间竟生出了种他们两个已经成亲多年的错觉来。
“我怎么觉得今年似乎要比往年更加寒冷?”戚长夜忍不住问道。
这是他来到这个朝代以后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只能从原身的记忆里面判断温度,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却已经有些难以忍受了,赵岁岁认真回忆了片刻,继而非常笃定地点头:“确实,之前的几年从来没有这样冷过。”
往年他没少顶着风雪做活,很多活计都不是因为下了大雪就能不做的,那时候的衣服可没有戚大哥准备的厚实保暖,赵岁岁能活到现在纯属命大。虽说今年冬天他出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却也能敏锐察觉到温度异常,倘若前些年冬天也有着这样的温度……他现在怕是早就已经成了一抔黄土了。
“也不知道村子里的其他人家都是什么样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既然将柴火排在米的前面就一定有其自己的道理,村里的人倒还好说,毕竟距离大山不远,若真到了那种程度发起狠来拼上性命也能进到山里面去弄些柴火,只是镇上甚至县里的人就没这么容易了。
城里虽然居住着不少大户人家,但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也不知晓会有多少人熬不过这个寒冷的冬日了。
第134章 第 134 章 柴火。
——正如戚长夜想的那般, 今年冬日城里的日子极为难过。
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这场严寒,温度降的实在是太快,很多人都染上了风寒, 镇上的医馆人来人往日日都处于嘈杂之中, 连那几味常见的去烧退热的药材匣子都被抓得干干净净。
降温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镇子,周边挨着的其他县镇也没能够好到哪儿去,更为严重的是前段时间一连下了几日的暴雪, 次日清晨大雪封门戚长夜甚至都没能在第一下就将门给顺利推开。
他家毕竟是新盖的房子,墙砌得厚实挡风保暖,村中那些仍旧住在茅草屋里的人家可就遭了殃了,好在至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故, 只有一户倒霉人家被暴雪给压塌了牛棚。
村长那头也召开了大会, 嘱咐大家都提起精神盯着点周边邻居的动静,倘若出了什么事情第一时间通知村里, 尽可能地避免人员伤亡。
为此戚大伯甚至还专门冒着风雪往他们这边跑了一趟,积雪都已经覆盖到了他的膝盖上方了, 也不知道这一路走的多么艰难。他家住的实在是偏远很难收到村里的消息, 戚大伯又担心万一这边出了什么事情村子里面没人发觉,待在家里和戚奶奶一起担心了好几天的时间,最终实在是按捺不住朝着这边跑了一趟。
好在戚长夜这头一切都好,甚至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好上太多太多。
戚长夜将人迎进了屋里, 刚一进门戚大伯就被屋里的暖意给惊了一跳, 戚长夜盖这房子的时候戚大伯全程都在旁边,自然清楚他在屋子里面搭了几个名叫火炕的东西。当时他就有些心动,尤其是在听说了火炕的作用以后更是恨不得当场就给自己家里也搭上一个,奈何那时候他手上的银钱全部都花在了渔哥儿的身上,实在是挤不出更多的银子, 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事到如今再想这些也都已经来不及了,戚家的环境根本就不适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村霸靠签到系统养夫郎》 130-140(第6/17页)
他弄这些东西,火炕又不是搭建出来就能立即投入使用的,戚大伯只得长长地叹息一声。
戚长夜仔细问过了他最近村里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戚家有没有受到暴雪的影响,好在戚家一切都好,因着家里人多的缘故每年都会提前备下不少柴火准备过冬,戚奶奶又在察觉到今年温度不对的第一时间就将院里的人给召集了起来,她将戚家众人分成两组在两个大房间里一起取暖,这样便节省下来了不少柴火,家里每日吃的东西也都变成了热汤泡饭。
不过戚家虽是暂时不缺柴火了,水却不是可以任他们自由使用的,在这样的村落里面冬天取水可谓是一个相当相当严重的问题,如今的温度连河水都能冻结成冰呢。村中百姓日常用水总共也就两个来源,一为河水一为井水,只是相较于村民的数量能够用上井水的人到底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都是要从河里取的。
夏天的时候随意在河边找个地方就能打水,入了冬后村中却有了专门固定的取水地点,每天早上都会有村民带着工具将新冻上的那一层冰给用力凿开,到了夜里温度降低这一处又会被重新冻上,村民们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枯燥行为,一直到第二年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况且在这样的严寒天气里挑水回去也是一件非常非常折磨人的事情,挑水这活无论是在什么年代都不轻松,严重些的甚至能够直接将手脚给冻得青紫开裂,住得近些的村民还好,要是住的再偏远一些……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将这日子给熬下来。
所以有些村民甚至直接将雪水化了用于日常饮用生活。
戚家每日挑水的汉子也由两个变成了四个。
“前几天我去将渔哥儿给接回家里了,等着气候暖和一些再让他回去。”戚大伯喝了口热气腾腾的白水,暖意顺着喉头一路向下流入四肢百骸。
渔哥儿住的房子本就不是很好,堪堪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勉强能够容身的地方,天热时住着还没什么问题,到了冬天则一点儿都不能御寒。
戚大伯实在是不放心他这种时候还自己在外面居住,何况当初盖房的时候就与戚奶奶说过这个打算,早在第一场大雪到来时就将人给接回去了,一切都要等到温度转暖再说。
家里面或许也有人抱有不同意见,只是这段时间戚大伯家赚了不少银钱,也没人敢当面说什么不好听的。
戚长夜很快就了解了自己想知道的所有事情,戚大伯顺便又问了几句关于村里的鸡蛋生意,戚长夜没有思考太久:“雪停以后也可以继续,村里要有就收上一些,要是没有也无所谓。”
很多母鸡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不再下蛋了,或许有些将鸡笼给拿进了房间里面的村民家里还能照常捡到鸡蛋,戚长夜这儿还有一些鸡蛋的存货,倒也不是特别着急,戚大伯闻言松了口气,这才终于放松下来站起身子准备离开。
戚长夜也没再多留他,在院里面拾了一只冻成冰坨的野鸡,让戚大伯一并捎带了回去。
等到戚大伯彻底离开,戚长夜才关了大门回去收拾起了院子。
现如今室外天气寒冷,外面就是个天然的冰箱,戚长夜便借着这个时机将空间里的不少东西都转移到了院子里面。赵岁岁只知晓他为了过冬提前准备了不少食物,却也不是很清楚东西的具体数量,见着东西突然增多了还以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