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余世蓉华 > 正文 第187章 计划有变

正文 第187章 计划有变(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邵母尝过“蛋糕”,知道这糕点前所未有、与众不同,也不枉儿子亲自跑一趟去砍竹子。

    她对儿子和拓跋于荣道:“我睡午觉时想了想,决定明天还是跟你们一块儿去。”

    一开始邵母就想送儿子到邵州,被少华和拓跋于荣劝住。可她左思右想,决定还是要去。

    “母亲!到邵州路途遥远,你去到那里还要再返回来,实在没必要。”少华觉得母亲五十多岁了,不该这么折腾。

    拓跋于荣也道:“夫人,就我们几个去,路上可以加快速度。如果你也一块去,我们的行程会变慢的!”

    邵母瞅了眼拓跋于荣:“你是嫌弃我?”

    “不不不。”拓跋赶忙摇头。

    从这里到邵州,快马单骑五六天能够到达,如果是坐马车,时间至少是两倍。

    拓跋于荣道:“现在已经进入雨季,路上有些地方不好走,如果遇到塌方,马车就过不去了。”

    少华他们几人打算骑马。骑马比坐车辛苦,但胜在什么路况都能过得去。

    古代官道,在富庶地区路况好些,比如江州、信州,这些属于富庶地区。但是往邵州去,路越走越窄,坑坑洼洼,特别是雨季,有些地方马车陷进泥里,或是塌方、滚石,稍微有点东西挡着就过不去。平常路上跑的马车,几乎都是运货的,他们不会只有一辆车,一般都是一个车队。遇到过不去的地方,他们还肩负起“修路”的功能。

    邵母道:“那我也跟你们一块骑马。”

    “母亲!”少华扶额:“没必要!你就在家里好好待着。”

    徐蓉听他俩劝告邵母不要去,一是路途遥远,二是雨季路上不好走。不过邵母也有她的想法:

    少华流放的回龙山,按照朝廷规定,在矿山从事体力劳动的流放犯,每月有十五斤稻谷,或十二斤小麦。

    按照稻谷出糙米率七八成计算,十五斤稻谷至多可以碾出十二斤糙米。

    注意:是糙米,不是精米。如果要碾成精米,出米率大概六七成。

    一个成年人,一个月十二斤糙米,平均每天四两。以古代条件来说,这点量足够了。

    但是,回龙山只发给五斤稻谷(如果碾成糙米,顶多只有四斤)。

    克扣粮食,这种情况在哪里都有,但是,克扣那么多!就有些过分了。(规定十五斤,克扣只发五斤)

    邵母道:“我虽不是朝廷中人,但身为一品诰命,也有向朝廷举报揭发之责。”

    邵州武县官吏虐待她儿子,邵母要为儿子“报仇”。

    拓跋于荣想了想道:“这样吧,如果你非要亲自去,那我们就再等几天。我让人组织一批车队,一同出发。”人多路上好照应。

    少华反对:“不行,我母亲年纪大了,她不能去。”

    几人争执起来,徐蓉劝道:“母亲,如果你是想去调查那里的贪腐情况,恐怕得要带上位官员,否则……”

    她话还没说完,邵母严厉地瞪她一眼:“你懂什么!”

    徐蓉还是第一次被邵母这么严厉的瞪,赶忙住嘴。

    她只是觉得:你一位老太太去调查,回去后说啥是啥,朝廷会相信采纳吗?

    当然,她相信宰相大人肯定是信的,毕竟是她丈夫嘛。但是,你要服众,得有第三人证。

    不得不说,徐蓉思想太现代、太法制了!她以现代的法制去想古代,觉得任何事都应该有人证物证。

    其实,在古代真的不用,一品诰命的身份,就是邵母最有力的证明。

    此时此刻,徐蓉还不懂“身份”的威力。将来她被人诬陷含冤入狱,就明白“身份的威力”了。

    三个有身份的人在那争执,其他人噤若寒蝉。

    徐蓉被呛声,心里有些不悦,悄悄退出,转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