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拓跋于荣嘴角露出丝笑意。
“你把能买的粮食都买了,其他人不就缺粮了?”
“缺不了!官府还有官粮呢。再说各家各户自己也有粮食。”
短期内是缺不了,但从长期看,缺粮是必然的。因为人要吃、要消耗。
拓跋于荣道:“嘿,别说,这里的粮食还真便宜,磨好的精米只要三十五文钱一斤。重阳县是四十文。”
精米,精细研磨的米,区别于粗磨的糙米。不过以现代大米来说,它更接近于胚芽米,只是去掉了米糠,并没有磨到像现代精白米那样的程度。
一百斤稻谷,出糙米率大概为70%~80%,精米60%~70%。换言之,精米的出米率低,所以价格高。
少华对粮食价格不是很敏感,因为徐家的大米都是买的稻谷自己磨。他们在本村买稻谷,十六到十七文钱一斤。
两人正聊着,门口来了几个人,看衣着,又是遭灾的灾民。
“掌柜的,听说你们这里有施舍,能不能给口吃的?”
几人中的老太婆豁出脸皮讨要吃食,她身后的年轻人则是不好意思的转过身去。
遭灾的百姓,有些人家里本来也殷实,但粮食被泡、或是被冲走,沦落到靠乞讨。
“有吃的,不过现在还不到吃饭时候,你们到后院去等一等。”拓跋于荣示意他们进去。
此时客栈后院已经收容了五六十人,他们一个个坐在屋檐下、棚子底下,无所事事的聊天。
少华瞟了眼后院,有些担心道:“这些灾民鱼龙混杂,会不会有人手脚不干净,偷客栈的东西?”
“不好说,不过我已经让我的人看着。”
拓跋于荣此行带了近二十名手下,派回去三个,还有十几个。
半个时辰过后,客栈老板回来。
粮行以四十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他二百斤大米。
拓跋于荣一看才这么点,问道:“粮行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肯卖?”
客栈老板愁眉苦脸:“算是没有粮食,也算是不肯卖。”
“什么意思?”
“就是不卖呗,说没有那么多。”
拓跋于荣想了想,对手下道:“你再去一趟,给他五十文钱一斤。实在不行,六十文也可以。问他还能再卖多少。”
两百斤实在太少了,也就够客栈里所有人吃四五天。
手下得令,又去一趟。
客栈老板听到五十文钱一斤,惊得瞪大眼珠:“天老爷啊,五十文!天价啊!”
“这算什么天价。”拓跋于荣好心提醒:“有空你去告诉一下你的亲戚朋友,让他们把家里的粮食守好,不要轻易出售。后面粮食价格肯定会涨,到时候别搞得自己没有粮食吃。”
古代农业社会,大多数人自给自足,既不买粮、也不卖粮。不过有些人家地多粮食多,会将富余的粮食卖出去
客栈老板道:“放心吧,这光景,谁会卖啊!”
谁人也不是傻子,缺粮就在眼前。从外地调来的粮食可能会卖,他们本地粮食,大家都会惜售。
……
喜欢余世蓉华请大家收藏:余世蓉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余世蓉华请大家收藏:余世蓉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