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余世蓉华 > 正文 第211章 江湖险恶

正文 第211章 江湖险恶(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说完纸的事,拓跋于荣讲到邵州。

    邵州春陵县有半数以上的百姓无家可归,当地粮价涨上天。

    之前他们在阳河县,精米涨到五十文钱一斤,糙米四十文,觉得已经很高。但在春陵县,糙米涨到七十文钱一斤,这还是官府平抑物价,这才没有继续往上涨。至于精米,市场上已经没有了,能买到的只有糙米。

    许多老百姓无钱买粮,春陵县也学阳河县一样,官府放贷,用地契抵押。同样这么做的,还有回龙县。

    拓跋于荣运去的二百担粮食,他自己也放贷抵押,目前签下一百多户农民。

    他对少华道:“我派人去武县看了看,当地虽然没有多少人遭灾,但粮价也是涨到飞起。我估摸着,武县的粮食大概是官府调运,去支援州府了。”

    武县县城座落在山头上,当地可耕种的土地不多,主要是以铁矿为主。

    武县在七十年前就只有一两千人,现在有两万多人,除了少部分是当年驻军的后代子孙,绝大部分是流放犯、以及他们的后代。

    流放犯的主要工作是挖矿、冶炼。有的流放犯有家属跟着一块来,他们自己开垦一点土地,种点红苕、胡豆什么的,以贴补矿区发放的粮食不足。

    之前说过,按照朝廷规定,在矿山从事体力劳动的流放犯,每人每月有十五斤稻谷,或十二斤小麦。但当地官府克扣,实际只发给五斤。别说那些携家带口的,就算是一个人也不够吃。

    不够吃怎么办?矿山有一套所谓的绩效管理,只要你多干,矿山就会给你多发粮食。

    这听起来似乎合理,避免有人偷懒,但是,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多干?

    何况所谓的“多干”,并没有什么标准,完全是管理者自己认为。他说多干就多干,他说没干就没干,弹性很大,看个人心情。

    有的家属为了让自己的父亲或丈夫能多分点粮食,甚至出卖肉体。总之这些人活着,就是为了口吃的。

    徐蓉听拓跋于荣讲述,他派人到武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家属卖肉”,其他的之前少华讲过。

    曾经徐蓉问少华,被流放的只是男人,为何家属也要跟着一块去?少华解释:有的人家是全家贬谪,男的流放,女的为奴。女奴不知会被分配到哪里,于是有的人家主动请求,跟随流放。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朝廷一般会同意跟随。因为流放地需要的不仅是劳动力,它还需要人口。

    一个地方是不是你的领土,那里需要有人口居住。当初邵氏拓疆至邵州,就是因为放了一批人过来,占领土地,最后几乎是兵不血刃,将华国领土拓展至邵州。

    至于为何没有再向前扩张?因为遭到当地人顽强抵抗。邵州十万大山,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没人居住。

    这是邵氏的历史,少华虽然没有去过邵州更远的地方,不过他在家族史中学过。

    拓跋于荣对少华道:“现在整个邵州都粮食紧缺,我已派人去调粮。等粮食到时,你跟他们一块去邵州。”

    “你又调粮了?”

    “当然,赚钱的好机会,为何要放过。”

    徐蓉有点羡慕,资本家赚钱真是容易。尽管这有点发国难财的意思。

    少华问:“你的粮食何时会到?”

    “第一批估计四五天。”

    在拓跋于荣到岩脚村之前,已经派人前往江州。那边装载好,运至重阳县,大概四五天。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