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陆陆续续,荣顺号的伙计来了一波又一波。他们三五成群,来了必吃豆花,然后再点一些麻辣烫、烤肉,每伙人消费在一百文钱左右。
话说,这钱是阔昆发的。伙计干完活,阔昆发钱,让他们去“滋味坊”吃东西。
又得闲又得吃,伙计何乐而不为。
在一波又一波伙计的带动下,有真的客人进来,看伙计吃的香,他们也想尝尝。
……
一月十日赶集日,滋味坊的生意忙到飞起来。
经过两天试营业,荣顺号伙计也给出反馈。他们觉得麻辣烫里面要是有点米饭面条,可以当顿饭吃饱就好了。
徐蓉接受反馈,麻辣烫增加主食:米饭、面条,十文钱一碗,一碗有二两,想加几碗加几碗。
现代人生活好,麻辣烫主要是吃它麻辣鲜香的滋味,顶多加个火锅面。但是古代人不一样,还有好多人在饿肚子,能吃饱饭的这些人,他首先追求吃饱,其次才是有滋有味的吃好。
麻辣烫的佐料,让他们特别想拌一碗米饭或拌一碗面,于是就演变成一种奇怪的吃法:麻辣烫拌饭。
当然,是徐蓉觉得奇怪,其他人都觉得这种吃法甚好。
赶集日这天,仅麻辣烫拌饭就卖出去一百多碗。
滋味豆花到了赶集日这天也开始收钱,七文钱一碗。有人买了滋味豆花也同样用来拌饭。
有些人聪明,一碗豆花拌两碗饭,甚至拌三碗。这些从远处来赶集的人,一般都会在县城解决午饭,这下好了,他们发现一种经济实惠、有滋有味的吃法——豆花饭。
整个赶集日忙下来,徐蓉店铺卖了六千多文钱,也就是六两多银子,
今天算是正式营业的第一天,有这么好的收获,那竹荫、周水荷几人都感到心满意足。
徐蓉道:“这只是个开始,好多人还不知道我们店,等再过上几个月,大家口口相传,我们店的营业收入至少能翻一倍。”
她指的是“赶集日”翻倍。平常县城就那么多人,生意再好也好不到哪去,人口基数和消费力摆在那,它不可能突破常规。只有“赶集日”这样的日子,会有所突破。
……
一月十一日,赶集日的第二天。
昨日她们忙到飞,今天徐蓉带着众女人,调整一下厨房灶台的布局,重新优化一下出餐流程。
少华抱着小橙子坐在店里看,这趟来县城,他的角色完全就是个奶爸,主要负责带孩子。
“少华!”
突然店外有人喊,少华抬头一看,是段安平。
“你怎么来了?”少华起身笑脸相迎。
“你到县城也不来找我。”段安平笑着跨进店铺。
“不好意思,带着孩子走不开。”
“我才是不好意思,应该去岩脚村看你们的。”
两人寒暄,邬冬燕看到有异国容貌、又英俊魁梧的段安平,忍不住好奇一直盯着看。
少华道:“你现在的生意应该很忙吧?”
段安平笑道:“是很忙。荣公子给了我那么多粮,我得想办法将粮卖出去。”
实际上粮食不愁卖,但是,卖粮也有竞争。在不降价的情况下,以最短的时间将粮食卖出去,这是要花些功夫的。
徐蓉看到段安平,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来。
段安平微笑作揖:“抱歉,徐家添口也没有去恭贺一下,是段某失礼了,还请徐娘子海涵。”
徐蓉笑着摆了摆手:“无妨,我们本也没有通知谁。”
添丁进口,如果不通知邀请,除了极近的亲人,其他人一般不会主动恭贺。这是习俗,因为首先人家没有邀请你;其次,万一人家孩子有异样,本身就不想让人知道呢。所以,段安平其实不失礼,他只是客气这么说。
徐蓉问:“月灵姐最近怎么样?”
段安平无奈苦笑一下,叹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