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穿越春秋,吾为最强昭公 > 正文 第25章 愚信之祸

正文 第25章 愚信之祸(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div class="tt-title">第25章 愚信之祸

    话说桓王听说姬忽果真平了卫国之乱,顿时大惊。

    心道:我的天,这也太逆天了吧。想我这样的人都做不到的事,竟然被这小子办成了。

    随即又开始后悔上之前的许诺了。

    让他把天子之位让给姬忽吗?他必然舍不得,就算是他同意了,大臣们也不会同意。

    再说,之前也没有过这个先例呀。毕竟周朝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听过哪个天子还搞过兄终弟及,虽然他和姬忽的确也算是家族内部的兄弟。

    本来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而且姬忽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厉害。

    可没想到,他真的能创造奇迹。但史书已经记上去了,现在他不得不要当真了。他是真的烦闷。

    这到底该怎么办呢?你说你让吧,大家不会同意,可你不让吧,史官又要在那里瞎逼逼了,说什么天子说话不算数了啥的。

    即使你说你是在开玩笑,他就又会骂你不诚信,堂堂天子,竟然没有个天子的样子。

    自己当初其实就是吐个槽,没想到,竟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要是自己当初真的把那后半句说出去,他敢肯定,那个该死的史官一定会让他把头割下来给姬忽的。

    当时的古人,就是有一股子愚信,这一点,即使天子也被这种环境影响了。这就像是上天播撒愚信之雨时,大家都没带伞,都渗入了脑子里。

    桓王此刻也因此,陷入了愚信的沼泽里,无法自拔。

    他怕的是史官的评价,怕在死后落得个骂名,到时候,他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呀。

    再说,这史官也真是的,难道就不会变通吗,硬是给记成了:桓王打赌输了,要把天子的位置让给姬忽。

    其实当时的史官大多是死脑筋,他们只认死理,那死理也就是他们奉以的准则。

    这一点,桓王就比不上张忽了。

    想当初在卫国时,他就与史官聊了许久,发现那个史官虽然呆板,但是内心也是十分厌恶宣王的,毕竟宣王当初筑台纳媳时,就不让他那样写,还专门给了他模板。

    宣公说让写成是为自己娶妻。

    而太史家哪会同意?因此,太史薄的两个弟弟都被杀了。到最终,是宣公自己拿着笔填上去的。

    而宣公还专门派了人,定期去到太史簿家检查卫史档案,胆敢篡改,就立马让他太史家绝嗣。

    就这样,太史簿竟奇迹般地,对此文一字未改。这让张忽感觉到,原来你们太史家也是有如此贪生怕死的人呀。

    结果问太史簿时,太史簿只是说自己的两个弟弟已经死了,他活到今天,就是想亲眼看到宣公惨死。今天终于看到了,平生的心愿也了了。

    当时当着张忽的面,亲手将那筑台纳媳的一笔给改上了。这也让张忽看到了古人的那种隐忍。

    知道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呗。

    情知太史想做的事已经做了,只要是后来者不篡改的话,宣公就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因此,张忽就告诉太史簿,只要他能淡化宣公的死亡,他就允许改回来的史书一直存在。

    当时的太史簿就在那里震惊住了,仿佛再问:这行吗?

    张忽好说歹说,终于将太史给说动了。毕竟太史心中对宣公也有愤怒呀,这不就正好吗。

    没有疾病的人,哪会霸占自己的儿媳?没有疾病的人,哪会肆意诛杀史官,没有疾病的人,治理的国家咋会千疮百孔?

    于是太史簿欣喜地大手一挥,将宣公的死,归功于疾病。也就是那一句——桓王八年九月,宣公薨,死于疾病。

    显然,桓王此时还被困在这看不见的牢狱中。但是他毕竟与张忽有过交流,一起也行事了三年了,也学到了张忽的一些变通。

    这不就得了吗?桓王突然想到:我不把天子之位传给你,我传给你的儿子不就得了。这样,我看哪个史官还敢说话。我就是因为一句话,就将天子位置赌出去了,还有,我就是这么讲信用,这样,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哥们也是一个说话算数的爷们。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姬忽的儿子,算天子的崽吗?这不是胡闹吗?

    其实之前也说过了,这郑国跟天子家的关系在众诸侯里,算是最近的一个了。至于收养儿子,把别人的儿子过继过来,那只要是他们姬家的种,都不算是他周家的天下串味了。

    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桓王喜欢姬忽的这个儿子。是的,他第一见到时,就喜欢到不行。现在,三年不见,他都要开始想他了。

    果然,这没有一样好处是白拿的,你以为天子是要给你郑国加封土地?其实一开始,桓王就对这个孩子,动了歪心思。

    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桓王的几个儿子都不咋地呢?他别说喜欢了,要他不讨厌,他都得烧高香了。

    要是当初让自己先碰到文姜,自己娶了文姜的话,那么生下周昌的就是他了,哪还有他姬忽什么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到这,桓王就又想起文姜当时怼自己时那凶巴巴的样子,不由地哆嗦了一下,猛然摇了摇头。

    “还是小周昌可爱呀!姬忽呀,我这可是为了你好。你想呀,你的儿子,将来能继承我的天子之位,那是你们郑氏祖上积德,祖坟里的青烟,都快要冒到天上去了。

    可是他这样想,张忽那边可不这样认为。要是让他听说桓王想抢自己的儿子,作为现代人的他,一定会发怒。

    庄公怎么样他是不知道,但是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一定不会看着让桓王把自己的孩子抢走的。

    桓王这样想着,终于一拍脑门道:“内侍,给朕取笔墨来。”

    不一会儿笔墨拿来,桓王亲自手书,内容大致是:催促姬忽入朝,并要求携项子一同朝见。

    这项子就是周昌,他之前因姬忽的功劳,被封在项地,承子爵,故称项子。

    手书完毕,桓王立马差人装封,星夜送往郑国。

    郑国庄公接到天子手书后,览闭,立马叫来众人商议。

    见到天子催促姬忽回周,只以为是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