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正文 第739章 廊坊市大城县非遗-评剧、京剧、东臧庄音乐会、红木鸟笼

正文 第739章 廊坊市大城县非遗-评剧、京剧、东臧庄音乐会、红木鸟笼(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廊坊市文安县非遗瑰宝:左各庄杆会、熬鱼烹饪、宫毯制作与飞叉技艺

    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这片文化沃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星辰般点缀着历史的长河。其中,左各庄杆会、文安熬鱼烹饪技艺、宫毯制作技艺与苏桥飞叉会四大非遗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安县的文化名片。

    左各庄杆会:云端之上的惊险绝技

    左各庄杆会,作为文安县崇新村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这项技艺的起源与求雨神话紧密相连,相传当地百姓为祈求甘霖,在老者指引下以青竹大杆为媒介,通过攀爬与高难度动作感动神灵,最终降雨解旱。为纪念这一传说,杆会技艺代代相传,成为民间信仰与体育精神的融合体。

    杆会的表演堪称惊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表演时,需数人扶住十米高的大杆,演员则攀爬至杆顶,在无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完成“蹬楼子”“手摆旗”“脚摆旗”等十八项核心技术动作。这些动作既包含单双臂折鱼、挂脚面等传统技巧,又融入了倒流水、金鸡独立等创新元素,每一个动作都需精准的力度控制与身体协调性。2008年,左各庄杆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活杆技术(即地树杆表演)与严格的传承体系,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杂技艺术演变的重要资料。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杆会面临传承危机。为破解这一难题,文安县检察院通过检察建议推动出台《非遗进校园协作配合实施意见》,在中小学设立兴趣班,培养青少年对杆会的兴趣。2023年,这一保护案例被最高检评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为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文安熬鱼烹饪技艺:千年洼淀的味觉密码

    文安熬鱼,作为冀中洼淀地区的传统烹饪技艺,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当时,文学家苏洵任文安县主簿,将干煲技法传授给当地渔民,结合洼淀地区丰富的淡水鱼资源,衍生出“贴勃勃熬鲫鱼”“熬蒿根儿”等经典菜品。明清时期,该技艺进一步融合本地食材,增加玉米面饼、杂面卷子等主食搭配,形成“揭锅香十里”的独特风味。

    文安熬鱼的烹饪流程堪称一门科学。选料上,以德归镇特产的“毫根儿”(生态敏感型小鱼)为主料,鱼长不超过三寸,确保肉质鲜嫩。烹饪时,先裹混合面粉煎至金黄,形成脆皮锁住鲜味;再以铸铁锅熬制,利用铁离子增加营养;底油选用本地棉籽油,搭配葱姜蒜、五香粉等调料,注入高汤后文火熬炖40分钟。期间在锅边贴玉米饼,利用蒸汽蒸熟主食,形成“一锅三出”的复合型风味。

    2019年,文安熬鱼烹饪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传承人李国卿通过品牌化运营,推出“古洼一锅鲜”连锁餐饮品牌,将熬鱼技艺推广至京津冀多地。其研发的标准化熬制流程涵盖12种鱼类,结合现代检测技术,发现铁锅熬制可使鱼肉铁离子含量提升27,搭配粗细粮主食形成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