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几缕乌丝缠在她颈间, 痒痒的。

    白潋轻轻吸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想把手抽出来。

    刚动了一点点,怀里的人就不乐意了,在她颈窝里蹭了蹭,温热的呼吸拂过皮肤。

    半边身子被“霸占”了。

    白潋立刻不敢动了, 老老实实当起了靠枕。

    她歪着头, 看着伏棂近在咫尺的睡脸。

    再往下看,脖子边、锁骨那……几点深浅不一的红痕, 在皮肤上格外显眼。

    白潋脸上有点热, 心里嘀咕。

    昨晚是不是太不知轻重了?

    这印子看着是有点过了?

    不知道她醒了会不会恼我。

    正对着“杰作”瞎琢磨,伏棂的睫毛颤了颤,慢悠悠睁开了眼。

    “看什么呢?”

    “看你好看。”白潋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说完才觉得有点直白, 胳膊诚实地又搂紧了些,“我的,当然好看。”

    伏棂没说话,只是在她怀里轻轻动了动, 把脸转向一边, 留给她一个耳朵尖。

    两人又这么依偎着赖了好一会儿。

    穿衣服闹了点小插曲。

    白潋看着那些自己弄出来的“记号”, 有点心疼, 就自告奋勇要帮她系中衣的带子。

    结果手笨,愣是把两根带子系成了个疙瘩。

    伏棂无奈地拍她忙活的手, “白场主,您这是系带子还是打绳结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十里人家》 40-50(第3/18页)

    白潋讪讪缩回手。

    眼瞅着伏棂自己三两下解开那“疙瘩”, 又利利索索地重新系好,衣服平平整整,一点褶子都没有。

    “我们伏棂就是厉害。干什么都这么利落!”

    白潋真心实意地夸。

    伏棂整好衣领,“过奖了。比不得白场主‘力气大得能扛鼎’的‘本事’。”

    白潋:……

    这绝对是在说昨晚。

    她摸摸鼻子,假装没听懂,就当是夸她劲儿大了。

    伏棂心里正疑惑着,昨晚她没力气问白潋从哪里学来的……不过不着急,日后有的是力气。

    推门出去,小瑶正拿着一把大扫帚。

    一见伏棂出来,她眼睛“唰”地一下,落在伏棂衣领没遮严实的脖子边上那几颗红印子上。

    白潋被她那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清了清嗓子,“小瑶,早啊。”

    小瑶抬起头,脸上堆起灿烂的笑容,“两位小姐安,我这就去端早饭。”

    说完,一溜烟跑开了,背影透着股压不住的兴奋劲儿。

    白潋有点尴尬,转头看伏棂。

    伏棂却已经跟没事人似的走到水盆架前。

    堂屋里,气氛平和。

    伏老爷端着茶碗,慢悠悠地撇着茶沫。

    伏夫人含笑看着她们俩,眼神慈爱。

    “昨儿歇息得可好?”伏夫人问。

    白潋的手顿了顿,含糊地应了一声。

    伏棂神色平静,“尚可。”

    “嗯。”伏老爷点点头,放下粥碗,“我跟你们娘商量好了,后天就动身回益州。”

    白潋和伏棂同时抬头。

    伏夫人接话,“出来也有些日子了,家里事多,你哥哥姐姐怕也惦记了。”

    她看向两人,目光恳切,“往后日子长着呢,你们俩要相互扶持,彼此珍重,把日子过得实在些、安生些,就是最好。”

    “女儿明白。”伏棂应道。白潋也忙点头,“伯父伯母放心。”

    “还叫伯父伯母呢?”伏夫人摇头失笑。

    白潋有些不好意思,“爹,娘。”

    “这才对。”

    “临走前,我们想着给村里私塾添点东西。”伏夫人道,“棂儿,这事你替我们办好。”

    伏夫人端出两个小匣子。

    她在桌旁坐下,打开两个匣盖,里面是整齐的银票,闪瞎人眼。

    “成了家,总得有点压箱底的钱。这里面的,你们拿出来一点给私塾添东西。”

    伏夫人把匣子往白潋面前一推,语气轻松,“剩下的,随便花。买地也好,买糖吃也好,雇人给你们捶腿也好。我和你伯父最不缺的就是钱了,给你们花,我们睡得香。”

    伏夫人眨眨眼,一副“别客气”的架势。

    白潋看着那两叠银票,还想说话。

    伏夫人按住她的手,“给了你们,我们心安。这钱,就是给你们这小家添一份底气。”

    白潋看向伏棂,见对方也应允,不再推辞,郑重收下。

    伏夫人又从袖中取出一个蓝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枚小巧的银质长命锁,锁面光亮,刻着“平安喜乐”,背面是“伏棂”几个小字,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

    “这个,”伏夫人将银锁轻轻放在白潋手心,触手温润,“是棂儿小时候的。此行匆忙,没带什么特别的东西。”

    她目光在两人脸上缓缓扫过,“留着,算是个念想。日后得空,同棂儿回益州家里看看。你大哥大姐,也想见见你。”

    白潋捧着这枚小小的、带着岁月痕迹的银锁,心头暖意融融。

    她明白这份心意。

    白潋看向伏棂,见伏棂也正凝视着银锁,眼神复杂。

    伏棂嘴角抽动了一下,这还不算特别?母亲您这嘴硬的功夫真是没谁了。

    白潋珍重地用蓝布重新包好银锁,小心收进怀里,“阿娘放心,我一定好好收着。等这边事情理顺了,我们就去益州给您和爹请安。”

    伏老爷伏夫人两人相视一笑,点点头。此处虽然好,但他们也希望伏棂早点回去。

    事情都交代得差不多了。

    伏夫人想了想,又提点了几句河运的事,但也没说透,她相信伏棂心里明白,也能做好。

    将这件事当作给二人的考验,也是极为不错。

    ……

    两天后。

    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了。

    院门外,马车已备好。

    伏夫人拉着两人的手,细细叮嘱。

    她最后转向白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潋儿,棂儿就交给你了。她要是敢欺负你,写信告诉我,我收拾她!”

    伏棂:……

    白潋用力点头,“伯母放心!”

    伏老爷拍了拍伏棂的肩膀,又对白潋点点头,“保重。”随即转身上车。

    伏夫人再次深深看了看两个女儿。

    车夫扬鞭,车轮滚动,渐渐远去。

    白潋轻轻环住伏棂的手臂,感到她身体的些微紧绷。

    “爹娘回去了。”她低语。

    伏棂望着马车消失的方向,半晌,点了点头。

    白潋手指微收,将她拥紧些,“等河运稳了,我们就去益州探望爹娘。”

    回到小院,安静了许多。

    白潋从怀中取出那枚蓝布小包,打开,托着那枚小巧的银锁。

    她小心地摸了又摸,才仔细包好,妥帖收进怀里,“我会珍藏的。”

    两位长辈走了,剩下的时间完全足够她们忙活。

    伏棂摊开泰和县的河运地图,眉头微蹙,“码头不大,船也不多。官府新下了文书,要疏浚河道,整饬漕运,查得也严了。”

    她指尖点在一处关键的河湾,“若能拿下这里,添两条船,能争得份额。只是各处打点疏通,花费不小。”

    白潋坐在一旁,看着地图,对于商业上的事,她的确不太懂,但她知道伏棂需要她听着。

    这段时间,她琢磨的大多是以后走货的事情,她打算在河沿那买几块肥地,种点豆子。

    什么绿豆、红豆、黄豆、黑豆、大豆……

    “官府新下的文书,是机会也是门槛。”伏棂划过舆图上标注的几处关键河段,“要疏浚河道,清理淤塞,这是好事,日后大船通行无阻。但也意味着稽查会更严,过往那些靠贿赂小吏、夹带私货的路子行不通了。”

    伏棂指尖落在舆图上一个名为“回蛇湾”的河湾处,那里水流平缓,岸线开阔,“这里,是要地,上游下来的货船、下游上来的盐铁,大多在此中转。若能拿下此处的泊位,再添置两条吃水更深、载货更多的船,就太好了。”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十里人家》 40-50(第4/18页)

    拿下?”白潋捕捉到这个词的分量,“怎么拿?官府肯给?”

    “官府肯不肯,看的是‘名’与‘利’。”

    伏棂眼神锐利,“名,是名正言顺。我打算向县衙递一份正式的呈文,陈明我们有意参与河道疏浚,愿意承担回蛇湾一段的疏浚费用,绝不夹带违禁。

    同时,承诺雇佣本地船工、纤夫,解决部分民夫的生计。这是给官府看的‘名’。”

    “原来如此。”白潋一点就通,“那利,要落到实处。县令重政绩。疏通河道、繁荣商贸,是他的考功。我们主动承担部分疏浚,替他省了钱,也省了事。我们承诺船只坚固,船工可靠,绝不误了漕粮期限,他自然安心。”

    伏棂很满意,“我算过了,眼下点心铺、酒楼、养鸡场的收益,能凑够买一条新船。另一条…”

    她看向白潋,眼中带着笑意,“就要靠白小掌柜的‘豆子大业’了。”

    白潋一愣,“靠我?”

    伏棂指着舆图,“新船跑起来,不能空跑。你的豆子,就是第一批‘捎脚货’。回蛇湾拿下后,接上游山货、下游盐铁的中转生意。但新线需要‘敲门砖’。你种的新鲜豆子,磨的豆浆,煮的绿豆汤红豆沙,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夏日炎炎,冬日苦寒。沿河码头、货栈的管事、船老大、苦力太多,一杯解渴消暑或暖身的汤水,价廉物美,最能打开局面。口碑做起来,不愁没人找我们带货。这条新船,就靠这‘捎脚货’的脚钱和后续的货运,慢慢赚回来。”

    白潋听得眼睛发亮,“这主意好!豆子不愁销路,船不空跑。”

    伏棂继续道,“我打算在岸边建一个简易的货栈和茶棚。货栈用来临时堆放中转货物,收取保管费。茶棚就卖你的豆浆、豆汤给过往船工、客商歇脚。码头热闹起来,人气旺了,生意自然就好做了。”

    “人手呢?”白潋想到关键问题。

    “人手上,我打算分几块。”伏棂显然深思熟虑,“船队,先交给陈缨。她稳重可靠,懂些水性,也识些字,能管船工,也能跟货主打交道。码头货栈和茶棚,交给陈络。她机灵,会算账,管货收钱没问题。至于茶棚卖豆汤的人手…”

    她看向白潋,“你那边种豆子、磨豆浆,总得雇人吧?我们挑两个手脚麻利、嘴皮子利索的妇人,轮流去码头茶棚帮忙。”

    白潋连连点头,又问,“陈缨陈络去了,这宅…”

    伏棂点了点她的脑门,“不过是暂时的,我们多找找合适的人选,陈缨陈络到时便回来了。”

    规划清晰,条理分明。

    白潋看着伏棂指点江山的样子,只觉得她整个人都在发光。

    “果然厉害!”白潋由衷赞叹,“这脑子,比算盘珠子转得还快!”

    伏棂被她直白的夸奖弄得耳根微热,轻咳一声,“纸上谈兵罢了。真要办成,还得一步步来。明日我先去县衙递呈文,探探口风。

    让陈缨陈络一同去实地看看,摸摸水深,量量岸线。白小掌柜,也要买地的事,就交给你了。荒地垦出来,豆子种下去,我们的‘敲门砖’才有料。”

    “放心吧!”白潋拍胸脯,“地的事包在我身上。”

    第43章  理直气壮

    伏棂用过饭, 便径直去了书房。

    她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斟酌那份关于回蛇湾泊位疏浚及后续经营规划的呈文。

    此事关乎河运根基,每一个字句都需反复推敲, 既要表明诚意与能力,又要切中官府关切之处。

    白潋也没闲着。

    她将取出其中一点银钱,又仔细包了些碎银子,打算带着翠儿去镇上采买私塾所需。

    她毕竟不天天呆在私塾,这些东西还是给翠儿把把关比较好。

    白潋轻轻走进院子。

    翠儿正站在前方, 神情认真地看着下面坐着的孩子领读《千字文》。

    白潋没有打扰, 只在门边安静站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