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弯腰 > 正文 90-100

正文 90-10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一通电话。

    秦净秋每年都会在暑期带领学生们下西南地区偏远乡镇支医。

    妈妈参与研究,几十年都扎根基层,一定知道更多她不知道的事情。而她也确实很想知道,自己是否真如常师新所说,脱离了大众。

    “你说的这种情况也有。那边的小孩子大都读书很少,几乎九年义务教育一过,要么进厂,要么务工,不争气点的,就成为村里游手好闲的赖皮。但大多孩子,为了贴补家用,都会提前进入社会打工。”

    “但青少年未形成稳定价值观之前过早接触社会并不是很好的事情,这你知道的呀。”

    奉颐听着电话里的声音,有种说不出的不痛快:“嗯,我知道……”

    秦净秋还不了解自己的女儿,见状,又靠在椅背上想了想,说:“那就拿大山里的女孩子来说吧,很多女孩子会选择更早结婚,其中不乏未成年生子。说起这个……这其实是一种教育匮乏的体现,即使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遍行的今天。时代在进步,但其实个别地区仍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奉颐点点头,又问了一个剧本中的细节:“所以如今还是会有女孩子连吃个苹果都要看人脸色?”

    关于这个问题,秦净秋没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道:“以前病房有个病人因为工作累坏了身体,住院的时候妻子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一边又得回家照顾家中的孩子老人。咱们医护几人都夸他有个好媳妇儿,可你知道人家说什么?「她每天清闲在家就做做家务,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么?」”

    “所以社会结构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家庭结构,很多并不懂得认可全职太太或者全职丈夫价值的人,就会在家庭中产生压榨。但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是可以通过前期教育时提前干预、引导、渲染并解决的,只是很多家庭会忽略并默认这些隐形的问题和困境,更糟糕的是,他们也不懂得要如何正确教导。”

    “就像你说的,很多地方、家庭里,父亲占有很高地位,如果小姑娘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就很可能处于底层的底层,看人脸色的可能性十分高。”

    说到这里,秦净秋笑了两声:“你从一生下来就没见你瞧过什么人脸色,物质丰富,精神富足,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

    所以理解不了,似乎也成立。

    奉颐思维已经渐渐清明。

    她开始痛骂自己是井底之蛙,何不食肉糜。这世上有无数种人,无数种生活方式,她没见过却不代表不存在,所以又怎么能自大妄为地一昧否决它们呢?

    她诚恳道:“您才是人民的好老师。”

    得了女儿的夸奖,秦净秋哼笑:“你妈我年轻的时候去境外战场支援,看过多少人间冷暖?我告诉你,这个世上,许多看不见的角落里,还有很多负重前行的人。对他们来说,活着,就已经很幸运的事情了。”

    活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弯腰》 90-100(第5/22页)

    ,就已经很幸运的事。

    奉颐仰首,细细品着这句话:“您去那边支医的时候有留痕……拍照,或者录视频吗?”

    “当然有,你需要的话,我让我学生发给你。”

    “我需要,”奉颐说,“那我先挂了,您尽快发给我。注意身体,我有时间了回去看您。”

    奉颐断线后,等了好半天才收到秦净秋的邮件。

    她打开电脑,点开邮件,一张一张地翻看过去。

    拍的照片都是团队支医时顺利结束的照片,照片里还有村长、支书等领导干部。照片虽都是合照,却能轻易地看出他们站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之上,连背景里的都是刚冒出一茬的隐约露着黄土的荒凉大山。

    奉颐坐在电脑前,看完最后一则视频后,忽然就想起了当初拍《钉子户》时,樊牧在剧组时别有用心地对她说过的一句话——

    “艺术工作者,如果脱离实际,就永远演不出有深度的层次复杂的好戏。我愿意为此一往无前。”

    那时候她对这部作品缺少发自内心的尊重,以至于都对樊牧的许多话都有意识地屏蔽忽略,甚至无视。

    她阖着眼,迫使自己所有思绪都回到正轨,让自己回到正轨。

    可到底什么是正轨呢?她真的偏离了么?

    这时,西烛的眉眼冲浮在了她脑海。

    以及她甜笑的声音:“熙熙,带我去见见李蒙禧吧。”

    音容笑貌,无比清晰,无比惊心。

    她赫然睁眼。

    瞳孔微微扩张,定睛不动,身子开始僵硬。

    就是这一刻,她醍醐灌顶。

    一直以来,她自诩清醒,没想到还是被周围无形的追捧潜移默化影响了判断。

    因为外界压倒性地一致承认她的选本眼光,所以她自高自大地以为自己永不会出错;

    因为仗着自己演过几部底层形象的剧,吃了些苦,便真以为自己对他们了如指掌。

    她太自信了。

    自信到反驳常师新时毫不犹豫,甚至都没有好好斟酌过,其实他说得没错——她好像真的,脱离大众太久了。

    也好像快忘了自己原本来时的方向,忘了她到底要干什么。

    她不禁开始反问起自己:奉颐,如今你变得这样渴望名利与奖项,还记得当年是为了什么才入的这个圈子吗?

    现在呢?你做到了吗?

    ——没有。

    所以严格来说,她一事无成。

    奉颐呆怔在原地,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打得措手不及。

    焦虑的情绪催动她立马起身,拿起一旁的手机,重新翻开徐善文的邮件逐一阅览。

    换过一道思维后再去审视剧本时,一切都变得不同。

    它不再是常有的经典形象,不再是那些被时代浪潮冲散的工人,而是情况更糟糕的、在更深的地方挣扎着的那些人。

    是三代人里连一份接触体面工作的机会都没有的群体,他们干着薪资微薄的不起眼的工作,他们仰望着那些在那个年代可以进入工厂的工人,他们是挣扎在生活基本水平线以下的、更大、更广的人群。

    金字塔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越往下,人越多。

    她想,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普通人,普通到身边随时就能见到、随口一提就能在脑海中应对上的典型。

    而自然地演绎好这样的普通人的一生,才是最挑战演员的悟性、洞察力的技术活。

    因为它是所有荧幕形象里,最难最难塑造,但艺术成就最容易拔高的。

    是徐善文宝刀未老。

    是她无知而浅薄。

    她差点错过一部顶级剧本。

    心中的激动难以平静,奉颐顾不上此刻已经凌晨,当即就给徐善文打了电话。

    那边正在休息,被她这个不速之客打扰,慢吞吞接起来的时候,语气特别恼火。

    可奉颐第一句话就是:“徐老师,我想问,潘立琼这个角色定人了吗?”

    “我的意思是说,我还有机会吗?”

    徐善文睡得迷迷糊糊的,冷不丁听见这话,懵了一瞬,吓得奉颐以为自己当真错过了这个机会。

    然后徐善文欣喜若狂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太好了,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答应我的!”

    “这个角色就是为你留的!它永远都在!”

    就是这样,奉颐彻底婉拒了杨晟的《坍塌纪元》,很快就同《长宴》的导演兼制片从利女士,也就是徐善文的老婆,正式签订了合同。

    知道他们这部作品投资困难,奉颐早做思想准备,直接大手一挥,痛快地往里再砸了上千万的投资。

    参与电影制作分成——这是她一直以来都很想做的事情。曾经在瑞也嘉上做不到的,来了荣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反而可以彻底放开手脚。

    这一点变化让前段时间还颓靡的奉颐,又无端生出一丝庆幸,看见一点曙光。

    奉颐的倾力相助,加上徐善文他们自己的资金,项目尽可启动。

    几天后,电影男主也定下了。

    男主人选出人意料——是李蒙禧!

    徐善文将这个消息带来时顺便告诉她,李蒙禧是为她接的这部戏。

    正处于震惊中的奉颐自然不信。

    可对方却煞有其事的样子,仿佛真得不能再真。

    李蒙禧这些年功成名就,早已经是半退隐的状态。徐善文一开始找的人就是他,但他对参演《长宴》一事的态度很保留,期间还为热心地徐善文推荐过好几个男演员。徐善文却都不满意,认为这个角色只能是李蒙禧来演才对味。

    李蒙禧觉得两难,一边是今时今日的地位确实已不再需要更多的名利加成,一边又是自己二十年的老友陷入困境向他盛情邀请。

    正在为难时,听说这部戏的女主定了,不仅如此,还怒砸千万,压上全身家支持徐善文。

    这部戏前期选角有多难,李蒙禧不是不知道。他好奇,想知道到底是那个姑娘有这样的魄力。

    他们说,是奉颐作女主。

    一听这个名字,上一秒还直说自己接不了的李蒙禧当即又把徐善文的剧本要了过去。

    听人说,李蒙禧当时眼睛都亮了,一面要回剧本,一面唠叨:

    “你没骗我?真是奉颐接了这部戏吗?……那行,我再考虑考虑。”

    【作者有话说】

    对于“普通人”那一段如果觉得很抽象的,可以想想《hello树先生》里王宝强的角色。

    另,演员的现金流很牛逼[比心]

    93☆、

    第93章 (小修)

    ◎是他在欺负她◎

    《长宴》定在七月中旬开机。

    在正式开机前,制作班底与参演人员的名单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弯腰》 90-100(第6/22页)

    已经提前公布在微博。

    奉颐近日避风头,明面儿上万事哑声不响,背地里人事变动却翻天覆地。本意是想多事之秋,能低调尽量低调,奈何她人气高,参演名单一一公布后,这部电影便受到多方瞩目。

    有口皆碑的女演员舆论风波后再次回归电影项目,在外人看来,她不仅没受影响,甚至风头过后,直接合作上圈内头部编剧徐善文,和眼光挑剔多年难出一部作品的电影大佬李蒙禧。

    不可谓简单。

    舆论哗然,明事儿的人嗅出了其他风向,去搜查她的商业信息,发现她果真有了变动,早已跳出瑞也嘉上,加入荣丰这样的大资本娱乐公司。

    比起当年在瑞也嘉上时处处受到掣肘,拍戏十年仍只是个演员身份,现今的处境好了太多太多。好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后,第一部投资的手笔就是《长宴》,从此在圈内话语权必然更重三分。

    野心昭昭,显而易见。

    而不关注商业变更的,则能明显感觉到她资源的飞升,以及外界营销盛传的:这是她首次以投资出品人的身份参演电影。仅此而已。

    是以,该电影阵容之强大,从发布的第一天,娱乐媒记就开始关注着奉颐。

    但她行事素来坦荡,除了赵怀钧,几乎没什么可遮掩的事,也从不因为媒体指指点点便与其他演员有所回避遮掩。

    李蒙禧正式见她的第一天就说她这性格忒好,将来拍戏合作,说不定也有意思。

    彼时全剧组主要人员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因为徐善文的剧本题材大胆没多少人敢铤而走险,所以邀请来的演员里,除了她与李蒙禧两位大咖,以及其余几个今日没来的老戏骨前辈,其他都是海选上来的新人。

    这几个新人都特别养眼出挑。女孩子清纯秀丽过,男孩子英朗周正,形象过目难忘挑不出错,处事更是灵活。

    譬如席间她被新人挨着敬酒,一口一个“颐姐多多关照”。

    老演员们都没来今日饭局,奉颐和李蒙禧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前辈”。她应对这样的场面多少熟练,李蒙禧却看出她隐藏在肢体语言里的无奈。

    想必是不爱这样被捧着夸着逢场作戏的场合。

    同他一个样。

    闲下来时,李蒙禧哂笑,为她缓解心情:“怎么还同以前一样,丫头片子似的。”

    他说的是她二十三岁时,在郭玉成剧组路演时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那时候就是个丫头片子第一次见着他,眼睛都挪不开,而今时间一晃,慢慢都混成圈中前辈了。

    李蒙禧的玩笑似乎有不一样的感觉。

    他大方也温和,没半点高人一等的姿态,不像长辈,也不像同龄人。

    奉颐心神一晃,随即笑开:“要是真能和以前一样,当个丫头片子也挺好。”

    李蒙禧听出她语气里的惆怅,识趣地没再继续话题。挑了个话头,又将她的注意力吸引转移。

    这个年纪的男人,千帆过尽,温和而没有棱角,像广阔的草原,可以安然包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