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了假公安呢?试问,刚出狼窝,又入虎口,代入一下,如果是他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心里该会有多么绝望啊!
抱着这样的想法,对于那三个胆大包天的人贩子,众人格外关心。
有刚退休的大爷大妈,正好在家里闲着没事儿干,干脆就天天跑去派出所,打听那三个人贩子最后会落个什么下场。
哪怕派出所的同志们哭笑不得、再三强调有结果了会告诉大家的、不用来得这么勤快。
但是,大爷大妈们自有他们的想法,问就是我乐意,再问就是你别管!再再问就是忆往昔——
“小三子啊,当年你满月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就是你小子,像是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尿了我一身,嘿,那味儿哟!你大娘嫌我身上埋汰,愣是把我赶到院子里、让我自个儿把衣服给洗了!”
得得得!这就是在家门口当公安的坏处了!但凡碰上大爷大妈不愿意讲道理的时候,你早八百年就翻篇儿了的黑历史就会被旧事重提、继而在同事们跟前“抬不起头”!
解放路派出所的同志们是怎么审问嫌疑人的,事情进行到哪里了,医院里有没有内鬼、和这几个人贩子勾结,这些问题,梁万自然是一时半会儿得不到答案的!
报了公安后,充分相信警察叔叔的他,就带着媳妇儿孩子回家了!
出了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赘婿,我走上了人生巅峰[六零]》 70-80(第3/14页)
么大的事儿,尽管韩菁和小满都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可这事儿,梁万和韩菁的意见一致,肯定不能瞒着家里人,当然,也瞒不过去就是了!
但是,韩家人都被吓了一跳,这也是真的,像是向英,赶紧就把小满的包被解开,从头到脚地检查了一遍!
是字面意义上的“从头到脚”,连脚趾头缝都仔细看过了!
担心小两口报喜不报忧,也担心小两口初为人父、为人母,可能会粗心大意,同时,更担心小两口在医院的时候、一个错眼、就让人把他们家小满给换了!
好在,短短几天功夫,小满还不至于长开到让向英都不敢认的地步,而且,她的下巴那里有一粒小小的燕子痣,勉强也算是个胎记了!
检查过一遍后,向英放心了:
“医院都变成了不安全的地方,这事儿可真是,没法儿说!”
向英脸上全是一言难尽,随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赶紧说: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年有点乱,总觉得人贩子这个词儿在咱们家出现的频率有点高啊!”
“不过,这回他们敢溜进医院撬锁,胆子这么大,指不定下回就能做出什么更让人害怕的事情来呢!”
“不行,等咱们家小满再大一点儿、可以抱出去遛遛弯的时候,必须至少有两个人一块儿出去,要不然,万一碰上有坏心思的人,直接当街抢了孩子就跑呢?”
别说人贩子的胆子应该不会这么大,在此之前,他们有谁能想到人贩子还会使计策、打配合、假冒公安呢?
只要一想到如果那天晚上梁万一个人跟着假公安去了“派出所”,韩家人的心里就直冒凉气。
所以,经此一遭,不得不防啊!
记挂着这事儿的进展,韩学礼也忍不住找了熟人去打听,不过,打听消息的事儿,跟正在被关在家里坐月子*的韩菁,关系就没那么大了!
说起来,虽然他们小两口并没有刻意避孕过,但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心理暗示,又或许是因为小满这孩子懂事,总之,她来的时候,一切都是刚刚好的!
梁万和韩家人已经完成磨合,虽然是上门女婿,但是,跟长辈们相处起来的时候,就像跟他上辈子的亲爹妈一样自然了!
梁万和韩菁的感情亦是如此,从一开始的各有所图,到慢慢了解彼此,再到渐入佳境、浓情蜜意,虽然肉麻了点儿,但是,的确可以说,小满就是他们俩人“爱的结晶”了。
再有,就是关于天气的“刚刚好”了,刚查出怀孕那阵儿,韩家人就开始算韩菁的预产期了,最后的结果,也跟家里人预料得差不多。
这会儿坐月子,不冷不热,韩菁和小满都能少受点儿罪!
“小梁,这么快就来上班了啊?其实,家里要是忙不过来,过几天再来厂里开始上班,也是可以的!”
突然在档案室里看到梁万,许婶儿还愣了下,又趁着其他人还没来的时候、拉着梁万说了两句悄悄话。
她闺女都跟她说了,梁万可是韩副厂长的女婿,食品厂又算是他们玻璃厂的老大,四舍五入的,也难怪孟大川人到中年、还会在小梁面前表现得那么“谄媚”了!
咦?她居然都会用“谄媚”这么难的词儿了!许婶儿心里暗暗高兴,果然,听闺女的,活到老学到老,一准儿没错!
“没事的,我媳妇儿和闺女都已经出院了,家里有人帮衬着呢,我就回来上班了,别的不说,多挣几块钱工资,总能给我闺女买点儿细棉布做衣裳吧!”
梁万笑着道,许婶儿跟他说悄悄话,他要是回几句“舍小家为大家、个人永远排在集体之后”这样假大空的话,可就显得不那么真诚了!
假大空的话,在公开场合撑撑场面可以,但是,拿到私底下,如果听到这样的话,大家指定是要在心里翻个白眼儿的!
舍小家为大家?思想觉悟那么高,怎么不见你去支援三线建设呢?怎么不见你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呢?怎么不见你义务劳动、不要工资或者是把一多半儿工资捐给更困难的家庭呢?
梁万是个明白人,而他半开玩笑的回答,也成功地把许婶儿给逗笑了。
俩人正说着话呢,蓉婶儿她们也到了,看见梁万,免不了要关心下他媳妇儿和闺女的情况!
虽说大家成为同事也有一段时间了,这阵子相处起来,也确实没闹过矛盾,反倒因为能聊家长里短聊到一起去,相处变得更融洽了,但是,她们连梁万的媳妇儿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要说格外关心她,谁信啊?
本来这几句问候,只是出于同事情谊的场面话,但是,在梁万从“神秘”的布袋子里掏出一个个被染红了的鸡蛋后,收下了这份儿喜气的蓉婶儿她们,立刻就变得滔滔不绝了起来!
73☆、
第73章
◎更新◎
梁万是新手爸爸,这年头儿,又不像后世那样、有专家写的各种育儿书、可以用来补充理论知识。
所以,梁万能借鉴学习的,也就是别人的经验之谈了。
反正,档案室清闲,大家闲着也是闲着,看梁万并不仅仅是连连点头、而是拿出笔和本子来、认认真真地记录着她们说过的话,许婶儿等人心里舒坦,也就更愿意多说几句了。
不过,送同事、送街坊邻居、送亲戚朋友的红鸡蛋,一下子把韩家攒了好几个月的鸡蛋票都给用光了。
于是,挑了个周末,梁万再次跟着刘东去了趟凤阳沟大队。
从他第一次来凤阳沟大队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
当然,跟老乡们换东西这事儿,却是一直都没停下来过的,大队有社员进城,老刘家的人就会搜罗些东西、请人帮忙带过去,其中,也少不了梁万那一份儿。
自然,不管刘东他们家里是怎么个换法儿,反正,梁万一直信奉的都是“互惠互利”这一套。
除了按供销社的价格给钱,有时候,碰上向英跟人多换了点儿瑕疵布、碰上韩学礼从厂里买了被认定为瑕疵品的糖果糕点,梁万都没忘记过,搭着刘东那趟“顺风车”,给老刘家的人也送去一份儿。
毕竟,老刘家的人帮他淘换东西,从来都没要过高价,知道他们城里人手里的票有限,也很少要票。
这份儿人情,可不是给了钱、就能还上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年虽未见面、却没少互相捎东西的人情往来之举,总之,这一回,梁万再和刘东来凤阳沟大队,受到了老刘家的热烈欢迎,待遇比上一次更甚。
等他们俩傍晚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准备去村口坐牛车、再去车站的时候,正好看见下工的社员陆续往家里走。
大家都已经去大队库房还过锄头这些农具了,但是,尽管少了这么些负重,可每个人依然都是神色疲惫的。
没办法,在生产力仍然不高的六十年代,大家只能靠一把子力气去干农活儿。
牛?那是大队的集体财产,是宝贝!隔三差五地走那么远的路、载着人进城,就已经够让大家心疼的了,要是被拉到田里犁地,哪头牛能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成为赘婿,我走上了人生巅峰[六零]》 70-80(第4/14页)
么耐造啊?
拖拉机?虽说他们凤阳沟大队离安城并不算远,但要说富裕,那也谈不上!
凤阳沟大队没有什么特色农产品,也没有手工业集体小作坊,大队集体和个人的收入来源少之又少,基本上就是靠那块儿地吃饭。
所以,他们大队是没有拖拉机的!况且,就算大队花两千块钱、买了拖拉机回来,可这是烧油的玩意儿,天天开着拖拉机在地里干活儿?怕是最后交完公粮和猪,挣的钱都还抵不上油费呢!
当然,吸引了梁万和刘东目光的,不是别人,而是几个凑在一块儿、看上去和他们俩年纪相仿的同志。
有人鼻梁上架着眼镜,有人把头发全都向后梳着、看着就像是精心打扮过似的。
而且,和大多数社员已经失去所有力气的模样相比,这几个年轻人算是最有活力的存在了,即便隔着老远,也能听到他们叽叽喳喳、似乎在讨论什么的声音。
注意到两人的目光在那伙知青身上停留的时间有点久,刘大伯介绍道:
“那是大队里刚来不久的知青,都是安城或者邻近几个城市的人,原本知青是该在七月份儿来的,但是,想去家跟前的地方插队,不找找门路、提前下乡、占住位儿,这怎么可能?”
“到底是年轻啊!也可能是大队长让他们去拔草、这活儿对他们来说太轻松了,反正,这几个知青来了一个多礼拜,我瞅着,基本没怎么变过!”
“等再过几天,大队长就打算让他们下地干活儿了,拔草那些,都是五六岁的小孩儿干的,要是他们一直干拔草这种活儿,回头还得按正常工分、给他们分粮食,社员们就该有意见了!”
刘大伯知道,如果梁万和刘东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结婚的话,这会儿应该也是这些知青中的一员了。
所以,看到这些知青,心里有点儿感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实上,梁万心里的感慨,还真不是“有点儿”那么简单,刘东亦是如此。
刘东还能好一些,但是,如果梁万没有当机立断、和韩菁结婚、躲开下乡的话,恐怕这会儿他的处境,还不如这些知青呢!
毕竟,这几个知青,好歹还是家里有门路的,家里人也愿意替他们想办法的,可是,如果换做是梁万,杨翠华和宋承志会替他想办法、把他留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做梦呢!
也正因为心里假设了他下乡后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梁万犹豫了下,到底还是开口道:
“大伯,我多句嘴,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你当我没说过这些话就行!”
三人已经来到了村口,这会儿大家都在往家里赶,又正是做晚饭的时间点儿,村口就只有他们三个。
“你呀你!都叫我一声大伯了,那就跟东子一样,都是自家人了,哪怕真有哪里说错了话,我这个做大伯的,难道还会跟你生气不成?”
刘大伯爽朗一笑,虽说见面的次数少,可人与人之间,贵在性格相投,而不在于认识时间的长短。
他就觉得,他跟梁万、跟刘东这两个小辈儿,格外能说到一起去。
只是,听梁万这样说,刘大伯心里也不免猜测起来,梁万接下来想说的事情是什么,刚刚他们看到了插队下乡的知青,难不成,是跟知青有关系?让知青一直做轻松的活计?那他可没有这个本事啊!
“大伯,国家政策要求适龄但无业的知识青年下乡插队,一是为了减轻城里的供应负担,二是避免这些无业人员没事儿干、整天在街上溜达、增加治安风险。”
“可是,一件事情,我们得学会正着看,也得学会反着看啊!知青插队,对城里有好处,对农村难道就没有好处了吗?”
本以为梁万要跟他说一堆那些知青不容易之类的话、以此来激起他的同情心,说实话,刘大伯心里是有点失望的,但是,不曾想,峰回路转,梁万绕了一圈儿、却把话题引到了对农村的好处上来?
好处?这两个字儿连起来用,除了真正无欲无求的圣人,没有人会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
刘大伯提起精神,问道:“好处?你指的是?”
“大伯,这几个知青,可都是因为家里有门路、才会被就近送到咱们这儿来插队的啊!虽然是家里的门路,但这跟他们自己的门路,又有什么区别呢?有门路,本身就是一种好处啊!”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