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承的腿上,“殿下,中午好热啊。”
已经是农历四月中旬,早上晚上还比较凉爽,但到了中午气温升高,保守也得三十五六度。
赵伯承道:“那就把水瀑打开吧。”
李妙妙一愣,“水瀑是什么?”
赵伯承抬下巴示意门外的方向,“就是用翻水车将凉水倒在房梁上形成的瀑布。”
李妙妙:“!”
李妙妙只知道古代没有空调,夏天只能用冰块纳凉,但冰块毕竟有局限性,离得远了不凉快,离得近了又容易局部受凉。李妙妙从来都不知道居然还有水瀑这种好东西。
李妙妙一骨碌从软榻上坐起来望着门外,然后指着屋檐的方向问赵伯承,“殿下,是从那些地方往下/流水吗?”
赵伯承不置可否,他继而吩咐仆人,“去把水瀑打开。”
仆人恭敬称是。
后院就是人工湖,而且还通了地下水。地下水非常凉,用翻水车将冰凉的地下水翻到房梁上面再从四面八方落下来,屋里的温度立刻就能降下好几度。
李妙妙就要光着脚走下软榻去外面看水瀑,赵伯承直接单臂把她抱起来,然后抱着她走到殿门口。
仆人已经打开了翻水车,翻水车工作了一会儿,冰凉的地下水就开始顺着屋檐噼里啪啦地往下淌。
李妙妙简直看呆了,“殿下,这个水瀑好像下雨一样!”
赵伯承嗯。
水瀑是这样。
从外面看像瀑布,但人站在屋里往外面看像下雨。
赵伯承问李妙妙:“还热吗?”
李妙妙摇头摇头再摇头。
赵伯承:“以后怕热就直接把水瀑打开,如果觉得水瀑太凉,就把水瀑关了再换成冰盆。”
李妙妙开心说好。
赵伯承便抱着李妙妙准备回屋里,但李妙妙不要,黏磨着赵伯承不让他往回抱,“殿下我要在这里看水瀑,不回去不回去!”
赵伯承无声弯了下嘴角,便站在门口继续抱着李妙妙让她看个够。
之后的几天,赵伯承就在府里准备最后出征前的事儿了。李妙妙依旧是什么也不用管,到时候只跟着随军就行。
太后又要把李妙妙召进宫说出征前的体己话,但李妙妙不太想去,因为赵伯承好不容易才不用进宫忙碌了,太后又来添什么乱啊?
赵伯承看出李妙妙的心思,直接以出征前需要准备忙碌的事情太多为由帮李妙妙婉拒了。
李妙妙有些惊讶,不太确定问赵伯承:“殿下,真的可以不用进宫吗?”
毕竟赵伯承再怎么只手遮天也是臣,人家可是太后。
赵伯承嗯。
他心知肚明太后并非真心喜欢李妙妙,让李妙妙进宫说所谓的“体己话”也不过是做给赵伯承看,既然如此,赵伯承领太后这份情就行了,没必要非让李妙妙再进宫一趟。
赵伯承将李妙妙抱进怀里,“前些日子一直忙着没法陪你,本王不想让你进宫去陪太后。”
李妙妙心里微甜。
她窝在赵伯承的怀里问道:“殿下,我们是明天一早就出发吗?”
赵伯承嗯,“所以,今天晚上要早点休息。”
李妙妙又点头,“殿下放心吧,我不会懒床耽误出征的。”
赵伯承浅浅笑。
他知道李妙妙不会懒床耽误出征,虽说李妙妙有的时候喜欢逃懒,但在正事儿上李妙妙还是很靠谱的。
赵伯承继而握着李妙妙的小手起身,“走吧,我们回内殿准备用膳了。”
李妙妙眉眼弯弯,“好呀!”
第二天,赵伯承就率领大军准备出征了。不过在出征前需要拜别皇帝,赵伯承便先带着大军去了宫门外候着。
按照齐国规矩,小皇帝要给主帅敬送行酒,盼望着他早日凯旋。但辰时都已经过了许久,宫门口却还没见着小皇帝的影子。
一众大臣都见怪不怪,毕竟皇帝年幼,这个时辰估计都还没起床。太后溺爱,宫人不敢管,不来送行倒也属于预料之中。
赵伯承骑着高头大马在宫门口等了会儿,眼见小皇帝一直没有出现,赵伯承便准备直接离开。但他才一调转马头,那个“走”字还没说出口,身后忽然一阵山呼陛下,赵伯承再转身看去,就看到小皇帝困得迷迷糊糊坐着步撵来了。
赵伯承赶紧下马跪拜皇帝。
小皇帝还没睡醒,坐在步撵上不太高兴地看着赵伯承。
没有人会要求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笨蛋美人成为宠妃后》 30-40(第7/15页)
么年幼的小皇帝做什么,能来就已经很好了。之前赵伯承请奏过太后不必让小皇帝来送行,但太后执意要让小皇帝来,说是君臣之礼不可乱。
赵伯承只好应下。但这会儿指望小皇帝说场面话是没戏了,赵伯承只能主动走流程把应尽的礼数走完,然后让小皇帝只负责喝奶酒。
第35章 第35章“有殿下在,我一点都不担心……
拜别皇帝,赵伯承便正式带着五千骑兵奔赴海城。此次一路走了二十多天,李妙妙全程都很有精神,没喊苦也没嫌累。但大军行至玉城的时候赵伯承忽然接到一封来自安淮的密信,说韩江得知赵伯承要率军去支援海城,便立刻集结了五万大军向京城进发。
之前赵伯承进京勤王成了辅政大臣,这在政治上就成了绝对正确,各路诸侯虽然都眼红赵伯承的位置但也没有办法。这会儿赵伯承离京,韩江的谋士立刻就跳出来给韩江献计,说让韩江趁赵伯承不在京城,直接去把小皇帝抢过来,然后打着迎奉天子的名号,代替赵伯承成为辅政大臣,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
韩江一听此计就同意了,立刻亲率五万大军,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向京城进发。
事发突然,打得赵伯承有些措手不及。因为如果赵伯承下令大军调转路线去拦截韩江就会耽误支援海城,但如果不拦截,小皇帝就会落到韩江手里。
赵伯承思考了良久,最后决定调出五千骑兵跟随他调转路线横向拦截韩江的大军,而剩下的大部队则跟随副将军继续去支援海城。
李妙妙之前跟着大军往海城走的时候是日行五六十里的速度,所以她根本没觉得累,但赵伯承下令横向拦截韩江之后,行军速度一下子就提到了日行百里。李妙妙从没有这么颠簸过,等她跟随赵伯承的骑兵抵达玉河东岸的时候,她几乎都要累蔫儿了。
赵伯承吩咐骑兵在河东安营扎寨,而河对面就是韩江的五万大军。
韩江虽然有五万之众,但面对赵伯承的强势拦截也不敢轻举妄动。韩江权衡之后吩咐大军先在河西安营扎寨,两方人马就此在玉河两岸僵持住,谁也没有先发起进攻。
李妙妙管不了这些事儿,她只知道她累坏了。大军刚一安顿下来,她便倒在主帐的床榻上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赵伯承没有打扰李妙妙休息,只坐在军帐案前写奏折奏请太后再派兵前来支援。毕竟他现在手底下只有五千骑兵,而河对岸的韩江有五万之众。韩江之所以不敢轻易动手一则是忌惮赵伯承的骁勇,二则是还没有完全摸清楚状况。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一旦韩江得知赵伯承的确就只有五千骑兵没有外援,他会立刻向赵伯承的骑兵发起进攻。
赵伯承写完信后便吩咐一个骑兵八百里加急将奏折送回京城。这时已经是酉时,李妙妙还在睡,赵伯承便离开主帐去巡军了。
李妙妙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睛,一开始都忘了自己在军帐中,看到周围的景象愣了一秒钟,然后才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已经跟着赵伯承出征了。李妙妙没有立刻起床,而是又在床上躺了会儿。她太累了,哪怕已经睡了一天一夜,但身上还是非常疲乏。
外面似乎是下起了雨,有雨珠打落在帐篷上“噼里啪啦”作响。赵伯承走进主帐的时候身上有些湿,迎面扑来的泥土气息让李妙妙有了些精神。
李妙妙从床上坐起来唤了声:“殿下。”
声音软软的,让赵伯承的心里也跟着一软。
赵伯承脱掉外面的铠甲走到床榻前,先伸手轻轻摸了摸李妙妙的小脑瓜,又问道:“醒了,饿不饿?”
李妙妙点头。
赵伯承随即吩咐人送饭进来。
军营里面没什么好饭,都是大锅炖,羊肉、鸡肉之类的,主食是包子,以吃饱为原则。李妙妙吃不惯那些肥腻的肉,随军这么多天,她都只吃素包子,偶尔吃根鸡腿补充一下能量。
赵伯承知道李妙妙挑食,他原本是想等与镇北侯在海城汇合之后再找个厨子单独给李妙妙开小灶,但眼下这种情况,恐怕一时半会儿不能往海城走了。
赵伯承将士兵送进来的包子端到李妙妙面前,“吃吧。”
李妙妙伸手拿了一个,咬开一看是胡萝卜的,她嘟了嘟嘴,把那个胡萝卜馅儿的包子顺手给了
赵伯承。
她不喜欢吃胡萝卜,总觉得胡萝卜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味儿。
赵伯承接过李妙妙的胡萝卜包子咬了口。但其实赵伯承也不喜欢吃胡萝卜,可行军粮草珍贵,不能浪费,李妙妙不爱吃的,他这个夫君自然要帮着吃。
李妙妙又去挑包子,但面皮厚又白,只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里面是什么馅儿。
李妙妙开始试图用手去戳那些包子。
赵伯承默了一秒,“随便拿,不喜欢吃就放着。”
反正他这个夫君都会帮她吃。
李妙妙眉眼弯弯,这才又随手拿了一个包子咬开,结果还是胡萝卜的。
赵伯承:“……”
李妙妙顿时有点怀疑,“殿下,这些包子该不会都是胡萝卜的吧?”
赵伯承也不确定,“可能也有白菜和韭菜的。”
李妙妙又拿了第三个,一口咬下去,还是胡萝卜的。
赵伯承:“……”
盘子里一共十五个包子,李妙妙最多吃两个,剩下的都是赵伯承吃。赵伯承干脆把所有包子都掰开,好歹给李妙妙找了一个白菜和一个韭菜的。
李妙妙一手拿一个,咬一口白菜的,再咬一口韭菜的,配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赵伯承道:“等这一仗打完,去海城之后,就不用整天吃包子了。”
李妙妙其实也没嫌弃吃包子,白菜粉条和韭菜鸡蛋的其实也挺香,她只是不喜欢吃胡萝卜。
赵伯承看着李妙妙把一张小脸都塞得圆鼓鼓的,浅浅弯了下嘴角,“慢点吃。”
李妙妙嗯嗯嗯。
赵伯承又帮李妙妙倒了杯水,但李妙妙一手一个包子没法端杯子,赵伯承便直接把水喂到李妙妙嘴边。
李妙妙很快就把那个韭菜鸡蛋的包子炫完了,白菜粉条的炫了一半没吃上。
赵伯承知道李妙妙吃饱了,便向李妙妙伸手,“我帮你吃。”
李妙妙眉眼弯弯,然后很顺手把包子给赵伯承了。
李妙妙手托腮撑着桌案继续看赵伯承吃包子,一边看一边问:“殿下,齐国为什么这么不太平?”
李妙妙已经穿越到古代很久了,但据她观察,好像除了齐国之外,梁国和周国都相对安定。
赵伯承不知道该怎么跟李妙妙解释,只能尽量用大白话给李妙妙科普齐国历史。
“在早有一个大宴王朝,王朝末年建立了三个地方政权,就是如今的齐国、周国、梁国,但是这三个政权建立的方式不同。梁国是家族政权,虽然势力弱,但内部矛盾少。周国是当时大宴天子恩赐的政权,所以有政治基础。只有齐国是自立封王制,所以隐患颇多。”
李妙妙果然没有听懂,一脸茫然地问赵伯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笨蛋美人成为宠妃后》 30-40(第8/15页)
,“什么是自立封王制?”
赵伯承道:“就是以当时的齐王为首,齐王就是齐高帝,他自立称帝,其他各路诸侯追随齐高帝打天下,但凡打下来的地方就给各路诸侯分封。比如西武,就是本王祖父打下来之后被分的封地。又比如安淮六州以及陵云十二州,都是韩家自己打下来的封地。”
李妙妙这回听懂了。
简单来说就是抢地盘,谁抢到算谁的,但各路诸侯得有个领头的,而这个领头的就是齐高帝。用这样的方式建立政权速度很快,毕竟各路诸侯都是受益者,谁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卖力?但弊端是,一旦政权建立成功,天下初定,各路诸侯就不一定会满足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了。
李妙妙不太理解,“殿下,那当时建立齐国之后,齐高帝没有收诸侯的兵权吗?”
一般来说,打天下的时候肯定不能得罪人,但天下已定,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弱各地诸侯的兵权。
赵伯承有些意外李妙妙居然还懂这个,嘴善如流问:“谁跟你讲的要收兵权?”
李妙妙:“就……以前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