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比起秦人刚来攻打时候的恨,早已被现在的好日子给冲淡了。
“长安君真是活菩萨转世啊!”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是啊,要是大秦的君主都像长安君这样,咱们的日子可就更有盼头了。”另一个人附和道。
“可不敢这么说,大王是君上的兄长,自然是更好的。”工匠们听到这话赶紧纠正的说道,他们可不能给君上添麻烦。
“对对对,我们说错话了。”本地人赶紧捂住嘴说道。
工匠们知道,长安君的志向可不仅仅是让大梁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是要让整个天下都太平、富足起来。
“等打完这场仗,咱们就可以回去跟家里人团聚了。”一个工匠说道,“到时候,把这里的见闻都说给他们听听,让他们也羡慕羡慕。”
“说的是啊,咱们可得好好干,别给长安君丢脸。”另一个人附和道。
众人闻言,都是精神一振。
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大秦统一的大业添砖加瓦。
虽然冬天打仗艰苦,但他们在大后方,努力的为前方战士们提供武器装备。
粮食等,也都是从大梁城等地运送过去的。
“对了,今年种了些花生,你们要不要尝尝。”工匠们掏出一把花生来,但看似特别抠门的,每人只给了一颗。
“别说我小气啊,真不是我小气,是怕有人吃不了。”其中一个工匠开口说道。
“吃不了?这玩意有毒”众人纳闷的问道,一听有毒,甚至有人想把花生丢出去。
“没毒,但不是谁都能吃的。”工匠表示,自己身体不中用,怎么能怪这花生呢。
像他们这些好这一口的,平日里就着花生能喝一壶酒呢,这滋味简直了。
“什么意思,没听懂。”众人更懵了。
“有些人吃了一点事没有,但有些人吃了,会出疹子之类的。”工匠回忆了一下说道,“所以先让你们尝一颗,免得长疹子了怨我。”
“原来如此啊,那我高低得尝尝看。”有人迫不及待的将花生丢到了嘴里,嚼了两下,顿时眼睛一亮,“这小东西吃着可香了!”
“是吧,我们喝酒都爱配这个。”工匠高兴的说道,“你可先等等,看看你能不能吃,不能的话,我可不敢给你。”
“好好,我等会。”说完静静的等待,其他人也纷纷尝试,反正就一颗,就算起了疹子,应该也没多厉害。
一个个的都将花生丢进嘴里,尝到味道后,忍不住回味,这简直就是口齿留香啊!
越吃越香,可惜小小的一颗,一会就没了,馋的人不要不要的。
几个人当中,还真有脸上出现小红点的,被人一提醒,挠了挠,可还是想吃花生。
工匠直接拒绝道,“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敢糟践身体。”
“没错,长安城的医者说了,这叫过敏,出红疹子只是初阶,要是吃多了严重的,也是会致命的。”其他的工匠纷纷劝说这人不要头铁。
在座的哪一个不是家中的顶梁柱,谁也不敢去冒险。
可怜这人顶着脸上的红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下去。
其他人倒是吃上了花生,回头归家的时候,带一些让家人尝尝。
当然了,经过提醒,也是会先一颗尝尝再说。
很快大梁城内,就流行起花生来。
先不说花生的价格便宜,作为下酒菜杠杠的。
更别提这滋味是真的好,只要买上一点,回家炒着吃。
也有小吃铺子,售卖油炸的花生和盐炒的,外加还有卤花生,生意是真的不错。
唯一痛苦的,就是对花生过敏的人,即便不甘心,也不敢买来吃。
头铁的人也是有的,一次也不吃多,就吃一个,逐渐的适应。
这么好吃的花生,怎么能是花生的错呢!
更何况城中这么多的人都吃了花生,为啥只有他过敏,肯定不能是花生的错,还是自己不争气!
一时间,花生成了大梁城中最受欢迎的零食之一,有成蟜在,怎么可能零食只有花生的。
光是秋冬季节的糖葫芦,又或者做成糖球的样子,也是很受欢迎的存在。
没人能拒绝糖果的诱惑!
如今成蟜掌控南方的甘蔗,无论是罐头还是糖果,都可以在南方生产。
唯一麻烦的,还是玻璃罐头跟不上生产,那些个水果应有尽有,可罐头却永远跟不上产量,只能扩大玻璃生产。
暂时来说,这交通上的问题无法解决,成蟜也不准备扩大玻璃的生产。
毕竟玻璃易碎,运输很是麻烦。
然而普通的镜子,倒是让成蟜小赚了一笔。
这还要从成蟜送去给扶苏的贺礼上说起,送去给扶苏的礼物当中,就有一些玻璃制品,其中就有一面镜子,与时下留情的青铜镜不同。
玻璃制作的镜子更加清晰,并且还不需要打磨。
青铜镜很容易氧化,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起来,需要打磨后使用。
而成蟜送去的镜子精致小巧不说,还不需要打磨。
扶苏见自家妹妹实在喜欢,就送了这么一面镜子。
结果自然是被小姑娘炫耀的人尽皆知,嬴政知道了也没阻止,为啥要阻止,赚了钱,他也是有得分的。
一时间咸阳城流行起了银镜,光是有人愿意出高价,却是买不到,实在是令人难受。
嬴政让人在咸阳城开了一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第一打工人》 120-130(第9/16页)
,专门售卖镜子的铺子,这生意好的,嬴政都怀疑人生起来,咸阳城有钱人这么多的吗?
要知道琉璃一直以来都是价高的存在,能买得起琉璃的,基本都是家底丰厚,且还有点名望的。
等成蟜知道了,嘴都差点笑歪了。
成本才多少啊,咸阳城的人真的是,人傻钱多。
跟他兄长分一分,愉快的去掉税金,然后塞进自己的口袋里。
嬴政也很满意,有钱赚的好事,他怎么可能会拒绝。
顺便还给扶苏一顿赏赐,表达自己的好心情。
扶苏:???阿父发财了?
这种事自然是不会跟孩子解释的,给好处收着就行。
扶苏也没纠结,他早就习惯了,长辈给的,收着就行。
时不时的,扶苏还会在咸阳城内开设施粥的摊子,主要是给咸阳城内生活不怎么样的黔首们。
不少人都不能理解,堂堂太子为何要这么做。
真要有人问的话,扶苏有可能会回答,主要是习惯了。
以前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其他的城市,成蟜所到之处,多多少少都会帮助那些贫困的黔首,不说天天让人吃饱饭。
最起码给人活下去的机会,特别是灾年的时候,一碗粥或许能救下一条人命。
扶苏被教导的,并非毫无底线的发善心,虽然在咸阳城的那些贵族的眼里,这太子就是过于善心了。
但在民间,扶苏的名声却是非常的好,谁见了扶苏,不夸一句太子仁义。
不过他也没再做出更加出格的事,像在长安那般教人读书,那是绝对没有的。
【作者有话说】
[比心]
126☆、第126章
◎晋江独发◎
扶苏的分寸感,无疑是深受其小叔影响的,当然,这其中也融入了他前世所累积的经验。
如今,对于前世的记忆,扶苏已然有些朦胧,但那些刻骨铭心的教训却依然历历在目。
毕竟,前世的他,因过于耿直,最终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反观他的小叔成蟜,尽管在前世的记忆中,他早早地便失去了生命,可如今却活得生龙活虎,备受宠爱。
谁又能想到,前世成蟜仅仅活了十七岁,还因造反被诛杀。
而今生的他,是何等的风光无限。自吕不韦死后,成蟜便成为了大秦的首富。其实,扶苏心中颇为好奇,他阿父究竟坐拥多少财富。
就扶苏所知,他小叔所做的生意,都分给了他阿父一份。
嬴政自然不会对扶苏透露这些,毕竟扶苏现在还是太子,尚未成为大秦的王。
待到嬴政百年之后,他会毫无保留地将一切都留给这个儿子。
李斯原本还负责辅佐扶苏处理政务,这是嬴政交给他的任务。然而,仅仅几天下来,他就发现扶苏对政务的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了他自己。
扶苏的能干程度简直让李斯震惊不已,这哪里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所能做到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或许也是扶苏能够如此迅速地通过嬴政考验的原因,毕竟,如此优秀的劳动力,又能去哪里找寻呢?
扶苏不仅在政务上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才干,更在人际交往中体现了他那独特的分寸感。
他对待周边的人,既不过分亲近,也不疏远冷漠,让人心生芥蒂。
在对待黔首时,扶苏深知民心所向乃国家之根本,因此,他时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却从不轻易许诺,以免无法兑现而失信于民。他总是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真正惠及百姓。
扶苏的这些品质与能力,让他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朝堂上都有着极高的声誉。人们纷纷称赞他是大秦未来的希望,是嬴政最为得意的继承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那深受小叔影响。
时不时的成蟜会收到来自咸阳,有关于扶苏的消息。
对于亲自教导的侄儿,成蟜还是很满意的,他做的很是不错,利用自己的身份,改善黔首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不会抢了嬴政的风头。
没有帝王会喜欢,有人越过他去做一些事。
好在有蒙毅在咸阳,成蟜并不需要担心太多。
至于他哥,呸!总来信告诉他,他的太子多优秀,说的好像,这太子不是他培养出来一样。
成蟜义正言辞的回信,让嬴政好好的对待扶苏,不然他就让扶苏来继承他的长安君的头衔。
对此,嬴政回了他两个字,做梦!
切,稍微做一下梦,咋了嘛。
他培养出来多好的打工人,结果都被他阿兄拐跑了,还不许他做做梦的。
无情且无理取闹的老男人!
秦王政二十一年春!
成蟜正在组织人们开始紧锣密鼓的春耕,就接到了来自战事的捷报,燕国,被打下来了!
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破燕国都城,比原本的历史还要早好几个月!
等成蟜知道了的时候,太子丹首级被送往咸阳。
对此他也是服气的,这种晦气玩意,到底是谁喜欢啊?
据说是代王嘉提议的,然后燕王同意了,就将那太子丹杀了,将首级送到了王翦那,只求能放过他们。
成蟜知道的时候,多少也是无语的,都是燕国的大王了,还能不明白这点道理?
这得多天真,才能干出这事来?
要是奋力抵抗,说不定还能高看他一点,可惜啊……
燕国打下来了,齐国还会远吗?
此刻的齐王应该是很慌的,毕竟他的四周围,全是秦国的领地。
以前还有燕国分散一下火力,可现在,只剩下他了啊!
看在齐王贡献这么多钱的份上,成蟜给齐王去了信,劝说他早些投降,避免生灵涂炭。
“这是挑衅!”齐王差点没给信上的内容气死,居然叫他投降,省得秦兵费力气吗?!
齐王这么觉得,大臣们也这么觉得,可跟秦国打,他们拿什么打?
光是秦国那几十万的大军,就不是他们能对付得了的。
最后思来想去,齐国还是投降了。
对此嬴政知道此事后,狠狠的夸了一顿成蟜。
就算是成蟜自己,也没想到,他写信这么好使啊。
然后对他没有一点好处,因为工作量暴增啊!
成蟜:仿佛坑了我自己?
春天是适合耕种的季节,最后成蟜决定前往原本齐国的领土,这里土地肥沃,气候不错,适合种地!
最重要的是,成蟜需要建造海船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完成。
当登上大梁城外的船只,不少黔首自发出来送行,他们知道长安君又要前往下一站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