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匠泥瓦匠等等,基本能打包带走的,成蟜一个都没落下。

    “已经准备好了。”蒙恬还是很靠谱的,刚来的时候,便已经猜到了,大王会派成蟜过来,人数肯定不会少。

    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住不下的话只能先凑合挤一挤了,特别是将士们,反正行军打仗,也没少住在帐篷里的。

    “这里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这附近最繁华的地方!”成蟜背着手,注视这这片土地。

    “阿蟜肯定是可以的。”玲珑点点头,对于成蟜所说深信不疑。

    事实上蒙恬就是拿着规划图来的,现在住的位置,之前便已经确定了,军营的位置,距离城镇还是有些路程的,建造船只的厂子就更是生人勿进。

    现在建造的港口,就是为了将来给过往的海船停靠,还有货船卸载货物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比心]

    135☆、第135章

    ◎晋江独发◎

    随着成蟜率领一众人马抵达此地,原本略显冷清的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

    也不知是何缘故,但只要人多了,氛围便截然不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热烈而充满生机。

    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成蟜带来的人神采奕奕,脸上总是挂着真挚的笑容,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轻松与自信。

    这与本地居民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不用说蒙恬带来的那群人了。蒙恬手下多为军士,行事严谨、规矩森严;而他临时招募的工匠,大多出身贫寒,生活尚且艰难维系,又哪有精力去顾及精神面貌?

    可成蟜所带来的这批人,就好似往滚烫的油锅里滴入一滴水,瞬间激起满场热浪,效果立竿见影。

    在基建方面,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一路跟随成蟜南征北战,早已练就一身本领,对各类工程操作娴熟,毫不陌生。

    他们去过的地方极多,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下来,迅速投入工作。

    果然,才不过两日时间,队伍已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还是你来得及时啊。”蒙恬忍不住感慨道。他自己已在此地待了半年,成效却远不及成蟜几日之功,连整体氛围都变得融洽了许多。

    他虽擅长带兵打仗,但在组织协调这类事务上,确实稍显生疏。

    “跟我也没啥关系,主要是钱给到位了。”成蟜笑着摆摆手,并不居功。

    “我明白。”蒙恬自然清楚,真正关键的并非金钱,而是那份调动人心的能力。

    “这次我还带来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船工,相信很快就能开始建造海船了。”成蟜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虽然大秦并非没有海船,但系统提供的图纸却是无与伦比的精品,是他用珍贵积分换来的。

    “水师也在逐步挑选中。”蒙恬点头说道。此前正值寒冬,即便招募了水师也难以训练。

    南方与北方气候迥异,即便是如蒙恬这般来自西北的硬汉,面对南方绵延不断的阴冷冬雨,也感到些许吃力。

    幸好他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再加上成蟜赠送的厚实棉衣,总算安然度过了这个冬天。

    棉花,这种洁白柔软的宝物,在大秦如今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自从有了它,百姓们再也不必为抵御严寒而发愁,吃饱穿暖成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那正好,玲珑也想参与其中。”成蟜闻言,面露欣喜之色,连连点头。

    他对练兵之事并不精通,因此也不愿过多插手,只是偶尔会前往港口巡视一番。

    港口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大工程。

    而在港口后方,一座巍峨的城楼已然拔地而起,旨在守护港口安全。

    即便遭遇海寇侵扰,也能确保内部不受威胁,同时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待港口全面建成后,朝廷还将派遣专门官员驻守,负责查验进出货物。

    一旦出现走私行为,将对大秦税收造成严重冲击。

    所有进入港口的商船,凡载有货物者,皆需依法缴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第一打工人》 130-140(第7/14页)

    税款。

    唯有建立起完善的税收体系,才能保障大秦经济的稳定运行。

    目前,大秦的主要税源集中在盐税及其他商业贸易之上,而对于农民,则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优待。

    唯一令人头疼的仍是人口问题。尽管成蟜努力发展二十余年,人口增长却依旧缓慢。

    毕竟,只有全国上下真正实现温饱,人口才会迎来真正的增长高峰。

    徭役制度并未完全废除,否则当年也不会制定秦律,甚至不惜以各种名义将百姓遣去服苦役。

    如今的徭役制度已改善许多,至少给了百姓一条活路。

    通常服役一年便可返乡,每日都能吃到白面馒头,每三天还能享用一顿肉食,生活条件已大大提升。

    “今天伙食怎么样?”成蟜来到港口,望着从海上运来的木材,随口问道。

    相比陆路运输,海运显然更为便捷高效,省去了大量人力畜力。

    “回君上,今日吃的是猪肉,香气扑鼻!”一位小吏答话时,自己都不禁咽了咽口水。

    虽说如今日子比以前好了许多,但吃肉仍属难得的奢侈享受。

    “不错,让他们继续保持这样的伙食标准。”成蟜满意地点点头。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蒙恬初来乍到时的第一项举措——建立养殖场。

    鸡鸭鹅等家禽一只未放,全都被精心饲养起来。

    如此多张嘴要喂养,不建养殖场怎能行?无论是秦军士兵,还是将来应征入伍的新兵,缺什么也不能缺了肉食。

    而成蟜的目光早已投向远方的小岛。

    这些岛屿将来都有大用处。

    海盐是人们摄取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待时机成熟,便可晒盐制卤,再养殖珍珠、海带等高价值海产品。

    光是想想,便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心生向往。

    美滋滋!

    他想念那口海带排骨汤,已经很久啦!

    偏偏出生在咸阳,吃海鲜根本就是做梦!

    等海鲜送到内陆地区,这都不新鲜了。

    不过就算他们现在到了海边,依然也没有特别多的海鲜品尝。

    毕竟去到深海,别闹了,那几条小鱼船可是要翻的。

    他不可能为了那点口腹之欲,就让渔民去冒险,不如等到海船建起来呢。

    到那个时候,也是一样的,顺便让人做船屋,在海上养殖海带,有系统商城在,又不需要去到棒子和小日子那边去弄来海带苗。

    浙江舟山的海带,也是出了名的好吃,荣成等地,也可以养上海带,等到了那个时候,他阿兄也能吃上鲜美的海带汤了。

    深海去不了,这海滩上,还是可以的。

    成蟜等开春了,天气转暖了以后,带上玲珑他们,直接拎着小桶,赶海啦!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都会在潮落的时候,在那滩涂和礁石上,找到一些鲜美的小海鲜。

    成蟜来了以后,早就跟人打听过了。

    海水褪去,成蟜欢喜的喊了一声,“开挖!”

    “君上,真能挖到海鲜吗?”跟着来的侍从,一辈子都是内陆人,可没见过这么大片的海滩,有些纳闷的问道。

    “你这话问的,当地人都说有了,骗你有钱拿吗?”成蟜让所有人散开,“我们来比比,到时候谁挖的多!”

    随着海水来到沙滩上的贝壳,基本都还没来得及跑路,就这么被留在了沙子里。

    不过它们也不傻,第一时间将自己埋进沙子底下,避免被吃掉。

    怎么可能避免的了?

    “嘿!我挖到了!”成蟜第一个开门红,当即更来劲了。

    其他人在看到成蟜挖到后,自然也不再怀疑,一个个都在那各显神通。

    本地人大概都要看懵了,毕竟就没见过这么多穿着华服的人,在沙滩上为了抓点不值钱的贝壳海螺这般兴奋。

    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成蟜,挖的别提多带劲了,拉着玲珑一起,那木桶装的满满的。

    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特别是他还挖了不少牡蛎,回去做好吃的!

    “来来来,快看我挖到的!”成蟜回去,就找蒙恬炫耀,可惜蒙毅不在,不然他高低得跟蒙毅炫耀一番。

    “君上这是去挖什么了?”蒙恬听到了动静,出来询问道。

    “嘿嘿,瞧,牡蛎!”成蟜献宝的说道。

    “原来是车螯啊?”蒙恬一看,倒是认出了这东西来,不过都是本地人吃的居多,而且他们很多直接生食,秦人基本没有碰的。

    因为成蟜当初警告过,在外生食不可,水都是要煮沸后饮用的。

    “没错,是叫这个来着。”成蟜点点头,“找几个人来清洗一下,很快就能吃。”

    “这东西真能吃吗?”蒙恬有些好奇的问道。

    “当然可以,经过我的神手烹饪,绝对美味!”成蟜迷之自信的说道。

    虽然他一般来说都是只动嘴不动手,但煮熟还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叫大厨来。

    十几桶的牡蛎,那绝对不少,很快来人就将这些牡蛎给清洗干净,同时还有一些像螃蟹贝壳之类的,也都清洗了一遍。

    将牡蛎外壳撬开取肉后再清洗一回,直接装盘蒸上,只等上几分钟的时间,便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清蒸牡蛎。

    香煎和酥炸一起上,当然不能少了蒜蓉烤制,多亏了成蟜爱吃又会吃,他身边的调味料不少,做点牡蛎还是足够的。

    大厨都忙坏了,怎么可能真的让长安君亲自动手。

    在成蟜的指挥下,大厨不慌不忙的,还做了一个牡蛎豆腐煲出来。

    “这也太鲜美了!”成蟜恨不得给大厨竖起拇指来,这手艺,不开班授课,真的是浪费了!

    他准备在港口开一家海鲜大酒楼,直接给大厨了。

    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总要给点奖励的。

    “居然真的,还挺好吃的。”蒙恬一尝,感觉自己错亿,早知道这玩意这么好吃,他早就开荤了。

    不过现在发现,也来得及。

    他在这边最少也要待满三年的时间,这还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嘛。

    【作者有话说】

    [比心]《在动物园养熊猫的那些年》求收藏[可怜]

    136☆、第136章

    ◎晋江独发◎

    “我就说嘛,跟着当地人吃,准没错!”成蟜欢喜地说道。这牡蛎不仅鲜美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堪称大补之物。

    别看这小东西外表不起眼,它可是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同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绝对是不可小觑的美味与养生佳品。

    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它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口感——不然蒙恬也不会一口气吃了那么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牡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秦第一打工人》 130-140(第8/14页)

    的外壳也并非废物,经过研磨处理后,不仅可以用来调节土壤酸碱度,还能有效提升土壤中的钙含量,可谓是一举多得,物尽其用。

    “还好君上您来了。”跟随蒙恬的将士们热泪盈眶,心中感慨万千。果然,还是长安君懂得享受生活、会吃会玩。

    虽说他们平日里跟着蒙恬将军也不算委屈,但与成蟜同行的日子相比,终究少了那么几分惬意和舒适。

    多少人羡慕那些负责保护长安君的侍卫们,对他们来说,能在长安君身边做事,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正因为如此,这个差事才会实行轮换制,否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嫉妒而红了眼。

    凡是接触过成蟜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在这位尊贵的长安君身边,好处实在太多。

    又不是傻子,谁会不喜欢慷慨大方、体贴周到的主子呢?

    在港口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成蟜不是亲自带队赶海,便是深入一线检查海水质量与温度等关键指标。

    当然,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旁人难以胜任。在外人看来,这位长安君似乎整日游山玩水、悠然自得,实则他正借助系统之力,悄然推进着海带养殖的长远计划。

    “君上,又送来了一批劳工。”一名侍从恭敬地上前禀报,打断了正在欣赏风景的成蟜。

    “又送人来了?”成蟜微微一怔,随即问道。

    “是的,这次一共送来了五千人。”侍从点头答道。如今港口已有数万工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