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这也是你皇玛法说的?”
永琏点头,拍拍汗阿玛的肩膀,“皇玛法说,您任重而道远。”
乾隆:“……”
次日去祭拜怡亲王,乾隆终于走不动了,坐着轿子去的。
永璜、永琏他们也都坐马车。
乾隆先在墓前祭酒,然后是允禄这一辈的兄弟们,再是弘晓、弘晈这些儿子,最后是永字辈。
永琏刚跪到蒲团上,就听见一个声音哭道:“四哥啊四哥,你怎么走得这么早?”
这不是十三叔公的墓么?怎么有人哭皇玛法?
永琏下意识想四处看,但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谁的声音。
他犹豫一瞬,装作什么都没听见,继续磕头敬香。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重组军机
十三叔公的魂魄就只叹了这么一句。
永琏直到行完礼,离开蒲团,都没再听到他说别的。
他也没有像皇玛法那样哭,大概是因为早知道皇玛法驾崩的消息,已经伤心过了吧。
不知他们另一缕魂魄有没有在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20-30(第3/17页)
府相遇。
汗阿玛连皇玛法的魂魄都要防备,若是知道十三叔公的魂魄也存在,且能和自己对话,又不知要胡思乱想什么。
永琏于是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至少现在,不必将这件事告诉汗阿玛。
回京的马车上,大家都累的不想说话,除了勤政的乾隆还在批奏折外,其他人几乎都在补觉。
这会儿也不在乎马车颠簸了,连入睡困难的永璜也睡得昏昏沉沉。
一觉醒来,天色已经暗下来,今日再在外面住一晚,明儿就能回宫。
今日乾隆坐轿子去怡贤亲王墓,銮仪卫们表现不错,乾隆给他们一人赏赐了五两银子。
晚上,当着诸王大臣的面,乾隆还夸了直隶总督李卫,这次出行,沿路安排都很妥当。
李卫这人脾气又臭又硬,跟鄂尔泰、田文镜等人都闹过矛盾。
乾隆正需要一个人,分一分鄂党的权势,张廷玉那人,泰滴水不漏,讷亲又太嫩。
回京后就要重组军机处了,他想把李卫安排进去。
反正李卫上了年纪,在朝中也没什么朋友,翻不出什么浪来。不过是用一用他在民间的声望以及和鄂尔泰的矛盾。
到了驻地,乾隆忙完手头上的事儿,换了便服,召李卫来对弈。
永璜、永琏本想来和汗阿玛请个安,就早点休息。
乾隆想起这兄弟俩还都不太会下棋,就让二人在旁边看。
永琏坐汗阿玛身边,永璜坐李卫边上。
李卫从前是怡亲王引荐给先帝的,今日又刚祭拜完怡王墓,乾隆就和李卫聊起怡亲王。
乾隆对自己这位十三叔的印象有点复杂,十三叔无疑是很好的人,对朝廷功劳也很大。
现在能有这么厚的家底,十三叔功不可没。
可汗阿玛对十三叔几乎是毫不设防,十三叔说能用的人,汗阿玛就用,这让乾隆很不能理解。
当皇帝的,怎么能这样信任臣子?哪怕这人是弟弟也不行啊!
乾隆和五弟关系再好,他也做不到那样信任五弟。
偏偏周围所有人,上到汗阿玛、皇额娘、下到官吏太监,提起十三叔,就没有不夸的。
真就是“宇宙之全人”了?他咋不信这世上有这么完美的人?
乾隆曾试图多接触十三叔,那时他已经猜测自己是太子,如果汗阿玛走在十三叔前面,十三叔一定是顾命大臣,早点接触,就当提前磨合。
汗阿玛不让他们和外臣来往,但这其中不包括叔叔伯伯们。
五弟和十三叔关系就很好。
乾隆万万没想到,十三叔对自己客客气气的,像是刻意保持距离。
乾隆理性上理解十三叔的考量,他大概是早料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只想辅佐汗阿玛,没有辅佐下一代的想法。十三叔这样打算非常聪明,是进退得体的十三叔该有的行事风格。
但感情上,乾隆就不太高兴,自己是那种容不下人的人吗?
瞧瞧汗阿玛给他安排的顾命大臣,他都委以重任,尊敬有加。
这些想法乾隆没和任何人提过,面上他还是对十三叔的儿子们很照顾。
李卫提起十三爷,浑浊的双眼里,又有了泪水。
就回忆起当年十三爷撑着病体去督办河工的事儿,皇上还派了太医刘声芳任户部官员,全程跟随。
永琏注意到汗阿玛听到这儿偷偷撇嘴,永琏心说您可先别撇嘴,等一瓶金川的时候,你可是派了一整个保姆团照顾小舅舅呢。
汗阿玛对臣子们好,跟皇玛法不相上下。
“看朕做什么?看棋。”乾隆用棋子敲敲儿子脑袋,“看了这么半天,学会了吗?”
永琏:“没学会。”
乾隆:“……”
李卫笑道:“阿哥爷年纪还小,不急,多看人下几盘,渐渐地就掌握门道了。”
永琏点头,对汗阿玛道:“那汗阿玛以后下棋的时候,叫我在旁边看。”
乾隆:“……平日没什么人和朕下棋。”他说着看向对面的李卫,“张廷玉太谨慎,跟朕下棋总让着朕,鄂尔泰那老头太严肃,朕不和他下。也就和李卿下棋自在,只是你不常进京,朕想找你下棋都没机会。”
李卫虽身为总督,却十分关注民生,不是在督办河工,就是去田间地头巡查耕种情况。
皇上想跟李卫下棋,李卫可不想陪皇上下棋,这种事还是让那些会哄皇上高兴的官员做吧。
“蒙皇上厚爱,臣不胜惶恐。”李卫只敷衍地回了一句。
乾隆心说这人人缘不好是有原因的,他于是又道:“朕听说李卿有胃疼的毛病?”
李卫道:“多谢皇
上挂心,臣无碍,只是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就添了胃疼的毛病。”
乾隆皱眉,“李卿怎能如此不爱惜身体?你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哪儿经得起这般辛苦?”
李卫微愣,皇上是在委婉地提醒自己,该致仕退休了?
他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这也来的太早了吧,自己还不到五十。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想施行仁政,或许觉得自己为政太过严苛。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顺着皇上的话道:“是啊,臣也想着好好调养一段日子。”
他一时揣度着皇上的想法,手中棋子就随意落在一处。
“哎,不该走这。”永璜忍不住提醒。
李卫回神,不由苦笑了下,自己竟如此贪恋官场,得知要乞休,就乱了方寸。
永琏向着自家汗阿玛:“落子无悔哦!”
永琏和李卫猜测的一样,也以为汗阿玛想让李卫回家休养。
他记得历史上的李卫病逝在了直隶总督任上,好像就是乾隆初年的事儿。乾隆派御医前往探视,他死后上谥号“敏达”,也算是厚待于她。
现在怎么这么早就想让人家退休了?
永琏可不觉得自己的小蝴蝶翅膀影响到了李卫。
不过不管是为什么,皇上有这个意思,当臣子的面上就不能表现出不满。
说不定汗阿玛只是试探一下李卫的态度,见李卫愿意听他的,反倒对他多一层信任。
就算真允许他辞官养病,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虽然朝廷少了一名好官,但李卫能活得长一点,万一哪天朝廷缺人,汗阿玛又想起李卫呢。
但二人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乾隆是想让李卫进军机处。
乾隆笑起来,“对!落子无悔!”他赶紧围困李卫的棋子。
“朕回京后打算重组军机处,张廷玉、鄂尔泰上了年纪,十六叔马马虎虎的,很多事指望不上他,十七叔身体不好,朕想让你回来,在军机处虽有案牍之苦,却不必四处奔走,你正也好调养身体。”
李卫愣了片刻,才放下棋子,跪下请辞,“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20-30(第4/17页)
年老才薄,恐怕不能担此重任。”
“你这是什么话,你是汗阿玛最信任的臣子之一,若是才薄,岂不是说汗阿玛不擅用人?”乾隆道:“永璜,快把李大人扶起来。”
永璜忙去扶李卫。
惶恐过后,李卫似乎明白了皇上让自己进军机处的用意。
他只好再次跪下谢恩领命,愿为皇上分忧。
永琏不知道汗阿玛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但他为李卫高兴。也为朝廷高兴,军机处又多一名能臣。
有他在,军机处势力比较分散,说不定就没有鄂、张党争了。
咦?这或许就是汗阿玛的目的。
但为什么历史上乾隆没这么安排嗯?
历史上乾隆是想指望讷亲,但现在乾隆要把讷亲派去地方上抓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
海望的名声不显,还得是李卫这样的先帝时期的封疆大吏来坐镇。
回京后,先是总理事务大臣们请辞,乾隆先对允禄、允礼等人勉励一番,又表示自己才识经验有限,还需按照先帝旧制,恢复军机处。
军机处的名单出来后,一时激起千层浪。
六个人,鄂尔泰是领班军机,另有海望、张廷玉、李卫、纳延泰、班第。
两名满人、两名汉人、两名蒙古,非常平均。
这种权衡众人猜到了,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六个人中没有一个是宗室。
允禄、允礼可都是先帝安排的顾命大臣啊!
“当今皇上看似对宗室好,其实……十六叔、十七叔这一年多来不够尽心吗?”
郑家庄,弘晳请几个弘字辈的兄弟喝酒,酒过三巡,弘晳有些醉了。
弘晈轻咳一声,“大哥慎言。”
弘晳叹息一声,“我只是替十六叔、十七叔难过。”
弘晈道:“虽未让他二人入军机,但他俩身上的职务可一点没少啊!十六叔不还是管着宗人府等事吗?”
“那不一样,不让他们入军机处,就证明……”
他话还没说完,弘晓站了起来,“理王兄,诸位兄长,我不胜酒力,想先回去休息了。”
在座众人他年纪最小,今日本不想来,是被自家兄长弘晈硬拉来的。
果然,理王开始讨论一些危险话题。他可不参与。
弘晳倒也没留他,吩咐管事送他。
弘晈看看弟弟,隐约觉得弟弟不大高兴,就起身道:“我送他回去吧。”
“哎哎哎,你别走,弘晓都十几岁的人了,还能走丢了不成?”弘晳叫住他,“咱们哥几个继续喝。”
理亲王府,侄子们在为十六叔、十七叔叫不平,庄亲王府,允禄却正哼着小曲给尚书房的学生出数学题。
不让他入军机处正好,他有大把时间备课。
数学课一旬三次,每次上课时,他都担心孩子们忘记上一次的内容。
前几天又因为去泰陵耽误了几天,回来上课额尔登额果然把上回讲的内容忘了。
永琏就提议,可以出本练习册,让他们每天都能做一两道题,这样就不会忘记上课的内容。
允禄觉得这主意不错,练习册以后入尚书房的小阿哥们也能用。
乾隆想知道允禄、允礼对不能入军机处的态度,他不好亲自问,就让弘昼去看看两位叔叔。
弘昼先去看十七叔,十七叔身体本就弱,他实话实说,自己早就想辞掉总理事务大臣,回家养病。
军机处每天卯时要在宫里候着,他可顶不住。
弘昼也觉得十七叔不能太累,陪他说了几句就来看十六叔。
这叔侄俩更熟,允禄听说弘昼来了,就让他直接到书房。
“你来的正好,帮我验算下这些题目。”
允禄把一摞纸递给弘昼。
弘昼:“……这是啥?”
“是给尚书房小阿哥们出的练习册。”允禄道:“我打算分十六卷,一年两卷,学八年,就能达到我现在的水平了。”
弘昼:“……”
十六叔你对皇兄有怨气就冲他去,折腾孩子们干啥,十六卷数学题,他想象一下就头大。
弘昼一边趴桌上验算,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