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50-60(第1/20页)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不给面子

    只看容貌,已经淘汰了一个。

    今儿召见剩下三个,乾隆是想考考他们的举止谈吐,不知礼数的在乾隆这儿肯定过不了关。

    但这三个小男孩出身好,家里又都有爱新觉罗的女性长辈,礼数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就算在家里不重视这些,出门前肯定也提前训练了。连端茶盏的动作都规矩得很,进了西暖阁,眼睛也不乱看。

    乾隆很满意,就笑着问他们在草原上喜欢玩儿什么,读什么书。

    乾隆是用汉语问的,这三人自然要用汉语回答。

    三人在家都学过汉语,虽然有点口音,但日常交流问题不大。

    冰图郡王的儿子阿喇旺布汉语说的最好,用词也文雅。确实如传言所说,熟读经书。

    只是这孩子有点腼腆,回答问题时紧张的手都在抖。

    乾隆倒也能理解,很多地方大员见了皇上尚且拘谨,更何况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土默特部的小贝勒达都就沉稳淡定许多,对放牧的事儿格外熟悉,还会训练海东青。小少年说起这些时眼中带着自信,他是这仨小孩里唯一有爵位的,在家里是小主人,见识的也多,他很清楚皇上召见自己的目的,回答乾隆问题时,似有意似无意的提了几次土默特部和皇室历代联姻的事儿,以及宗室女在土默特部如何受重视。

    乾隆只是笑着颔首,当过家的小孩就是不一样。

    相比起来,巴勒珠尔就显得很天真,还直言说汉书不好读,家里请的师父教的乱糟糟,他学的稀里糊涂。如果能留在内廷读书,他要好好请教师父问题。

    乾隆当即笑说:“你有什么问题,朕倒是可以帮你解答一二。”

    巴勒珠尔惊喜地眼睛都亮了,立刻问了几个论语里的问题。

    乾隆就给他们解释。

    草原上很少见博格达汗这样博学的人,仨小孩听得十分入神。

    乾隆本打算见一见就让他们回去,说起《论语》又不禁打开话匣子。

    正讲的眉飞色舞,外面李玉通传“二阿哥求见。”

    临近年关,允禄没时间进宫教永琏他们用火铳,而且新型火铳还在改良,乾隆打算到时候直接让孩子们学习新的。

    加上这几天外面下雪,不好学习骑射,乾隆就给几个孩子放假,用完晚膳在尚书房练会儿字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永璜就回自己院子读书,永琏带着永璜的表兄对惠民食堂的账册,还要偶尔过问弘晓那边的进展,也没闲着。

    永琏今儿过来是来请汗阿玛给报纸取个名字。

    他进屋瞧见三个蒙古打扮的小男孩,就知道是妹夫候选人。

    三人长得都很端正,但有个眉眼格外出众,唇红齿白浓眉大眼,漂亮却不失英气。

    永琏猜测这个就是巴勒珠尔,果然,等三人跟他见礼时,这小男孩自报家门,“奴才色布腾巴勒珠尔给二阿哥请安。”

    乾隆道:“你来得正好,以后他们在尚书房读书,你们要像自家兄弟一样相处。”

    永琏点头,又对三人道:“在宫里别拘束,以后咱们一起玩儿。”

    乾隆轻咳一声。

    “当然,也要一起读书,听汗阿玛教诲。”永琏忙补充。

    “这还差不多。”乾隆斜儿子一眼,“这么冷的天,不在屋里做功课,又跑来做什么?”

    永琏很自然的坐到乾隆身边,笑眯眯道:“儿子想给报纸求个名字。”

    他说着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和弘晓取的几个名。

    乾隆扫了一眼,随口念出来,“文报、大清文报、大清周报、国朝新闻。”他说着看向下面坐着的仨小孩,“你们觉得哪个好?”

    三人连报纸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不知如何挑选。

    达都就说:“全听皇上的意思。”

    乾隆觉得这小子在敷衍他,阿喇旺布则问了下报纸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开始掉书袋,最后得出结论,“文报”最好。

    巴勒珠尔则道:“奴才以为新闻这两个字尤为重要,这报纸比起其他书籍,就贵在这个“新”字,寻人启事寻物启事如果是去年的,那也没什么用了,所以名字里还得有“新闻”这两个字。”

    永琏闻言点头附和,报纸是有时效性的。这小子真正听懂了报纸的特点。

    乾隆不置可否,先打发三人回去,又说过年期间京城街上热闹,让他们的家长带着他们四处逛逛。

    三人应了一声,行礼告退。

    乾隆这才让永琏铺纸研墨,御笔亲书了“国朝新闻”四个字。

    这就是大清第一份报纸的名字了。

    考虑到这年头的交通问题,这报纸每月只有三期。分别在初一、十一和廿十发行。

    弘晓喜欢藏书,对直隶一带各书坊报房都很熟,很快就联系妥了。乾隆四年二月就可以发行第一期。

    “正月初三,朕要在乾清宫宴请诸王大臣,并与众人联句庆贺新年,到时候选几篇好的,刊登在第一期上。”乾隆道。

    永琏欣然同意,这报纸免不了歌功颂德,不过没关系,以后总有夹带私货的机会。

    第一期除了乾隆预定好的诗词,永琏还打算发一篇禁毒小漫画,他都已经画好了。

    乾隆在武英殿修书处给永琏他们隔了一个房间出来,又派了几名内务府笔帖式过来帮忙,永璜的表兄常明也被永琏安排进来。

    孝期后的头一个新年,乾隆安排了各种庆祝活动。除了宴请王公大臣外,还要请太后再次去重华宫进宴,然后一家子去圆明园住。

    喜欢热闹的乾隆已经开始期待过年期间的各种活动了,然而临近年关,却收到奏报,宁夏地震。

    天灾伴随人祸,因为地震后百姓四散奔逃,许多人趁机偷盗抢掠,现在当地非常乱。连陕甘总督查郎阿都亲自去指挥赈灾,乾隆又派固原的绿营精锐赶去维持治安。

    军机大臣班第也已经快马加鞭往宁夏赶,快过年了,如果没安抚好灾民,真的容易出乱子。

    班第都出京了,甘肃巡抚才上奏,表示自己得知总督去了,也急忙赶往灾区。

    乾隆气个半死,你这个巡抚是怎么当的?总督都亲往赈灾,你还在这做梦呢?

    乾隆在谕旨里点名批评了甘肃巡抚。

    因为甘肃去年开始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士绅早有不满,但因为讷亲手段强硬,他们没敢闹。

    这次地震让他们逮着机会了,聚众在官府门前闹事,就是因为朝廷改变了祖宗之法,才造成这么大的天灾。

    乾隆的好心情就因为这事儿变得一团糟,他甚至想过停止推行官神一体当差纳粮,但这事儿是他在汗阿玛的魂魄前保证过的,再困难也要推行。

    大年初三,乾隆在乾清宫宴请诸王、贝勒并大学士九卿,

    共九十多人,乾隆作“洪钧气转叶韶年,”一句,官员们纷纷联句作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50-60(第2/20页)

    永璜、永琏俩小孩不会作诗,只负责围观并夸夸。

    这还是兄弟俩头一回参加这种对外宴席,本来他俩是可以不参加的,但乾隆现在觉得俩儿子对外朝的事情知道的太少了,有意让他们来见识见识。

    永璜、永琏是真见识了大家歌功颂德的本事,尤其弘晓、允禧等人,那诗写的既喜庆又不谄媚,汗阿玛看的眉开眼笑。

    永琏打算以后多向弘晓叔请教,毕竟他早晚也要写这类诗。

    除了几个永字辈的小孩,在座大部分人都写了几句,唯独理亲王弘晳说自己无诗才,一个字没写。

    乾隆当即脸色就有些难看,什么意思?故意来扫兴的?

    乾隆本来就看弘晳不顺眼,这两年派人在郑家庄监视他,愈发觉得他心怀不轨,以前是想方设法拉拢宗室们,现在叔伯兄弟各有各忙,没人搭理他,他就沉迷算卦,让人打听京城有名的算命先生。

    乾隆心说你还有什么好算的,算你能不能保住亲王爵位?

    反正郑家庄有乾隆的眼线,乾隆是一点不怕,他真要有不轨之心,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

    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乾隆也不好贸然发难。

    弘晳在这种场合上不给面子,乾隆硬是忍了,没说什么。

    宴席结束后,乾隆先离开,然后宗室按照辈分依次离席。

    到各家马车前时,弘晳就招呼弘昇,“去郑家庄喝酒?”

    弘昇忙摆手:“喝不动了喝不动了,明儿一早弟弟还要去天津一趟,那边的眼镜铺子快开张了,对了,大哥若是需要眼镜,弟弟可以给您送几副。”

    “哥哥不缺眼镜,当年皇玛法赐给我一副水晶眼镜,紫檀木框子,我现在还用着呢。”弘晳道。

    周围几人闻言都暗暗在心里翻白眼,又显摆上了。

    弘昌本来都上马车了,闻言又掀开车帘,“皇玛法给大哥的眼镜稀罕,您还是供起来吧,回头给您送一副玻璃的,轻巧耐用。”

    “大哥人家有水晶眼镜,才看不上我们的玻璃眼镜。”弘昼笑道:“咱们还是自己留着卖钱吧。”才不给这个讨厌鬼!

    弘昌、弘昇现在都跟着弘昼这个弟弟混,他们能不能赚到钱,全取决于弘昼,自然要听他的,二人闻言就笑着点头,没再搭理弘晳。

    弘晳自讨没趣,上了自家马车。

    弘昼那小子当年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皇孙,皇玛法估计都对不上号,如今竟如此嚣张?

    再想想今日高坐龙椅的那位,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还以为自己的诗写得多好呢?宗室王公肯定都在心里笑话他。

    听说他儿子还要办什么报纸,给天下读书人宣传他的诗。简直丢人现眼!

    思及此,弘晳勾了勾嘴角,世人都说皇上疼爱二阿哥,那如果二阿哥把这报纸办砸了呢?

    乾隆这几日不用处理朝政,宴席散了就去寿康宫陪着太后说话,宫里的孩子们也都在。

    永琏就逗钮伦,“妹妹你知道吗?尚书房要来几个蒙古小孩儿。”

    “知道,听汗阿玛说是要养在宫里。”钮伦道:“皇额娘还给他们做了新衣服呢。”

    永琏就嘿嘿笑,“你知道汗阿玛和皇额娘为何对他们这么好吗?”

    “人家是客人嘛。”

    永琏注意到她脸红了,就猜测小姑娘心里清楚,就想打趣他两句。

    正这时,弘曕掀帘子进来,外面大人们也正讨论这件事,“皇兄为什么要让那三个蒙古小孩到宫里读书啊?他们父母都不在了吗?”

    永琏坏笑,永璜就拉拉他袖子。

    弘曕是叔叔辈,当着他讨论钮伦的婚事不太好,就转移话题,“我们来玩游戏。”

    弘晳看看这兄弟俩的小动作,就叉着腰道:“不对,你们有秘密瞒着我!”

    永琏用眼神向永璜求助,永璜刚要替妹妹解围,就听钮伦说:“那是为了督促你们用功读书,六叔你可不能给皇家丢人啊!”

    弘曕:“……啊?可是他们都十来岁了,要比也是和永璜、永琏比。”小弘曕说着坐到永琏另一边,拍拍他肩膀,装作老气横秋的语气,“二侄子听见没,不能给皇家丢人。”

    永琏:“不许叫我二侄子!”

    “二侄子二侄子二侄子……”弘曕嘻嘻哈哈。

    “六叔你学坏了!”永琏说着就去挠弘曕胳肢窝。

    俩人闹成一团,外面都能听见永琏的笑声。

    乾隆无奈摇头,“钮伦今年都变文静了,就永琏这臭小子还跟小孩一样。”

    “你小时候也是一样的,”太后道:“在你汗阿玛跟前沉稳懂事,到了哀家面前,就一团孩子气。”

    乾隆:“……”

    当着皇后和贵妃,皇额娘又乱讲!

    “后日去重华宫,让永璜、永琏也一起跟着去吧。”太后道:“有这俩孩子在才热闹。”

    乾隆想了想,大过年的,额娘高兴就行,于是答应下来。

    永璜、永琏又多半天假期,连连给皇玛嬷作揖。

    “好了好了,再这么兴奋,你汗阿玛要把假期收回了。”太后笑道。

    乾隆:“……”

    次日,阿哥所那边安排了院子,三位额驸候选人正式进宫。

    三人先去给乾隆请安,又往寿康宫见太后,太后见了三个孩子都很喜欢,招呼他们吃茶果点心。

    达都和阿喇旺布都有几分拘谨,只有巴勒珠尔没心没肺,跟太后说话就像和自家长辈一样,太后听说他会唱蒙古祝酒歌,就让他表演一个。

    巴勒珠尔也没扭捏,立刻声音洪亮的唱起来。

    太后很高兴,除了三个孩子一人一份的见面礼,又单独给巴勒珠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