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推诿,立刻带上丫鬟便出诊。
能拯救一个产妇,无论她是否已经顺利生产,相当于也改变了她孩子的命运,至少不会让这个孩子变成没有娘的孤儿。
连续出诊好几天,跟着的几个丫鬟都累得不行。
梅香忍不住说道:“真希望明天来的不再是附近村里的了,安戎城里的怎么就不知道来咱们济民堂呢?”
翠柳听了赶紧让她别说了,然后小声说道:“咱们姑娘宅心仁厚才愿意出诊的,安戎城里的居民还是心存偏见,觉得咱们姑娘一个女人不该开医馆抛头露面,可别再提这话了,让姑娘听了肯定伤心。”
梅香知道自己说错话,只能在心里想想。
其实她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姑娘别那么辛苦四处奔波。
也不知道是不是梅香的心愿灵验了,或者是沈浅这段时间在附近乡下积累的口碑终于让城里的居民信了她的医术,总之,这天竟然有一个中年男人找上门来,沈浅很快便诊断他得了风寒,为他开了方子。
对方接了方子付了诊金便离开了。
今天守在济民堂的是梅香和翠柳两人,沈浅倒是没什么反应,这两个丫鬟彼此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神色。
没想到昨天才说起这个,今天就真有城里的居民上门了。
这样多好呀,不用出诊,很快就能把病人给送走了。
梅香这次没说出口,但在心里许愿,希望这样的病人可以多来一些。
刚才那位大叔很快便去而复返,他拿着方子一脸愁容。
翠柳如今是沈浅的助手,见那人又来,赶紧上前问道:“你刚才不是来过,这是怎的了?”
那人咳了两声,艰难说道:“我先去附近的顺义药铺,那里没有这方子上的药,所以我便去了庆余药铺。可是庆余药铺的姚掌柜说,不接你们济民堂的单子,让我再去别处找药,你看这……这可怎么好。”
杨大叔的风寒已经拖了有阵子了,因为怕传染家中一大家子老小,这才终于来医馆看病,对方是个女大夫这事他早就听说了,最开始还有些别扭,却也很快调整过来。
只是没想到麻烦的事情还在后头,他拿着这家医馆的方子,竟然在别家药铺抓不到药,这就很稀奇了。
“他有没有说为何?”沈浅撩开门帘走了出来问道。
杨大叔摇摇头:“我没问,店小二便将我请出来了。”
沈浅想起上次自己去庆余药铺的经历,那位姚掌柜似乎对她这个女大夫颇有偏见,当时采购药材价格没有谈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个原因,姚掌柜拒绝为她的药方抓药。
“这位大叔,劳你白跑一趟,真是抱歉,这样,你坐在我医馆稍等,我让丫鬟亲自为你熬好汤药,你先喝下发汗,剩下的药材你回家自己煎着喝。”
第96章 穿到古代开医馆10缺药
杨大叔摆摆手:“不用麻烦你们,你还得给别人看诊,要是你这儿有药,我直接在你们这儿买,药钱我照给。”
沈浅还要说什么,杨大叔又说道:“青田村的方婆子其实是我表婶,你给她治肩膀的事情我们全家都知道,你的医术了得,今天的事情是庆余药铺的人不对,你只需要给我药就行了。”
对方这么说,沈浅也就不再强求了,将自己开的“麻桂汤”的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好给他,总共三副药。
“这些五百文钱。”
杨大叔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如今安戎城药材奇缺的情况下,济民堂这里的药材也会水涨船高,没想到,她竟收正常的价。
他爽快给了钱,便离开了。
其实之前顾景行给她运来的种子和幼苗,大部分都是甘草、当归、黄芪、白芍这些常见药,如今她已在院内种植了一些,而如今冬春交际的时候,风寒多发,最近她每周都会带着丫鬟上山挖药,有了系统的药材分部导航,她也很容易挖到所需药材。
之前安戎缺的药材大部分都是活血化瘀类的,风寒类的药物并不奇缺,价格也稳定,但为了避免意外,沈浅也从顺义药铺那里囤了一些。
没想到这次就用上了。
只是庆余药铺竟然做得这么绝,竟然拒绝给济民堂的药方抓药,沈浅也是没想到的。
沈浅立刻派梅香去顺义药铺问风寒药材的情况,梅香很快便一脸愁容地回来了。
“姑娘,冯掌柜说,听说最近几个县不少人都得了风寒,如今治疗风寒的药也开始缺了。”
果然这样,看来之前找冯掌柜囤的最后一批药材还是囤对了。
“可是为什么顺义药铺的风寒药材都缺货了,庆余药铺却还能买到药材呢。”泠鸢有些愤愤不平。
沈浅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不过,根据她的经验,其实也不难猜。
“他们能在安戎开一个这么大的药铺,自然有自己的渠道和门路。”
泠鸢消失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来带回来一个消息:
“姑娘,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大约之前咱们济民堂没有病人上门,所以还没动到别家利益,如今金仁堂联合了庆余药铺一起抵制咱们济民堂的方子。”
“金仁堂平时只接待递名帖的贵客,咱们接诊的大多是附近乡下的村民,压根没动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为何非要抵制济民堂?”沈浅有些不解。
“我这边打听到的消息,据说德济堂和回春堂的老板找到了金仁堂,让他们出面找的庆余药铺。”
沈浅这下明白了,之前她了解过这几家医馆,德济堂擅长正骨,回春堂擅长疫病。
他们稍微一打听便知道她会金针,能自制膏药,只要做出点名堂,势必会影响到这两家的生意。
金仁堂估计是看不惯她这个女人开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佛系养崽,快乐种田[快穿]》 90-100(第9/15页)
馆,便索性出面,断了她的路。
在他们几家看来,只要庆余药铺不给济民堂的方子抓药,她这家医馆就很难开下去了。
只可惜他们算漏了,她如果没半分依仗,怎么敢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安戎城开医馆呢。
她从上次去过庆余药铺以后便知道,这家药铺绝对没法合作,所以才会提前找顺义药铺囤药,只是没想到他们会做这么绝。
见沈浅不说话了,泠鸢又出声说道:“据说庆余药铺和金仁堂背后靠山都是周家的势力。”
“周家?”沈浅突然想起了什么:“当今皇后和太后,也是姓周对吧?”
“是了,外戚势力庞大,把持着朝政,也把持着很多物资的流通,比如药材,便一直是周家的人在经营。安戎是小地方,周家势力渗透有限,但是拐弯抹角的还是有关系。”
沈浅恍然:“那就说得通了,所以金仁堂眼睛长在天上,只给官眷贵人看病,而庆余药铺也看菜下碟,原来是背后有靠山。”
说起来她跟周家也算是有旧怨了。
邵阳公主便是周皇后和永泰帝最宝贝的掌上明珠,据说也深得周太后的疼爱。
当初顾景行那么急着将她送出京城,沈浅原本觉得他肯定只是因为怕她生事,挡了顾景廷和邵阳公主的婚事。
可如今想来,顾景行对她几次三番照拂,甚至照顾她找去京城的母亲,他当时将她送走也是为了她的安全。
如果她留在京城,只怕邵阳公主早晚也会下手。
真没想到,都躲到安戎这种边境小城来了,依旧逃不过周家的势力。
沈浅突然心中闪过一个想法,那顾景行究竟站在哪边呢?他身为大将军,也倒向周家了么?
当然,这个问题多想无益,顾家毕竟跟皇室联姻,周皇后有三个嫡皇子,目前二皇子的呼声最高,但凡顾景行脑子稍微正常一点,都不会跟未来的太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对着干。
想清楚这点,沈浅便更加明白,她得自己想办法面对未来的困境,不能过分依赖顾景行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由于顺义药铺不少药都缺,而庆余药铺和别家医馆又抵制济民堂的药方,所以沈浅在病人上门以后索性不开药方了,直接诊金药钱一起收,用济民堂自己的药材,辅助金针治疗,效果倒比直接开药方让病人抓药煎药治疗效果更好。
一些店里缺的药材,她便定期在系统金币商城中兑换一些,混在已有的药材中倒也没有让几个丫鬟起疑。
翠柳身为沈浅的助手,每隔几天便会跟泠鸢上山一次,采集草药。
只是就算这样,济民堂很快也迎来一次不小的挑战。
济民医馆生意的确比之前好一些,但都是一些零星的病患,不知从哪天起,安戎城里的居民也逐渐找来济民堂,而且竟然大多都是身患风寒之症的病患。
如今药材吃紧,风寒之症却又开始流行,沈浅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了。
她去找顺义药铺的冯掌柜打听,却听他说了另一件事,因为凉州大雪出现灾荒,流民增多,四处流窜,朝廷拨粮赈灾,同时也留意了附近几个州风寒流行还缺药的情况,于是上头让人一并将药物运送来解燃眉之急。
安戎也在赈灾之列,只需要耐心再等等便能等到风寒药物等物资,缺药的情况肯定能缓解的。
只是,一件奇事发生了,听说赈灾的粮食和药材分陆路水路运往凉州,陆路的那批路上遭遇了劫匪,运粮的官兵死伤惨重,粮食也被劫走了,而水路便更离奇了,一艘大船在河道中失控,直接撞翻了三艘运粮和药材的官船。
冯掌柜叹息着:“眼看着风寒药就能送到了,谁能想到路上竟然发生这样的事,这只怕就是命了,不仅安戎,附近几个县几个州府的百姓只怕要遭殃咯。”
沈浅一听这消息便感觉不对。
如今治疗风寒的那几味药,全城都缺货,庆余药铺虽还有,但价格涨到了一副药一两银子的天价。
城中大部分人都掏不起这个钱,只能生挨着,有些人实在挨不过去了,听说济民堂这边看诊可以买到药便来这里试试。
沈浅原本还可以部分用自己种的挖的药材,一部分用金币商城的药材,可这次风寒疫病来势汹汹,她虽每天提醒自己省着点用,可医者仁心,她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所以系统中诊疗人数在直线攀升,可金币商城的金币却在不断下降。
“泠鸢,你还能跟你家主公联系,让他给弄点风寒的药来吗?”沈浅终于有些顶不住,找泠鸢开了口。
泠鸢答道:“姑娘,咱们安戎城的消息已经报上去了,主公那边还暂时没有答复,不过我相信他肯定很快就会安排人送药过来的。”
这边的情况,之前吴痕都报过去了,原本药材会跟着赈灾的物资一起送过来,估计上次物资在半途遭遇意外,所以受阻了。
不过主公肯定会再安排人送过来,只需要再稍等一段时间,只要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间,药材就一定能送到的。
沈浅觉得这样的情况不是几家药铺医馆能解决的,必须要尽早通知县衙。
她便亲自写了状纸,让泠鸢找县衙的衙役通传。
只是一连好几天,沈浅日日来县衙门口等,却始终等不来回音。
沈浅亲自过去跟衙役说道:“这位大哥,我的状纸非常重要,关乎安戎全城的风寒疫情,百姓命悬一线,急需官府出面调配药材,能否帮忙通传?”
衙役一脸不耐烦:“去去去,一边去,你来好几次了,烦不烦啊,我们县令大人忙着呢,没空见你!”
“那么状纸替我送进去了吗?”
“送了送了,县令大人日理万机,哪里顾得上这等小事。”
沈浅无语,这种鸡同鸭讲无非就是浪费时间,她也明白了找县衙是没用的,她还不如回济民堂多给病患看诊治疗。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沈浅一边勉励支撑着,一边尽力医治更多的风寒病患,每天睁眼就在接诊、施针、带着丫鬟和府里的下人熬药。
由于药材稀缺,她便不直接给病人熬药了,而是在医馆后自己熬制药材再分发给病患。
初诊,正处于发病期的病患可以优先领到第一次煎煮的汤药,处于恢复期的病患则只能领到二次或者多次煎煮的汤药。
当然,所有病患也都是被提前告知了这样的操作方法,无异议再接受诊治。
用这样的法子,沈浅又艰难支撑了十天,直到今天,金币商城的金币已经完全耗光了,附近山上也无风寒药物可采,顾景行那边还杳无音信,而顺义药铺则是早就缺货多时了。
济民堂如今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此时一位妇人正抱着孩子在医馆门口求救:“沈大夫,能不能救救我的孩子!”
今天来看诊的人多,济民堂原就不大,此时沈浅正在内间为一位大爷扎针,大爷来的时候,济民堂治疗风寒的药已经缺了好几味了,沈浅为他扎针之前也说明了情况。
不过大爷也听说庆余药铺的药价高到离谱,既然别处也没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