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长胳膊取来胡饼,把半个饼全都浸进浓稠的酱汁,油脂立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进饼皮的孔隙里。
原本胡饼已经冷硬,微微发干,直接吃怕是能把人噎出二里地,但蘸了那浓稠的肉汁后,竟焕发出新的滋味。
一口咬下去,脆硬的饼皮被肉汁浸得软乎,混着软烂的肉块在口中散开,酱香的肉汁与麦香交融,咸香中带着隐隐甜丝丝的滋味,吃得他满足地眯起眼睛。
真香。
食盒很快见了底。
周肃之意犹未尽地刮着盒底残存的酱汁,一滴都不肯放过,抹在最后一小口胡饼上,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待咽下后,他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此番竟像个贪嘴的蒙童似的,不由得摇头失笑。
窗外的月光斜斜照进来,映着案上吃得干干净净的食盒。
周肃之摸着胡子喃喃自语:“确实不错,难怪那两个小子铤而走险。”
他瞧着食盒角落刻着的“崔记”二字若有所思。
崔记食肆?
记住了。
饱食之后,不知怎么,周肃之突然想起几十年前在江南,母亲也是这样把炖好的羊羹放在食盒里,偷偷送进他苦读的书斋。
他胸中忽有块垒涌动,一腔热血涌上心头,站起身来,抓过毛笔就在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一首《琥珀肉赋》:
“文火三更听夜雨,浓油赤酱化霞浆,圣贤字里偷垂涎,始信人间有仙方。”
夜已深,周肃之将笔搁置一旁,欣赏了一会儿自己的诗作,忽然想起明日还要检查那两个学子的罚抄,心虚地瞥了眼空食盒。
罢了,这食盒明日便还给他们吧!
【作者有话说】
感谢大家这些天来的支持[红心]
下章评论区随机抽点读者宝宝发红包,不见不散哦[红心]
第43章 曲江赴宴
◎“这杯我来。”◎
崔家小院。
崔时钰正在擦外卖食盒,把最后一只擦得盒内盒外都锃光瓦亮,这才和其他食盒放置一处。
她解下围裙,提高声音朝外喊道:“肉没了记得往锅里添,别叫锅空着了。”
三声不同的“知道了”伴着鸡崽啾鸣一同传来,李竹额外补充了一句:“娘子且放心去,铺子里有我们几个,娘子不必担心。”
今日上巳,食客们大多去过节了,想来食肆的客人不会太多。
崔时钰应了一声,放心地转身离开。
本朝,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是个极盛大的传统节日,除了祓禊祈福、踏青游春、吃五彩蛋,上巳期间,人们还会邀请好友在溪流旁摆酒设宴,期间酒杯随溪水漂动,飘到谁面前就要饮酒赋诗,即“曲水流觞”。
昨日崔时钰便接了一笔这样的订单。
订单人名叫杨明,是位年轻郎君,眉宇间朝气蓬勃,未语三分笑,似是还在书院修学,面对崔时钰很是客气,亲自带着十两银钱登临食肆大门。
“久闻小娘子庖厨之艺,前日有幸得尝那道琥珀肉,当真令人魂牵梦萦。恰逢上巳佳节,某已在曲江畔备下临水宴席,想请小娘子亲自掌宴,不知可否赏脸?”
崔时钰上辈子承接过的宴席数不胜数,这辈子倒还是头一回,且又是古人宴,更觉新奇,不知不觉比从前更认真对待起来。
“承蒙郎君不弃,上巳佳节曲江设宴本是雅事,儿自然愿尽绵薄之力,只是不知郎君欲设几品菜肴,又可有忌口?儿好早做准备。”
一听这话,杨明便知此事八成可以落定,笑容舒展开来:“宾客约十人,多是同窗,银钱上不必太过拘束,至于忌口,莫用太多茱萸,荤腥菜不必太多,对了,还有几位同窗不食葱韭,剩下的小娘子看着备便是。”
不吃辣、不吃葱姜、就连肉菜也不必太多,看来这顿宴席追求的是既文且雅了。
想来也是,毕竟是上巳节的宴席嘛。
崔时钰思索片刻,心中已有了数,道:“郎君既要应上巳的景,儿暂拟了这几道菜,荠菜炒鸡子、春笋煨火腿、鲜菇玉兰片,配以薄饼卷时鲜,其余菜品也都与这几道口味式样类似,不知郎君是否合意?”
杨明思忖片刻,点头道:“不错,这些时令小菜都宜赏曲江新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40-50(第7/26页)
又携春意,便是某想象中的曲江宴了。不知小娘子打算上何种肉菜?”
这个崔时钰刚才也想好了,道:“鱼脍如何?”
鱼脍即生鱼片,唐人极爱吃,将新鲜生鱼去骨去皮切成薄片,佐以姜、醋、盐、豉,点缀葱丝、姜丝、橙皮等,吃起来爽滑细腻,软嫩无渣,杜甫形容其为“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只是本朝皇帝姓李,又因“鲤”字和“李”字谐音,为避免冲撞,一般不用鲤鱼做脍,而是选用鲫鱼、鲈鱼、鲂鱼等其他鱼类。
崔时钰这次打算用鲈鱼,告之对方,想到什么便说了出来:“现捞的活鲈鱼,片完铺在荷叶上,用的佐料也不复杂,姜丝陈醋去腥,再调一碟新榨出来的橘汁,酸甜清冽,才不辜负这口鲜甜。”
上巳节宴,本就是追求风雅意趣,虽说请了最近风头正盛的崔记食肆的店主娘子坐镇,但其实杨明对吃食口味并未抱有大太期望。
只是如今听她这么一说,倒真觉得这顿附庸风雅的宴席的味道也会不错。
杨明抚掌笑道:“好!不愧是崔娘子,光是听着这番‘鱼片经’就觉食指大动,便依小娘子所说制备这些菜吧。”
因这次宴席所需的全部食材由东家,也就是那位杨明郎君一手包办,是以崔时钰轻手利脚,只用带一柄菜刀上阵。
——谢宵送的那把刀。
这刀刀身窄而修长,刃口很是锋利,刀柄不知是用什么木料做的,握持起来极为舒适。
自从谢宵送了她这道刀具,崔时钰便不再用原先崔家庖厨自带的菜刀了。
瞧着就跟新手村工具似的。
话说回来,这位谢小郎君送了她如此贵重的贺礼——不光是这把菜刀,庖厨的橱柜里还躺着好几把斩骨刀雕花刀之类,一看就价值不菲。
崔时钰还真不知日后应该回送给对方什么礼。
想来想去,只能等谢小郎君日后来食肆都给他免单好了。
不过谢宵的假期少得可怜:国子监广文馆学子休沐通常为十天一次,称为“旬假”,每月只休三天。
月休三天,听起来实在有些可怕,放在后世是要被挂在网上避雷的程度。
好在除了旬假,学子们逢年过节也会放假,每次放个两三天的,多少能有些心理安慰。
也许上巳节这几日便会和谢小郎君见面吧。
崔时钰按照杨明留给她的地址,一路来到一处位于曲江西岸的庄园。
砖石垒就的八字粉墙向两侧延展,墙头覆以筒瓦,朱红漆的角门半掩于重重垂柳之后。
一派大户人家的画风。
崔时钰这边正感叹着“好大的房子”,那边便有僮仆上前问道:“足下可是崔记食肆的店主娘子?”
崔时钰颔首:“正是。”
见她点头,那僮仆便礼道:“娘子请随我来。”
崔时钰跟随引路小童进了门,绕过照壁,三进院落豁然可见,每走几步便见一处雕花漏窗,窗外不是移栽的巍峨奇石,就是精心修剪的珍稀花卉。
没过多久,两人来到一处水渠,渠中清流蜿蜒,潺潺水声响彻不绝,周围错落摆放着数张矮几,想来便是曲水流觞的专用水道。
能在曲江畔拥有庄园的人,不是皇室成员便是贵族官员,看来这位杨姓订单人的身份果真不一样。
不过,管他王侯还是神仙,她只是来赴一场宴会的约定,这顿饭做完,十两银子便到手了。
崔时钰对自己的定位很是清楚。
告别小童,她提着刀按照对方指引的方向拐进庖厨。
庖厨内部倒是布置得很朴素,地上搁着新劈的木柴,窗边一溜瓶瓶罐罐,里面装满各种调料;灶台也与她食肆里的制式大差不差。
想来做起饭来会很顺手。
崔时钰目光刚从食案离开,便和两个穿着短打的少年对上了目光。
这两人正磨着刀,听见脚步声同时抬头,一模一样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竟是对双胞胎。
左边那个性子活泛些,瞧见崔时钰便笑出了一对小虎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打招呼道:“娘子安好!”
右边那个更安静沉稳,边往灶膛里添柴边对崔时钰说:“食案、厨刀和菜蔬都已洗净,娘子可放心取用。”
这两个少年是杨明昨日和她提到的两位帮手,崔时钰点点头,笑着念出名字:“两位小郎君可是大川、小虎?”
她中间故意停顿片刻,果然瞧见叫大川时右边少年点了点头,叫小虎时左边少年笑出了一对虎牙——成,记住了,小虎长着一对小虎牙。
既是杨明派给她的帮手,想来做起事来不会差,崔时钰和二人清点完待会儿要用到的菜肉,正了正神色对这对双胞胎兄弟道:“宴席隅中便要开始,咱们动作得快些,莫要叫贵人们等太久,便从鱼脍开始吧,这东西鲜吃味道才最好。”
沈大川与沈小虎自然没有异议,杨明已嘱咐过他们,今日宴席大小事宜全由这位崔娘子说了算。
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位崔娘子竟如此年轻,瞧着也就比他们大个三四岁的模样,这才叫他们方才有些惊讶。
老实说,真叫他们佩服。
沈大川磨了磨刀,背着身问:“娘子准备将鱼片切成几寸?”
一转头却看呆了。
崔时钰已将一条洗干净的鲈鱼置于砧板上,刀尖沿鱼鳃划开,手指轻轻一伸取出鱼肠,又用刀尖剔去鱼腹黑膜,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竟连鱼身都不需他们按着!
沈大川与沈小虎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他们还没见过如此干脆利落的拾掇鱼的手法!
下一刻,又听崔时钰吩咐道:“取冰水来。”
沈小虎立即取来从冰鉴中镇了整夜的井水。
冬天早已结束,冰鉴在这时候极其难得,崔时钰当时只和杨明说要“略冷些的井水”,没想到对方直接用冰鉴把水给湃了。
该说不说,有钱真好!
感叹完毕,崔时钰将收拾干净的鱼浸入水中,因是冰水,鱼肉下一刻就肉眼可见的变得紧绷起来,变得脆嫩,浸了片刻后取出重新置于案板之上。
此步骤称“过冷河”,可让鱼肉更爽脆,是崔时钰从顺德鱼生获得的灵感。
接下来的刀法也是,崔时钰以顺德鱼生“横斜竖”三式切片,先斜刀将鱼皮与肉分离,再逆着纹理将鱼肉片成蝉翼状的薄片,每片厚度不过分毫,捏起一片,可以看到半透明的鱼肉色,薄如蝉翼,透光见影。
看着面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刀法,沈大川和沈小虎不由得呆了,握着刀张着嘴愣在原地。
沈大川忽然想起,从前一位老庖师曾告诉他,说最厉害的脍匠能让鱼片浮在茶汤上不沉,眼下虽然没有茶汤用来一试,但想来这位崔娘子片出来的鱼片定然能够在汤面浮起。
是了,尽管见面时间还不到半个时辰,但他二人已然在心中将崔时钰认作大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40-50(第8/26页)
了。
接下来就见她先在盘中倒入碎冰,铺上新鲜的紫苏与荷叶,又将切好的鱼片叠在上面,倒少许胡麻油拌匀,又将切得细如发丝的姜丝、葱丝等配菜铺陈其上,最后淋上以清酒、香醋、酱油调制的酱汁,还挤了橘汁进去。
冰镇过的瓷盘腾起白雾,鱼片微微蜷曲,鱼肉雪白透粉,瞧上去诱人极了。
“成了,端上去吧。”崔时钰擦了擦手道。
*
不知不觉,临水席间已坐满宾客。
大家都是年纪相仿的同窗,好不容易得了节假,没聊几句便热热闹闹地吃酒聊天起来,从诗词歌赋聊到学馆趣事,再到哪个博士最严厉,好不热闹。
“说到严厉,广文馆的周博士若是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承安,你说是不是?”
被点名的谢宵正执着酒杯,闻言微微一笑:“周博士为人清正,学识又高,便是严厉也有严厉的资本。”
一旁的杨明接道:“博士课业督责虽严,闲时却也常露赤子之态。对了,你们听说那件事了么?”
“什么事?”
嗅到八卦的味道,众人立刻竖起耳朵。
知道他要说的是哪件事,谢宵摇了摇头,垂眸一笑。
杨明下一刻开口:“前几日徐佑贤和顾书砚翻墙出去,拎了个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