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9章【VIP】(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第1/8页)

    19

    第19章

    ◎辛弃疾:他们都劝我造反!◎

    这一刻,万朝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虽然大家经常把“让张巡出手发卖庶皇帝”挂在嘴边,但现在真有一个皇帝要被替换掉,还是令人颇感震惊。

    第一次许愿的张巡,是睢阳将破,生死存亡。

    第二次许愿的秦良玉,是浑河血战,急于救人。

    以此类推的话,辛弃疾位面的君主究竟有多么荒谬,行事多么乖张,才会被许愿墙选中,欲除之而后快?

    该不会又是一个李隆基、赵佶吧。

    观众对「辛弃疾」这个名字印象很深刻。

    之前出现名将排行榜的时候,有一张「壮志未酬榜」,辛弃疾位列榜首。

    【咏絮才女谢道韫:这个榜单就连郭崇韬都没上,辛弃疾却排名第一,该位面的皇帝想来是天怒人怨,理应速死。】

    【章献明肃太后刘娥:郭崇韬虽然死得惨,却没有壮志未酬,观其一生,兼任将相,位极人臣,古今誉耀少有堪匹敌者。】

    【后唐庄宗李存勖:各位放心,安时现在过得很好,绝不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宋太宗赵光义:朕觉得这就不合理,李存勖那样的君主都能给第二次机会,为什么不能给辛弃疾的君主第二次机会。】

    【成华大帝朱见深:什么叫「李存勖那样的君主」,李存勖的战绩已经打败了九成九的皇帝。除了本朝太.祖、太宗,还有刘裕、李世民,谁敢说自己一定能胜过李存勖?就凭你赵二驰骋高梁河?】

    【承天太后萧绰:赵二当时在高梁河逃窜的英姿,朕至今还记忆犹新,驾驶驴车之速,虽腾云驾雾、风驰电掣不能比也,更是让我大辽将士望尘莫及,追都追不上。】

    【宋太宗赵光义:你们……哼,朕不与你们一般计较!】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

    什么“那是审时度势”,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类。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一时间,万朝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周世宗柴荣:壮志未酬榜单上一共只有十个人,除了辛弃疾,还有羊侃,姜维,陈玉成,文天祥,平阳公主,兰陵王,祖逖,姚襄,萧摩诃。】

    【里边朕知道的,除了平阳公主是正常死亡,其他无一善终,要么惨死,要么被害,就算平阳公主也是早逝。】

    【辛弃疾能排在他们前面,可见不但特别强,而且还特别命途凄凉。】

    【老帅宗泽:竟然没有狄青吗?】

    【咏絮才女谢道韫:老将军,这是壮志未酬榜,仅包含落选武庙的名将,狄青在武庙正榜上。】

    【北魏钜平侯羊侃:狄青是谁,没听说过呢。】

    好家伙,居然有个在榜之人出现了,观众赶忙问道:“小羊将军,你现在还在北魏为官吗,没有去南方?”

    泰山城,少年羊侃正在带着自己的数万部众镇守于此。

    天风吹急雨,满山松树随之摇动,寒碧凛然,他像一柄利剑伫立在风前,眸光悠悠,望断山河万里。

    见到这条消息,眉峰不由微微蹙起。

    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

    他爷爷羊规是宋武帝刘裕的部下,后来因为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北伐大败,失陷于北方,被迫为鲜卑人效命。

    羊规别无选择,表面上和胡虏虚与委蛇,心里的不满却积蓄已深。

    他生前,经常带着幼小的羊侃登上城楼,隔江眺望,久久叹息:“人生岂可久淹留于异域,汝来日定要举家回归南朝!”

    羊家三代以来,都在筹谋着渡江回归南方政权,不曾有一日忘却。

    但此刻,谋划毕竟尚未完成,还不宜公开拿到台面上来讲。

    羊侃不动声色地说:“当然没有,我从未打算到南方去。我在本朝青云直上,深沐皇恩,已经凭借平定羌人叛乱的战功而封了侯,又怎会舍近求远呢。”

    万朝观众:“……”

    从未打算到南方去?

    我们信了你的邪!

    你后来为了南归,不惜单骑冲阵,血战出重围,以两万人大破北魏大军数十万。

    整个鲜卑的高层将领都被你犁了一遍好吗!

    观众也知道羊侃心中的顾忌,于是给了一个忠告:“莫要去南方,那里是你一生悲剧的开始。”

    本以为羊侃已经是名将命途多舛的极限了,结果居然还排在辛弃疾后面。

    辛弃疾这一生,究竟得惨到什么程度啊。

    ……

    “我也很想知道,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事人辛弃疾一脸懵逼,“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个谢枋得。”

    一旁,陆游摇摇头:“我也不认识,真不知是哪里来的好事者。”

    他作为一名狂热的猫咪爱好者,养了一大群猫猫,於菟、雪儿、粉鼻,本来在给它们喂食,结果现在发生了大事,只能暂时中断。

    猫猫们没有小鱼干可吃,索性到屋里子跑来跑去,毫不客气地霸占了毛毯和地板。

    有一只猫格外轻盈,一下跳到辛弃疾膝上,喵呜几声,歪头瞅着他。

    辛弃疾伸出手,小猫便慢吞吞凑过来,蹭了蹭他的指尖。

    它两只毛爪子似乎不一样大,其中一只肿成了另一只的数倍,宛如一朵盛开的胖梅花,不由惊奇道:“这是怎么啦?”

    陆游告诉他:“昨天把蜜蜂当成毛线球玩,被蜇了。”

    辛弃疾:“……”

    有的小猫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可爱吧,但是拿脑子换的。

    他轻抚着猫头,沉思道:“按照前两轮的情况,倘若这个愿望无法完成,我或许要和谢枋得、还有揭榜人三方一起受罚。”

    “谢枋得欺人太甚!”

    陆游大怒,挽起袖口就要冲出去,“等下传送门开放,定要穿越过去把他打一顿泄愤!”

    “使不得,务观冷静”,辛弃疾忙把他按回头,“先看看评论区怎么说。”

    陆游身为打虎英雄,亲手打死过两只老虎的大狠人,谢枋得如果真的挨上这么几记铁拳,还能有命在?

    “我们可是文化人,讲究先礼后兵,不能一上来就动手的”,辛弃疾强调说。

    陆游:“行吧。”

    这一年,是乾道三年。

    辛弃疾初回江南没有多久,在建康府当通判。

    朝廷笼罩在「隆兴和议」的阴云中,主和派彻底占据上风,苟安之念横行。

    他满怀热忱地写出了《美芹十论》,洋洋洒洒一万六千字的宏篇巨作,字字出于肺腑,却被随手丢弃,束之高阁。

    辛弃疾一度深受打击。

    但他毕竟还很年轻,未曾经历过后*半生的那些风刀霜剑、雨雪摧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第2/8页)

    所以,也不懂得满腔炽血被世道浇凉,一次次希望破灭、理想成灰,唯有空望北国怅然流泪……

    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他对宋孝宗和这个朝廷,还抱着不切合实际的指望,觉得宋孝宗会成为一位英主,最终一定可以金戈铁马,打回中原去。

    所以,谢枋得到底为什么要给他换皇帝?

    他不知道,谢枋得正是因为看见了他的评论区名称,建康府通判,判断他身处于乾道三年这个时间节点。

    所以,才许下了这个愿望。

    这个少年是他未来的徒孙,文武兼资,才华横溢,各方面都和他很像,甚至被后世史家认为是最能理解他之人。

    谢枋得并没有见过他,但半生都在为了他的身后事而奔走。

    只因不愿让他“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决心披肝沥胆以雪其冤。

    为他修祠,祭墓,著文,请谥号,加赠少师。

    据说他墓前常有疾呼之声,自昏暮至三鼓不绝,似鸣不平,日复一日,苍天也知其枉。

    直到谢枋得到来之后,焚稿相祭,这声音便再也没出现过。

    所以,《宋史.辛弃疾传》的故事,始于辛弃疾的杀敌渡江,终于谢枋得的秉烛夜祭。

    那个少年用半生的岁月向他奔赴,终于将自己的名字和他一同刻进了史书里。

    …

    此刻,许愿墙上传出一道声音。

    “由于王朝易主事关重大,本次许愿将进行万朝公投,每名观众一票。”

    “唯有原皇帝的反对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九,才会进行更换。”

    观众一头雾水。

    我们甚至不认识这个皇帝是谁,怎么投反对还是赞成票?!

    遇到这种问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问欧阳修,让他快发一些相关的史书章节过来。

    欧阳修无语。

    他是文豪,但不是许愿池里的王八!

    “辛弃疾生活的年代在我之后,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很快,元惠宗的宰相脱脱,也是《宋史》的作者,将本位面最近编好的《宋史.辛弃疾传》发了上来。

    【大元宰相脱脱:这是我写的传记,大家可以先看看。】

    【大元宰相脱脱: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的其他资料,比如谢枋得写的《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许多的奏折文书、地方公文存档,辛弃疾本人的文集,《美芹十论》、《九议》……对了,稼轩先生,这些可以发上来吗?】

    辛弃疾见到这个称呼,微微一怔,觉得没什么好隐藏的,于是点点头:“发吧。”

    脱脱得到许可,指挥几十名下属将大长篇《美芹十论》输入。

    还顺带上传了八卷完颜构本纪,三卷《宋孝宗本纪》,三卷《金世宗本纪》,《虞允文传》,《李显忠传》等一些辅助阅读材料。

    众人不由竖起大拇指。

    欧阳修,你瞧人家脱脱多敬业,发几十个新章节不带喘气的。

    再看看你,文章到现在还没更新一个字!

    【周世宗柴荣:朕见了《美芹十论》的十条军事战略,字字珠玑,不禁想起了王朴给朕的《平边策》,也是同样的高水准。】

    【北魏文明冯太后:朕看辛弃疾言辞犀利,淋漓如刀,将宋孝宗迎头一顿痛批,可谓毫不容情。李冲提议立三长制的时候,也是如此雷厉风行,当朝怒斥守旧派众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