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35(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早死早好。

    刹那之间,赵构望着刘义隆,心中涌起了一股极端的惺惺相惜之意,问道:“吾儿可是已有想法了?”

    “那是自然”,刘义隆神色笃定,“要先搅浑这盆水,我们才有动手的机会,所以本殿下决定找人刺杀刘穆之。”

    赵构一愣,转瞬就阴鸷地大笑起来:“妙啊!不错,是个好主意!”

    刘穆之在如今整个帝国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作第二人想。

    就算文天祥帮他处理了一些事务,但他依旧还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他一死,朝廷必将陷入短暂的崩溃和混乱。

    刘义隆也笑了起来,一张丑脸愈发的神色狰狞。

    他是从《宋书.刘穆之传》得来的灵感。

    刘穆之去世之后,刘裕伤心欲绝,屡次到坟前驻足静坐,一坐就是一下午。

    更是在一次朝会上当众说:“穆之若在,当与我治天下,这真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这大概,就是帝王版本的「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吧。

    百官当然很不高兴,纷纷质疑道:“如今圣主在上,英彦满朝,刘穆之再厉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30-35(第3/34页)

    又怎样,难道他在陛下眼中就完全无人可以取代吗?”

    刘裕告诉他们,“是。”

    穆之就是不可取代的。

    刘义隆想到这里,微微冷笑,带着刻骨的恨意。

    在他看来,自己贵为天子,当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恩威自操,生杀由断,杀个谢晦、檀道济以及其他的北府将领怎么了?

    他也是为了保护大宋江山啊!

    但刘义隆只是坏,不是傻,知道谢晦等人在刘裕心中的份量有多重,自己这辈子都拍马难及。

    当然要报复回去了。

    谢晦等人远在西夏,他动不了,那刘穆之总可以轻易下手吧。

    父皇,你不是一向自诩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命运只在剑锋之上吗。

    我要摧毁掉你最在意的人,让你也尝尝痛失所爱的滋味。

    纵然贵为天子、手握江山又如何?这世间终究有些事,是你也无能为力的。

    赵构问:“吾儿,刘穆之的丞相府防卫森严,你究竟要如何行刺啊?”

    刘裕不仅将自己的天子剑留给了刘穆之,一应朝政大事,皆可先斩后奏,而且留下了精锐亲兵守护丞相府。

    这特么根本混不进去啊。

    “义父放心”,刘义隆信心满满地说,“有一个特殊的时刻,相府的防守力量会减弱,我已安排了人手混进去。”

    天幕直播只播北府中人,却不播刘义隆和赵构这种不相干之人。

    因此,观众们对此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

    翌日,一群早已等待多时的宾客在侍者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丞相府。

    刘穆之作为卷王,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即便吃饭的时候都在工作。

    当然,这种工作倒不是批公文,而是和各路宾客聊天,搜集资讯。

    各种闾里言谑,途陌细事,蜚短流长,因此都尽在掌握,也能够聆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再从其中拣出一些有趣或者有用的,转告刘裕。

    每日午餐时,高朋满座,四海动向悉数汇聚而来,时人称为「宰相饭桌」。

    近来,刘穆之虽然因为修养身体,将许多的重要事务交给了文天祥,但这项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这一顿饭,饭友们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既有赵宋官员,譬如左相叶颙,右相魏杞。

    也有太学院长,宫廷画家,民间商贾,江湖游侠,以及一名居住在外地某村落的菜农。

    甚至还出现了一个给母猪做产后护理的专业养殖人才,也不知究竟从何处找来。

    刘穆之位高权重,剑履不朝,乃是常务副皇帝。众人一开始都颇为拘束,闷头吃饭,一言不发。

    在他的有意引导下,才终于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谈得颇为热络。

    这位养猪状元,恰好坐在对面。

    刘穆之笑问起对方情况,神色温和,毫无架子。

    “多谢丞相”,此人顿时涨红着脸,如数家珍地说起了自己的养猪秘法,以及如何制作美味红烧肉、酸甜五花肉、孜然烤肉等数十种与猪有关的美食,使人大开眼界。

    刘穆之听得认真,末了颔首道:“江南有如此风味,无怪乎沈复创办的「食为先」酒楼,能在金国境内办得风生水起。”

    魏杞好奇地问:“「食为先」现在如何了?”

    刘穆之告诉他:“已然在金国上京扎根,当地荒凉寒苦,饮食止有烹煮和简单调味,「食为先」的油煎炸烤一经推出,饱受追捧,已经成为了上京贵族的心头好,一日不可无之。”

    当日中都陷落,一大批贵族裹挟财务趁乱出逃,跑回了上京。

    他们见过刘裕横扫万军的英姿,根本不认为本方有胜算,只想着死前多吃喝玩乐,享受一把。

    食为先的价格虽高到天上去,反而颇合众意,有的是人愿意捧场。

    金世宗试图重振旗鼓,倒也盘查过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食为先,线索到江南就断了。

    他本想一刀切,女真贵族们当然不同意。

    死到临头了,还不许大家最后潇洒一把?

    再说了,人家刘裕打我们金国跟玩似的,分分钟虐成丧家之犬,用得着废这心思在我们这开饭馆?

    金世宗一想,没毛病。

    加上确实没查出「食为先」通联江南的证据,只好将此事暂时搁置一旁。

    食为先老板倒也知机,主动出钱支援上京营建。

    甚至还带着满满一车美味的食物,走访军营,慰问士兵,给众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就连金世宗都为此放松了警惕,特赐一块「有道良商」的牌匾。

    殊不知。

    他们确实没有联通江南,一直按兵不动,为的就是最后时刻来一招狠的。

    饭桌上,刘穆之与众人一一谈话,大多数递上名帖,预约「宰相饭桌」的人,都是有事相求,或是有计策要进言。

    叶颙从袖中摸出一块小型印刷机模型,向众人展示一圈,又道:

    “周必大御史此前改善了印刷术,大有进益,预备重新校正修订《文苑英华》,并进行刊刻。因他去了吐蕃,这事就拜托给我。”

    刘穆之批准了此事,抽出一张公文纸,准备给他拨一笔运作款项。

    他顺口问了一句:“何为《文苑英华》?”

    叶颙自豪地说:“此书上起萧梁,下迄五代,收录二万余卷文章,超两千位作者,是一部不朽的类书巨作。”

    “上起萧梁?”刘穆之眉心一蹙,径直将拨款单子拿回头,“连本朝的文章都不入选,要你何用?”

    叶颙:呆若木鸡.jpg

    魏杞好心为他打了个圆场:“本朝作品已尽数录入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故而后世修书,皆从《文选》之后的年代,即萧梁开始算起。”

    刘穆之神色微缓:“既是如此,先刊印《文选》,再修《文苑英华》。”

    叶颙点头:“好。”

    论文学修养和作品质量,《文选》的编者萧统,比《文苑英华》的一群编者高出几十倍,他自然没什么不同意的。

    接下来,魏杞又提起修订律法之事。

    刘穆之听他说完了思路,微微颔首道:“重在普法,要以最简练的字数说明所有的要点,让识字者都能看懂,不识字者亦可通过别人转述,轻易理解。”

    魏杞一怔,心悦诚服道:“穆之先生说的是。”

    刘穆之又道:“未来将《大宋律》印刷成小册子,抵达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再制作一些画本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编写律法相关的话本子小故事,命各地说书人公开演讲。”

    他们是重视法治的国家,千万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法律的漏网之鱼。

    如此几年普法下来,看谁还不懂法,倘若知法犯法,必定罪加一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30-35(第4/34页)

    魏杞一一记下。

    另有一名钦天监官员,要求按照后世郑成功时期的标准,兴建一架高清天文望远镜。

    叶颙竖眉道:“如此劳民伤财,大大不可!”

    钦天监官员跟他争锋相对,寸步不让。

    虽然叶颙官位比他高太多,但现在官员升迁都看考成法,谢绝作弊,倒也不必特别费心思维护人际关系:

    “探索宇宙星海的奥秘,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屈原便写出了《天问》,呵壁问天,如今我们得以进一步窥见星空深处,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二人争论了好一阵,吵得面红脖子粗。

    最后还是刘穆之一锤定音:“当然要建,而且不止于此。”

    二人都疑惑地看向他,便看见刘穆之另抽出一张纸,写了一张便签,抬手吩咐道:“去送给林子,既然天文望远镜能看见星河深处,让他试试能否做一个缩小版本的放在火.器上,提高准度。”

    万朝观众:“……”

    刘穆之是神人吧,他的思维到底有多灵活,连这都能想到?

    万朝中,照着郑成功图纸制作火.器的国家还不少,众人一看,都觉得这个思路确实可行,各自吩咐给本朝技术人员。

    紧接着,那名猪状元声称,最近他们乡镇小范围内爆发了猪瘟,是来求助的。

    刘穆之听得眉头紧皱,当机立断,即刻派医生随他回乡进行诊断消毒,并将从该地流出的所有猪肉追回,统一做销毁处理。

    猪状元纳闷道:“我如何知道一头猪是不是从我们乡里出来的?”

    这是一个好问题,刘穆之也陷入了沉思。

    他目光扫到一旁的小印刷机,忽而灵光一闪:“做一套刻章,每村一个,为每只猪盖下来源地和出生日期。”

    这样,既方便追本溯源,也能防止某些猪肉商刻意以次充好。

    接下来,饭友们各自有事向刘穆之禀告。

    太学院长说要更新考试方案,增添实践板块,来问具体该如何改进;宫廷画家询问艺术交流的事,西夏已经归大宋所有,能否组织一次莫高窟考察;商贾因为当地整个木材手工业都遇到困境,前来求助……

    刘穆之对答如流,很快就给出了最符合的解决方案。

    万朝观众咸为之叹服,笔记也*记了满满一箩筐。

    只能说,能当上千古一相的,都是有真本事、辅国济世的人。

    到最后,只剩一位老菜农,由始至终都没有说话。

    他衣衫寒酸,形容简陋,神色局促地缩在一旁,不停搓着手:“丞相……”

    刘穆之为他倒了一杯水,温言道:“老丈有事但说无妨。”

    那菜农深吸一口气,战战兢兢地道明来意:“草民来自临川汝乡,阖村庐舍被本地济生堂纵火焚烧,无家可归,所种稼穑尽遭摧折,妻女亲朋亦被强行掳进馆阁,至今未有消息。”

    “草民和几位乡亲去县衙前敲登闻鼓,反被暴打一顿,牙崩骨裂,满身血痕。”

    说到这里,他扑通一声,重重跪在地上,凄声叫唤道:“求丞相主持公道!”

    刘穆之心念如电转,已是一瞬明了过来,怒极反笑道:“好,好!”

    自考成法实行以来,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

    现在居然有官员为了完成抚恤孤穷的业绩,强行将良民变成流民,这和战场上杀良冒功有何区别?

    “去查汝乡过去三年的所有记录”,刘穆之冷然吩咐下属,“凡与此事有牵连者,无论官职高低,无论情节轻重,杀无赦。”

    最后三个字咬得极轻,又带着一股肃杀侵骨的凉意。

    下属为之一悚,领命而去。

    刘穆之伸手欲扶起老人,神色一缓,隐隐带了些温和的叹息:“老丈,此事是我失职,等会有人带你在京中住下,直到此事彻底清算完为止。”

    老人的嘴唇抖了抖,一抬头,见他的手已递到面前,眸光悯然,深远如川,写满了凛冽坚决,绝无一丝一毫的敷衍之意。

    他是真的将此事放在心上,决定为民请命的。

    来的这一路上,也见到了京邑安宁,坊市繁华,人潮熙熙攘攘,处处清平和乐。

    城中今日的万家灯火,几乎都是因为刘穆之的主持民政而点亮。

    或许三皇子正是知道了这一点,认定他不会对百姓设防,所以才派杀手乔装打扮,如此行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