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濒临倒闭的机械厂起死回生,还能在一年内实现盈利上市三级跳,在考虑认购股权躺着赚钱了?】
【[摸下巴]有可能哦】
……
叶薇怀疑,叶薇摸脸,叶薇想照镜子。
她什么时候一脸笃定,仿佛胜券在握了?
虽然她确实知道新厂长能带领机械厂起死回生,但她刚才真的只是在思考啊!
思考什么?自然是和这次认购内部职工股有关。
科室里其他人连想到厂里股票卖不出去,厂领导可能会强制每人购买五千股都要心情郁郁,叶薇却觉得五万的认购份额太少了。
弹幕可说了,机械厂更名后的信德电器,未来会成为行业龙头。
什么是行业龙头?叶薇想,至少得有沪市钢厂那种全国知名,且职工多达数万人的规模吧?
不过因为钢厂没有改制上市,所以它的股票能炒到多少,叶薇也想不出。
而从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寻找对照组,轻工机械就很合适,它也是沪市知名的机械厂,早些年名气甚至不如第二机械厂大。
但是改开后轻工机械发展很稳,如今主要生产各类机械设备,到今年职工已经增加到七千多人,注册资本也高达上亿。
如今的轻工机械,哪怕算不上行业龙头,名气也肯定是在前列的。
当然,论现在的规模,第二机械厂肯定没法和它对比,但可以参考轻工机械上市后的股价变化嘛。
去年放开涨跌幅限制当天,开盘集合竞价结束,轻工机械股价直接跳涨到一百九十五,中间一度涨到快三百。
虽然当天收盘,轻工机械股价就跌到了两百出头,如今股价更是只有两位数,但要知道,轻工机械股票是十元面值的。
哪怕以现在的股价,对比股票面值,轻工机械股价也翻了好几倍。
如果以上半年的牛市作对比,股价更是翻了二三十倍。
鉴于上半年那种牛市可遇不可求——去年下半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再次南巡,并发表了讲话,股市因此红火到了今年二月份,形成了小牛市。
之所以是小牛市,是因为股市红火程度远没有达到上半年那种程度。
去年上半年的牛市可遇不可求,所以叶薇不拿轻工机械的最高股价最对比,但和股票面额比起来,股价翻个七八倍是比较容易的。
这次机械厂向职工发售的股票,就是一元一股,没有任何溢价。
也就是说,她现在花五万块买入五万股,躺着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净赚三四十万,收益都有去年八月,深市发行的抽签表高了。
虽然,她不知道机械厂什么时候能成为行业龙头,也许到那时候,三四十万收益可能和现在的三四万收益差不多。
但货币贬值了,只要公司发展得好,股价肯定也会跟着上涨。
未来会成为行业龙头的信德电器发展肯定不会差,相应的,现在买入的原始股,在未来会变得更值钱。
一个能躺着挣钱的机会摆在面前,叶薇当然希望能趁这机会多买入一些员工股。
原本她觉得这事没什么希望,毕竟厂里规定了认购份额。
而且她可能看了弹幕,先入为主,觉得厂里这次转产和改革一定能成,厂里愿意认购的人肯定也多。
但刚才那些人来财务科闹这一通后,她觉得事情可能有了转机。
想想也是,虽然按照认购限额五万算,五百万股只需要一百人认购,但五万块不是小数目。
如果这五万块是拿来买房,大家可能找人借都要把钱凑足,毕竟房子不仅能拿来住,等房价涨起来再卖出去还能再赚一笔,是怎么都不亏的买卖。
但把钱拿来买机械厂的股份,存款没个二三十万可能都下不了手。
而机械厂存款超过二三十万的家庭别说上三位数,连三十户都不一定有,而且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因为有人赌博,已经倾家荡产。
厂里把认购份额定到五万,可能也是想薅一下这些能拿出五万的职工的羊毛,但目标人群还是家里存款有五六七八万,能舍得拿一两万认购股票的。
厂里能拿出一两万认购股票的家庭不少,不说靠认购证发财的,厂里那些夫妻都是国营厂老职工的,凑一凑也能拿出来这个钱。
如果晚几个月,等信德电饭煲积攒出一定名气,机械厂领导再提出让职工认购员工股,这些人说不定会咬咬牙赌一把。
但机械厂熬不到那时候。
也许机械厂需要的资金没有五百万那么多,但一两百万肯定是要的。
没有这笔钱,就无法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以机械厂的信誉,供应商不会同意机械厂无休止地赊欠货款。一旦供应商断货,银行那边也不会再宽限机械厂还款时间。
到那时候,一切都会崩盘。
机械厂能募集到百万资金吗?如果不能,他们是会选择卖房卖地,还是放宽认购限制,又或者,干脆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强制大家认购股票?
应该不会是第三种可能。
从新厂长到任后做的一系列工作可以看出,他希望厂里职工能重拾对机械厂未来的信心,所以一直在□□。
不管是陆续发放厂里拖欠的工资,还是利用人脉赊欠年节福利发放下来,又或者先后组织职工重返工作岗位,根本目的都是□□。
至于他□□的目的,叶薇觉得应该不是他对机械厂的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60-70(第9/30页)
工有感情,而是员工,本身也是厂里资产的一类。
职工们的状态,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外部人员的印象。
职工们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不管是对说服供应商同意赊欠,还是对说服银行放宽还款期限,都能起到正面作用。
这种情况下,厂里领导强制职工认购员工股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职工聚众闹事,供应商和银行可能都会因此对机械厂失去信心。
第一种可能的概率也不大。
如果新厂长愿意卖房卖地,早就这么干了。
何况他从上面下来,明摆着是想大干一场,为自己的履历涂上更光彩的一笔。
结果入职不到一年,在前任厂长的错误决策下都只是被抵押给银行的厂房地皮,被他转手卖掉了。
虽然严格来说,责任不能全推谢厂长头上,毕竟前任厂长留下的窟窿太大了。但上面领导可不管这些,在你任上爆出问题,那就是你工作没干好。
谢厂长要敢卖房卖地,别说光彩,在机械厂的工作经历不成为他毕生的污点就不错了。
所以,叶薇觉得如果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厂里可能会放开认购限制。
但也有问题,一是这种可能有前提,需要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二是厂里会放开认购限制到什么程度。
答案来得比叶薇想象中更快,在她思考时,弹幕再次出现:
【不对啊,我记得九二年信德电器改制过程中,女主认购了两百万股,占当时发售股权的百分之四十,怎么这里机械厂股份改革还有认购限制?】
【魔改了呗,现在的电视剧就喜欢魔改】
【查到了碎片化的资料,沪市第二机械厂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发售内部职工股初期确实有认购份额限制,好像是没有筹到那么多资金,才放开了限制】
【我就说嘛,看刚才那些人的态度就不像是愿意认购的,机械厂要怎么才能筹到那么多资金,原来是女主补上了】
【他们觉得认购份额太多不愿意,女主觉得认购份额太少想花钱,放开限制也算皆大欢喜了对吧?】
第64章 拉锯 机械厂这次募集资金确实不算顺利……
机械厂这次募集资金确实不算顺利。
虽然通知贴出来后, 谢厂长为了表态,第一时间拿出了五万认购股票。而在他之后,厂里领导各有表态,多的拿四五万, 少的拿两三万。
再就是研究转产的工程师和技术员, 这段时间已经被新厂长折服, 都对机械厂的未来很有信心, 各自都拿了几万出来认购股票。
还有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职工,也或多或少拿了点钱出来。
但领导和工程师技术员终究是少数,而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职工, 一个因为机械厂组织复工时, 会优先考虑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职工,二个他们没那么有信心, 所以能拿出两三千认购股票的都不多, 大多数只认购了几百甚至几十股股票。
总之发售内部职工股第一阶段结束,厂里募集到的资金总额不到五十万,远远低于厂里领导的预期。
得知这结果, 会议室里坐着的几名高层领导脸色都不太好看,谢厂长本人看上去倒是很平静,只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询问罗丽娟:“参与认购的基层职工有多少?”
收钱是财务的工作,汇报这件事自然落到了担任财务科长的罗丽娟身上,她看一眼手里的统计资料,报了个数。
听到罗丽娟报出的人数, 几名副厂长忍不住问:“确定只有这么多职工参与认购?”
“这也太少了,是不是统计错误?”
见他们质疑财务工作准确性,罗丽娟说:“资金和人数对得上,参与认购的基层职工确实只有这么多, 何况……”
看出罗丽娟的欲言又止,谢厂长说:“讲。”
罗丽娟抿唇道:“据我所知,厂里职工参与认购的意愿确实不强烈。”
说不强烈都是委婉的,厂里不少职工根本避之如蛇蝎,在他们看来,花钱认购股票跟把钱扔水里没差别。
嗯,他们现在的想法,和去年厂里强制用认购证抵工资时差不多。
听出罗丽娟的言下之意,谢厂长问:“知道他们认购意愿不强烈的原因吗?”
还能是什么原因,当然是怕亏钱。
但这话不好当着谢厂长的面说出口,大家为什么担心亏钱?归根究底还是不信任谢厂长有带领机械厂重铸荣光的能力。
是人都不乐意听人说自己没能力。
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罗丽娟知道谢超不是那种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人,但她在机械厂的数次风波中保全自己,靠的是明哲保身。
她斟酌着说道:“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谢厂长没有为难罗丽娟,转头去问其他领导知不知道这件事。
说不知道当然是假的,谢厂长刚来,办事又雷厉风行,没人敢到他面前乱说,消息不通很正常。
何况他也未必什么都不知道。
厂里其他领导,新调来的也就算了,不一定都住在机械厂家属院里。但那些在机械厂干了许多年的领导,就算没人敢到他们面前说,通过家属也能知道不少消息。
面对谢厂长的询问,他们不好像罗丽娟那样含糊过去,你一句我一句,陆续把厂里职工的想法都说了。
谢厂长听后面色不变,只平静地询问大家有什么解决办法。
会议室里领导各抒己见,有人提议给厂里职工做思想工作,增强他们对机械厂改制转产成功的信心;也有人提议如果内部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他们或许可以对外发售股票?
谢厂长听后,对第一种办法表示肯定,让人记录下来并实施。
第二种办法听起来好像可行,但问题不少,一是对外发售股票不可能绕过相关部门,资料提交上去等审核,再到股票发售,耗时一两个月都算快的。
机械厂等不了那么久。
二是内部职工都对机械厂的未来没有信心,外面的人又有多少愿意买机械厂股票的?
所以谢厂长听后只说考虑,又问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有人犹豫过后说:“也许,我们可以给各部门领导制定任务,让他们去组织手下职工参与认购。”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
坐在角落的财务科几人脸色都不太好,陈玲侧过头凑到叶薇耳边,压低声音抱怨说:“我就知道会有人提这种建议,把任务分派给部门领导,跟直接发通知,强制我们参与认购有什么区别?”
叶薇想了想说:“区别在于直接发通知大家都骂厂长副厂长,分派任务大家更多是对部门领导有意见?”
陈玲闻言看向提议的人,对方确实是副厂长。
而中层领导脑子都不差,叶薇说的区别,他们都能想得到,当即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我认为这么做不妥,职工们认购意愿不强是因为他们对厂子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不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