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一看就不少。

    光盘套装的销售渠道也多了, 整版广告, 至少有半版罗列着正版专卖店的地址,其中就有叶薇常去的那家专卖店。

    叶薇下班再经过那家专卖店, 隔得老远, 就看到了贴在那家专卖店外墙的,《西行记》的大幅广告。

    因为这幅广告,叶薇让司机临时停车, 进店看了下情况。

    这家专卖店生意一直不错,但今天的顾客尤其多,而且很多都聚集在正对大门的货架周围。

    抬头看一眼货架上贴着的宣传单,果然,货架上摆的都是《西行记》的光盘。

    叶薇今年常来买游戏光盘,算熟客了, 老板看到她便笑着打招呼:“来买游戏光盘?有想买的吗?”

    叶薇说道:“没有特别想买的,你这边有没有什么推荐?”

    “《西行记》,最近很火的一款游戏,”老板指着货架前围满的人, 得意说道,“这些都是来买这款游戏的。”

    老板话音刚落,就有几个人拿着游戏光盘来结账。

    边给人结账,老板边跟叶薇介绍游戏背景,过程中结账的顾客也有不少搭话的,从他们说的话,可以判断他们都是从网上看到别人说游戏好玩,才决定来买一套的。

    但货架前围着的人虽然不少,最后下单的却不过十之一二,有些看到价格后,只默默地将它放下离开,有些则想跟老板讲价。

    讲价的人又分为三种,一种心里早有预期,讲价未果后咬牙付了钱,一种觉得实在太贵,便宜不了果断选择放弃,还有一种处在两者中间,觉得贵但又实在想要,于是和老板据理力争这光盘成本没那么高,不值这个价。

    听老板说他这已经是薄利多销,那人脱口而出道:“一张光盘卖六十八,你还好意思说薄利多销?夜市上都出现盗版了,这款游戏,最多二十就能买到。盗版比正版不就少了份说明书和海报吗?这些东西我都不要,你给我便宜点,我就支持你们正版怎么样?”

    老板脸色难看起来,但仍坚持说便宜不了,那人见状说他死脑筋,放下光盘就走了。

    那人走了不要紧,原本觉得能接受六十八的标价,准备付款的好些顾客犹豫过后,都陆续放下光盘走了。

    叶薇见了,拿起一套光盘,走到柜台前放下说道:“结账。”

    “六十八。”

    叶薇拿出钱包,佯装随意说道:“这款游戏应该是刚上市吧?这么快就有盗版了?”

    因为叶薇是熟客,且一直都很支持正版,老板没有拿话岔过话题,叹了口气说:“盗版当然容易,买一份正版光盘,拷贝过去就行了,其他的说明书啊,海报啊,几个人的小作坊,一天都能生产出几百份盗版光盘。”

    叶薇若有所思:“这款游戏刚火,盗版就冒出来了,游戏开发商不打算想想办法?”

    “能想什么办法?那些做盗版的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等公安找过去,他们早没影了。”

    老板接过百元大钞,边从钱盒拿零钱边说:“我们这些开店的还好说,那些开发软件的,心里才恨那些做盗版的,他们花了时间和钱,好不容易研发出一款软件,产品上市也火了,结果正版没卖出去多少,盗版就一窝蜂地冒了出来。最后做盗版的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这些辛辛苦苦研发软件的,血本无归只能关门,唉!”

    叶薇接过找零,又拿起柜台上的游戏光盘,说道:“会好起来的。”

    “大环境好起来恐怕不容易,我也不敢想,”老板摇着头说,“我现在只希望进的这批货能赶在盗版泛滥前早点卖出去,免得砸手上。”

    游戏火之前,陈霁云和专卖店签的都是代销合同,就这样,也没有多少商家愿意跟他合作。就算勉强答应合作,也不过进几套十几套,放在店里试试水。

    但游戏火了以后,求人的就变成了专卖店,为了早点拿到货,也为了拿到更多的货,他们挥舞着钞票争着抢着订购。

    这些订购的货,卖不出去只能他们自己承担损失。

    也因为这样,有些专卖店表面上卖的是正版,实际上也在做盗版生意。

    但这家专卖店的老板始终觉得,做生意要讲良心,这样明着一套背地里一套,迟早会把路走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110-120(第7/28页)

    而且这么做,最惨的肯定是软件的开发商,等哪天他们的心凉透了,这个行业也要死了。

    他可能有点理想主义,不想看到这一天,所以一直简直只卖正版。

    琢磨着他的话,叶薇说道:“加油。”

    ……

    “姐,你也对《西行记》感兴趣啊?”

    下班回到家,叶兵第一时间发现了放在茶几上的游戏光盘,拿起来边看包装边大声说,“这款游戏最近可火了,我公司的人都在玩,听他们说得我也想玩,可惜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买。”

    叶薇“咔嚓”咬了口手里的苹果,边嚼边走出来说:“这盘游戏你拿走吧。”

    “姐你不玩?”

    “我已经通关,”叶薇说道,“这是回来路上看到专卖店打广告,进去随手拿的。”

    叶兵心里有些疑惑,既然已经通关,她又买一盘游戏回来干什么?但想到有些游戏迷就是喜欢玩一盘收藏一盘,又突然理解了。

    虽然之前他没觉得叶薇有这习惯,但更久以前她还不玩游戏呢,人都是会变的,习惯发生变化也正常。

    叶兵说道:“既然姐你想收藏,拆开的那一套给我就行,这一套还是放起来吧。”

    叶薇根本没想收藏,她会去买这一套游戏光盘,主要是想看看游戏的销售情况。知己知彼,才方便后续谈判嘛。

    但她没有详细解释,只说:“没事,你拿走吧。”

    “咔嚓”又吃两口苹果,像是才想起来,又问,“你刚才说,公司很多同事在玩这游戏?”

    “对,我公司男的多,他们都喜欢打游戏。”

    叶薇又问:“他们打游戏也是去网吧?”

    去年五月,沪市开了国内第一家网吧,然后同年十一月,首都也开了一家网吧,随后网吧数量迅速扩张。

    到今年十一月,网吧数量虽然没有增长到遍地开花的程度,但像沪市这样的大城市,网吧确实算常见的。

    而这时候去网吧上网,费用并不便宜,虽然六月份邮电部门投资启动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后,部分地区上网价格有所下降,最便宜能低至三块钱每小时。[1]

    但大多数网吧,上网费都要五到十块一小时。

    听起来好像不少,上三个小时网,一天工资就没了。但要知道这时候组装一台电脑,最低端的配置都要四五千,而这样的电脑,很难带得动游戏。

    可去网吧,花上十块钱,就能玩时下最热门的游戏,所以这时候去网吧玩游戏的人不少。

    像宝贝星球的职工,就有不少是去网吧玩的《西行记》。

    自己买游戏光盘的,基本都是工作经常需要用到电脑,所以除了公司电脑,自己又花钱买了一台笔电的。

    叶兵公司里,自己有电脑的人更多,一是这年代建筑行业挺赚钱,像叶兵,毕业不到三年,工资已经涨到一千五了。

    攒上半年,他就能组装一台中端电脑了。

    二是男的大多更愿意在这方面花钱,而叶兵公司里男的比较多,何况工作也用得上,算是有正当理由,这钱自然更容易花出去。

    所以叶兵回答说:“少部分去网吧,大部分自己买游戏光盘。”

    叶薇继续问:“买正版游戏光盘?”

    叶兵沉默下来,良久才说:“应该大部分是盗版。”

    事实上,他公司同事中买正版游戏光盘的人根本没几个,而且这几个人买得都早。这两天开始玩游戏的,不是找这些人借光盘,就是直接去买盗版。

    而且今天,还有人叶兵要不要盗版光盘,他们组团买,价格能更便宜,摊下来一份盗版光盘只要十五块。

    叶兵觉得买盗版不太好,就拒绝了对方的提议。

    经过简单的了解,叶薇基本可以判断,《西行记》虽然火了,但因为盗版横行,陈霁云赚到的钱可能没有那么多。

    而这,很有可能是他决定接受投资的主要原因。

    ……

    截止到十一月底,《西行记》的出货量是一万五千多。

    本来按照《西行记》的爆火程度,第一个月销量过两万不成问题,因为它销量最高的那周,足足出了六千套游戏光盘,占了截止到十一月底的总销量的快一半。

    而当时,热度仍在攀升,所以那周的销量出来后,陈霁云火速让人又生产了两万套游戏光盘。

    谁想下一周游戏热度涨了,光盘销量却腰斩了。

    至于光盘销量腰斩的原因很简单,盗版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越卖越便宜,到十一月底,五块钱就能买一份盗版光盘。

    别觉得五块钱的盗版赚不了钱,随着生产技术日臻成熟,这几年光盘的价格降得非常厉害。

    批量生产的空白光盘,成本最低能压到三毛一张。至于含刻录数据的压制光盘,批量生产的话成本也不到两块。

    虽然盗版光盘是小作坊生产的,单张成本也不会涨太多,算上简陋包装的印刷成本,每份压制光盘成本价不会超过两块五。

    所以就算盗版光盘价格低至五块,制售盗版的人也大有赚头。

    而消费者面对正版盗版的巨大差价,自然会更倾向于便宜的盗版,于是第一个月,正版销量就比预期少了大几千。

    一万五的销量,看着远远超过游戏上市前,陈霁云的备货数量。

    但两千的备货并不是陈霁云的预期,他只准备这么多库存,是因为实在没钱了。而且他也不敢确定游戏上市后销量如何,所以备货时相对保守。

    而只看售价和成本,卖出一份光盘,陈霁云赚的好像不少。

    毕竟含数据刻录的光盘成本低不仅针对于盗版,正版也一样,甚至他订购的数量还更多,单张光盘的成本,最低能做到每张一块五。

    就算正版包装更好,说明书也厚,还有赠送的海报,生产数量多了,单套光盘成本压到五块以下不是问题。

    而他将游戏光盘卖给专卖店的成本价,是每套四十八,也就是说每卖出一套游戏光盘,他最少能赚四十三块。

    截止到十一月底,光盘套装销量一万五千多,算下来,他最少赚了六七十万。

    游戏热度还没有彻底过去,后面就算受到盗版影响,销量进一步下降,但半年总销量过三万应该不成问题,而他能到手一百二三十万。

    如果陈霁云做的是其他软件,能赚百来万不少了,因为市面上的大多数软件,研发周期都不长,团队人多的话,可能几个月就能写出一款软件。

    但为了做这款游戏,陈霁云花了近两年时间,团队成员也在这两年里,从不到十人,增加到了近三十人。

    而他为了筹钱,不仅把前几年赚的钱都投了进来,还抵押了房产,卖掉了车。

    算下来,这两年他投进去的钱都有近百万。

    销量过三万虽然不至于亏本,但盈利确实不多,更重要的是,他还想做《西行记2》,且在他的设想里,第二部的场景会更宏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110-120(第8/28页)

    ,打斗场面会更壮观,特效也会更好。

    而这些设想,都需要钱来支撑。

    一百二三十万,显然不够他做第二部。

    和这些烦恼比起来,追加生产的光盘套装能不能卖完,都没那么让人头疼了。

    一来不考虑研发成本,游戏光盘的生产成本其实不高,一万套成本也不超过五万块,游戏爆火后,他承担得起这部分损失;

    二来虽然游戏上市前半年是销售高峰期,但游戏有了名气后,会持续有人购买游戏光盘。而他两次追加的订单加起来,也不过生产了四万套,慢慢磨,总能把库存清掉。

    但库存可以慢慢清,游戏第二部的制作却等不得,毕竟公司养着这么多人,耽搁的每一分钟都是钱。

    而在这时候,陈霁云又接到了吴总的电话。

    和一个多月前比起来,这次来电,吴总态度变化很大。

    他非但将对陈霁云的称呼从“小陈”,改成了“陈总”,还当之前几次劝说陈霁云放弃游戏,回去写办公软件的事没发生,大言不惭道:“我就知道陈总你是个有本事的人,干什么都能成功,这不,写的第一部游戏就火了。”

    陈霁云从研究所跳出来自己做生意这几年,也算是见识过世面,什么见风使舵的人都见过,但面对吴总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行径,仍有些失语,半响才问:“吴总,你打电话过来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