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变得和人类一样,虽然偶尔还是有些神经粗,却总是能温暖身边的所有人。

    随着木苔开始种痘,皇宫内却是经历了一番大清洗。

    沿着那名太监的踪迹,揪出来不少和他一样忠于大明的宫女、太监,甚至还有宫中禁卫,这也惹得多尔衮对这一组织下了死手,勒令全面搜查这些反清复明的人员。

    最终一举将整个组织总部一举捣毁,除其他地方还有一些零散的分部还在搜查以外,其余都落网了。

    也在针对组织头目的严刑拷打后,审问出,他们自称白莲教,也是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组织。

    其根本是种秘密流传的民间宗教,起源于南宋时期。

    最初是佛教净土宗的一个分支,由东晋时期的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人共同念佛所创立的白莲社演变而来。

    南宋绍兴年间,江苏昆山的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教门,称为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

    看着手中的资料,多尔衮冷哼了一声。

    明明是由佛教演变的一个分支,却是打着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40-50(第3/14页)

    抗压迫的反贼组织,真是可笑。

    由木苔种痘成功后,提供的资料,这个教派,不止在现在大清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还在在元、明两代,白莲教多次组织农民起义。

    其中就有,元末的韩山童起义、明初的唐赛儿起义等。

    尤其是唐赛儿她自称“佛母”,实际上利用白莲教的信仰,在山东多地传教并集合贫苦农民,最终在益都的卸石棚寨发动起义。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利益,作为一个教派,引导普通老百姓跟着他们去反抗,最终得利者却是组织者,而不是老百姓。

    这大概也是朱元璋,当初对白莲教的信奉,到后来的割席。

    很大的原因就是看透了,这些所谓的教派对现行秩序的祸害,对百姓具有极强的煽动性,甚至大肆吸收普通百姓们捐赠的物资,成为他们造反时的启动金。

    而且自白莲教从宋代开始其就有着“三教合一”的趋势,从一开始单纯的教派逐渐变得混杂了起来。

    部分道教及民间巫术的修习法门开始被白莲教教徒所采纳,还有人将“精气神”这佛教三宝理解为了宝物。

    其次是在茅子元之后,白莲教的教义在传播中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将白莲教追求的弥陀净土和此前东晋时期流行的弥勒净土出现了混淆。

    大部分被洗脑,追求“弥勒下生”的崇信,他们坚信当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有弥勒佛的转生之人带领他们逃离苦海,这让白莲教追求往生极乐的目的,被现世利益所取代。

    所以现在白莲教教主渐渐开始以弥勒佛下生和明王出世,再到后面的佛母,就逐渐能看出这个教派已经从底子里开始腐烂了。

    原本从好好的佛教分支,演变成利欲熏心者手中造反的工具。

    这无非也让多尔衮起了打击一些最近不少民间组织的心思,除了木苔所建的妇幼会一直都是只坚信互相帮扶的信念以外,其他组织多少都有点和白莲教一样,带了神仙迷信的色彩。

    想到这,多尔衮不由得有些后怕,要不是一开始他相信木苔的说法,柔和对待这些汉人,恐怕现在民间的组织会更多。

    但正如木苔所说的,一旦他们对汉人的政策变得柔和,追求平稳的老百姓又怎么会选择去信奉一些反清组织,这也是现在白莲教也没有历史上发展那么迅速的根本。

    将白莲教主要组织成员处决后,对于已经被洗脑没救的白莲教信众,多尔衮选择安排他们去开荒,现在正是人手少的时候,安排他们其他的他可能放心不下,但开荒地却是最简单不过的。

    为此,朝廷还特地派各地宣扬了对白莲教的清剿一事,尤其是针对白莲教邪教的定义直接定死了。

    “现邪教白莲教教主尤曾,别号‘祖师’等人已伏诛,白莲教又名闻香教,其分支还有以下乡约吃教、清茶门教、牛八教、十字教、焚香教各地若有知情白莲教残余邪教成员者,需积极上报。”

    随着衙役们在告示前宣读告示,不少老百姓都知道了白莲教覆灭的消息,在听闻它的分支教派时,脸上都浮现出不可置信的模样。

    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百姓,衙役们口中的教会名字他们大半个都听说过,只不过加没加入,那就只有他们心中清楚了。

    人群中有不少人都白着脸,急匆匆地从人群中离开,站在上方宣读的衙役与不远处守着的同僚对视了一眼,对方心领神会地跟了上去。

    之所以要公众宣布,自然是要引人上钩,顺着饵摸到窝。

    一时间各地都开始对各种教派进行清剿,同样,为了破除迷信一类的表演,木苔还特地安排了人给种痘成功的顺崽以及一干小阿哥们表演了一场魔术。

    在宫外进行邪教清剿的时候,种痘成功的木苔,自然是就给顺崽以及几个阿哥都种痘了,牛痘的危害性并不大,只是让他们身体有发热症状,伴随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痂皮等。

    好在现在有生理盐水等消毒、消炎的药品,让热度很快就降下来了,不过几天的功夫几个孩子就种痘成功了,就连年级最小的硕塞也只是食欲不振的问题。

    几个孩子都没留下疤痕,也算是一件幸事。

    随着太后、皇帝、皇子等都成功接种牛痘,亲王、大臣们也开始接替的形式接种了,也正是他们这种身先力行的姿态,得以民间牛痘推广时没收到阻碍。

    大部分老百姓都信奉一个道理,皇帝都要种牛痘,那肯定是这个东西对人有好处,不然为什么皇帝铤而走险?

    当然也有不少人感叹虽是满清朝廷,却做到了大部分王朝没做到的事,用自己的安危来告诉百姓这件事可行的,一时间满清名声可谓是极佳,连带着下面抓各种邪教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尤其是,木苔准备的那些解除迷信用的那些法术,在各地进行表演后,老百姓都醒悟了,知晓了这些都是骗局。

    按照朝廷的宣传标语,宁愿去寺庙、道观,也不再相信那些什么乡野神婆。

    这个事也是木苔他们早想过的,让老百姓完全不迷信,是不可能的,就连满蒙两族大部分现在都还信封萨满神呢,何况底下的老百姓。

    只能让他们尽量去正规的道观、寺庙,不再受那些歪门邪道所骗,与此同时推行的还有各地寺庙、道观人员登记,上度牒等,严禁没有度牒人员传教。

    就连汤若望所想要传教的天主教耶稣会,都被审查了一番。

    好在这个教会在汤若望的严格管理下还是经查的,也正是经过这次严查,尽管信奉的人不多,汤若望还是觉得自己可算是在新朝站稳了脚跟,乐意为大清在招揽一些人才来大清。

    其中最让木苔期待,能够过来的人就是勒内笛卡尔,他如今正定居荷兰,由汤若望认识的好友梅森所介绍,准备来神秘的东方避难。

    因为他对于神学的研究达到了非凡的地步,甚至提出了与教会教义相冲突的哲学观点,尤其是他强调理性和个人信仰的重要性,这与教会的权威和传统教义相冲,在以后的生活里一度被认作异端。

    木苔让汤若望要请他过来,正好能帮他避免以后遭受迫害,也可以为大清以后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打下强健的基础。

    只不过从荷兰过来要数月不等,时间可能会在明年初,但时间不是问题,只要他能来。

    这可是木苔搜寻历史名人暂时能找到的独苗苗,因为其他的不是前几年就去世了,就是还没出生,当然也有一个出生了就是只有几岁。

    对此,木苔不免叹气,她穿越的时间真的很不是时候啊。

    第43章

    一场表演完,顺崽带着还哑哑的声毫不吝啬的夸赞道:“好棒!”

    下面一同大病初愈的小皇子们也跟着鼓掌,眼里都亮着光,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这种表演,不由得纷纷都忍不住继续期待了起来。

    木苔顶着几个孩子期待地眼神,自然是不会辜负,拍了拍手,又上来几个人,这次还搬来了不少道具,其中就不乏有油锅、纸张等各类。

    这次除了给他们破除迷信以外,也是想增加他们见识,毕竟以后多少都是个王爷,可不能随便就被人哄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40-50(第4/14页)

    了。

    再也是想看看其中有没有对化学知识感兴趣的孩子,到时候好专门培养起来。

    为此,木苔甚至连宫里的公主都邀请来了,只不过相比较皇子们的活泼,公主们反而要胆怯的多,只敢在一旁小声讨论,不禁让木苔想把公主们的教育也提起来。

    其实这些知识按理说是哪些道士们擅长的多一些,不过能运用这套的,基本上都是些走偏门的邪门歪道,多数身上都背着不少人命又或是害的别人家破人亡,少有清白之辈。

    这种情况下,木苔自然是不会去想到培养他们,还不如专门培养小孩子。

    如今靠着与汤若望的交流,她已经抄录了一份根据现代改编的教学资料,准备在新教育改革时用上,现在只是在妇幼会收养的孩子中教学试着推行。

    因为之前年年战乱的原因,妇幼会如今也收养了许多孤儿,这些孩子都很乖巧听话,木苔自然也是想重点培养他们,好为大清的未来做好基础。

    比起代善他们现在想着,将硕塞几人培养成顺崽日后的得力助手,宫内的公主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一样。

    这让木苔有了别样的想法,历史上大清的公主们很多都红颜薄命,除了将她们培养的过于柔弱以外,还有一方面就是陪嫁嬷嬷以及和亲的原因。

    若是如阿图一样在草原生长的公主还好,可入关之后培养的公主,却都培养成为弱女子,甚至身体素质一度变得很差。

    这种情况下和亲去草原上,无疑是死路一条,别说到那,路上都得去半条命,再加上习性不同,更是加剧了她们早亡的导火线。

    更别提让她们有机会掌管和亲部落的万户了,能活下来都是够坚强的。

    望着几名和阿图说说笑笑的女孩,木苔可不想将她们的生命就这样糟蹋,必须得好好培养起来。

    她决定每隔几天抽出一小段时间让阿图进宫给她们上上课,骑、射,布库等也得练起来,争取培养不出什么人才,也得保证她们的身体健康。

    至于陪嫁跟过的管家嬷嬷,这个得直接取缔,不需要这种仗势欺人的嬷嬷,再说堂堂公主还要被这些人拿捏住,那不是太悲惨了?

    现在宫中顺崽就在上次安置宫女太监时,已经将宫内人员等职责细分,和历史上的清朝有很大区别,太后、皇帝等身边人员也有消减,并不像其他朝一样人员庞大,讲究一个贵在精不在多。

    因为设有育司,所以不在设有嬷嬷,留优秀愿意留宫年级到了的宫女升任司闱女书,在育司实行教导一则,当然像太后身边的苏茉儿自然是依旧留在太后身边。

    没有嬷嬷的情况下,公主身边就只有侍奉日常起居的宫女、教行礼仪的司规宫长等,而皇子这边也差不多,只是宫女换成太监。

    为了分化好他们的职责,顺崽可是翻阅了不少历史上宫内的设定,其中就参考了唐朝以及汉时的设定,也算是融和了一下,才有了现在宫中的配置,专属于皇家的一套班子。

    主要是怕公主、皇子被轻易哄骗,也怕他们受欺负,可谓是将规矩都定的格外严。

    当然除了单独设立了一个针对公主、皇子等培育的地方以外,还将其他的宫女、太监们区别为尚宫、尚仪、尚珍、尚食四个部门,以此来全方位负责皇宫。

    简单来说,现在宫内就是四局六司的格局,四局将来就是由皇后主要掌管,现在自然是捏在木苔手中,而六司则是把握在皇帝手中,独属于皇家的一个集研究、赚钱、生活物资的部门。

    也算是将整个皇宫都打造的和铁桶一样,只要皇帝不想传出来的事,宫外的人就没法知道,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敢伸手进后宫,连带着日后与皇室有关的宗室子弟也被教育的格外好。

    “哇~~”惊叹声让木苔的思绪回神,她看着惊讶地合不拢嘴的小孩们,嘴角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在表演结束后,木苔特地自己给他们讲解了下大概的原理,对上他们亮晶晶的眼神时,笑着问道:“后天,汤若望,汤监正将会给你们教关于这些的基础知识,只要你们认真学,就能做到更多神奇的戏法,怎么样?”

    她话刚落音,韬塞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点头答应了,他年纪小瞧见这些自然是喜欢的很,听见可以学当然是一百个愿意。

    但年纪稍大的硕塞等人就有些犹豫,这东西的确很惊奇,可是对于他们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