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范文程尽管觉得还要皇帝鼓励才能说出来的样子很奇怪,但还是开口道:“其实今日拿此物来,也是朝中一些大臣提议要不要特召前朝旧臣出山。”
“啊?”顺崽听见这话眼睛不由得瞪大了,一双猫眼这会显得格外震惊,他看了眼刚看过的考卷,又看了看范文程,好一会才干巴巴地回道:“朕觉得,还是没必要了吧?”
第45章
“皇上,觉得不行?”
看着皇帝的样子,范文程不免觉得有些好笑,难得追问了一句。
顺崽摇了摇头,原本舒展一些的小脸又皱了起来,他将手中的考卷递到了范文程桌上,嘀咕道:“光这个吊书袋就吊的朕脑袋疼,要是真请他们出山,那朕上朝都要睡着了。”
说着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嘟囔一句。“说不定,到时候十五叔也跟我一样。”
听到这话,范文程也想起了朝中的几位亲王,心里也颇为赞同皇帝的想法,他在朝中许久,自然是知晓这些亲王大部分都是实战派,对于文臣那些之乎者也还真是容易睡觉。
就连如今的摄政王也是如此,别看他处理政务上头头是道,可年少时也曾说过最烦之乎者也念经一类的话,也是后来才好上一些。
若是真请这些什么明朝老臣出山,他估摸着不出三日,几个亲王就会不耐烦将人赶出去。
而且朝中也是武将偏多,和他们这些大清老人相处还行,都清楚各自秉性,再加上范文程他们也不是那类人,这才能融和相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上面喜欢什么风格,那他们这些臣子当然是跟着转变,总不能刀架在脖子上还坚持自己那一套吧?
尤其是范文程,他年少时就因,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被掳降民之列,编入满洲八旗镶红旗下为奴,要不是凭借着一干胆气和兄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展示自己才华,这才有了出路。
在努尔哈赤手底下当上了文官,后又跟着皇太极。
几番历练下,范文程也将自己从单纯的文臣,转变为文武双全的模式,一身体格,说是武将也不为过。
这也是他和明朝那些文官们的区别,作为大清前期的文臣,他多半时候都在和武将打交道,在尚武的朝廷里,他能一步步从奴隶变成皇帝心腹,甚至还一度担任劝降大任,其格局、谋略非一般文臣可比拟。
这也是顺崽不讨厌他的原因,范文程是文臣,却非一般的文臣,也非一般的老师。
“嗯,臣晓得了。”范文程应了一声,瞥见小皇帝还没舒展的样子,补充了一句说道:“臣也觉得会睡着。”
闻言,顺崽一下就乐了起来,拉着范文程来到了大书桌旁。“老师,你看,其实朕想改改科举。”
范文程听见这话不由得挑了挑眉头,心里也不由得一跳,但面上他还是淡定地问道:“不知道皇上想如何改?”
这话一出顺崽就听出有戏,把自己准备好的计划书从一旁的夹缝里拿出来,摊开在范文程面前说道:“这样,科举单考什么八股文、四书五经不可取,那些诗词华句可以拿来做学问,但做不了一个好官。”
说着顺崽就指了指自己做的册子,着重地说道:“科举选的是当官的人选,这些都是要当地方官的人,不能单凭诗词歌赋就能做官,做官讲究地就是为民为国,自然就要针对性考试。”
“朕查阅了史书,发现唐朝时,科举分了不少科目,其中就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①,当然现在不可能这么科目,不过我们可以缩减一下,先针对明经、明法、明算、一史、时务策这几个科目开展。”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只是现在的科举只靠八股文以及四书五经久已,其他科目想必都已经无人问津,一时之间恐怕大部分会有大部分落榜。
范文程想到这,自然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恐怕科举落榜之人太多,要是趁机捣乱就不好了。”
顺崽摆了摆手明白他的意思,忙说道:“此次科举肯定是不行了,但是下一届可以,而且我说的这些也不要求他们全都会,可以分科目考!”?分科目考?这还是范文程第一次听说,但他很快就明白顺崽的意思了,分科目考,也就是代表可以更快的培养出一位人才,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显得人员太过多,导致后期朝廷人员繁杂、臃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40-50(第7/14页)
“怕是朝中发不出这么多俸禄。”范文程看着顺崽亮晶晶的眼眸,也不好直接打击他的想法,作为皇帝有想法是好事,他应该鼓励,但也怕皇帝真的觉得好,兴起就开始实施就不好了,所以范文程只能委婉的提醒道。
顺崽听他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分科目的确是好事,但单一的人才多了,朝廷似乎也一时间容不下那么多人。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看着册子不免有些苦恼,看来这改革科举一事的确是很难,也难怪额娘想了那么久,还么想出来。
许是看着顺崽变得恹恹的样子,范文程还以为是自己的说法打击到小皇帝,嘴角动了动,最后还是看向皇帝刚摊开的图纸上,开始仔细的阅览了起来。
不一样,范文程脑中就有了想法,他思忖片刻后说道:“不如这样,下下一届考生除一门主科目外,需选取两门或是三门科目进行考试,这样一来说不定能选出不少各类精通的人才,也有时间让书院、府院等地针对科举培养新式的人才。”
这个办法的确不错,但这会轮到顺崽犹豫了,他眨巴眨巴眼颇为迟疑地问道:“一下增加这么多,会有人来考吗?到时候不会没人来吧?”
闻言,范文程皱紧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皇帝的稚言稚语让他不禁想起家中的孙儿,也会用这种语气担忧下雨时会不会有人来找他玩的样子。
“皇上放心,这天底下不缺书生,更不缺想当官的人。”
这话范文程说的极有道理,这天下的书生的确不少,想做官的自然是更多了,若是不在主考八股文这些繁文缛节的科目,而是明经、明法、明算这些反而会有更多人热衷于科考。
毕竟有些人的确不擅长死记硬背,反而更偏好算术、律法一类,就好比范文程就有一个学生,对四书五经不咋感兴趣,反而对律法研究起来头头是道。
顺崽听他这么一说,放心了不少,嘴角也开始扬起了笑,他小大人似的叹了一口气,将桌子上的图纸放到了范文程手中,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地说道:“此事就劳烦老师了!”
“臣遵命。”范文程怔忪了一下,面对他这种甩包袱的样子,笑着将事情揽了下来,这事接下来对他也有利。
将科举改革的事交给了范文程,顺崽显然是松了一口气,这文官的事就得文官自己想办法,他的小脑瓜给一个基本章程就很不错了。
范文程将画纸收到了自己怀中,看着小皇帝的样子,眼中带着几分笑意地问道:“不知道皇上想把什么作为主科目?”
顺崽沉吟了片刻,又想起了一件事,当官的确是时务策、明法最重要,但他也听他额娘提过,当官其实最重要还有为民的一颗心,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不过这个为民,要考什么呢?这有些难到顺崽,好在范文程就在他身边,他自然是选择弄不懂的问老师。
但是顺崽口中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显然是有些惊到范文程了,尽管知晓小皇帝的确有颗为老百姓的心,但他更多以为是皇太后教授的。现在看来显然并不止。
摊上了这样的皇帝,范文程觉得自己似乎也找到了应该忠心的明君。
倒不是说他之前不忠心先帝,只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之前忠心是因为想更好的活着,想当高官,现在则是真想和小皇帝一条心,为民为国。
他不禁哑然失笑了起来,好一会才柔和地对小皇帝说道:“那就在加一门道德科如何?又或是皇帝有什么好的建议?”
“道德科?”顺崽有点懵,不大懂这个科目主要是什么。
范文程点了点头,解释道:“《后汉书种岱传》中有一局,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是不是很像皇上说的那一句?在臣看来,道德自然讲究的就是对人、对事的看法,不过此话有些玄,还真有些不好做为科目考核。”
顺崽听懂了,就是他额娘所说的思想品德吧?这个好像的确很难考,就好像一个人说的话和做的事并不一定会相符。
正如他们考试时肯定会写的为民为国,实际上上任后就不一定了,就算开了这个科目说不定也是糊弄人的,这就让人有些苦恼了。
思考了半天后,顺崽也有些转不动脑了,索性他自己思考不了,还能去慈宁宫求助。
于是和范文程约好明天在商议,两人都再想想后,他就送走了范文程,自己迈着小腿匆匆跑去慈宁宫了。
慈宁宫这会倒是安静,趁着乌云娜想去南书房跟着学习,木苔索性将阿图一干人都送过去读书了,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
这不刚躺在贵妇椅上休息,就听见顺崽喊着额娘进来了,瞧着他急切的样子,木苔从椅子上坐了起来,得了,今天是休息不成了。
第46章
“额娘!”
隔老远,木苔就能听见他倒腾着小腿,从门口直奔偏殿的声音,和苏茉儿对视了一眼后,只能无奈的起身,应道:“在这呢。”
听到回应的顺崽自然而然就直奔声原处,看着木苔起身,略带迟疑地问道:“额娘在休息吗?”
“只是躺会,来,做。”木苔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示意顺崽坐下,拿着帕子替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渍,忍不住叮嘱道:“额娘不会跑,急什么,要是摔着了怎么办?”
顺崽仰着小脸乖巧的给木苔擦,听到这话时,没有丝毫犹豫地回道:“因为想早点见到额娘哇!”说着又用自己的手比划了一下。
“原来额娘就住在我旁边,现在额娘离我老远了,不过还好,只要我跑快点就能早点见到你啦~”
这话说的木苔脸上的笑都止不住了,要不然顾及着顺崽现在的身份,她高低得留顺崽就在慈宁宫住下。
老实说,一开始她也很不习惯顺崽离她住的远,此前两母子可都是住在一个宫里的,就算顺崽登基后,也因为年纪小没搬出去。
到了京城之后就不一样了,一来顺崽已有六岁,二来则是京城皇宫里有专门的皇帝居所,不像盛京时,皇太极的住处其实一直都和国主福晋在一块。
这种情况下,顺崽也只能按照规矩,移居乾清宫。
而木苔自然也是要带领着太妃们入住慈宁宫,跟随她来的太妃都是有子女的,因割舍不了子女,索性木苔就都带来了,剩下无子女的太妃则是和母后皇太后哲哲一起留在盛京了。
刚入住的时候,好一阵顺崽还觉得新鲜,但面对空荡荡,只有宫女、太监的大殿,顺崽抱着被子就往慈宁宫跑。
好一段时间,才养成只是白日三餐去木苔那边,当然也借着吃饭,在慈宁宫赖上不少时辰。
不过也没人敢多说什么,毕竟幼帝还小,依赖生母是正常的,更何况在皇太后的教育下,他们这位皇帝似乎变得更称职了,只是偶尔调皮了些。
如今听见顺崽这么说,木苔就不免对他有些心疼,大人对于分开住没什么,但小孩子就免不了会彷徨。
想到这,木苔就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一边安抚一边转移者话题。“额娘也想每天早点见到你,对了,听说你这几天格外忙,在忙些什么?能不能和额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是顺崽,不是顺治[清穿]》 40-50(第8/14页)
说说?”
闻言,顺崽讲思绪拉到自己找木苔的原因上,他眼神一亮,掰着小手将刚刚和范文程讨论的科举一事说了出来。
“我和范老师都对这个道德科目有些摸不准,不知道该怎么弄才好,额娘你有没有办法呀。”说到这,木苔就对上了顺崽满是期待的眼神。
她拿起一旁的糕点递到了顺崽手上,思虑了片刻后,提到了现代对于道德这一类做出的人才筛选。
“说不难也难,说难也不难,主要得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顺崽吃着糕点,眼神疑惑了起来,要从两方面着手吗?
木苔也顺手拿了一块糕点,一边吃着一边和顺崽说起怎么双管齐下。
道德这两个词,说简单点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让人起码有一定的约束感,没有道德的人就等同于动物一样,甚至可能还不如动物。
在现代社会里,就常常讨论这个字眼,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有时候很重要,有时候却又能抛开,可以说是一个很难解的题。
但在古代来说,反而比较好发挥,就好比古代一直推崇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广泛意义上的道德。
这也是在古代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尤其是孝字可谓是能压死人的存在。
早期科举里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