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97章【正文完】(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播女性文物后被诸朝围观了》 第97章【正文完】(第1/7页)

    第97章

    李格非平日里有多为自己这个女儿骄傲,眼下就有多恼怒。

    李清照深吸一口气,却知道早晚都得有这么一遭,眼看着避无可避,干脆绕开脚下碎片,直接迎了上去。

    “夏日炎炎,阿爹何必大动肝火?”

    “这盏茶碗还是阿爹最喜欢的,如今碎了岂不可惜?”

    看到女儿的笑脸,李格非又生出些许悔意。

    自己那声叱责太重,也不知吓没吓到她,有些懊恼地问:“没伤着吧?”

    听出话里的缓和之意,一旁的王夫人顺势宽慰:“女儿还小,主君有什么话好好说,慢慢教着就是了。”

    说着,又冲李清照使眼色,示意她赶快向父亲说个明白。

    经妻子这么一劝阻,李格非倒是冷静了不少,无奈扶额:“你说喜欢金石字画,我们便由着你一掷千金。你说想多在双亲身旁尽孝,我们便依着你不提婚嫁。”

    “就连养到如今的年岁、要许人家了,也是先仔细挑过了青年才俊,才叫你去见见。你一个不愿,我们可曾按头强迫你半分?”

    “……不曾。”

    李清照知道,这回是自己做得太过任性,并不急着为自己辩驳,先老老实实地认了错。

    “可是——”

    她还是决心要为自己争上一争:“阿爹,我的主意并非胡闹,也不是为了一时置气,而是认真的!”

    昨日直播结束之后,李清照在房内枯坐了很久。

    小夏主播的那一句话,一直在她脑中盘桓——

    “有意思,比有意义还要有意义。”

    李清照想,对于自己而言,有意思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

    研究金石?当然,否则她也不会节衣缩食,只为多淘些心爱之物回来。

    琢磨诗词?自然,无论是诗词还是文赋,她都有自己的见解,否则也不会顶着旁人非议,写下那篇《词论》。

    她本以为,这番自省,答案应当是不言自明的。

    可偏偏在得出这两个理所应当的结论之后,李清照生出了久久不曾消散的彷徨。

    这些爱好、这些观点,都是她的一家之言,若仅仅局限于自娱自乐,难免觉得可惜。

    所以,她做了一个决定。

    李清照正色道:“阿爹,您与阿娘教导我与教导男儿并无任何区别,一向为我的胸襟与气度而骄傲,怎么如今反倒唱起了反调?”

    “你有意治学是好事。”

    李格非轻叹:“可你毕竟是女儿家,在李家,父母能由着你,来日夫家岂能容忍一个满脑子都是教书的女先生作儿媳?”

    “那便不嫁了呗。”

    李清照不以为意:“我想做夫子,为人传道授业解惑,这本是好事。若世俗不许,何不自己逍遥,哪里轮得到别人指手画脚?”

    “这叫什么话!”

    王夫人连连劝阻:“也不必说得这样绝对,仔细挑一挑,终归还是有性情温和的好人家嘛。”

    “阿娘说的「好人家」,难道就是赵家么?”

    李赵两家因政见不合,一向鲜少往来。可那日赏荷宴赵夫人的不请自来,仿佛打通了什么开关似的,也不知长辈们怎么说的,两家联系陡然紧密起来。

    就连前两日赵家女下的帖子,王夫人都亲自拉着她去了。

    李格非更是一反常态地默认了此事,李清照哪里还品不出端倪?

    见女儿主动提起,王夫人只当有戏,大力劝说:“你既然推测出一二,阿娘也不瞒你。”

    李家最是娇惯这个女儿,她也不避讳将终身大事摊在明面上说。

    “赵家主君你也知道,官声显赫,家境优渥。虽说从前不大走动,但与家里也是门当户对。”

    “那赵家的三郎君性情温和,又是太学生,饱读诗书不说,也爱收集那些金石文物,可不是与你志趣相投么?”

    王夫人越说越觉得满意:“更妙的是,赵三郎君上头还有两位兄长,待你嫁过去之后,也不必操心做长媳、做宗妇的一箩筐事。夫妻俩只管安安心心地读书治学,岂不美哉?”

    想起那位偶有一面之缘的赵三郎君赵明诚,李清照并不反感,但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感,“可……”

    她还想反驳什么,李格非摆摆手。

    “好,即便如你所愿,我们果真答应,许你不再婚嫁,只顾安心授课。”

    他的问题一针见血:“放眼东京城里,哪家会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拜一个独身女子为师?”

    若说母亲的提议还抱着“二者兼得”的美好幻想,父亲的质疑则更加现实尖锐。

    这些困难,李清照不是没有想到。

    “若是开封府里没人搭理我,我便去河南府、应天府、大名府……”

    她一一细数,字字铿锵,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不相信,大宋四京四府二十四路,竟还找不出一个愿意追随我的学生!”

    想为女师,听起来容易,说起来也轻松,做起来却绝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因为艰难,难道就不做了吗?

    不,因为艰难,才更要做。

    吕雉临朝、邓绥掌权、武曌称帝……

    桩桩件件,她们所面临的非议与阻挠,哪个不比自己更多?

    若她没有看过《壁上鸣》,没有见过小夏主播及后世的女孩子们是什么模样,她当然可以心安理得地听从父母之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过上举案齐眉的生活。

    正如父亲对她的期许: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如王摩诘一般,做个衣食无忧的富贵闲人。

    赏花看月,自在一生。

    但自己已经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知道了千百年后的女子怎样读书识字,就不能再无动于衷。

    既然总要有个“出头鸟”,那就让她来当这个“第一个”吧!

    千百年来,没有人知道,一个不嫁人的女夫子应当是什么模样,那无论她做什么,都是榜样。

    用主播的话来说,就当是“给家人们谋福利了”嘛。

    清明日月,照临下土。

    这才是李清照对自己的期许。

    听了女儿这番慷慨陈辞,李格非疲倦地按了按眉心。

    “我看你已经打定主意了,只怕说的再多也听不进去。”

    李清照的性子他很清楚,做好的决定,谁也劝不住。

    李格非摇摇头,索性不再阻拦。

    看着女儿轻快离去的背影,王夫人不敢置信:“主君就这么同意了?!”

    “年轻人么,总得自己撞一撞南墙,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晓得后悔。”

    “且随她去吧。”

    “那……赵家那头?”

    “这倒有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播女性文物后被诸朝围观了》 第97章【正文完】(第2/7页)

    麻烦。”李格非沉吟:“回头我亲自去找赵侍郎说明白。”

    父母的担忧暂且都被李清照抛之脑后。

    家里虽不支持,一时半会儿却也不会反对了。她还得快些回去,和小夏主播仔细讨论讨论办学的事呢。

    ***

    【按照故事的发展,王贞仪原本应该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在家读书、过着安稳而平静的生活。】

    【奈何好景不长,在王贞仪到了小升初的年纪,爷爷因为犯事儿,被贬了官。】

    【春夏两不渡:要按照现在电视剧里的说法,这也算是被“流放宁古塔”去了吧?】

    【单是贬官就算了,奈何世上很多事情向来都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在戍边吉林后没过多久,爷爷就病逝了。】

    【王贞仪跟着祖母父亲一块儿去吉林奔丧。】

    出乎意料,这段旅程没有预想的艰辛苦痛:

    【就连长大后的王贞仪回忆起来,都觉得年少在吉林的这段日子,非但不辛苦,反而过得很开心。】

    【对于一位学霸来说,她的快乐也很简单。】

    【一为交友,二为学习。】

    【先说学习。】

    【人家是活到老学到老,小王同学主打一个走到哪儿学到哪儿,哪怕远在吉林,也没有荒废学业。】

    【在新的地方,她甚至还大大拓宽了学习的边界。】

    【家里学了诗歌、算法、天文不够,王贞仪又在文化课卜老师的带领下继续读书,并跟随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