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有正在房里有绣花的,有搓麻线的,还有帮着庄户妇女摘菜做饭的,听说冯掌柜来了,一同来的还有潘东家,都扔了手上的活儿跑出来看。

    魏甜甜头一个跑到跟前,哭道:“东家,你可回来了!”

    旁边的织女听了她哭,自己也忍不住,一个个地哭起来,众人见了东家,哪里还管冯掌柜?簇拥着他去了屋里,叫潘邓坐在那通铺大炕上,左边一些个,右边一些个,围着他倾诉起来。

    从梁山发出告示,言他们来东平府借粮,坊中戒严,遣送织女回家;再到城破,有贼人来此抢劫,要坊中女工陪酒。一群女子边说边哭,好不委屈。

    她们本就是无家可归,有家的织女都叫坊里驾车护送回家了,剩下她们十几个人相依为命,好在有人相护,不至于招上灾祸。

    魏甜甜抹着眼泪道:“……幸得李大官人相救,这才得以保全,后来冯掌柜见城中太乱,去找了官府里的人,将我们连夜送出了城,到了卫三郎家,如今已在这儿住了快一月了……”

    潘邓问:“在这儿住的可好?”

    “卫太公凡事都照顾,经常送来米面衣物,卫三郎又叫了家人把守,他自己也住到门房里看护。刚来时有闲汉过来骚扰,都叫他们打跑了……”

    又有人说到:“后来又叫了几个婶子过来,我们在这儿住的都好……”

    潘邓听这十几个女子哭泣了半晌,安慰道:“如今世道不太平,你们在坊里,冯掌柜定会用心保全,这些日子委屈你们了,咱们这两个月工钱照常发,不扣你们工钱。”

    哭声戛然而止。

    别个织女觑着东家和冯掌柜没敢问,魏甜甜抽噎道:“真的?”

    第106章 张叔夜来信

    潘邓听了她问,回道:“自然是真的。”

    众人听了这话,这才算止住了哭。

    魏锦儿问:“东家,咱们什么时候再开工?”

    潘邓说到:“最近几日吧,我这次来就是带你们回去,东平府目前也颇为安定了。”

    “别个村县的姐妹们都来了吗?”

    冯掌柜回到:“已经叫坊里护卫挨村去叫,若是立刻能来的,就直接接回坊中了。”

    众人听到纺织坊能开工了,心里就觉得安稳了下来。

    潘邓不能离府太久,叫织女们收拾一下,自己又去卫家,谢过卫太公,受他招待一翻,这才带着织女们回府,见她们一个个上了马车,潘邓转头对卫芳孙喊道:“三郎,你什么时候回坊中?”

    卫三郎说:“待我问过家父!”

    潘邓一路高升,卫芳孙在家里也备受看重,往常总是因为喜欢机关术,不务正业,三天两头挨唠叨,现在也没人教训他了,父子相处融洽,连带着亲情都加深了几分,因此卫三郎也没直接走,而是回到家里先拜别父亲,卫老太爷说道:“三哥怎么不跟着他们走?”

    卫三郎说:“孩儿还没和父亲告别。”

    “告什么别!趁着府尹大人还没走远呢,赶紧跟上去,去去去……”卫老太爷驱赶道:“好好上工!别耽误了府尹正事!”

    “也别忘了给你大哥二哥美言几句!”

    *

    回到东平府,安顿好织女们,潘邓顿觉纺织坊产业兴盛,火力不足。

    坊内虽雇佣了伙计,力士,持刀的守卫,有时也有衙中差役相助,可到了关键时候,还是让人不放心。潘邓吩咐给坊中再建两座高台,留作瞭望,再把工坊围墙竖得高高的;再添些女教习来,上工之余也叫女工们强身健体,若真遇战事,也能团结一心,抵抗强盗。

    冯掌柜说道:“高台好建,只把染坊一分为二,分布两端,每坊建一高架,平日里用来晾晒染布,有用得着的时候也可用来瞭望;坊中的围墙已经够高了,再高就不合规制了,此处有避讳,况且正所谓无心者不必防,有心者防不住,再在上面插些尖刺就好。”

    潘邓点头,“按你说的办。”

    冯掌柜又说:“女教习不好找,从前在东平府内没听说过,只记得三娘谈起过儿时往事,言曾跟着女教习习武,等什么时候李三娘回来了,或是我看见李大官人了,问问他们吧。”

    潘邓点头,“此事你放在心上。”

    离开纺织坊,潘邓又去了鹦鹉洲书坊和秦凤炙肉三家,看了账本子,督促掌柜的开张后若有生意不好的,多想些法子及时回流,不可因为府中出事而生懈怠之心。

    又和两位掌柜的讲了,这月员工工钱照旧,前年订的规划也要照旧,若是年底达不到预计利润,今年年终奖就不好说了。

    店中伙计和坊中工匠是又喜又忧,这样一来,心中也立刻升起干劲儿来,仿佛又回到没遭土匪之前一样了。

    *

    店铺安排妥当,潘邓再回到府衙已是日暮西斜,小郓哥打马归来,带了书信回来。

    乃是济州府张府尹的信件,里面正有他想念已久的练兵之法。

    潘邓收了信件,横扫疲劳,兴冲冲地打开,细细看起来。

    开篇就是张叔夜挺拔遒劲的笔迹:“潘邓贤侄览悉,吾辈闻古之名将练兵,其法甚广,其术甚精,皆言练兵之要,首在练将,将官之德行、战术,及养兵、练兵、用兵之策……”

    潘邓露出笑容来,张府尹真乃慷慨之人!将他练兵之法从头到尾详细写了,又添补了本府都监黄城明的好法子。

    潘邓快步走到案边,点亮了烛火,罩上灯罩,逐张研读,其上写道:“……单兵练伍法、胆气、耳目之协、手足之和;营阵练场操、行营、野营、战约,旨在‘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

    之后便是具体方法,此时军队平时的训练一般在军营的校场上进行,训练内容无外乎前进、后退、疏散、集合等基本训练,以及个人刀、枪、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00-110(第9/16页)

    、戟等兵器的战术、战法等。

    张府尹又写了进阶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相扑、角力,士兵们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等手段,能增加士兵耐力,以确保在实战中不会因为装备的负担而减弱战斗力。

    后又写如何练阵营,张府尹侃侃而谈,洋洋洒洒,“……夫场操,练兵之始也,队列井然,阵型有序,士卒谙习军令,列阵如山,不动如松。行营,行军之备也,营地坚固,构筑迅速,以保行军无虞。野营,野外之需也,水源得寻,帐篷坚固,食物得烹饪,以使战力得持。战约,实战之练也,信号既定,部队协调,战术灵活,以求万众一心,力出一孔,化入至臻之境也……”

    潘邓翻了一张又一张,除了军队的日常训练和阵营训练之外,张府尹又写了武器装备如何改进、弓弩如何训练、选拔精兵、维持军纪、治军治气、四时畋猎等,简直可以发表论文了!

    潘邓前些日子也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写过训练士兵的法子,只是怕自己的方法“水土不服”又“纸上谈兵”,一直没给人看。如今有了张府尹的做范本,他也把自己之前记下的那一沓练兵之法拿出来,删减修改了一番。

    张府尹写“……火器盛行,车、步、骑、辎各营皆配备火器,以应作战之需。”这说的不就是火药吗?

    潘邓把自己记得的经典火药配比写上,又写到梁山上有呼延灼副将轰天雷凌振,等到梁山招安仪式顺利进行,就把此人要到东平府来。

    张府尹写“古之四时畋猎,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每季演练,各不相同,要使士兵分别习练不同战法。”

    这也是士兵的实战训练,张清特地强调了实战训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战才能让士兵真正了解战场,磨砺士兵。

    嗯,狩猎还是太保守了,潘邓在纸上写下“实战演习”和“出兵剿匪”八个大字。

    有小伙流寇就出兵剿匪,没有的话就每月分队演习一次,还可以叫上张府尹,两地府兵友好交流一翻。

    之后在“治军治气”旁写下“教导军士,激励精神”,又在“□□”旁写下“骑兵转攻,步兵斩马”。披衣翻看信件一夜,第二天一早,潘邓叫了林冲,张清,吩咐下去,开始练兵,势必要将东平府厢军营打造成一支强军——至少也要不怕土匪!

    二人看了府尹写的练兵纲要,都觉得大有可为,一一应下,回去训练。

    潘邓又叫来小郓哥,让他去东京走一趟。

    “纺织坊现在陆续运转起来,李三娘暂不要她回东平,只给她报个平安便好。一个多月没有走动,风雅颂那边应该是没有货了。东京要是有预定的,就先送单子回来,叫纺织坊加急生产。”

    小郓哥应下了,说道:“干娘呢?”

    潘邓说道:“你回去看望干娘,和她说我一切平安,只是东平府还未完全安定,先不叫她回来,再过两个月一定接干娘回府。”

    小郓哥接了潘邓给老师和师叔的信件,装在褡膊里,又拿了干粮盘缠,骑马出发去李家庄。他常年来往两地之间,一直是叫李龙、李虎二位哥哥相陪,此次也不例外。

    *

    又过两日,东京谕诏传来,详细写明招安一事,免了东平府两季税收,附御制金牌十枚,端庄威严。

    晁通判见了大惊失色,“不是说有二十枚?怎么就来了十个!”

    许宜在一边看着金牌,瞧个稀奇,潘邓则是接了皇帝私信,正拆信件,闻言说道:“十个也够了。”

    手上动作不停,展开信纸,开头就是华丽的瘦金体写的“敕潘邓”三字。

    而后赵佶写了自己近日忧愁,言联金一事虽有坎坷,却也大体顺利,接下来西北战事吃紧,国库也有亏空,左右支应不开,税收也不甚丰。潘爱卿素来多智计,能顺利摆平山东叛乱,谈下招安一事,朕心甚慰,已叫高太尉通力配合,有什么难事便问陈相,望爱卿多替朕分忧。

    后面依旧有他“天下一人”的潇洒花押。

    全篇没提府中遭灾的事,来的谕诏也只是招安的,救灾银两一分也没有。

    这是叫他自己征税了,潘邓叹了口气。

    “府中夏税收得如何了?”

    许宜笑着答道:“夏税正收着,本还发愁呢,没想到圣上开恩,减免了一年租税,府中也宽松许多。咱们府只把今年夏秋两税收一收,府库就又有余钱了,咱们东平府这一劫也算是支撑过去了。”

    潘邓点点头,又看向信件,此信提及老师,莫不是老师还有一升?

    晁通判还在忧心金牌的事,“这只有十个,那剩下的匪徒如何是好?他们盘踞梁山一天,咱们东平府哪有个安宁!这劫是过去了,脑袋顶上还悬着石头呢!”说着偷偷瞄潘邓手中书信,“陛下来信怎么说的?可说为何只有十个?”

    潘邓也拿过金牌细看,“官家没说此事,不过也不碍事。咱们说是招安,可梁山人数众多,也不是几个月就能招完的,若是不够,再过几个月再想办法就是了。”

    说着拿起一块来,装在怀里,起身出门去找武松

    第107章 第一块金牌

    金牌到手了,事就好办多了。

    武松平日里都在县衙班房内,潘邓若是出门,则会护卫陪同。潘邓揣着金牌在班房招呼一声,让武都头随他去东七街。

    武大郎回来后就重操旧业,依旧在东七街卖寿桃,来来往往的客官总有埋怨他无故歇业的。

    “武大,你这些日子去哪了?人家都说你是发达了,不干这行了!”

    武大脸上堆笑,“哪能呢,前些天随我家二哥出门一趟,这不就回来了。”

    “武大,你可回来了,我吃别处的炊饼,没你这的扎实,好吃!”

    又有妇人早定了炊饼,来这取货,武大郎正把笼屉里的红糖开花大炊饼往娘子的篮子里面装,那娘子说道:“还好你回来了,我都想自己蒸了,可惜蒸出来的不是这样的。”

    这是送给亲戚姊妹的,还是要拿样子好看的大炊饼才好。

    等到那娘子走了,潘邓和武松上前,叫武大郎去酒楼吃酒,武大郎见两个兄弟来了,喜笑颜开,让隔壁摊位的经纪帮忙看着摊子,随着潘邓到了秦风炙肉二层。

    那隔壁卖烤饼的小经纪愣愣的看了半晌,心道武大家二哥都认识的,那身边的人……他看向一边卖羊肉汤的,“诶,咱们府里新知府不是从前那个潘押司?”

    羊肉汤小经纪点头说:“是呀,府里谁不知道?这是陈大尹惦记咱们呢,在东京做宰相也没忘了东平府,知道咱们遭了灾,派他徒弟回来了!”

    天娘嘞,那卖烤饼的往几人走的方向张望,那刚才来的,不就是潘府尹!他从前见过的,一直没忘呢!

    买羊肉汤的还在叨叨,“……要说咱们新府尹,真是这个。”他竖了个大拇哥,“回到咱们东平,快刀斩乱麻,乞叱咔嚓,几天就把城里安定了,要不咱们现在能出来做小买卖?还在家躲着呢,我爷还说这场乱,按照他的过往来看,怎么也要半年才定呢……”

    秦凤炙肉店二楼包间之内,三人就坐,多日未见,武大心里也乐呵,陪着兄弟说了好一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