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中用,你这个师叔可要好好照顾他。”

    徐观不置可否。

    陈文昭见他不应声,还以为是师弟不答应,又问他道:“你向来不看好本朝局势,如今依然这么想吗?”

    徐观依旧没有应答,只思考棋局。

    陈文昭摇摇头,“你既一心看好太子,觉得太子有明君之相,那便且看几十年后吧。”

    徐观听了,将棋子滑回棋篓里,说道:“太子优柔寡断,反复无常,性格怯懦,并无能君之象,可殿下也与其父不同,其内心刚直,疾恶如仇,若能听从劝谏,也能做个守成之君。”

    陈文昭听他一言,说道:“你这些日子走动的多,我还当你改变主意了,原来还是看重太子。”

    其实摆在天下士大夫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要么投身入宦海,辅佐君王;要么隐身而退,以待新君。他师兄弟二人只是踏上了不同的路。

    徐观听了他的话,面上的表情柔和起来,嘴角也微微带笑,“师兄太粗略些,你那小徒弟一个人在外面,有什么风吹雨淋都不知晓,我稍微走动,只想求个外放,与你照看同门师侄呢。”

    陈文昭这才明白,为了自己,师弟竟如此煞费苦心!他听了这话也便放心,看来以后若是自己失势,他这好师弟也能照看一二了。

    *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东平府街市上却依旧热闹,小经济挑着扁担,披着蓑衣,走街串巷;街边的小摊贩支了棚子,大锅上氤氲白气,飘出阵阵油香。

    路上行人说笑,又有孩童打闹,茶馆中也热闹一片,现如今东平府已经挥去了被山贼恐吓的阴霾,一切都正常运行,那停了两年的蹴鞠联赛,也预计在明年再次召开。

    这大大安定了东平府百姓的心,又有球赛看了,那不就是东平府又安定了吗!

    一些闲了两年的手艺人又开始忙碌起来,有些专门扎牌子扎彩带的,已在家中连夜做手艺,囤起货来;卖吃食,饮子的,也都把储备的盆盆碗碗都拾掇起来;每年都要租赁房屋的城郭户,乡村户,都筹划着打扫庭院,建栏圈马;要养鸡的,今年多抓了些鸡苗,就连那种茄瓢的都比往年要多上许多。

    城中一片喜气洋洋,此时已临近新年,潘邓得了空闲,去慈幼局看望。

    他只带着武松,驾了一匹马车到了慈幼局门口,郑婶子见了府尹,真是热泪盈眶。

    胡豆现在已经是个十二岁的大孩子了,依旧如往常一般指挥着小孩子从马车上搬下来一筐筐的食材、米面,见了府尹大人就叫小豆丁一起行礼,恭敬问好。

    潘邓又见这个小孩,看他身量抽条,笑道:“胡豆长高了许多。”

    胡豆没想到府尹大人还记得他的名字,又行了一个礼。

    郑婶子催促小孩们去读书,与平娘子二人把潘大尹迎进屋内,坐到炕上。

    年纪稍微大点的孩子都跟着先生读书,那些年纪小的,也都被大孩子管束起来,并没满屋乱窜。郑婶子去小学堂看着那些读书的孩子,从后边走过去,捞起一个来抱回屋里,对府尹说道:“大人可还记得这个小猴子?”

    潘邓看过去,与那小豆丁大眼瞪小眼,想了半晌,摇了摇头。

    “大人还给他取了名字呢,这是小阿朔!咱们慈幼局刚建成那年冬天,来到咱们院里的,现在四岁了,可皮实了!”

    小阿朔摆摆小手,蹬蹬小脚,从郑娘子手中跳下来,看着潘邓,眼睛里充满好奇。

    潘邓想起来当年被扔在慈幼局门口的小孩,浑身紫紫红红的,像个刚破壳的小鸟,只有一只皮鞠那样大,谁能想到长成如今这副的样子,眼睛灵动,脸蛋肉鼓鼓,身上穿着的棉布衣裳也被洗得发白,一看就知养得不错,潘邓笑了笑,摸摸他的头。

    那小孩看了潘邓,也不闹,乖顺地爬到炕上,坐在郑孃孃和俊官人之间。

    潘邓问道:“如今孩子们都读书识字,院里银钱可够?”

    郑婶子连忙说道:“够的够的,他们几十个小孩能吃用多少?府尹仁德,咱们上届陈大尹也是厚德之人,全府都上行下效,有样学样的,还能不够?”

    郑婶子细细数来:“……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20-130(第7/14页)

    东平府的大户都是和善人,时不时的就来送米送面,有几户按月给送,月月不落;那纺织坊的冯掌柜,每季都送布料;还有的商户,送些笔纸,用具;赶上个上元中秋,都有大户人家来接济银钱,您说还有什么要咱们院里自己花钱的?就前两年给他们打桌椅,花了一笔钱,咱们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

    潘邓点头,“我看着屋里就十几个,那些去哪儿了?”

    平娘子说道:“那些有的想学手艺的,都叫他们出去学了,等晚上回来住。”

    潘邓闻言又去在学堂后听了会儿讲课,见如今所学的都是些千字文,教小孩写字,又觉得一个老师太少了些,吩咐道:“给他们课程时间都改一改,我再请些夫子来,除了识字,也要会算术。”

    再叫卫三郎时不时来这里教授一些自然物理知识,从小就要打下基础,日后才有创新精神。

    彭婶子与平娘子二人连连称是,小阿朔听了这话则如遭雷击,他现在每天要上好多课,有些还听不懂,好困好累,如今又要上新的课了!

    潘邓见这个小孩睁大眼睛,张着嘴的样子颇有些可爱,摸摸他的头毛问道:“小阿朔以后要做什么?是和院里的兄弟一起读书,还是要出去学手艺?”

    小阿朔本来想再过两年就出去学手艺的,听说外面可好了,不像在院子里读书,每天都要看大字。而且学了手艺还能赚钱,到时候他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了,还能养活别人。

    可是他看着面前的大人,不知道怎么的,脱口而出的是:“阿朔要读书。”

    潘邓点点头,“也好,读书明理,是该多读书。”

    郑婶子和平娘子也都低头微笑地看着他。

    *

    当天晚上,潘邓回到府衙后院,在屋中闲坐,拿了师叔的信反复观看,又想起那一院的小孩子来。

    他并非那般心思大条的人,体查不出别人的情绪来,师叔给他寄的几次信来,都若有若无的有些伤感似的,他本想是二人许久未见,师叔定是想念他,思劳成疾。

    可是上一封信里师兄又提到孩童之事,莫不是师叔想要小孩?

    哼,潘邓撇撇嘴,师叔已经二十大几岁,若是想要孩子,早便有了,既然迟迟没个小孩,可见是要等他一起养呢。

    便摊开笺纸,笔尖蘸墨,写了近日见闻。到了后面话锋一转,写道:“今日去慈幼局,见小莱菔头个个可爱,心中想起初见师叔之时,一眼终生,当天回家便想与师叔日后孩儿姓名为何,苦思一晚,不知姓徐姓潘,思绪飘摇,又想到不知潘公与徐公孰美?”

    “待又见师叔,心中才有答案,定是徐公美甚。往事历历在目,恍惚之间,已有三载,今日我与师叔已心意相通,不免感叹,若当日寒地定情,如今孩儿已抱在怀中,何来空待这些岁月?师叔狠心。”

    第126章 江南之乱

    两浙路湖州梅溪镇。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穿过竹林,点点洒落在金顶寺上。晨钟悠扬,寺庙大门缓缓开启,金顶寺外也由沉寂变得热闹起来。

    金顶寺香火旺盛,周边的小摊小贩吆喝着叫卖,香客络绎不绝,周兰心提着一篮子供品,身后跟着女使乔娘子,两人在路上买好了香烛,缓缓走入大殿。

    周兰心两个月前祈愿自家兄长肺疾痊愈,兄长彼时恰得了一良方,一天三顿的汤药灌下去,又处处小心,只待在屋里,并不受凉,如今已不似以往那般整日咳嗽,身体康健许多,面色也红润,看样子是病好了。她欣喜之余便赶紧来还愿,还带了香油钱。

    跪拜还愿完毕,周兰心正想走出大殿,忽有一男子拦住他,她定睛一看,是那张家长子张润。

    周兰心轻蹙眉毛,想要远离,张润说道:“兰心阿妹竟如此爱我,见我一面都要心痛,不忍相看吗?”

    周兰心:“?”

    乔娘子:“?”

    乔娘子眉毛一竖,“哪来的泼皮?竟敢言语不敬我家娘子!”

    张润不理乔娘子,只对着周兰心的背影说道:“我心一如既往,只恨身不由己!兰心阿妹若是恨我、怨我、你便将我打杀了也由你,只愿与娘子再续前缘……”

    周兰心终于忍不住了:“我二人早已解除婚约,你哪儿得的失心疯?莫在此胡乱攀咬!”

    那张润被她吼的一愣,伸手去抓她衣袖,“我知兰心娘子怨我他娶,可我也是身不由己,你我两小无猜十数载,如今为何如此决绝?”

    周兰心甩开他的手,“胡说些什么!不过是小时见过一面,你若再诽谤,休怪我不客气!”

    张润面色转红,“你……你儿时还送我枇杷,如何是我错意?只你家如今家业甚大,看不上我们张家罢了!”说着羞忿万分,甩袖离去。

    留下周兰心与乔娘子二人面面相觑。

    张润回到家中,心中郁郁,他早年与周娘子定下婚约,可不知怎么的,两家交恶,父亲又与王家交好,解除了曾经的婚约,又将王家女儿许配给他。

    张徒见自家大哥一脸不快地进门,问了小厮今日去了何处,得知张润去见了周兰心,心中大怒,不由分说将张润痛骂一通,“用你上赶着去贴他们周家?你还晓不晓得你已经同王家小娘子成亲了!再让我听到你做这种事,我把你脚骨打断!”

    骂完儿子,张徒又去了偏院,他的亲家公王希正坐在屋中等他。

    张家与王家、周家都是这梅溪镇的乡绅,三家都有果园,且都靠卖枇杷为生。

    天气湿冷,两人热了好酒,吃些饭菜,王希说道:“今年又有北边的果商来此,刚一到镇上,就点名要‘周寿枇杷’,开出一亩的承包,价格已经超出这个数了。”他比划了一下手势。

    张徒看了,顿时放下了筷子,没心情吃饭了,“有他们周家在镇上,哪还有咱们张王两家的活路?”

    那周家如今的家主是周寿,三家之中最为富庶,世世代代在在此侍弄果园种枇杷,每到冬日就有外地商人提前到此收购明年的鲜果,承包地皮,生意做得十分红火,只因他们有种植枇杷的秘籍。

    王希说道:“他家确实有过人之处,你看这江南枇杷,哪个似他周家一样打出这么响的名堂来?我这几年也始终不得其解,他家那‘初接则核小,再接则核无’到底是何意?咱们怎么就参不透其中玄机?”

    张徒手中汤勺往碗里一搁,面上十分的不耐烦,“你怎么还记着这句话?我都说了,这就是那吴三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他当日还不上你的钱,随口说句话出来诓你,你还真当是他周家秘诀了。”

    王希一口饮尽杯中酒,喟叹一声,“你只笑我,难不成你不想要他家枇杷树?若我二人能有周家园里那样的枇杷树,凭借咱们两家千亩果园,在这梅溪镇中,还有何敌手?”

    “只无奈种不出那样的枇杷,只能让周家一直在我俩家头上压着……”王希感慨,又想起什么问道:“腊月已快过了,可再有果商找到贤兄?若是价格变动,你我二家可要通气。”

    张徒听了更是满面愁容,连酒杯也放下了,倒是有果商来找他家谈承包的事,只是一来价格比起周家差远了,二来如今的果商越来越挑剔,从前只是破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20-130(第8/14页)

    不要,慢慢变成缺梗不要,皮上的白霜没了都不要,叫他们果商怎么活!

    可他只要稍微一还价,承包商人就一副轻蔑样子,说此处土地养出的枇杷竟有好有坏,果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哪里有多要钱的道理?只让人火冒三丈!

    张徒一拍桌案,“这样下去,咱们两家还翻得了身吗!干脆咱两个一不做,二不休!”

    王希看他,目录惊诧,问道:“兄长待要怎样?”

    张徒说道:“兄弟不知那‘告缗令’?我有一计,定叫那周家狠狠出一次血,我二人便趁机将其瓜分,让他周家在这梅溪镇里再不得翻身!”

    他周家想要一家独大,独垄果市,也要问他张王两家同不同意!

    二人在屋中商议许久,王希心领神会。

    翌日下午,吴三刚从柜坊走出来,迎面便遇着几个壮汉,他心下一突,转身要跑,便被几人团团围住,殴打一顿,送到王希面前。

    王希见了吴三,又想起他偷听来的那句叫人参不透的谜语来,心下十分烦躁,问道:“可知老夫为何叫你?”

    吴三被揍的鼻青脸肿,依旧赔笑道:“王员外,王大官人,您老能有什么事要找我呀?除了那坑蒙拐骗,揩油抽头的事儿,我也不会干呀,您老找我来一趟,这是何必?您就是知会一声,我这立马就来了,怎么还劳烦您……”

    王希听得不耐烦,摆摆手,“行了行了。”

    为了那枇杷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