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面,也该引进技艺,叫我们乡镇也因地制宜搞些高收入种植和畜牧……”

    潘邓一条条叮嘱,底下官吏也个个拿了清一水的硬壳笔记本记下来。

    “……咱们府城也是如此,城中有许多没有产业只能靠着每日上工来维持生计的城郭户,之前咱们府里有个纺织坊,打出了名声,之后我们也该大力发展手工业,扶持小微作坊,叫做工赚钱的城郭户,务农有闲暇的乡村户,都能有地上工……”

    接下来又是扩建府城,规划城区一事,官吏们听得聚精会神,心中也生起豪情壮志来,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依言办下去,他们东平府过个一二十年,是不是也会如潘府尹前几日所说,成为个仅次于南京京兆府,北京大名府的北方大府,叫人听了东平府的名头就觉得此地繁荣又富庶?

    钱通说道:“府尹合该再在东平府待个两年……如今这样走了,我们心里没底。”

    潘邓笑道:“终究有三年任期满的那天,不过晁通判还在,此地平安,你等也不必担忧,新来的府尹也是陈太师荐来的,自好生建设吧。”

    众人心中不舍,也不满朝廷怎么就要派他们府尹去打反贼,却也知府尹南下是保家卫国,平定叛乱,不能阻拦,也就化悲愤为动力,投身于建设之中去了。

    第134章 隔江相望

    东平府新开作院,院内高炉一直燃烧,少有停息。潘邓本想要给东平府厢兵每人准备一身甲胄,总共两千多件,自己府内工匠打铁,也不是多大的负担。可铠甲如今打好了,却要先紧着梁山军了。

    此次是圣上亲派南下讨贼,大军所需军粮,物资,马匹,随军后勤,一样一样都叫了淮南各州县备好。只有甲胄和武器此前全都紧着西北,如今不足数,需要东平府作院准备。

    自东平新开作院,与周边各府联系更加紧密,也盘活了郓州三个木工坊,专门给作院生产木质枪杆。

    潘邓又交给小郓哥一项重要任务,叫他多多制作大蒜素,小郓哥自知此事万分关键,是能救万人性命的良药,领命之后在李家庄旁,梁山归还的庄院之中寻了个院墙最高,庄园最大的,做了工坊。

    李三娘成批给他运送琉璃器,杜兴大哥去外地采买胡蒜,李大官人前来一观,“这院子从前是祝家庄庄主的,如今也破败了,不过好在周边没有村户,省去许多麻烦,庄前还有城楼和吊桥,找人重新修缮一番,便也能成个禁地。”

    小郓哥说道:“这一个巴掌大的庄子,还修城楼,怕是于制度上不合,官府不让。”

    李应说道:“官府让不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30-140(第5/13页)

    是一回事,咱们做不做是一回事;咱们做了之后官府管不管是一回事,官府管了之后咱们改不改又是另一回事了,你这小子脑子死气,在潘大人身边待了许久,怎么没学点灵活劲?”

    小郓哥一拧眉,“潘哥做事最为正直,莫要胡说!”

    李应:“……”

    不过小郓哥听了李大官人一点拨,也觉得此处好起来,找人修了城墙和吊桥,严密看守,万事还是要以潘哥的事为上!

    潘邓又在梁山泊边上的空村落找了院子,叫凌震研制火药。

    潘邓从前也见过宋代火药,对其有过初步的了解,只因如今人们节庆里所用的爆竹已经用小火药包代替,并且宋代对火药也有了许多研究,小小火药包一放一响与一放两响都能做到精准把控。

    只是如今火药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威力不够,潘邓研究许久,见过凌震献上的火球药方,其中原料繁多,便发现此事和之前琉璃方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火药威力不够巨大,和原料的比例,原料的精磨程度都有关系。而提纯原料和精磨原料都需要依靠一定的工业基础。

    潘邓叹息一声,只觉任重道远,不过现在琉璃坊已能做出大体上清透无色的琉璃了,说明在手工阶段,也依旧能尽善尽美。

    他便叫凌震化繁为简,只叫他把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原料按照最优比例配合,并且尽量分别研磨精细,再做试验。

    凌震在梁山泊水边带着工匠每天制作火药,梁山之上每日也能听见震天响。

    关胜整军,叫各头领与众位士兵详细说明,他们现在已被招安,如今归潘节度使手下掌管,即将去南方平乱。

    山上之人一时之间说不上是个什么感受,早几个月前,没将他们招安之时,每天都想着以后有什么出路,官府这么拖着会不会最终治罪,早晚盼招安;如今真招安了,听说是去南方打反贼,又心有戚戚。

    有人垂头丧气说道:“俺听说当了兵之后,娶妇都不好娶。”

    旁边的人都一脸莫名地看他:“你还想讨个浑家哩!”

    那一群人直笑,“还得是老六,年富力壮的,我们早都没这念想了……”

    一边一个姓许的汉子对秦六说道:“你在这梁山,不更没法子娶妻生子,别人好人家的女子,也不待见我们。”

    那秦老六一听也是这个道理,敢情他当了兵,还能好些,又精神起来,“那去南方就去吧,到时候咱们还挣军饷呢。”

    许大看秦六又傻乐的样子,也说道:“唉,我也想通了,我本就不是那种每天吃饱就啥也不想的直性子,之前当个山匪总觉得下山之后抬不起头来,要被祖宗怪罪,现在做了士兵,我这心里一下子宽敞多了。”

    一边的小头领见他们凑在一块说招安的事,冲他们挥了挥手,那几人见了便散开,各自拿了枪棒舞弄起来。从前他们跟着林教头习枪棒,有些底子在,因此用这竹棒练习阵法也颇为熟稔。

    也不知下次演习是林教头带他们,还是关将军带他们。那秦六手拿竹竿,竹竿上面绑着枯枝,只见他枪头向前,手臂摆动连续几个猛刺,威风极了!

    关胜依旧如常,每日操训,定期演练。

    潘邓接了东京来的旨意之后给梁山各头领写免罪书,特意问过张清,是要留在东平府做个兵马都监,还是随他一同南下讨贼。

    张清思索片刻便决定追随潘邓,“我与大人相识日久,梁山攻城之后也得大人相救,受大人赏识重用,才得以洗脱罪名,愿跟在大人身边,效犬马之劳!”

    潘邓又问了卢俊义是何打算,卢俊义却不想做个军官,只想重操旧业,做个商贾,可他面对潘府尹询问,却不好开这个口。

    潘邓看出他犹豫,也知他确实不爱领兵,便说道:“圣上下令诏安,我需带卢首领一同前往,首领若不愿带兵,便跟随我身边,与我管些钱粮,以后的事再讲,你看如何?”

    卢俊义拱手说道:“愿为府尹效劳。”

    潘邓便上书请封林冲、关胜、张清三人为兵马都监,并把梁山各小首领也依次上报,选了指挥使和都头。

    梁山上的士兵这几日暗中骚动起来,都悄悄观望,看哪些人又被叫走了,便是被府尹挑中做了军官的。

    被叫走的人去时忐忑,回来时个个都挺直腰板,精神抖擞,小兵们无不羡慕,指挥使不说,都头也管着百人呢,他们这也算是做上官了。

    此二官各营都已选好,梁山兵本来以为再无他事,却没想到隔两天之后,官府又在军营之中选人。

    “还要选些什么人?咱们不都选好了吗?”

    “那是选了指挥使和都头,还要在咱们每个都头下面选两个队长,十个伙长呢!”许大详细给他说明了他听说来的厢兵营里的规矩,十人一伙,五十人一队,两队由一个都头统领,五个都头有一个指挥使统领,也就是一营五百士卒。

    秦六是初次听说,目瞪口呆,“十个人里边就选一个伙长,选这么多!”

    许大摆摆手,“现在咱们也是大宋官兵了,朝廷管得细,规矩多着呢!”

    之前选都头的时候,各个营房都盯着消息,私下也要讨论会是哪些人,现在轮到选队正和伙长了,各营房里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好似浑不在意似的。

    一直到各营里将队正和伙长选完了,才隐隐约约听到有叹气声。

    选完最基层军官,潘邓又安排了他们到东平府学习军中规矩。

    那两千来人回来之后,个个都有副精神派头,秦六过去问:“孙兄,军营里怎么样?”

    孙二仰起脑袋,志得意满地扯扯嘴角:“和上次咱们梁山去东平府的时候,也没差什么!”

    众人听了都上去勒他脖子,把他放倒了,“你也狂上了,如今什么年月了还敢这么说!”

    孙二被勒得直咳嗽。

    许大问他:“孙兄,莫说笑了,你看咱们这次去南方如何?”

    “是呀,这眼看就要走了,我这心里说实在的还是有点害怕,俺这辈子没离开过山东呢。”

    孙二一拍地面,“怕个鸟!要是单叫咱们自个儿去南方平乱,你要怕便怕了,可现在是潘大尹领兵,带着咱们去。潘大尹是谁?那是当朝太师的学生,跟着咱们潘将军,一辈子荣华富贵!怕个鸡毛蛋!咱们走!”

    到了二月底,梁山大军开拔。

    大军行进,赶水陆两路进发,水路由林冲领兵,带着阮氏三雄和卢俊义,乘着几十艘船顺江而下,而潘邓带着张清、关胜,领一万人走陆路。

    林冲三月下旬到了长江以北,潘邓则还在路上,书信来往中说明预四月初到达淮南,两军决定于扬州淮安屯集合。

    林冲先在淮安屯驻扎,背靠扬州府,紧邻瓜州渡口,放眼望去,南面便是扬子江,是去江南的第一个险隘去处,隔江就是润州,如今归方腊手下枢密使吕师囊把守。

    扬州官员细心招待,设了宴席,将领军请进城中招待。

    宴席之上,扬州曹通判推杯换盏,与林冲详细说了润州之事。

    “这润州如今是方腊手下枢密使吕师囊掌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30-140(第6/13页)

    这吕师囊原是歙州富户,因着在方腊起事之时献上钱粮,颇受重视,被方腊封为东厅枢密使,在叛军攻下润州之后,便将此要冲之地交给他把守。”

    曹通判与林都监把盏,言之切切,“……此人据说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熟读兵书,在润州把守,统领大军一万,他手下有十二员猛将,十二个统治如一条游龙,把手江岸,将军万万不可轻敌!”

    第135章 攻打润洲

    林冲得了扬州府曹通判叮嘱,回去之后与手下各指挥使商议,阮氏三雄身为水军小头领,自也在内。

    林冲说道:“我听曹通判之言,这吕师囊曾是一富户,因在方腊起事之时献粮,得他信任,才驻守此要地。从前并未领兵作战过,因此也不知他用兵套路,探不得底细。”

    阮氏三雄曾经也是梁山之人,对各中之事门清,阮小二说道:“那方腊起事,一开始定无人可用,此时吕师囊相助,不免将他看作心腹,与他本领没甚相干,我看他也未必就是个将才。”

    众人听了觉得有几分道理,心中却也存疑,卢俊义说道:“他手下还有十二元猛将,切不可轻敌。”

    林冲点头,又与诸位指挥使说了此处地形,他们驻扎之地是扬子江(长江从江宁府到入海口下游河段别称,是长江尾段,并非长江支流。)北岸扬州府淮安屯,不远就是瓜州渡口,隔江相望,江南岸便是润州府。

    此地扬子江心有两座山,一座唤作金山,一座唤作焦山,两岸相隔不远,林冲便让斥候前去打探消息。阮小五、阮小七和燕青三人一同前去。

    隔天一早回来,阮小五带回两个大包袱,回到营中禀报。

    “卑职昨晚到了瓜州,向南观看,见水面窄短,欲趁夜横渡江水。游水之间在水中见一小船鬼祟,夺船相问,船上人自称是扬州城外定浦村陈观家下人,名叫吴成,其主人陈观使他去润州投拜吕师囊献粮,吕师囊已经准许,他这次往回返,便是带了吕师囊手下虞侯,回到定浦村。”

    阮小五又拿了那两个包裹,“那吴成去往润州,吕师囊叫他去南边见三大王方貌,取了旌旗三百面,号衣一千副,还有他家主人陈观的官诰,封了做扬州府尹,并吕师囊扎副一道,全在这俩包裹之中。”

    林冲赶忙问:“他两人在何处?”

    阮小五拱手答道:“卑职一个人渡江,见他两人在船上,唯恐不敌,还未仔细分辩之时,将他二人其中一个剁了扔下水,正是那虞侯叶贵。”

    “那个叫吴成的呢?”

    “已绑了,现在外面。”

    林冲就叫吴成进来,仔细问了他家主人陈观住在何处,家中如何。

    吴成哆嗦着答到:“主人,主人是庄上首领,家中富贵强势,田有百亩,人有数千,船有数百,马有百十,有两个孩儿,也都是豪杰。”

    “你去方腊三大王处,将见闻说来。”

    吴成见身在宋军大营,恐怕没法子再返还了,也只能审时度势,“……小人去湖州之时,三大王方貌正与苏州守军苦战,当时苏州眼看就要败,恰好有广德军援军来支援。三大王方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