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00-21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他心中悲痛万分,这潘节度使还说把冯忠抬去军营,那军营中能有什么好医者?此时若是在汴京城,便可叫太医来府中医治了,可如今是在这苏州府……

    赵楷突然想到什么,不满说道:“韩府尹怎么不来觐见?还有凌转运使,苏州府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两个上官倒似全然不知晓一般。”

    话音刚落,便听通传,乃是凌季康凌大人拜见。

    “殿下,微臣来迟,还请殿下恕罪!”凌季康刚一到屋中,便赶忙走到郓王身边,连连告罪,赵楷冷哼一声,“你还知道自己来迟!”

    凌季康真是有苦说不出,他在府中已准备睡了,没料想发生如此大事!不是说后天才到吗?他和韩钟况都以为刺史还有两天就要到达,因此才着急了结潘邓,想直接趁东京的人没来之前,来一手杀人灭口,可为什么郓王今天就到了!还是到了寒山寺,又恰好被歹人所伤!

    凌季康又是一溜的请罪,末了说道:“……万幸殿下洪福齐天,上天保佑躲避了灾祸,若事有万一,臣不堪设想……”他擦了擦眼下,而后指着潘邓说道:“尔驻军城中,是如何看管城防的!怎会让那一伙歹人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殿下若有闪失,你担当得起吗!”

    潘邓冷笑一身,“寒山寺人山人海,那歹徒又怎会逮着郓王殿下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00-210(第3/14页)

    人下手,还非劫财而是持刀杀人?这也太过蹊跷了,我看是什么人不想要殿下进城吧!”

    此言一出,屋内顿时一片安静,凌季康被潘邓直白的毫不掩饰话说得一时心慌,他挤出一丝冷笑:“潘节度使此话何意?莫非是在暗示本官与那歹徒有所勾结?话可不能乱说,你可有证据!”

    潘邓冷笑一声,“我何时说过是凌大人与匪徒勾结?大人也不必这么快就对号入座,本官只是就事论事,殿下遇刺之事蹊跷非常,若不彻查,恐怕难以服众。”

    凌季康闻言,脸色更加难看,想要开口争辩却又知多说多错,他此时也不知行刺郓王的是何许人也,究竟是不知从哪出来的强人,还是他埋伏在寒山寺要刺杀潘邓的好汉。

    “不必争执……”郓王的声音从榻上传来,他坐起身来,声音平静,“此次虽然凶险,但本王安然无恙,已是万幸,至于歹徒究竟是谁,没有彻查之前,不必在此妄加揣测。”

    凌季康连忙躬身行礼,“殿下英明,臣担忧殿下,一时失态,还请殿下恕罪。”

    郓王目光在二人身上扫过,随即缓缓说道:“凌转运使,此次寒山寺之行,使本王得见城中防务疏漏,潘邓只是暂时驻军,此地城防还要苏州军固守,你坐镇苏州,务必督促府尹,他身为地方主官,责无旁贷,需即刻整饬,勿使此事重演。”

    凌季康连忙应声:“臣遵命。”

    郓王又转向潘邓,“此次多亏节度使及时率军赶到,本王记在心里。”

    潘邓抱拳低头,“臣职责所在,不敢居功。”

    郓王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深意:“不过潘卿方才所言,倒也提醒了本王。此次刺杀,确实有些蹊跷。你既有所怀疑,便严审恶贼,若有线索,即刻禀报。我这次奉命南下,带了左司郎黄大人,此人最善协助政事,便与潘卿共查此事。”

    潘邓应道:“臣遵命。”一边的黄潜善见郓王提到自己,也挤到前面来,拱手说道:“臣遵命!”

    郓王缓缓靠回床头,挥了挥手:“今日之事,暂且到此,夜已深了,都退下吧。”

    众人齐声应诺,纷纷行礼退下,走出屋外。

    此时已是深夜,潘邓到安抚使宅邸堂前,加派了两队梁山军驻守在此,各个院子都安排得密不透风,之后又派两队人马支援阮小五活捉贼人,一切都安排妥当,他又去了宅邸偏院之中找师叔。

    徐观此时正在写折子,见他来了,便拿着灯前来开门。潘邓进门之后把门合上,见他已把那身沾满了血的衣裳换下来了,又仔细看了看他身体受伤与否。徐观任由他捏咕一番,过了一会儿牵起他的手,说道:“并没大碍,害潘哥儿惦记了。”

    二人对视片刻,都把彼此拥在怀里,潘邓问道:“怎么来得这样早?我还以为你们后天才到,这两天还待把那姓韩的收拾了。”

    徐观抱着小师侄,半阖着眼缓声说道:“殿下要早些来,特地坐的小船。此次陛下本欲将案子交给太子来办,后又临时交给郓王殿下,郓王身受皇命,自然要把此案办得圆满,因此颇为上心,一心要微服私访,探查案情。”

    潘邓明白了,又问道:“师叔此次南下,老师可曾捎来书信?”

    徐观眼睛睁开了,一时沉默。

    潘邓抬起头来看他,只见师叔刚才笑着的,现在却嘴唇抿着,神情严肃,过了半天说道:“提他作甚,潘哥好几月没见我,也不见念我。”

    潘邓少见他这幅样子,心里喜欢,轻笑道:“你又和老师吵架了?为的什么事?”

    徐观看着小师侄笑盈盈的眼睛,说道:“我怎能和潘哥的老师起什么龃龉,只恨他堂堂太师,在朝中却没什么用,一直叫自己的学生待在南地,眼看局势恶劣,却不费心为你周旋罢了。”

    潘邓竟没想到是为此,“老师不曾与你解释吗?”徐观便又说起当日之事,“……当初皇帝有意让太子南下,先与太师商议一番,那晚太师出宫后便来我宅邸,忧心太子对你不善,想叫我跟随太子南行,于左右劝解一番。我见他事已至此还不顾你安危,闭口不言把你召回京师一事,便出言讽刺几句,太师以为我不愿相助,就拂袖离去了。”

    潘邓挑眉问道:“你随郓王南下之时,老师也未曾相送?”

    第203章 深夜见师叔

    徐观说道:“太师日理万机,哪里能囿于这些琐事?”

    潘邓听他这么说,便知师叔也没多少气恼,只担忧自己罢了,于是说道:“观哥儿别恼了……便是有了太师之令,我又哪里能轻易回去?”

    徐观说道:“能否轻易回去是以后之事,可如今是他这个老师不肯松口,你又怎么好返回?”

    便只好在这江南之地继续平乱,说是平乱,可权柄过高,方腊伪帝尚未被擒获之时,还能说是奉皇命诛杀反贼,可如今方腊被擒,伪廷已毁,那吴念九就是危害甚重,却哪里用得着潘哥儿在南地节度八州,就为除一小蟊贼?

    名不正而言不顺矣。

    之前尚且被弹劾,时日久了必遭口诛笔伐,又兼身在南地,圣上此时不加疑心,却难保日后也不猜忌,到时候叫他这个没有父族,没有靠山的人如何自保?靠他陈太师吗?

    潘邓知道师叔是担忧自己,劝慰道:“老师从不是走一步看十步的人,你也知晓,为何怪他?他一心为了江山社稷,连自己的前途也没有多少顾忌,对我已是十分慈爱,师叔又何必较真?”

    徐观脸转到一边,“你师徒两个一向情同父子,倒是我多事了。”

    潘邓轻声说道:“我与老师说是情同父子,不甚贴切,不如说是志同道合,当初我尚且是平头百姓,无功无德,受老师看重,便是因我在竹口村为民谋福。老师的志向和我的志向相同,因此他也明白我不能丢下江南叛乱不顾。”

    徐观听了心里莫名难受起来,心道陈太师虽是小师侄的老师,却没教他读过一本书,那两年都要送来他宅邸中,靠他这个师弟传道授业,因此他也算得上是潘哥儿半个老师了,怎不见潘哥儿这样维护他?

    徐观硬邦邦说道:“他做事十分没章法,便是叫你做什么都做吗?”

    潘邓想了想,说道:“老师要我在江南平乱,乃是担忧江南百姓,社稷江山,他不能亲到江南来,我这个弟子服其劳,也是应当……时到今日,我能走到今天都是老师提携,不论江南,便是叫我去北地我也去得,何况其他?”

    徐观被气到了,再听不下去他说话,转过身去。

    潘邓见他如此,突然想到了观哥儿的父亲范大人。

    是了,师祖也是这样,为了士大夫之志不顾一切,最终身死,留下年幼的徐观与母亲两个,最终母亲改嫁,师叔也很早就没了家,想必他这么多年也难以释怀吧。

    屋里一片沉默。

    潘邓伸手拉了面前人的后襟,叫了声师叔,徐观又转过来了,只是扳着一张脸。

    潘邓问道:“因何心烦意乱?”他看着师叔板着脸的模样,又想起了自己当年北上出使女真之前的情形,那时他不过是个汴京小官,得知皇帝有意联金,内心又记得前世之事,知再过数年将靖康之乱,大厦将倾。国破家亡的利箭悬在头顶,可他又不过渺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00-210(第4/14页)

    尘埃,这种落差叫他整日里焦躁不安,时刻能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徐观叹气说道:“我怕你遭遇危险……也看前途黑暗,太师主张伐辽,此事依我所见却未必简单,若他有一日因此被黜落,再不能保你万无一失。”

    也怕你心中有大义,一心为了社稷百姓,却遭人嫉妒陷害,或是被主厌弃,没有前路,因此心灰意冷。

    师兄已做了太师,满身才学终能施展,可他无论怎样学蔡京,终究太过刚直,陛下又并非圣主明君,他之前路早已注定。可这也算不得什么,自古能坐上宰相之位的功成身退者少之又少,师兄心怀豁达,想必即使如此,也能笑看,可小师侄如此年轻,他要怎样面对?

    终有一日他会发现圣上并非明主,曾以为伟岸的君父实际上庸碌无为,只会祸乱朝纲,翻云覆雨,到时候会不会像他儿时见父亲下狱,含冤而死时那般,心灯犹如烟灭,曾经信仰的一切都一息之间崩塌,自此之后了无生趣?

    潘邓知他关心则乱,踮起脚来与他额头相贴,轻声说道:“观哥儿,我不怕前路黑暗,要往下走下去。”

    徐观见小师侄脸凑近了,睁着大眼睛瞧他,模样有些可爱,也小声说道:“如果路没有头,为什么还要往前走?”

    为什么呢?潘邓想了想,因为他这一生都在往前走,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徐观又问:“飞蛾扑火也不顾吗?你是要往前走了,可别忘了年前已允诺我和我成家,若是一去不返,这世上岂不多了个鳏寡之人……”

    潘邓没忍住笑了,听师叔这番说辞顿时觉得招人喜爱得紧,撅起嘴来要亲,徐观把脸偏过去,他就只亲个脸颊。

    潘邓说道:“我之力虽歹,为人立世,却也不会抛下半个,我还有家中老母尚待奉养,师傅也等我相助,家中产业颇多,如今又带梁山军来此南地,哪里是那无牵无挂之人?更别说还有师叔在,怎么舍得飞蛾扑火,便是真有什么山高水低,也不过便是贬谪流放,怎样也不会忘了回来寻你。”

    徐观这才算安下心来,人都说先成家后立业,潘哥儿只要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家了,别事事都听他老师的胡来就好,却也不再往下说些什么。

    因他知道潘哥儿最是推崇太师,宗泽之流,他若一味劝说,没白的显得品德不高。自己也教过潘哥儿好长时间的书,为人师表,若有一日叫小师侄得知自己是这等把小家看得比大家还重的人,指不定要‘道不同不相与谋’了。

    两人久别重逢,又抱在一块说了好一会儿话,却没歇息,潘邓要出城捉拿贼人归案,加紧审判;徐观也要和董平一齐代冯忠公公看护郓王殿下。

    *

    待到第二日一早,赵楷迷糊之间起了身,想起昨日之事,第一句话就是要去见冯忠。宣抚使府上众人只得架了马车,一路把郓王殿下带到城外广德军营。

    此时天刚微亮,马车到了军营门口,赵楷便看到营门处的士兵个个站得笔直。他刚要下车,身边的梁山军侍卫低声提醒道:“殿下,这军营里规矩森严,已派人通报了,咱们得等里面的人来接。”

    赵楷一愣,点了点头,没一会儿就见一个都头带着一队士兵小跑过来,恭敬说道:“殿下请随属下进营!”

    赵楷坐在董平推着的一个轮椅上,一行人跟着那军官往里走,只见此营地虽是草草建设,里面却干净整洁,一条条道路笔直,营房排列得整整齐齐。远处传来阵阵喊杀声,赵楷循声望去,操练场上士兵们正在练习队形,随着一声令下,军士们步伐整齐,刀枪霍霍,十分有气势。

    赵楷不禁感叹道:“不愧是连平六州的梁山军,这军营的秩序,可比我在别处见过的好上许多,潘节度使当真管得好禁军。”

    一行人拐了个弯来到伤兵营,赵楷只见整个军营最里面单独开辟出一片区域,专门安置受伤的士兵。他们几人从一处营房走过,伤兵们都身着干净的衣裳,有专门的穿着白袍子的后勤兵在照顾,模样虽有些怪异,却莫名的让人安心。赵楷松了口气,昨日他还担心军营里的医者不如苏州府的名医,如今看来自己多虑了。

    他低声问身边那来迎接他们的都头:“这伤兵营是何时建的?”

    那都头恭敬回道:“回殿下,咱们梁山军初建军时就有,弟兄们为国效力,受伤了也得好好照顾!”

    不多时,几人便到了冯忠公公在的单间小帐,赵楷一进门便闻到一股药味,里头几个身着干净白袍的医者正忙碌着。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