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群臣也不知该说什么,一人叹息一声说道:“常言道势有大小,力有强弱,这世上诸般事强求不得。诸位跟在董大王身边数载,一心望燕京安顺,大王平安,大王且三思,还是顺应天时吧……”
眼见着董平又要发火,陈文昭此时说道:“大越皇帝送来请柬,邀大王沧州一叙,大王既然心有犹豫,不如一见,我料他既然派使者来相请,必也不会趁人之危……”
此话一出众人都赞同,董平眼看着是难从这群白吃干饭的人口里听出什么好话了,天色已晚,自回寝宫安置。
大宋朝崇德帝姬赵兰茁听了此话却惴惴不安,“不能去!那些官员说到底也是看重自身,哪个会管大王的死活?大王无论是归降还是力抗,燕山不管能否保住,那些官员又有什么损失?就算真到了大越朝,皇帝为了笼络人心,也不会亏待他们!”
赵兰茁心里焦急,坐到丈夫身边,给他倒了茶水,“……事不关己,不关他家族荣辱,不关他一姓兴衰,他们自然不理,竟然还叫大王去见那大越皇帝,其心可诛!大王万万不可去!”
董平也叹了口气,“事到如今,我又能如何呢?难不成真叫我燕京十几万兵跟我去厮杀吗?”
赵兰茁也愣住了,说实在的,她也不知该怎样才好,只是觉得皇帝不可信,此行不会平安,她愣愣说道:“……他篡夺神器,如今都坐拥一国之地了,又为何要在乎这三瓜俩枣?竟一点活路都不给吗!”
董平没答话,只是问道:“依你来看,咱们昶儿能继承我的衣钵吗?要是我此番起兵,能搏得一线生机,等我百年之后,昶儿能继续统领一地将士,做这燕山王吗?”
赵兰茁沉默了,董平又说道:“又或者咱们再往北走,往巴林左那边去?”
赵兰茁哭着说:“是不是又是那郭药师撺掇你的?走那么北,岂不是要我等背井离乡?昶儿也不能在那种地方长大呀!真要去了那不经汉化的地方,时日久了,岂不成了北狄!你别想带昶儿去那种地方,我不同意,我就是死也不同意!”
董平叹了口气,“罢了罢了……”
*
十月初五大越国庆,十月初七沧州阅兵,晚的两天是做什么?乃是沧州府等待附近几地来的游客。
没办法,各地百姓呼声太大了,头一次放带薪假七天,加上每旬例行休假两天,足足九天!这九天用来做什么?当然是去沧州游玩一番,看大阅兵!
和国庆阅兵撞上日子的还有东平府足球争霸赛初赛的选拔,自从早些年办球赛尝到了甜头,东平府就规范了标准,初赛十月份,决赛来年三月份,一切都以当今陛下当年在东平府做押司官时候组织的球赛事宜为准!
天下一统,南北即通,终于能过上太平日子了,老百姓出游热情高涨,可算是体会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第5/11页)
了大宋末年还没衰落时那种盛世之感了。
大运河来来往往大船穿梭,带来南北各地游客,沧州府尹胡铭锋在府衙里面对照着舆图划拉,“这几天的脚程,南至燕山府,北到大名府……甚至说是开封府都能有人来!我沧州必定人满为患!唉,可惜路程太远,不然要是再缓几天,让江南人都来到咱们沧州,咱们可就赚翻了!”
通判大人咳嗽两声,提醒府尊大人注意言辞。
胡铭锋还是觉得激动难以自抑,左右踱步,“我早年就听过东平府办球赛,又卖门票又贴广告,吸引了多少游客?叫府里的百姓增长多少收入?又叫官府增长多少税收?那东平府原来听都没听过的小府,就靠着球赛,几年之间就成了北方鼎鼎有名的大府!”
他拉着通判大人,“……如今大江南北何人不知东平府?陛下所做之事真是开创先河!我熟读陈老大人《治平杂录》,就为了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出这等了不得的事!今日到沧州为一府之尹,还以为这偏地方干不成诸般事,却不料峰回路转,陛下要来沧州阅兵!天不弃我沧州府!”
他赶紧一通安排,“陛下行宫准备好了吗?”
府中衙役答话,“早已准备好了,柴大官人家人早一个月就搬到乡下去了,宅邸空着教咱们的人检查了许多遍,又添置些南边的小盆景,上好的熏香,丝绸的被芯子,缂丝的床帐子,保管咱们陛下住得舒心!”
胡铭锋满意的点点头,“周围县乡的百姓都告谕了吗?”
衙役答道:“这一个月来见天地下去走,咱们辖下县乡老百姓都知道这事了,咱们沧州府全是好良民,保管没有冲撞的。这几天小人下乡,眼见着家园大的都打好幌子了,这家脚店,那家脚店,都等着迎接游客呢!”
“嗯。”胡铭锋又是满意得点点头,紧接着问出了最在意的问题,“林将军塑像做好了没?”
衙役一拍手,“昨个刚做好!就在城里盛昌隆,还没拿过来呢,不过小人可先替府尹大人看过了,真个是栩栩如生,神韵独到,绝对错不了!”
胡铭锋一听赶紧说道:“快,备车马,到盛昌隆。”
一众人驾着马车到了店面,迎面而来就是一个林将军泥彩塑。
只见林将军豹头环眼,燕颌虎须,身高八尺,肩宽体长,身披大氅,头戴毡帽。他单手持红缨枪,枪头还有一只酒葫芦;腰间配着短刀,其朴素的刀鞘内敛锋芒。泥塑面颊冻得酡红,大氅飘扬,两腿向前攀登,整个人似有顶风冒雪之姿,这不正是大名鼎鼎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胡铭锋竖起两个大拇哥,无声赞叹,“太好了……赶紧抬走!送到咱们牢城营草料场,务必好好布置!叫城里说书的最近都说这段,咱们沧州有能人,不能浪费!草料场和山神庙周围的地界看管起来,这从此就是咱们沧州一个新景点!”
第344章 风雪山神庙
沧州城热火朝天,眼见着刚过十月初就人满为患,游客还在陆续涌入,沧州尹整天笑得见牙不见眼,“得亏咱们沧州府地广,不然还放不下这么多人!”
除了游客之外,此次参加阅军的各地厢军也陆续到来,西北军、山西军陆续到了沧州府后,阮小五和阮小二带着江南水军也到了黄河边。
府尹胡铭锋亲自带着几位将领到了他们为阅兵准备的大空地上,校场中央,黄土被夯实,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黄土,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下官已在此恭候多时,就等着诸位来此了!但凡咱们沧州府哪里有做得不好的,诸位大人尽管提,沧州此次恭迎圣驾,必定做到十全十美!”
这话说的叫杨雄实在有些别扭,他从前在大宋朝做武将,何时叫文官这么恭敬过?
阮小五倒是摆摆手说道:“这阅兵大事不是我三位做主,而是张将军做主,其中诸般事宜由张宝太……张宝奉礼郎忙活,你若是有什么事就去找他俩。”
说完了看向校场一边的阅兵台,沧州府匠心独运,在整个遮阳台上按规制缝制了各色伞面,整个似一个大华盖,十分华丽繁复,许多座位之正中又有一高大金色御椅巍然挺立,阮小五讶然问道:“黄金的?”
胡铭锋顺着软五将军的视线望过去,嘿嘿一笑,“刷的金漆。”
他说完之后又赶紧找补,“……陛下吩咐了一切从简,万不可奢靡……再者说了,咱们沧州府衙也找不着这么多金子……”
呼延庆又指着阅兵台北面的山头那边,“那边怎么还有看台?”
那边的看台离着这边阅兵场地稍远一些,而且在小山丘上,和校场平地的高度差了两三丈,且是断崖式的高度差,呼延庆眯着眼睛,“那前面也没有个围栏,掉下来咋好?”
胡铭锋说道:“已经打好了孔,只是还没安呢,这一天天的忒忙了,今天晚上就安围栏!”
阮小五问道:“那边是谁坐的?”
胡铭锋腼腆一笑:“给咱们来看阅兵的百姓坐的,那山丘上边的坐位都是收门票钱的。”
杨雄一听皱了皱眉头,“这怎么能行?那边地势高,若是有歹人人趁机行刺,该如何是好?”
他又看了看阅兵台和那边的小山丘,两地虽是并排,中间有排排坐位,又有华盖遮挡,但是这事也难保,万一若是有像花荣小将一般的神射手,瞄准阅兵台可怎样好?
胡铭锋赶紧说道:“咱们大阅兵十万分小心,凡是从后边上山丘来的,上去之前过检票口,必须得由衙役检查,只有那身上没有利器的好百姓才准放行!”
杨雄还是皱着眉头,“虽然如此……此事还是有风险,陛下准了吗?”
胡铭锋说道:“这事已经上报过了,陛下准了的,还在那边看台上还安排了记者呢,陛下说了,国庆就得与民同庆!”
阮小五也说道:“兄弟放心,张将军做事一向滴水不漏,必不会有闪失。”
杨雄这才作罢。
几人带了士兵在教场上练习方阵,阮小五对府尹说道:“水军阅军一边在这教场上,另一边在黄河上由我那兄弟统领,待会儿劳烦胡大人再带阮二将军去黄河边上看看。”
胡府尹笑着说道:“不劳将军费心,早已叫府中通判官带阮二将军去黄河水边了。”
黄河边上也就在这附近,从阅兵台上往外看就能看见,胡铭锋千挑万选挑了这么个阅兵场地,找人把荒地推平才搭建的校场。
可别见此处花费巨大,胡府尹举全府之力建这阅兵场依旧甘之如饴,他们沧州府有这个开朝第一年的大阅兵场,这以后就是个绝佳旅游景点!花的钱全都能赚回来!
校场之上各路厢军抓紧排演,等到夜里休整,宋万突然过来找阮小五,“咱们出去看看不?我听说这沧州尹十分有打算,现如今沧州城里已经没宵禁了,街上人流如云,夜里也有街市!”
阮小五才不和他出去瞎逛,“这是关键时候,陛下再过两日就来了,守好军营才是正事。”
“你一共不就带了九十个人来?有阮二哥在呢,还带了俩指挥使,哪里用得着你守军营?”
“那我也不去。”
宋万趴到他耳朵上嘀咕一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第6/11页)
阮小五瞪大眼睛,回头看他,“真的?”
宋万猛点头。
“哈哈哈哈哈……”阮小五拉着宋万的衣裳袖子就往外走,“咱们快去!如此奇景,咱两个须得是第一批见着的!”
两人一路到了沧州牢城营旁边的山神庙,那山神庙一边果然见到用围栏围起来,中央一个高台,上面便是大名鼎鼎的林将军塑像,塑像边一群游人围着观看。
山神庙里还有拜山神的,草料场眼看着也不放草料了,改让游人参观,堂屋里还有说书人讲书,道路两边有商贩卖些杂货,细看是些毡帽和木刀。
两人凑到近处,仰着下巴颌看了好一阵林冲塑像,一直看到脖颈子酸了才感慨道:“真神气!”
“真气派!”
“这是哪个名家雕的?怎么看着比咱林将军本人还要神气几分?”
阮小五本来看热闹来的,看着这大塑像却也没了一开始玩笑的心,只是望着那雕像喃喃说道:“咱们林教头劳苦功高一辈子,倒在这沧州叫人塑上像了……”
这种上面有颜彩的塑像,不就和庙里面山神塑像用的是一个料子?只不过这个塑像不是那样静静坐着的,更加威风凛凛,叫人看一眼就能看出林将军当年被大奸臣高俅陷害,又被人追杀到沧州,走投无路被逼得怒杀两贼,之后背着风雪出走的苍凉悲壮来。
时过境迁,当年上了梁山的林将军被潘大人慧眼识英才,一路峥嵘,如今已经是林国公了。
旁边有几个穿着一样颜色衣服的小伙计走过来问道:“有要讲解的吗?咱们讲解从草料场讲到山神庙,带诸位了解十多年前大宋朝时,咱们林国公被奸臣陷害,流落到沧州牢城营,在此出走的往事!只需三十文一位,听讲解的优先进“林国公茅屋”和山神庙祈福!祈福赠香一支!”
一边的几个游客听了,果然有要讲解的,那几个小伙计问到阮小五这边,阮小五果断摇头摆手,“不用不用……”
两人走到一边,宋万也说道:“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就是从咱们梁山传出去的,没人比咱更清楚!”
“就是就是,这沧州真是,还好意思拿咱们林将军做景点,说咱们林将军是沧州人出去的,叫人笑掉大牙,根本也不禁细琢磨!他们也不想想咱们林教头是从哪儿走出去的?明明是从沧州牢城营!要我说这景点该放到咱梁山!”
宋万也赞同,“就是!”
两人用省下来的六十文在路边买了竹签子穿的烤肉肠,一人两根,远远跟在刚才买了讲解的人的后面。
反正那讲解员拿着小喇叭,他们离得远也能听见。
一路走到“林国公茅屋”,此处就是林冲当年在草料场的住所,屋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矮炕厚被,墙上还挂了一只酒葫芦。
那讲解员声音悲凉,“……当初林国公还是那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那大奸臣高俅陷害,沦落到此,可即使林教头在草料场,依旧不忘初心。大家看这个酒葫芦,这就是当年林教头所用的酒葫芦,大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