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了好一会,才勉强明白上头的意思。
摸摸已经被抓成一团的白发,小老头缓过劲,瞬间气哼哼起来。
“肯定是这小丫头上头有人,哼,有人也不能这么任性——我找她去!”
高一夫气势汹汹就往厨房冲。
从庙门口小跑至厨房的工夫,他就晒出一层汗,踏进厨房,霎时被迎面而来的凉气扑了一脸。
讶异里,他环顾厨房,看着霸占了大半空间的现代化高端厨具,以及冒着凉气的空调,他噎了噎,怎么也说不出这种布置有悖传统。
心底的火骤然灭了一小半,剩下的小火苗很快也湮灭在瑾玉的动作里。
瑾玉正在筛选槐叶。
还残存着露珠的槐叶足见肥嫩新鲜,抖落在竹匾上,信手抚平。挑出虫蛀的、焦边的,余下浸入水池。
叶片在清凉水里打着旋,搓洗时,上方的窗子映入阳光,闪得墙面都波光粼粼,映得窗外的野草青山更是绿意葱葱。
高一夫瞧着这幕山野绿意,不情不愿暗道:观景的话,玻璃窗确实比纸窗强。
哗啦。
沥洗后的槐叶于波光里出水,带着凉气堆进石臼,紧接着,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木杵落下。
开始时声轻力小,仅用轻碾来破开叶脉,继而锤捣声变大,槐叶渐渐舂成绿糜,草木的青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神娘娘小饭馆[美食]》 70-80(第3/30页)
气飘散,伴着空调凉气,是一种很解暑的凉爽感知。
高一夫摸了摸脸颊,进来时滚烫的皮肤如今很是平和,瞥眼空调,他继续不情不愿想道:现代科技与古代建筑结合其实挺好。
那边的瑾玉摆弄着裴雪樵,像摆弄着洋娃娃一样,让他保持动作扯好纱布,然后在室内两个男人睁大眼的惊讶里,轻松抱起小腿高的笨重石臼,将里面的槐叶碎渣倾倒。
汁水穿过纱布,淅淅沥沥坠入瓷碗。
高一夫咽了咽口水,对瑾玉的愤怒突然消弭彻底,甚至还庆幸道:小姑娘脾气真好,刚才吵架的时候居然没给老头子我一拳。
裴雪樵则想帮她扶着石臼,可手上又腾不开,待石臼稳稳落地,见瑾玉意图接过包着残渣的纱布打算拧干,他摇头不松手。
“我来。”
裁剪妥帖的袖口早被挽起,修长有力的小臂在用力时缓缓绷出肌肉弧度。
他认真拧了几圈,看着纱布从急到缓、最后好一会才滴落的汁水,他噙着笑抬头,却见瑾玉的目光一直呈欣赏的姿态盯着自己的小臂。
“……好了吗。”他错开视线,企图唤回瑾玉的注意力。
瑾玉眨眼回神,笑眯眯道:“啊,这般便好。”接过凝成一坨的纱布时,她还不忘好奇戳戳裴雪樵的小臂。
“男子与女子的骨骼肌肉差别甚大呢。”山神娘娘先前的记忆皆是男女大防的时代,鲜少接触男性,不由惊奇道。
“咳!”
裴雪樵猛的缩回胳膊,在小臂泛红前及时放下袖口,眼神乱飘地点头,忽而,他撞进门口高一夫嫌弃又揶揄的目光。
年轻人啊。他解读到这个意思。
神色平静地冲老者点头示意,裴雪樵很快又转望回瑾玉身上。
瑾玉的案台已经换了副模样。
宽大面案上,新麦粉筛如雪落,不用清水,而是倾入槐叶汁搅成絮状,麻利一番按压旋揉下,一团淡绿的面团成型。
醒面时放入面盆,盖上湿纱布,盆底还垫着飘动着冰块的凉水。
指节蘸蘸,指腹沁润的凉意让山神娘娘又朝身边人感慨。
“从前醒面需观温度,甚至还需找寻适宜的位置,以防不发或发过头,如今冰块随时可制,当真方便。”
裴雪樵回望她欣喜眼神,心里雀跃撒着小花,聪明大脑疯狂运转,想着还有什么新式厨具他没买来。
而旁边的高一夫神色变换半天,还是掩不住杠精本色,哼道:“小姑娘,你做的是槐叶冷淘吧。”
瑾玉终于看向进来许久的老者,“正是,老先生好见识。”
人被夸,就压不住嘴角;压不住嘴角,就没法再找茬。
高一夫竭力压制嘴角,高傲道:“冷淘是唐代夏令的冷面,你、咳,你还挺懂——但!”
他话锋一转,就想继续说服。
瑾玉挑眉,佯装没听见,转身揭开纱布,自语一句“醒得恰好”,旋即往案上撒层面粉,把面团捞出揉压去气。
动作里,她通过神目望见小老头憋屈的脸,调皮一笑。
笃笃笃。
薄而透光的面片叠作四折,快刀富有节奏地落下。最后撒层面粉防粘,韭叶宽的淡绿色面条提起来一抖,丢入沸水后,浮起一片丝丝缕缕的绿意。
笊篱一旋一起,一勺清新绿面条被扣进凉水。热胀的面条遇冷绷紧质地,长筷捞起时倏然弹起一阵阵水珠子,甩进碗里时还弹了弹。
“碧鲜俱照箸……”
不知何时,高一夫已经凑过来,直到面落碗,他再也忍不住话。
“年轻时读杜甫的《槐叶冷淘》,读到此句释义,说筷子挑起的冷淘颜色碧绿鲜亮,我还没法理解,面条绿不拉几的真的好吃吗?”
他接过瑾玉递来的一根冷面,道谢后捻起对光观察。
颜色青莹莹,温度冰沁凉爽,他没忍住,直接把这根没调味的面条入口,意料之中的新麦甜味后,一阵属于槐叶的清苦泛起。
“居然真能吃出槐叶味!”他眼睛一亮,“我以为和菠菜面一样,仅染过色尝不出味儿呢!”
瑾玉头也不抬,准备着配菜,“槐叶冷淘的配料清淡,若面条无草木清气,这碗面便寡淡无味,视作失败了。”
配餐盘里逐渐布满青的红的配料:小黄瓜切丝,散发着清甜的香味;樱桃萝卜在冰水里泡得脆爽,嚓嚓声里堆成红白交织的小山;毛豆荚焯水过凉,指甲掐开荚缝一挤,绿珠子噗噜噜滚进面碗。
还有从泡菜菜园里扣出来的新鲜莴笋,擦出的丝比黄瓜还水灵,比萝卜还清脆。
蒜臼里擂香白芝麻,混着盐粒与蒜瓣碾成细末,另挖几勺梅子醋、野蜂蜜、与香油调和,缓缓淋上码放好的面与配菜。
高一夫望着这碗清新凉爽的冷淘,焦急搓手,“好了吗?”
“还差一味要紧的配料。”
高一夫倏而眼睛一亮,“是茱萸辣酱?”
瑾玉望他一眼,摇头。
高一夫想了想,又道:“茱萸辣酱也是古料记载,你不会做也正常,那就是辣油?”
这下裴雪樵又望他一眼。
“不是茱萸,也非辣椒,”瑾玉取出一截疙疙瘩瘩的绿色块状物,解惑道:“是青芥。”
“青芥?”高一夫不认识实物,但记得名字,很快转换成现代称呼,“山葵?”
“正是,”瑾玉在粗石上研磨着青芥,挥散呛鼻的辛辣味,“茱萸不适配冷淘,至于辣椒?唐代没有辣椒……诶?没有辣椒?”
山神娘娘突然停了动作,蹙眉思索——她不是那时沉睡,近期才苏醒的吗?那她如何知晓许多包含辣椒的美食制法?
“阿嚏!”
几道喷嚏声唤回她的思绪,侧头看眼被青芥呛得鼻子红红的裴雪樵,她赶忙停手,把已经搓出一大坨的青芥末挑一小筷,点在冷淘正中。
“槐叶冷淘,客人请用。”
高一夫作为第一个品尝的客人,迫不及待接过,观赏着面碗里清透鲜亮的翠色,不由赞叹,“光看着,就能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感。”
感受着面碗传来的沁凉,他再深深嗅闻着,除却青芥不容忽略的刺辣味,其余食材与面条皆是淡雅的草木清香。
忍不住了!
他下筷搅拌,青芥的辣味渐渐冲鼻,混着食材的清爽,他狠狠挑了一大筷。
先感知到的,是清凉的温度,接着是清新爽口的菜香和麦香散开,口感爽脆中夹着顺滑,还有青芥埋伏其中,时不时来道刺激的鲜辣,却不呛喉。
总之,他说不出哪里不好,也说不出哪里好,只知道当他回神后,面碗空空如也,整个身体由内而外一阵爽快。
“这就是‘经齿冷于雪’吗?”他愣愣道:“果真是吃在嘴里,清凉的感觉胜过冰雪啊……”
“不愧是诗圣,词句传神!”他拍腿大赞,待见瑾玉侧头看来,他又急忙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山神娘娘小饭馆[美食]》 70-80(第4/30页)
道:“多亏小姑娘你,我才能体会到诗圣的感受。”
“再来一碗!”他毫不犹豫道。
“客人喜欢就好。”瑾玉轻笑,接过碗添面。
高一夫听着这个称呼,明白人家现在拿自己当客人看,揉揉鼻子,心中愧道:老高啊老高,活这么大岁数,还没人家小姑娘的心胸宽广。
唾弃自己一会,他打算好好道个歉,好好谈修缮的问题,可余光一瞥,他眉毛一瞪,指着优雅用饭的裴雪樵——的碗。
“为何给他用葵口碗!”
偏心。高一夫的脸上明晃晃写着这两字。
裴雪樵讶然,抬起自己的碗看看,有些懵懂。
他之前就发现自己的碗不同于寻常圆碗,口沿有着六条竖向外凹的折痕,看起来像荷叶边,可细看又不是很像。
如今听高一夫这么一控诉,他也终于明白这碗口像什么——像秋葵花瓣。
“葵口碗是唐代经典碗型,”高一夫还在愤愤控诉着,“唐式碗配唐式冷淘,这才是绝配嘛,为何我没有?”
“因为不够。”瑾玉淡淡回应。
高一夫嗓子一劈,“嘎?”
“这是我做的碗。”瑾玉给高一夫添完面,又给裴雪樵添好。两碗面挨着摆放,葵口碗的模样分外显眼别致。
“只来得及做了一个。”她解释道。
“那——”为什么不给我?
后语被压回喉咙,高一夫憋屈地拿走自己的碗,愤愤然挑一大筷面条吸溜进嘴,然后在冷淘的凉爽里降了燥意。
很快,碗里再次空空,他放下碗,叹了一声。
“姑娘,我向你道歉,是我小看你了。”
见瑾玉挑眉看来,他不舍望眼葵口碗,在裴雪樵顿了顿,然后侧过身不让他看的动作里,眼角一抽,眼不见心不烦地收回视线,认真道:
“简简单单一顿饭,就知道你对唐制研究颇深,可能比我懂得还多,”他起身,脊背有些佝偻,“老头子不是刻板人,错了就认便是。”
“往后的修缮,你说往东,老头子绝不往西。”他道。
争吵后完全没打嘴仗便得到了胜利,山神娘娘微微一笑。
“开工前得先定位中轴线。”
接了修缮工程的建筑队穿着一样的制服,如果裴雪樵陪同,一眼就能认出,这个建筑队是郊市有名的官方认证的工程队。
其中的技术员开机无人机,打算用它来测绘。
“功能真多呀,”瑾玉稀罕地瞧瞧无人机,才笑着摇头,“不用找。”
闻言,建筑工队和高一夫率领的古建筑团队讶异看来,就见她指向蒙着篷布的高大神像。
“这就是轴心。”
“你确定?”
建筑队长有点犹疑,使个眼神,副队长会意,拿着测量仪与几人四散开来,没一会跑回来,对了下数据,抬头惊讶道:“四方轴线确实一模一样。”
建筑队皆惊叹,高一夫的团队则十分兴奋,“古时匠人虽没便捷科技,但手段依旧相当厉害。快,你们快把咱们市的对应教授全叫来,这可是宝贵的唐代建筑群经验!”
建筑队不了解这群老教授们的激动,测量后,指着中心显眼而碍事的神像,对瑾玉道:
“这里是主殿位置,修建的时候人多眼杂,恐怕会损坏神像,得把她挪走。”
瑾玉摇头,“挪不走的。”
建筑队长哈哈大笑,不以为意道:“我们最大吨位的吊车能吊船舶和重型机械,这神像才三米左右,就算是金子做的也不可能挪不走。”
瑾玉知晓修缮之事须得各方统一意见,便也不多言,只道:“你且试试罢。”
隆隆……
沉重庞大的吊车高达几层楼,长臂能在院外伸到神像处。
包裹严实的神像勾上硕大的吊钩,建筑工人抬起对讲机告知吊车司机可以开始,很快,外边*倏而猛了好几个度的引擎声响彻小小庙院,吊杆开始使力。
庙门口,所有人心神松弛地观赏着这开工前的小小工序,可当钢索逐渐绷成一线,头顶吊杆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