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90-4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上。

    他原本想求讷尔特宜引荐,去为定王做事,但不管他怎么求,讷尔特宜都咬死不答应。

    后来崇安被夺爵,康王府也被抄了一遍,他们这些幕僚、家下奴才等,也都各寻出路去了。

    别的幕僚可以寻新的出路,颜路不行,不论是原太妃还是崇安,都离不开他。

    这母子两个要将他强入奴籍,然后带他去黑龙江。

    到底是宗室贵胄,一朝陷入泥潭,不是他想走就能走的。

    颜路嘴上答应着,背地里谋算着怎么脱身。

    其实,如果他去求其他王府、贝勒府的,可能会保下他,但这么多年下来,颜路知道这些人都是些什么货色,他不想做奴才。

    如果不为定王做事,他宁愿远走高飞。

    假死的法子他都想好了,只是,非必要,他不想丢掉他现有的身份,他也不想离开京城。

    德亨露天摆了一张桌子,请雍正帝大冷天里就着咸菜吃粥、吃馒头,别说,滋味儿正经不错。

    雍正帝让其他人都散了,齐天泰也请诸位老板们去用膳,吃的也是新米和新面,顺便透露一个消息:

    凡是办理资格证书的碓房,都可以去采购新机器,升级自家碓房。

    数量有限哦。

    现在办理资格证,跟上个月不一样了,不是你拿着银子就能办理的了哦,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哦,某些碓房的审查是一定不会通过哦

    所以,人定亲王真不是霸道不讲理的土匪,人这么多年的活财神招牌越发鲜亮了呢。

    于是,接下来四九城的热闹,就是这磕米机和磨面机了。

    高效、节时的新磕米机器出现,给原本以为无细米可吃的八旗兵丁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债务在身的兵丁们,也被告知,等本月甲米发放完成之后,去太平桥新开的银行处理自己的债务。

    他们还不知道即将有更大的一个好消息在等着他们。

    德亨将八种颜色、正面印着数字,背后印着满洲、蒙古、汉军的粮票拿给雍正帝看,道:

    “这就是发给兵丁的粮票。凭此粮票,可以去本旗内开的食堂用餐德亨命人新近建的,就在各旗都统衙门内,去都统衙门、拥有资格证书的碓房、粮铺等处提细米。原本一季发一次、一年发三次的甲米,改为一月发一次粮票,数量不变。”

    雍正帝放下粥碗,拿起五颜六色的粮票细看,提了两个问题:

    “你如何保证,兵丁不会拿此粮票去倒卖、抵押继续借债、还之前欠下的债?一个步兵,一年的甲米是11石,你让他们去用这粮票提11石的细米,按照你给朕的出米率,不相当于朕给兵丁们涨了将近一倍的饷米吗?”

    朕以前发的是粗米,你现在发的是细米,中间的米壳呢?

    瞧瞧,雍正帝的脑子多灵啊,这都没人提醒,马上就想到其中的关键了。

    德亨掰开一个暄软的大白馒头,一半给雍正帝,一半自己“啊呜”咬了一大口,一半馒头一下子消失掉三分之二。

    剩下的一点零头沾了沾咸菜酱,也送入口中,边嚼嚼嚼边看着雍正帝笑。

    跟一头正在惬意进食的猛虎似的。

    雍正帝:

    允禩轻咳一声,弘晖忙用筷子夹了一个馒头,放在允禩面前的碗里。

    允禩:

    我缺馒头吃吗?

    雍正帝看着手里的半块馒头,让他像德亨那样豪放到两口不够塞的吃法,是不可能的。他斯文的撕下一小撮馒头,送入口中细嚼慢咽起来。

    不得不说,这新磨出来的面粉蒸的大馒头,吃着就是香。

    纯纯粮食最天然最质朴的甘甜美味。

    弘晖给德亨倒上热茶,让他顺一顺,别噎着。

    德亨没喝茶,只用舌头舔了舔牙缝,眯眼对雍正帝笑道:“皇上,自古以来,粮米就是硬通货,可以当做银钱使用,我将米换做粮票,就是给他们做钱使的。您看到这个小字了吗”德亨指着正面印着‘壹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7/18页)

    两个字的粮票,‘壹斤’两字下面还印着‘伍钱’两个小字,继续道:

    “粮票比米精确,使用起来更方便,能精简银子、铜钱的流通方式,这一张一斤的粮票,可以做五钱银子使用,携带方便不说,还没有火耗。”

    “还有,这粮票我可是用橡胶、绢罗、特殊调料压制而成的,这种独特的质感,和统一的,五六年过去,还没有人能仿制出来。”

    “所以,我不怕人使用,只怕人们不使用,使用的不够广,不够多。”

    雍正帝咀嚼的动作一顿,看着德亨的眼睛瞳孔不受控制的一缩。

    火耗!!

    德亨还在道:“至于涨甲米皇上,您不是很得意于编修‘养廉银’的对策吗?不如就从八旗兵丁开始?”

    入关快一百年了都不给人家当兵卖命的涨工资,抠死你们算了!

    允禩感慨道:“这粮票这么好,领俸禄的官员们可要眼红了。”

    雍正帝一个眼色都没给他,只对德亨道:“等过完年,看看反响如何,再朝议要不要推行天下。”

    德亨笑道:“推行天下不是那么容易的,我更倾向于温水煮青蛙,不过皇上说的对,先观察一个冬季再说。”

    如果改变人的消费习惯那么容易的话,我干脆推行纸币好了,至于用粮票过度吗?

    民以食为天,只要能将粮票通行下去,将“壹斤”改为“壹元”很难吗?

    德亨道:“儿子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雍正帝拿着那半块馒头的手心在出火,他似乎已经感受到,先帝为什么这么喜欢德亨了。

    他现在也挺喜欢、不,是挺舒心的。

    雍正帝和煦问道:“你想说什么?”

    德亨:“皇上,八旗人丁滋生日繁,需要编设新的佐领了,不如趁着冬日无事,将这件事给办了。”

    所谓编设新的佐领,就是从现有佐领中,拆分出新的佐领来。

    一个世袭佐领名下有89个兵丁,拖家带口,连老带少,少说有三五百口,十几年过去,人丁繁衍,小小子长大了,从预备役长成新的兵丁,小丫头也长成了大姑娘,嫁出去了,又娶进来了,继续繁衍新的丁口

    那这个佐领内,就算有死亡的,但死的少,生的多,人口总数可能过千甚至过一千五,那么,这个世袭佐领人口就过多了。

    需要拆分出来,重新回到一个佐领89个兵丁的固定编制上来。

    拆出来的,组成一个新的佐领,就是公中佐领,是完全属于皇帝的。

    公中佐领不是世袭,而是由本佐领下的旗人共同推举公正、有贤德的长者担任,佐领去世后,也不是由他的儿孙和兄弟承继,而是重新推举新人担任。

    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只要得人心,就能竞争上岗。

    所以,拆分佐领,也是在削弱王公们的力量,亦是在削减奴隶制主仆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雍正帝勾唇笑道:“朕正有此意。”

    德亨没说的是,本次清点借据当中,某些参领和佐领虽然逃脱了国法制裁,但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继续让他们做佐领,难免会故错重犯。

    所以,德亨想趁着拆分佐领的机会,将这些老油子也给换了。

    以及,一些还在食兵饷的老弱也给淘汰掉,等城外卫星城建成,将会诞生很多不需要武力和体力的空岗,可以安排给这些人,也不算是让他们没了生计。

    这些都是德亨之前跟雍正帝提的精简八旗兵勇的做法,但他还没有具体展开详说,雍正帝就给否决了。

    呵呵,就算否决了,你也阻挡不住这股大势。

    养兵不是一味的给钱给粮就行的。

    因为,人是会老的,人的体质是在逐步衰弱的。

    包括九五至尊的天子。

    【作者有话说】

    好了好了,雍正元年这个大剧情算是写完了,父子两个也算是渡过磨合期了,德亨的新政基础算是有了,明天就是雍正五年了。

    今晚JJ崩了

    第 395 章

    雍正五年正月初八, 是个吉日,新帝登基四年多,新朝第一次大挑, 就在今日。

    大挑,也就是大选的意思。

    八旗选秀,小选一年一次,尤其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年末和雍正帝元年年初, 公中奴婢大换血,光小选就选了两三个月,后来也是年年小选,选入宫做大宫女、去各宫伺候的小格格们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

    大选,这是第一次。

    从康熙五十九年到雍正五年,六年过去,八旗秀女们,终于又迎来一次大选。

    有不少格格, 可是已经年近二十了, 再不选秀,要她们老死在闺中吗?

    按说, 雍正三年十一月,雍正帝自认已经为老爹康熙帝守完三年孝,可以在本年冬月大选的。

    他偏不。

    哦,我一除孝,就猴急猴急的给自己选妃子,朕有这么饥渴吗?

    传出去像什么话!

    不管八旗王公大臣们怎么劝, 他死活不同意, 就是为了保全自己忠孝节义的好名声。

    咳, 这几年, 雍正帝在内、在外名声确实是不大好。

    雍正元年大骂大杀大贬大抄家,佟佳氏还灭门了,对兄弟们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某些王府、王爵落得个白茫茫大雪真干净的下场,刀锋对上的是宗室旧勋贵王公们。

    好在,这一年图书馆开建,磕米机问世,给八旗兵丁们涨了米粮,名声虽然臭,但都臭在自个儿家中,对外还是一派歌功颂德的。

    到了雍正二年,味道就开始变了。

    雍正二年开始,雍正帝挑选能臣干将,推行“摊丁入亩”国政,彻底捅了士族阶层的马蜂窝。

    哦,您改革盐政就算了,刀锋对上的是大盐商,虽然刮的咱们士族生疼,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间长了,咱们总能继续和新盐商发财的。

    但是,您现在刀锋对准了咱们,眼看着肉就要割下来了,咱们能干等死?

    可惜,雍正帝推行新国策的心硬如磐石,闹事、不服的,全都被暴力削了一遍。

    不是夸张,也不是形容词,是真的,用八旗弯刀,将某些人的脖子给砍了。

    不管好赖,雍正三年开始,还是将“摊丁入亩”给推行到地方上去了,雍正帝的名声,也彻底臭了。

    士族脖子没刀锋硬,笔杆子那是真的杀人于无形,比真正切切的大刀可好使多了。

    雍正四年,也就是去年,雍正帝又颁布了一项新策:将粮票、钱票推行天下,想一股脑彻底解决“火耗”问题。

    他先令内务府和户部宝泉局等印刷“纸币”,结果,“纸币”样板和“秘制颜料”一夕失窃,没两月,地方粮票、钱票横行,甚至先朝廷一步印刷出了新纸币,差点引发金融事故。

    地方报上来后,雍正帝只得暂停印刷纸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8/18页)

    ,派遣八旗兵丁去地方上围剿“贼寇”,消灭纸币。

    推行纸币最后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大笑话,有民间阴损文人作诗嘲讽,将雍正帝气病一场后,趁着今年乡试,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字狱”,逮捕了几个名士,择日审判。

    然后,某日家宴,发现,家中小子长大了,该娶媳妇了,延迟了一年,也是该大选了。

    就让钦天监算了个吉日,大选日期就定在了年后初八,讨个“新年大喜”的好彩头。

    初八这日,凌晨三点钟,半个针线胡同都是灯火通明,静悄悄的忙乱着。

    今儿个,富察家的贵女们要入宫大选,只等五更宵禁一结束,就要坐上骡车,朝紫禁城赶了。

    富察瑛琦在嬷嬷的伺候下,做最后的检查,检查衣饰、妆容可有何不妥处,入宫行礼中,可有夹带,可有遗漏。

    虽然已经检查好几遍了,但谨慎小心些总没错儿的。

    瑛琦的父亲李荣保和夫人都已经离世,好在父母去世时候瑛琦已经长大,她兄嫂又多,叔父马奇又是理政大臣,瑛琦和弟妹的日子并不难过。

    相反,因为她四房嫡长女的身份,阖族对她以礼相待,疼爱有加,寄予厚望。

    倒不是希望她一定嫁给谁谁谁,只是她这个身份,嫁的肯定不会低了。

    最有可能的是皇子嫡福晋。

    只是,唉。

    傅宁带人过来,站在院子里放声问道:“妹妹,可备好了?”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