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观念中,自家爷们儿有矛盾,关起门来解决,不是还有长辈讲理吗?
和外人就不行。
毕竟自己组建的只是建筑队,不是有过命交情的突击队,陌生的成年人想交心不容易。
这就是裴长青把裴大柱带上的缘故,让他和两人组一支小分队就很合适。
估计陶家这俩也差不多。
这种人好管也不好管,端看你怎么用。
用好了就是自己人,用不好就是矛盾根源。
当然裴长青也不怕。
他前世身边多的是这种人。
建筑队、装修队,到处都是师徒组合、老乡帮、兄弟啥的,那都是抱团排外的。
他都能使唤得明明白白。
他当即表示俩人有点少,让陶族长再给引荐个,最好三个,四个也行。
高里正笑道:“成,我让老二晚上跑一趟儿荷花沟儿,明早上带他们过来。”
等高里正走后,沈宁他们吃过饭,裴长青又去找裴三叔。
让他去一趟童大久家,让童大久介绍三个有点木工活儿又会砌墙的汉子过来。
一开始每天二十,刚起步都一样,合用就涨到25,然后30甚至更多。
这也是给三叔人情,让他在童大舅面前更能挺起腰杆子来。
可不是么?
裴三叔现在去大舅兄家,大舅兄都不拉着他干活儿了,而是拉着他吃卤素鸡喝小酒儿。
嘿嘿,就很有面子。
裴三叔也是着急的人,反正老婆子也没在家,他索性提根棍子趁夜去了小童庄。
【作者有话说】
郑氏:你等我睡火炕的。
第82章 受挫 没什么,只是小小滑铁卢罢了
童大久正检查儿媳妇泡的豆子呢。
沈宁让三婶儿把压豆腐、豆干、千张、揭油豆皮的手艺都教给他了,后来又把素烧鹅、油豆腐以及做红烧素鸡、卤素鸡的方子教给他。
虽然没教做素鸡的方子,但是童大久隔几天也打发小子来买一趟。
沈宁就让顾氏把那些品相差点的低价给他,四文一斤,内部价。
童大久高兴得很,每天都要吃两串素鸡,再嘬两杯小酒儿,别提多乐呵。
他家开了豆腐坊,他也不贪心,就跟豆腐娘子学,一斤豆子赚二两就好。
一斤十六两呢,他就赚二两,不贪心吧?
虽然他们村不少人也学会做豆腐,但还有人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第5/43页)
他家换。
反正每天能换出去三四十斤。
积少成多,这他也挺满意。
毕竟以前想这好事儿还没呢。
现在他对妹婿可亲热了,以前也亲热,但是亲热里也得带点优越感、说教什么的。
现在就是夸,夸裴二郎、夸豆腐娘子、夸小珍珠和小鹤年,连沈宁家大白鹅都能夸。
这会儿见着裴三叔晚上上门,给他吓一跳,寻思家里有啥坏事儿呢。
裴三叔喘口气,先咕咚喝一碗温水,“大哥,没事儿啊,你别害怕。是这样,二郎不是带人盘炕嘛,他说想招人手,看看你能不能推荐几个中用的后生,不要太年轻的,最好25到40,会砌墙,人要勤快肯干,老实服管教不乱嚼舌头啥的。”
童大久张了张嘴吧,“啊?这好事儿呢?”
哎呀,裴二郎仁义啊,这好事儿都想着他呢!
他立刻道:“咱家你二侄子,还有他两个侄子一个叔伯兄弟,都行。”
介绍人干活儿这种事儿,他们都有经验,宁缺毋滥,必须介绍勤快本分的,但凡不本分偷懒耍滑那都不行的。
出去是丢他们的脸,是伤亲戚情分,除非以后不想处了,否则没人会介绍烂人过去。
当然,如果有合适的人,他们更乐意多介绍。
谁不盼着自家孩子有个好活儿干啊?,
童大久让孙子赶紧去把二叔还有其他人喊来。
他不直接把自己看中的几人挑出来,免得他们骄傲,得让他们觉得机会来之不易,自己不努力其他人就要顶上去。
很快七八个年龄不一的汉子就挤到童大久的屋子里,把他原本有点冷的房间挤得热气腾腾的。
童大久先摆出大家长的架子,很严肃地强调了一下童家的脸面、亲戚情分等,给小辈儿们吓得噤若寒蝉。
还以为发生啥大事,要给谁除族了呢。
结果最后童大久笑呵呵地说裴二郎要招人干活儿。
小样儿,不得镇住你们?
众人立刻激动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都快种完麦子了,大部分人还没找到活儿,一冬天除了编席啥的就是猫冬。
编席也换不成钱,顶多自家用或者送亲朋。
一冬天的力气那真是浪费啊,想想就心疼。
总琢磨着从哪里赚点钱。
正挖门盗洞找活儿干呢,突然听到裴二郎招人,那还有个不激动的?
童大久:“要三四个手艺好的,会砌墙还会点木工基础的,你们自己说谁去。”
给自家盖过房子或者给亲朋家盖房子练出手艺的立刻自信举手。
大部分没那个手艺和自信,毕竟这是去城里给人干活儿,手艺不到家是要砸锅的,丢人事小,指不定得赔钱呢。
最后出列的和童大久看好的一致。
他笑道:“妹夫,你瞅瞅,这四个都很不错。”
虽然裴二郎说三个,可干啥不得有点余头啊。
他送四个去给裴二郎选,要是都选上更好,选不上退一个回来呗。
大家伙儿也没意见。
裴三叔现在也了解裴长青的脾气,只要好用他肯定留,不好用肯定退回来,不会委屈。
他就同意了。
选好人,童大久就留他住一宿,明儿一早吃过饭再回。
一早,沈宁一家正吃饭呢,裴三叔和高老二就带着人来了。
童家四人,陶家也来了四人。
陶启明是跟着高里正的,另外三个是跟着裴二郎的。
陶族长听高老二转述就明白怎么回事。
当初裴二郎带着裴家三兄弟,他就知道这是一支小队,现在估计想让陶家这边也组一直小队。
他倒是想多扒拉俩,可惜只扒拉出一个不错的。
给裴二郎介绍人,宁缺毋滥,坚决不选可能给他丢人的。
裴长青信任陶族长和童大舅,也没面试,就跟他们打个招呼,问问吃饭没。
几人都说吃过了。
裴长青就让他们互相认识一下,然后去那边儿跟张本力一起锯木头。
王木匠现在带着王二锯板子,还要联系两个有经验的木匠过来,今儿会晚点到。
他那些板子木头的裴长青都有数,知道要怎么处理。
既试试这几个人的木工基础,又让他们锻炼锻炼。
不需要会做木匠活儿,只需要会锯木头。
不是简单锯断就好,要互相配合,锯得又快又合用。
童家几个没问题,当初裴长青从童家买的檩木就是他们负责锯断的。
陶家几个可能略差点。
张本力昨天晚上和今儿早上也过来练习呢,看到他们过来难免有危机感,越发认真。
陶家和童家几兄弟初来乍到自然要跟老员工搞好关系,大家一团和气,简单聊聊就一起干活儿。
都是奔着能长期跟着裴二郎干活儿的,即便有点脾气也都会收起来,两好嘎一好,自然相处融洽。
待王木匠领着王大王二过来,看到裴长青家多了那么些汉子,也瞬间有了危机感。
他小声叮嘱王大:“老大,你可好好干啊。”
王大:“爹,我好好干着呢,二郎每天都夸我。”
不是夸干得漂亮,就是夸速度又快了,还让大家都跟他学如何既注意安全又能快速做活儿。
他每天都美滋滋的。
王木匠看儿子那样儿就放心了。
他跟裴长青道:“有俩木匠,都四十出头,有力气有手艺,顶不错。”
那自然比他差点儿,但是力气比他大,他能使唤拿捏他们。
裴长青笑道:“多谢王伯,这俩人就归你带着。”
王木匠:“好嘞!”
果如他所料。
裴二郎真是体贴人儿!
今儿都要去镇上,所以队伍规模很是壮观。
为了避免引起镇上巡逻人员的警惕,裴长青让他们分开走。
他先给他们分了组。
裴大柱、裴大民、裴大根一组。
王大、裴铁牛一组,陶家二兄弟跟组学习。
高木头、张本力一组,童家二兄弟跟组学习。
裴长青带着另外三人。
临走前裴长青简单讲了几句话,“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吧?”
众人点头,互相看看,眼神打个招呼,笑笑。
裴长青:“我再次强调最重要的一点,注意安全,但凡蔑视安全规范的,一经发现立刻退出。”
众人回应:“知道啦!”
裴长青:“干活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第6/43页)
以我的要求为标准,不能随意更改,除非你先跟我证明确实有效。活儿以干好为主,没把握就不要加速,慢慢来,三天时间足够。
另外,大家注意团结,互相配合。”
众人表示知道。
小珍珠躲在一边看,冲着他们握拳,“加油哦!”
众人不懂加油什么意思,却也跟她学样握拳。
裴长青:“出发。”
到了镇上,裴长青就给每组分派了活儿。
去禚家的、宋家的、徐家医馆以及陈记粮店的。
这些都是交了定钱且备好材料的,必须先安排。
裴长青发现陶族长和童大舅都是办实事的,介绍的汉子真的不错。
他们从和泥做起,要了解黄土和石灰的配比,还得了解黄土和麦糠的配比,不同的泥浆有不同的用途,不能混淆。
和泥过关还要学盘炕,先搭炕体里面的火道。
火道不能直肠子通到底,否则热量直接从灶膛跑到烟道去了,炕里留不下什么。
也不能有死路,导致炕面受热不均匀,炕头烫人炕尾炕帮没什么感觉的情况。
要让那两米宽,三四米长的火炕每一处都能被热量光顾到。
如果在室内炕体中间开炉口生火的话,更容易将整个炕面烧热,但是这样不够安全,睡着不能添煤炭和木炭,容易中毒,同时烧柴火的时候会把炕沿甚至被子熏黑。
最好的自然还是砌在隔壁。
如此就需要精心规划火道布局。
裴长青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自己计算最优解,这不是其他瓦匠能比的。
即便几十年经验的老瓦匠也没有这个水平。
裴长青直接把火道的布局教给队员。
“看着麻烦,只要掌握我说的口诀,盘一次就会了,下一次自己就能盘。”
外人看他炕体里面像迷宫,模仿都费劲,但是只要听他说了窍门就会发现按规律摆就行,不需要死记硬背。
裴长青一个火道就把陶家童家众兄弟给折服了。
学会了!
裴二郎能耐!
当然他们也向裴长青证明了自己不是废物,他们服从命令听指挥,学得快,勤快肯干,砌墙的活儿都做得不错。
有木匠基础的也很突出。
裴长青非常满意!
直接说第二天就给他们涨到25文。
众人也高兴得很,才一天就给涨工钱,裴二郎仁义!
裴长青他们忙碌的时候,郑氏屋里也早就开工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