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   山高路远,做官的不爱去,去了也是被拿捏的下场,根本无所作为。

    因为整个县衙从上到下都是地方豪强的势力,知县就是个摆设。

    实际不只是偏远地区,甚至中原腹地都有此类情况。

    一些大族一边供本家子弟科举入仕,一边把持本县胥吏差役的职务。

    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为朝廷命官,具体做事情的却是当地胥吏。

    往往这些胥吏勾结弄权,再和当地家族的主簿、典史沆瀣一气,便能轻易架空知县,掌握一县命脉。

    知县为了反击,往往会带幕僚和师爷们上任,与当地势力斗智斗勇。

    不少知县上折子反应此类情况,而当地胥吏也会托人上折子指责知县失职等等。

    他曾经无数次和众臣讨论这个问题,内阁也拟定了不少措施,然后效果都不好。

    久而久之,他有一种这些新兴的庶族、寒门终于变成了老派士族的感觉。

    他也跟萧先生聊过这个话题,萧先生思考片刻给出一个徐徐图之的办法——朝廷需要新的寒门学子来充盈人才库,尤其是地方县衙、府衙的胥吏队伍。

    这些人要家境普通,无力科举入仕,也就不会变成新的大家族。

    但是他们在朝廷的支持下,可以进入胥吏队伍,对抗那些当地家族的影响。

    可是让普通人读书识字多难啊。

    太/祖当初雄才大略,曾经在地方广立社学,意图为朝廷培养人才跟那些豪强大户对抗,可实际不过三五年社学就沦为地方大户的敛财工具,根本培养不出一个真正的庄户读书人。

    太、祖都做不到的事儿,他要如何?

    可百姓又不可能自己学会识字,非得有人教,那就要银子。

    说到银子。

    户部整天哭穷,说难死了,国库永远不够。

    工部整天哭穷,说没钱没人工程做不完,皇宫的一角还塌在那里没钱修缮呢。

    做个好皇帝真难呀,需要日日重复这些琐碎的、好似永远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难题。

    哎,他太难了。

    、

    、

    第二日一早,光线从草帘子、袼褙缝隙里透进来,小少爷就醒了。

    他眯了眯眼,看向那光亮处,高的芦苇花,直立的是香蒲穗,还有不知名的红果果,水草以及黄的红的白的野菊花。

    半明半昧的光线给它们镶上了明暗不一的光边儿,像一副绝美的画作。

    真好啊,温馨又迷人。

    他笑起来。

    小鹤年醒了,歪头看他,笑着道:“师兄,早安!”

    早安晚安是沈宁说,他们学会的。

    宝儿小少爷也学会了。

    小少爷回之一笑:“阿年,早安!”

    小鹤年一跃而起,“快,一会儿那些学生就来上早读课了。”

    上完早读课继续给先生写信。

    吃过晌饭,蒜头跑来邀请阿年他们去家里摘柿子。

    他家有一棵很多年的柿子树,每年都硕果累累,最先熟的都被喜鹊麻雀给啄了,他们只能吃下面的。

    之前摘过一批,过几天要入冬了,得把最后这些摘了。

    蒜头这是自以为的回礼来着。

    因为昨天堂弟蒜苗过来上课,下午豆腐娘子给他们吃肉了!

    香煎五花肉和锅包肉,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面裹着肉,不叫面包肉要叫锅包肉,但是真他娘的香。

    就算冷了也香!

    豆腐娘子可能觉得蒜苗可怜,就多给他两块肉,他没舍得都吃掉,拿回来跟他分享了。

    哎呀,给蒜头香的啊,感觉一切都值了。

    昨晚上都悄悄给豆腐娘子磕了三个响头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90-100(第7/42页)

    今儿他娘终于发话可以把柿子都摘了,他就赶紧来还人情——请阿年和尊贵的客人去摘柿子吃!

    孩子们去摘柿子,沈宁和裴母在家里忙活。

    正忙着,家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两人穿着官差制服,腰间挎刀,骑着高头大马,一副煊煊赫赫的架势。

    可给大伯娘、四婶儿等干活儿的妇女们吓得不轻,毕竟大家都有共识,官差上门没好事。

    只有交不上税粮,粮差才会拎着鞭子上门抽打,甚至会锁人。

    早就是发生了命案,可能有官差上门拿人。

    这平白无故的,官差来干啥?

    裴父和裴大伯等人听见动静也赶紧出来。

    二郎不在家,他们这些老头子得顶上呢。

    大脚板和高大山送完货回来,见状也赶紧回村码人儿。

    里正爷不在家,要是官差来使坏,他们就得抱团儿!

    冯三和刁五是县衙陆典史的手下,平日里领着筹集军饷、军用物资的差事,油水喝得足足的。

    若不是借住陆家,他们一个差役哪里有快马骑?

    这都是四海驻军那边拨过来给他们用的。

    前两日陆典史去陈记酱菜铺买了几坛子腌白菜、腐乳,觉得好吃,就让把这两样加入军需物资里。

    四海驻军和别地卫所驻军不同,卫所有自己的军屯田,士兵们也种地,四海驻军却是脱产的,主要任务是严守海岸,以防倭寇海盗登陆。

    周边三府要负责四海驻军的物资,从粮食到肉菜、被服、衣物、武器等全部包括。

    而负责筹备军需的几家大户,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跟着他们办差的差役,自然也是大户吃肉他们喝汤。

    若是别家,他们会直接上门让送多少多少货,至于货款,那得压两年,最后给一半就是不错的。

    但是这家不同,陆典史特意交代他们,要以礼相待,只谈生意不谈其他。

    那就是不能克扣货款?

    不过陆家管着那么多军训物资,都是交给手下人筹措,陆典史自己可没精力检查每一笔账目。

    所以俩人也不是那么上心。

    老油子就是这样的,阴奉阳违习惯了,而且套路玩得熟,即便皇帝都能被太监耍弄蒙蔽,更何况普通官吏。

    狐假虎威他们最会了。

    先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汹汹地往门前一站,断喝一声,就够对方吓破胆的。

    甭管有罪没罪,主家都会奉上至少半吊钱讨好他们,换他们一个好态度。

    他们抱着这个心态,所以一路快马加鞭,压根儿就没收敛。

    结果到了跟前直接傻眼——这特么的什么破烂地方?什么穷泥腿子?

    一个土坯院子,三间草屋子,这边儿连个院子都没,摆着一溜溜的缸和坛子,还有那三间破草屋,都裂缝了,不怕塌了吗?

    另外,这一片片的破草棚子、地窝子是怎么回事?

    挂着破草帘子,压着黄泥茅草,实在是太寒酸了!

    不像话!

    陆典史,你了解他们吗?你就要跟他们进货?

    真是有史以来最寒酸作坊了。

    冯三和刁五都有些怀疑自己了。

    得,这种穷酸泥腿子,估计也没几个钱,你指望他们上道儿奉上半吊压惊钱?

    做梦更快一点。

    果然,很快他们就看到一群穿着破衣服烂草鞋的村民拿着铁锨棍子的过来了。

    那些破草棚子、地窝子里也出来几个老头子。

    这些老头子是怎么回事?

    怎么还有瘸腿的、没脚的?

    这他娘的能榨出什么油水儿?

    不是,他们打了个激灵。

    是不是陆典史对他们有怀疑,想处分他们,所以丢给他们这么一个破差事?

    别说榨油水,保不齐他们还得出点血。

    沈宁领着裴母裴父和大伯娘裴大伯几个迎出来,笑着行礼,先自我介绍是豆腐坊的当家人,又问:“两位官爷,可有贵干啊?”

    哟,这小娘子长得倒是不寒酸,顶漂亮,有气质,让这寒酸的破草棚子都亮堂贵气起来。

    俩人心里疑惑,也不托大了,翻身下马,手叉腰,腆着肚子,略扬着下巴,把来意说明。

    沈宁惊讶道:“官爷要进货?腌白菜和腐乳我们刚发走,新做的要等上半个月二十天的再吃,官爷可还要?”

    冯三:“无妨,你做好就发,路上要走几日,到了那边放几日,差不多也就好吃了。”

    他看沈宁不只是生得俊俏,更重要的是气度出众,一个乡下娘子竟然如此进退有度,见到官差笑语晏晏,半点不见畏惧,真是平生少见。

    想到陆典史的叮嘱,他们先前的气焰就收了收。

    即便是横行乡里的恶霸,那也是有眼力见的,知道谁能欺负谁不能惹。

    这娘们儿摆明是有靠山的,否则咋可能这么镇定?

    其他人甭管有罪没罪,早吓得跪地磕头求饶了。

    沈宁请他们进屋叙话,“如今县城各大酒楼饭馆都吃我们的素鸡和腐乳腌白菜,两位官爷许是吃过了?”

    冯三:“吃过,红烧素鸡确实好吃,腌白菜也不赖。”

    那腐乳更是一绝,就是太咸只能当小菜。

    沈宁:“两位官爷赶路急,肯定辛苦,先歇歇,我和婆婆做俩小菜给两位垫垫肚子。”

    高里正他们送货得走一天,这两位这个点儿就到了,说明人家骑快马,当然路上肯定没停,也辛苦。

    两人看她该懂的都懂,也没委屈他们,倒是满意。

    沈宁又让裴父和裴大伯、三叔四叔过去陪客。

    其他人继续编席去。

    她还夸了大脚板和高大山,又感谢村里过来帮衬的众人,笑道:“官爷是来进货的,要买咱们的腐乳腌白菜什么的。”

    村里人一听很是高兴,纷纷就着沈宁的话道谢,“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有人来进货,他们就能继续做老豆腐赚钱啊。

    好事儿!

    大家又高高兴兴回去干活儿了。

    阿年和小少爷几个听见动静一起跑回来。

    听说来了官差,小少爷抻了抻衣摆,把爬树掖出来的褶皱扥平,又把袍角的泥掸了掸。

    然后他示意阿年和自己一起进去。

    阿年原本觉得自己是小孩子,来了官差,自己过去是不是不合适?

    有爷爷和大爷爷陪客就好了吧?

    见师兄如此,他也有样学样,跟着进去了。

    见他们进来,裴大伯就领着三叔四叔赶紧告辞。

    艾玛,不是瞎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90-100(第8/42页)

    ,他们三个坐在下首如同坐在鏊子上一样,屁股都觉火辣辣的。

    他们哪里配跟官差一起吃饭?

    哪里配和官差坐一起?

    吓死了呀!

    但是为了裴父、为了二郎、为了豆腐娘子,他们硬撑啊。

    好了好了,小少爷和阿年来了,他们赶紧撤!

    裴父看他们走,他也想走,却被小少爷拦住了。

    小少爷一手端在腹前,一手放在腰后,脚步舒缓地走进屋里。

    进屋以后,他也没出声,先是往炕上扫了一眼,炕上两人背光,他眯了眯眼也懒得看清对方的模样。

    冯三和刁五已经脱了鞋,大喇喇地在上首坐了。

    两人看着炕前的小少爷和阿年,虽然不认识,但是这通身的气派……他们不敢小觑。

    两人坐不住了,也仿佛屁股坐在鏊子上,不安地动了动。

    小少爷这才自报家门,只说姓谢,名恒,并没有说京城谢家。

    可他带着一口京腔儿呢,冯三和刁五是人精,在场面儿上混的,哪可能不知道?

    名动天下的萧先生,被皇帝和谢相爷请去的那个萧先生,领着谢相爷的嫡亲孙子下来历练,就在他们成阳县定居呢。

    陆典史啊陆典史,你咋不明说呢,你这不是坑我们吗?

    虽然谢恒只是个奶娃娃,可他背后的人厉害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