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跟着裴二郎干活儿就是好,不只是能赚钱,还得体面呢。
裴长青一点不觉得他们这些穷庄户比那些有钱老爷差,甭管给谁家干活儿,他都觉得对方赚了,有他们这么负责的建筑工。
他们心里就特别爽,同时更要注意自己形象,去雇主家不乱说不乱看,干活儿则又快又好,必须得把裴二郎给抬的大瓦匠架子端起来,不能掉价儿。
规划好,裴长青和沈宁就先带孩子们回裴云那里。
张氏几个,童陶几兄弟就直接住下。
没有足够的简易木板床也不怕,男人们先把没人的房间木板门卸下来当床板,铺上厚厚的稻草隔凉,再铺上被褥,一群人挤着睡也没那么冷。
裴云这里,厨娘和那俩婆子很是失落,因为男人们走了她们的兼职也没了。
沈宁一家住在这里吃饭,她们可是没额外工钱的。
沈宁到底也没时间去逛街买首饰什么的,每天先去靳老板酒楼看看炒火锅底料和方便面,再跟大厨们交流一下,也学几个简单好吃的点心方子,以后给孩子们做。
她还去全福楼、常老板、张老板等几家酒楼饭馆拜访一下,也了解了解人家的风格和需求,为以后米粉的畅销做调研。
长期来说米粉肯定更适合平民餐馆儿以及快餐,和面条一样嘛,方便快捷。
她得针对性地再开发几个米粉做法以及口味儿。
什么汤粉、卤粉、炒粉的,都要开发,到时候可以和酒楼、饭馆的大厨交流印证,大家取长补短。
等高里正和陶启明几个再回到县里,沈宁就决定回村了,得赶紧回去做米粉。
张氏也出来许久,再热爱工作也会想家、想孩子,沈宁建议她回家待几天。
高里正对新院子也非常满意,里里外外参观一遍,搓着手跟沈宁笑道:“阿宁,这院子至少二两月租,谭氏给你一两半,啧啧,还是你面子大。”
沈宁笑道:“是高姐姐引荐的。”
高里正摇头:“不的,她租也得二两银。”
沈宁:“里正伯,以后你们当天发不完的货就放这里,第二日慢慢发。像好运来、八方那些货多的,让他们自己派伙计来提货。”
高里正也是这么想的,每次送货上门太累了,不如在家等着他们来提货。
过几天等蔺老板的大米来了,他们还得往村里拉米呢,所以任务也挺重的。
这么算着还得买两头骡子和两辆大车,否则等加上米粉以后,现在的车又不够用呢。
第二日高里正留在城北院儿指挥发货,沈宁和张氏带着孩子们跟裴云夫妻先回村里去。
宋福瑞把镇上的单子委托给禚元杰和宋管事,虽然王大等人靠谱,但是时间长了他也不放心,生怕有什么差错辜负了裴长青的信任。
尽管裴长青舍不得媳妇儿和孩子,可短暂的别离是为了长久的相聚,再舍不得他也能忍住。
他得在结冰之前把县衙修缮起来,还得争取盘更多火炕,赚更多钱。
“爹,你别太想我们呀,过些天我们还来看你的。”小珍珠主动替娘安排好了行程。
沈宁就笑,她捏捏裴长青的大手,小声道:“行啦,你别送了,一会儿该去县衙了。”
为了方便出发,他们昨晚上都住在宋家小院儿。
裴长青没忍住,还是搂住她用力抱了抱,“现在咱们不缺钱,你也不要太辛苦。等结冰不能盘炕,我就回家老老实实读书。”
沈宁嗯了一声,“行啦,我们走啦。”
裴长青松开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捏过她的耳垂,上面依然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戴。
他这一次给媳妇儿带回去差不多60两呢,刨除工钱自家能落下39两左右,结果她什么都没给自己买。
回头他一定要去给媳妇儿买东西。
他手指干活磨得粗糙,擦过细腻的肌肤让沈宁有点麻酥酥的。
她脸颊发热,幸亏大清早黑乎乎的别人也看不清,她上了车,让裴长青不要送。
他送了几步便停下目送他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第7/43页)
于是他就看到小珍珠半截身子都恨不得探出车窗,用力朝他挥手。
宝儿也挤出来,却被珍珠摁住脑袋不许他太往外探头,免得掉下去。
小鹤年挤不过他俩,就伸手出来挥了挥,旁边还有一只克制的手,应该是小少爷。
裴长青笑起来,一场穿越,他既没有失去阿宁,又收获了一群真心待他的家人。
就,挺好的。
这让他浑身都是力量,口袋里的《大学》都没那么枯燥了。
等看不见马车的影子,他才转身往北去,一边走一边小声背诵书本里的内容。
媳妇儿走了,晚上他又要靠背书打发想媳妇儿的时间了。
沈宁一行人出了城,却在城门口碰到蔺承君的车队。
人家是讲究人,除了两辆乘坐的宽大马车,另外还有好几辆拉着箱笼、锅碗瓢盆、米面粮油的马车。
比她和高里正发货的队伍都壮大。
“沈老板,在下欲往桃源去,恰好路过贵村,不知方不方便叨扰。”蔺承君笑容亲和,真诚得很。
这是大合作商,沈宁怎么可能拒绝呢?
她笑道:“只要蔺老板不嫌弃寒舍粗鄙简陋,我们自然是欢迎至极。”
她又跟蔺承君介绍小珍珠和小鹤年以及师兄阿恒、阿鹏,再介绍宋福瑞一家三口。
蔺承君对几人也一视同仁,并没有对小少爷格外热情。
小珍珠发现他的马车比小姑家马车大了好大一圈,心生好奇,当即问道:“蔺叔叔,你家马车怎么那么大?”
蔺承君笑道:“因为我要长途跋涉呀,只骑马或者坐车太累,需要宽大的马车躺一躺,若是来不及投店,在外面也能对付一宿,不至于露宿野地。”
小珍珠瞪圆了黑亮的大眼,“哇,你和我师兄一样走过好多好多路。”
她脸上的羡慕溢于言表。
蔺承君觉得这小姑娘真有意思,不愧是沈老板的女儿,跟她一样胆大不拘小节。
“有机会,我邀请你去京城玩呀。”
小珍珠猛点头,“好呀好呀,等我爹去京城赶考,我娘去京城做生意,我就去。”
她说得理所当然,沈宁却有点“……”。
闺女啊,咱自己说说就行,不能跟外人说,人家会觉得咱吹牛的。
蔺承君却不觉得小珍珠说大话,反而一副深信不疑的样子,“你娘肯定可以去京城做生意的。”
裴长青能不能去赶考他就不知道了,兴许得等儿子长大吧。
他又和小鹤年、小少爷、宝儿几个聊几句,邀请他们去自己的马车玩耍。
小鹤年看小珍珠非常感兴趣的样子便也道谢答应。
于是几个孩子就跑去蔺承君宽大的马车上感受去了。
蔺承君打发一个婆子过去照顾他们,给他们煮点甜汤配点心吃,车里的书以及解闷儿的玩具也随便他们玩儿。
他则上了宋福瑞的马车,一起坐在前面控马。
宋福瑞起初有些紧张,毕竟蔺承君气质出众,俨然读书人做派,不像他熟悉的那些商人,而他……没读什么书,有些自惭形秽。
不过蔺承君交际手段高超,语气温和,笑容非常有亲和力,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迅速跟他亲近起来。
宋福瑞也不例外。
“蔺老板,你还……会赶车?”
蔺承君笑道:“咱四处跑商的,何止会赶车?杀鸡宰羊、洗菜做饭,甚至缝缝补补也是要会的。”
听他这么接地气,还咱们咱们的,宋福瑞瞬间觉得他很亲近,和自己是一类人,也就打开话匣子。
他本来就能说,刚才也只不过是被自卑封印了一下子而已。
蔺承君也不嫌他聒噪,只笑微微地听着,还时不时点评两句,或者问一下为什么,后来呢,宋福瑞就说个不住了。
沈宁有点汗颜,这蔺承君怕不是古代鲁豫?
她甚至确确切切听见他说了个“是吗?我不信”,然后宋福瑞就各方面论证自己说的就是,你要信。
得亏宋福瑞不知道什么机密,否则很快就被人套走了。
好在蔺承君不是为了单方面打探消息,更不是耍弄他,而是拉拢而已。
待宋福瑞说差不多了,蔺承君笑道:“我们家也有布庄,在松江那边有织布坊,拿细棉布应该比你们从扬州布商手里略便宜些,回头我给那边掌柜修书一封,你可以接触一下。”
宋记布庄普通棉布是自己布庄织的,绸缎和松江细棉布是南方商人尤其扬州商人走大运河北上在桃源散的。
这中间倒了两手甚至更多,自然就贵。
不过除非那些大布商,也没渠道和能力直接从松江拿上等细棉布,因为细棉布工艺要求高,织多少都被大布商直接包圆儿的。
宋福瑞虽然不管家里铺子,但是也没少听娘和大嫂讲布庄的事儿。
娘总说松江细棉布贵且进不到多少货,这边儿的织布机、织布匠又仿不出来。
不说给便宜,如果能多给进一些松江上等细棉布,那宋家布庄在成阳县就能一跃成为第一第二大布庄了。
不过他也没昏头,知道这是二嫂的面子,不是宋家的。
宋家可没资格跟蔺家攀交情。
他笑道:“也不敢劳烦蔺老板,你见天那么忙,咋能为这点小事儿劳烦你呢。”
蔺承君笑了笑,“没有,举手之劳而已。”
他想的是沈老板有潜力,高里正和靳老板能慧眼识珠难不成他会不如人?
自然是趁着她还没很发达的时候赶紧培养情谊,以后也能互为助力。
蔺家到了最兴盛阶段,盛极必衰,只能走下坡路,他需要寻找突破。
家族资源、土地也到了上限,旧有人脉不会再提供更多发展可能,反而在拖后腿,他要寻求新的合作与可能。
这也是他听属下汇报豆腐娘子事迹时想结识的原因。
这年代大部分女人都囿于后宅,可一旦有那么几个能突破后宅的就会显露出不俗的本领。
甚至远超周边的男子。
他觉得豆腐娘子比较特殊,跟他家以往的人脉相比更特殊,或许可以给家族带来新的突破。
而人和人的感情在失意、微末、条件平凡时更容易培养。
条件好的不嫌弃条件差的,愿意真诚交往,那条件差的就更容易感动。
看裴家待谢恒如亲子一般亲热、尽心尽力就知道。
去她家拜访甚至借宿的交情比单单酒楼谈合作,那分量自然不同。
当然,前提是聊得来,有共同利益且真诚合作。
他自认善手段却不奸猾,给了沈老板足够的真诚,她定然感受得到。
他很有分寸,他想跟沈老板培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第8/43页)
更深的交情却不是给她献殷勤,而是跟她的家人做朋友,尤其她的孩子们和长辈。
所以在跟宋福瑞认识以后他就去看孩子们了。
除了小少爷,小珍珠几个在大马车里长了见识。
这马车里居然有安装在下面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专门安放蜡烛的位置,小桌还能折叠,而卧榻下面是小柜子,小柜子还能拉出来,车厢壁上还有固定的小柜子,里面又是一个个格子,可以分门别类放东西。
甚至车厢顶上也有固定的黄铜钩子,可以挂灯笼、纱帐、蚊帐什么的。
旁边坐凳下面还有几个小柜子,分别装着小炭炉、小提梁壶、木杯木碗的。
另外一个角落放着个单独的黄铜壶,用车壁上圈出来的铁环固定着,黄澄澄的,瞅着很是富贵。
小珍珠眼睛一亮,“哇,这是什么?”
她手快,伸手就要去拿。
旁边的婆子毕竟年纪大,嘴巴动作都没她快,而且应付几个孩子她也来不及。
好在小少爷手快,一把握住了小珍珠的胳膊,“不要动。”
小珍珠好奇道:“那是钱罐子吗?”
小炭炉、小水壶什么的他们都拿出来看了,怎么大罐子不给看?
小鹤年也反应过来了,小声道:“那是尿罐子。”
“啊?”小珍珠更好奇了,他们家尿罐子是瓦罐,和汤罐一个样子的,宝儿的尿壶是陶瓷的。
她还是第一次见黄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