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人随便对付几口,正儿八经会餐的时候还是要一起的。”

    宫嬷嬷清了清嗓子。

    四人立刻异口同声:“是,沈娘子。”

    沈宁笑了笑,“我们家没有规矩,就是大家都随意些。”

    这来的人指定都是精挑细选的,守规矩懂分寸,勤快嘴甜,不是那种奸懒馋滑招人膈应的,那就只需要随意些别太死板就行。

    在沈宁重新申明了家里规矩以后,大家就肉眼可见地轻松起来。

    主要是俩嬷嬷和四个小厮,毕竟从宫里出来的,那是规矩最严苛,等级最森严的地方,由不得他们不守。

    天长日久的自然形成习惯。

    不过没人喜欢天天戴着枷锁,守严格规矩难,不守却是容易又舒服的。

    宫嬷嬷和水嬷嬷都肉眼可见的放松,不再那么端着。

    裴母热情地招呼她俩,“水姐姐宫姐姐,咱吃,可别见外呀,这以后咱们住在一起,想吃什么想要什么都只管说。”

    阿宁说了以后他们是做饭主力,裴母只需要陪着就好。

    裴母就觉得这也太不好意思了,人家交着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10-120(第3/44页)

    食费,还给家里做饭。

    诶呀,她有一种当上老太太的感觉。

    一开始大家还一边涮菜一边闲聊,等肉片涮好了就只有忙碌的吃饭声。

    宫嬷嬷和水嬷嬷是皇宫出来的,啥好东西没吃过?

    却也吃得额头冒汗,老眼清亮。

    好吃啊!

    肉新鲜肥嫩,不错!

    这暖锅底子独一无二,那真没吃过,真是香!

    四个小太监年纪小,经历少,在宫里时间短也没地位,自然没捞着吃过多少好东西。

    今儿竟然大家坐在一桌上,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饭。

    在他们看来真的不可思议。

    他们进宫以前不是极贫家子就是犯官后代,即便极贫穷的人家也不会公爹和儿媳妇一桌吃同样的饭。

    更不会让妾室女和正头娘子一起吃饭,也不会让女孩子和尊贵的少爷一桌吃饭。

    沈娘子家真的和别人家不一样呀。

    在这里他们似乎……也是个人呢。

    高里正端起酒盅,高兴道:“咱们两家,咱们村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呀。”

    大家一起举杯,沈宁笑道:“以后会更好的。”

    以后会更好的。

    只要他们齐心协力,会越来越好的。

    今夜裴长青也在常老板的饭馆儿请客。

    昨儿他在靳老板那里单独宴请了陆典史,靳老板非给免单。

    今儿请的客人没那么高的档次,就不去靳老板那里了。

    来吃饭的是五位书吏加上童陶七人,另外还有俩跟着盘炕的县城瓦匠。

    裴长青请客自然是有目的的。

    介绍双方认识一下,等他回家以后请黄书吏等人照拂一二,若是童陶几人遇到事儿也能请他们拿个主意。

    这当然是客气之语,日常遇到问题,裴长青会让他们先找靳老板、麦掌柜等熟人帮忙,如果靳老板这边儿摆不平再找县衙。

    在县城里只要县衙有人,基本就没大问题。

    有些人情不是为了用的,而是买个安全感,别人知道也会给面子,不会随便找他们事儿。

    黄典吏和户房陈典吏对裴长青十分佩服,不但答应帮忙照拂这几个瓦匠,甚至放话以后收税摊派徭役也会多关照豆腐村的。

    至于刑房工房礼房不需要特意打点,如果真的有需要通过黄典吏和户房典吏也能走通。

    崔书吏和谢炜、秦书吏就是来作陪的,顺便也跟童陶几人认识一下。

    同时也让童陶几人知道自己的本事,跟着他干没有后顾之忧,只管踏实赚钱,要是背叛他可没这好事儿了。

    当然童陶几人压根儿就没有背叛他另起炉灶或者另奔他人的想法,他们是一门心思跟着他的。

    废话啊,上哪里去找这么能耐的工头儿?

    教手艺、管吃住、不打骂、做不完的活儿赚不完的钱,也没外人来欺负。

    看看那俩县城工匠就知道了。

    那俩人不知道多羡慕他们,多想一直跟着裴长青干活儿呢。

    再看城北院儿里的作坊,都是豆腐村的,女人、男孩子、女孩子都跟着出来赚钱!

    他们好好干,回头自己家婆娘、孩子是不是也能跟着干活赚钱?

    他们只会想怎么才能全家跟着裴二郎和沈老板赚钱。

    傻子才有小心思。

    吃饱喝足时间也不早了,为了不触犯宵禁时间,裴长青提议回了。

    黄典吏两人在门口与裴长青依依惜别,“裴二郎,回家别老实猫着,过几天再来呀,你们村离咱县里也不远。”

    他们发现裴二郎待人特别真诚,非常博人好感,跟他交往一段时间都觉得他是自己人。

    裴长青笑道:“来,肯定来,回头还得来请教大家学问呢。黄典吏的论语讲得好,陈典吏大学讲得透,让我获益良多,只是我才开始读书,诸多问题还不明白,得自己多钻研些时日。”

    两人被恭维得很高兴,纷纷说回家翻翻,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心得笔记送他看看,希望对他读书有帮助。

    黄典吏和陈典吏走后,崔书吏谢炜和秦书吏三人跟裴长青几人走了一段。

    他们现在已经下意识把裴长青当自己额外的老板了,都不是合作人。

    三人以前被钟典吏打压,郁郁不得志,又没正经俸禄,外快也少,除了崔书吏另外俩人日子过得相当艰苦。

    现在跟裴长青合作变形餐桌、炕柜、炕桌以及圆角柜等家具,不贪腐不违法,清清白白就赚钱了。

    还是靠本事赚的,这如何不让他们欢喜?

    偏生人家裴二郎做得到位,还能让陆典史回护他们不被钟主簿刁难,这就很厉害。

    谢炜虽然是小谢庄的,可并非嫡系,而是五服之外的,除了能去族学读书自然沾不上别的光。

    他家贫,读书又花费不少,家里还有兄弟姊妹,在跟着裴长青做活儿之前他数月不回家一次。

    就为了节省路费,把赚来的钱捎回家给爹娘。

    这会儿虽然没一下子赚很多,却有盼头儿,每个月能额外拿一两半到三两银。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裴长青再三让他们回,他们才结伴儿回县衙吏舍去。

    童陶等人今晚上真是看麻了,裴二郎的能耐一直在刷新他们的认知。

    你以为他就会盘炕,他还会做家具,你以为他和老板们关系好,他还能搭上县衙。

    给他们县衙都不敢进,县衙书吏都是官老爷。

    就高里正去县衙都战战兢兢,对县衙的胥吏、衙役们都得恭恭敬敬地捧着,可裴二郎呢?

    那些胥吏捧着他!

    你就说厉不厉害吧。

    瞅着崔书吏几个对裴二郎仿佛对上官的态度,他们几个真是开了眼界。

    忍不住扪心自问,他们是不是对裴二郎太随意了?

    总以兄弟相称,他们是不是太高攀了?

    不等他们琢磨着怎么捧捧裴长青呢,裴长青却道:“天儿冷了,过几日会更冷,明儿开始你们每人涨五十文的低温施工费。”

    镇上的自然也有。

    什么?

    众人惊呆了。

    低温施工费?

    裴二郎竟然还能说出这样新鲜的词儿!

    等等,五十文!!!!!

    这等于他们工钱翻倍!!

    一天给他们一百文?这也太多了吧?他们不好意思拿。

    现在他们一天五十文工钱,十六文的伙食标准,还有十文的不出错奖金。

    再给五十文,真的好多呀。

    就说吧,跟着裴二郎干有前途。

    别人谁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10-120(第4/44页)

    这么五花八门地想办法给他们发钱?

    裴长青想的却是现在他们都能独立施工,两人一组,之后不开屋顶的话两天就能一盘炕,一盘炕收三两银子。

    多给他们发一些也是应该的。

    城里那俩工匠直接惊呆了。

    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瓦匠,只见头儿绞尽脑汁扣他们的工钱。

    管饭就要少发钱,冬天给生个火炉子要扣取暖费。

    说是一天五十文的工钱,扣掉七七八八最后拿到手能有三十文就是不错的。

    在裴二郎这里干活儿,五十文工钱是基本的,肯定能拿到。

    管饭不但管饱,每天还有荤腥,至少一碗肉汤加两大片肉,还有卤素鸡香干当加餐。

    这么一算,跟着他干一天比跟着别人干好几天赚的都多。

    什么冬天冷、结冰上冻的,只要雇主愿意生火盆盘炕,他们可以干到腊月去!

    等跟另外两名工匠也分开,裴长青又对童陶几人道:“我这一趟回去把你们之前的工钱结算一下回头给你们家里送过去,可以吧?”

    不分家的给爹娘,分家的给媳妇儿。

    几人猛点头,“多谢二郎。”

    他们赚钱就是给家里花的。

    裴长青又拍拍童小枫的肩膀,“平时跟着虎头他们学学拼音识字,要想再进一步,识字是必须的。”

    童小枫激动得小腿肚子都有点打转,裴二郎的意思是——他有希望进县衙当差吗?

    虽然很多文章里说胥吏没地位、胥吏不能科举、胥吏被人瞧不起等等,可那得看站在哪个角度。

    站在科举胜利者的角度来看,当然瞧不上胥吏。

    但是大部分胥吏都是文化水平低,本身就无望仕途的人,想什么科举?

    而他们出身低微,也无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教育,所以大部分胥吏的孩子也不会走科举,除非特别聪慧有才华的,那又数量极少。

    什么被人瞧不起,只有上位者瞧不起下位者,官员瞧不起吏员,平头百姓有什么资格瞧不起?都得捧着巴结着呢。

    总之只有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的,没有主动放弃的。

    即便现代很多基层公务员抱怨工作多累多苦,可让他辞职去自由就业,他也不肯,毕竟也是千军万马上岸的,是很多人羡慕的、求不得的。

    抱怨只是习惯,也想让待遇更好而已,而不是真的想砸饭碗。

    这时候的胥吏也是一样的。

    即便他们抱怨没有正经俸禄,收入低等等,你让他不要做回家种地,那他也不肯的。

    只要有点手艺、有点门路、有个差事,那绝对比单纯种地要好。

    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农民就是最苦的。

    这一点只有农民自己最清楚,所以童小枫当然乐意去县衙谋个差事。

    反正这也不耽误他跟着裴二郎赚钱。

    没看崔书吏几个也能赚钱么,其他书吏也都在外面有外快可赚。

    回到城北院儿的路上,他们还碰到了巡逻的衙役。

    这都是陆典史的手下,自然认识裴长青,非常熟络地跟他打招呼,并不责问为什么这么晚之类的话。

    裴长青又和他们聊几句,说说自己要回家的事儿,又请他们平时常过来吃骨头汤米线。

    衙役没几个,晚上在这片儿巡逻的更没几个,到家里吃上盆骨头汤米线也没几个钱。

    但是只要他们过来,就算照顾城北院儿,地痞流氓的就不敢上门捣乱。

    现官不如现管,陆典史没空管几个泼皮,还得这些地面儿上走的衙役。

    几人笑道:“那可多谢,回头我们得空就去打扰一二。”

    回到院儿里,各人打水洗脚。

    锁头娘和蒜头奶奶专门负责给他们做饭、烧水、烧炕,每天给他们照顾得舒舒服服,必让他们吃得舒服睡得热乎。

    张氏等人也没睡呢,还在盘账加学习。

    嗯,裴金子和裴铁梁、高进升等小伙子们也没逃脱学习的命运。

    在这里二丫是老师。

    虽然虎头铁头学的时间长,却都没二丫学得好。

    香蒲拼音数字已经出师,正和大丫一起帮张氏算账。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