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5-15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少次,想让她消停消停。

    不过今天祭拜灶王爷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早上起来,林杏月便开始用麦芽糖熬制胶牙糖,另一个灶上则熬着糖豆粥,这也是祭灶时常见的食物,用糖和豆子熬制出来,寓意着甜蜜吉祥。

    石珍言说起她们以前老家的风俗:“我们到了这天是要吃年糕的。”

    语气里颇有些怀念。

    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吃些发甜、带些粘性的东西,好在她们人手多,有什么想吃的也都能自己做起来。

    像那年糕,就需要用到黄米面,先用热水少量多次地加进去,将面搓成半湿的状态,那种握起来能够成型,但一搓又会散开,这样便可以用了。

    接着就是用一些红枣、大豆提前熬出红豆沙,把黄米面放上一层,先铺上去了核的红枣,蒸上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再往上面撒一层黄米面,再放入熬煮软的红豆沙,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叠,最后一次只撒黄米面,不铺红枣,蒸好之后再用铲子沾上水,把年糕按压平整。

    另一种便是可以做成窝窝头或者卷馅的年糕,方法是差不多的,不过林杏月最喜欢的还是这种一层一层蒸出来的,里面放的红枣和红豆沙更多,吃起来也更甜糯。

    胶牙糖的做法则以熬煮为主,锅里放入清水之后,把麦芽糖和黄糖一块加入,开小火慢慢搅拌,让糖分充分溶解。

    等糖液变得浓稠,提起勺子能拉出细长的丝,且滴入冷水中能迅速凝固成有弹性的硬块时,就可以关火了。

    最后把这熬好的糖倒到一个抹了油的容器内,等放凉到不那么烫手之后,取出来揉成条状,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凉之后便可以拿起来吃。

    这种糖吃起来带着麦芽糖本身浓厚的甜味,又因为加了些黄糖,多了一丝温润的焦香味,特别有嚼劲,黏黏糯糯的。

    “太好吃了,越嚼越香!”玉姐儿正是喜欢吃糖的时候,坐在旁边已经接连吃了两个。

    如今到底吃糖的时候比较少,林杏月也没有像现在人那样,看到小孩吃糖就紧张,生怕坏了牙齿,任由玉姐儿多吃了几块。

    玉姐儿想到老是麻烦纸马铺的李掌柜给写字,就说要去给他们送些糖。

    “那你顺道给其他大娘也送上一些。”

    林杏月给她装了满满一篮子,让她把周边每天早上过来帮忙的几个大娘家里都送上一些。

    徐柏在后面和玉姐儿开玩笑:“好歹现在我也是你师父,就不知道让我多吃两块?”

    玉姐儿才不害怕徐柏,嘻嘻哈哈地笑着:“让我月姐姐给你留。”

    这一句话就让两个人闹了个脸红,徐柏也不好意思再追着玉姐儿要,林杏月想强装镇定,可被周围打趣起哄的眼神看得先尴尬起来。

    “我去看看糖豆粥好了没。”她忙往灶间去。

    玉姐儿拿着那糖转了一圈,大家知道她是来送糖的,看见她先说了吉利话,又去看那胶牙糖。

    “就没有林小娘子不会做的东西,连胶牙糖也能做出来。”

    以前小年的时候,他们都会从货郎手里买些胶牙糖,全家人吃上一块甜甜嘴,意思意思便是。

    玉姐儿给每家都抓了一大把,有小孩子的人家还会多留上一些:“我姐姐什么都会做,而且做出来的好吃得很。”

    大家都笑呵呵地接着,沈大娘接过之后,直接拿着一个胶牙糖放进嘴里,嘎嘣咬上一口,那糖就牢牢地粘在了牙齿上,黏黏糯糯的,很有韧劲。

    “真是香!这可都是粮食熬出来的。”

    “也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要是放在以前,谁家舍得吃这麦芽糖呀。”

    纸马铺李掌柜家的两个姐儿也都很欢喜,她们收了这糖之后,转身又去给玉姐儿找了一盘子她们才买回来的蜜饯。

    玉姐儿端着这盘子蜜饯回到小饭馆里,煎好的年糕已经被切成了一块一块,就等着她回来吃呢。

    玉姐儿欢呼了一声,把篮子放下,就直奔桌子这边来。

    这蒸好的年糕软乎乎、黏黏的,带着一种枣香和红豆本身的豆香。

    “他们都说麦芽糖可好吃了,还送了我些别的吃食。”

    玉姐儿只匆匆忙忙地往篮子那边看了一下,眼睛就盯在那黄米年糕上移不开了。

    “你也辛苦跑了这一趟,快尝一尝吧。”玉姐儿笑了两声,和徐勇几乎是同步地把黄米年糕送到了嘴里。

    这年糕并没有十分甜,用筷子夹起来的时候,像软乎乎的棉花一样,还会微微下垂,可咬一口,牙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年糕外层的软糯,接下来的每一口却都十分紧实,又不会像刚才的麦芽糖一样死死地粘在牙齿上,只是在咬断的时候,会和下一口有轻微的拉扯感,软糯中带着一丝韧劲,越嚼越香,更别说还有那红枣和红豆沙的香味了。

    再配上一碗糖豆粥,别提多美了!那浓稠的深褐色粥中能看到煮得软烂的红豆,外皮已经开裂,豆沙完美地融入到了粥中,里面还放了些糯米,整个粥看起来非常绵密,吃到嘴里也是明显的香甜味,豆香浓郁。

    “要不是都盼着过年,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些好东西呢。”

    “谁说不是,我们小时候就是过年也没吃着几回。”冯大娘和张婶娘两个人忆苦思甜起来。

    张婶娘还好,家就是汴京城里面的,冯大娘却是乡下小村子里的,爹娘又重男轻女,很早就把她给卖了。

    “可惜我也没吃着过几回。”

    平日里总是和冯大娘顶嘴的林金兰,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幸亏娘你生了咱们两个女儿,才不会有这种事。”

    玉姐儿好奇地问:“大娘,他们后来有没有找过你?”

    “怎么没找过,那时候我能挣月钱了,他们找了我好几回,说想帮着我攒钱,把我赎回去,一家子人还在一块。”

    冯大娘不太愿意往下说,招呼大家赶紧吃:“今儿是小年,得说好话,老天爷听见了,咱们才有好日子过。”

    在场的大多是女眷,也都明白冯大娘之前所经历的,很快就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

    “你们听说没,三元楼那边还开着呢。”

    他们这边早早关了门,可那些大酒楼却并没有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国公府小厨房》 145-150(第6/7页)

    门,不仅如此,还趁着这个机会大力推广那些米粉之类的,明显是蹭着他们来挣钱。

    不过林杏月要把二楼收拾出来,已然有了新的想法:“我想着干脆等二楼好了,咱们就开始卖快餐。”

    卖米粉也并不是多省事,要熬制高汤,每次来了还要现做。而卖快餐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一大锅炒制出来也省事得多。

    众人一听,就赶紧催着林杏月往下讲,石珍言也在一旁思索起来,卖快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大家能吃上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甚至闲汉来回送这些东西也更加方便。

    “只是你的米粉好不容易做出了名气,就这般舍下了?”

    林杏月摇摇头:“不是要舍下,这米粉和早餐,我想着都分出去做的好。”

    她原本就没只想着开这一间铺子,当时和林金兰、徐勇说的清清楚楚,让他们两个努力学,到时候见识多了,也出去开一间。

    林金兰眼睛突然瞪大了:“难不成咱们要再开一个铺子?”

    这消息比刚才还要让人震惊,林杏月见他们都这般关心,也不卖关子了,点点头说:“昨儿我不是出去了嘛,隔壁的那店老板找过我。”

    他们原本没当成一回事,只以为是那店老板要让林杏月帮着做什么吃的,可听林杏月的意思,显然不是。

    “那他找你是为什么?”

    “说来也是巧,他们家想把那铺子给租赁出去,想问我能不能收下,也省得他们再跑去额外找人。”

    徐柏条件反射地皱起眉头:“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咱们正好要张罗着开铺子,他那边就说要把铺子租出去。”

    “是啊,有些太巧了。”

    “巧不巧的,他们能打什么主意?”冯大娘想不了那么多,在那里奇怪地问:“月姐儿也是才说要开额外的铺子,就算他们知道了,无非是多收些租金。”

    林杏月也不知道那店老板是什么意思,先安抚大家:“咱们再等等看,我也没有马上答应,况且没说要往外租铺子的消息。”

    大家都被这消息吸引了注意力,七嘴八舌地在那边商量起来,这时候门口却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别又是谁想来咱们这里吃东西。”

    这几天时不时就有人过来,大家也见怪不怪,玉姐儿离门口最近,两三下就蹦了过去,打开门先摆手:“咱们年前不开门了。”

    来的人却是个胡子拉碴、满脸皱纹的老人,将门打开,先不着急说话,往铺子里头张望起来。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

    150

    第150章

    ◎面片汤◎

    玉姐儿查觉出不对劲,警惕地问他:“你找谁?”

    那老人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叫你家大人来,我不是找你的。”

    一般来小饭馆吃饭的人,大多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吃食,再者有官家和国公府的名声在,倒并不会有人特地来找事。

    他们开小饭馆这么长时间,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少之又少,玉姐儿一时有些懵。

    “谁呀?”

    徐柏在不远处站着,一听就皱着眉头走过来,想着要是来闹事的,便直接把人轰出去:“咱们小饭馆已经关门了,也没你要找的人。”

    那老大爷显然不高兴:“你这小伙子怎生说话呢?我又不是来找你。”

    徐柏直接堵在了门口,他人长得又高又大,往那里一立,那老头的视线便被遮挡得严严实实,气势也立刻矮了半头。

    “都说了没你要找的人,再这样,我们便要报官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